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习题
一、单选题
1.中医认为食品和药品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果患者的病不严重,就不用药,而是用五谷、果蔬等食品调理。这体现的中医药学理念是
A.天人合一 B.药食同源 C.轻病不医 D.食乃药也
2.中医认为食品和药品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果患者的病不严重,就不用药,而是用五谷、果蔬等食品调理。这体现的中医药学理念是
A.天人合一 B.药食同源 C.辩证施治 D.简便经济
3.《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据此可知《黄帝内经》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 D.奠定了传统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4.1817年,邱熺编著的《引痘略》(下图)是中国第一部记述牛痘并介绍接种牛痘疫苗技术的专著。他借用传统医学理论引进西洋医疗技术大获成功,由此开启了中西医学文化交融的源头。邱熺获得成功的有利客观因素是
A.邱熺的开拓进取精神 B.西学东渐的影响
C.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 D.洋务运动的推动
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A.《肘后备急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B.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启发性
C.“东方药物巨典”对中医药学发展作出贡献
D.中医药学至今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据中心地位
6.“古有《本草》一书,自炎黄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第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这是古代某书的序言,这本书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7.“(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是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的。这一思想( )
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
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
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
8.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研究医学,旨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唐代孙思邈也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的“本序”中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这体现出古代医学研究( )
A.在战乱时期更为发达
B.在众多领域均有建树
C.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
D.注重运用辨证施治方法
9.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身患疟疾,病情严重,御医百治无效。此时,西方传教士刘应等人用金鸡纳治好了康熙的病,因此受到了康熙的重视,康熙还把金鸡纳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这说明( )
A.西药比中药更科学 B.西药逐步影响中国
C.中西医学交流频繁 D.西药成为侵华工具
10.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鸦片战争后不断受到西医冲击。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
A.缘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B.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
C.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 D.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 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二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扬《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和英国政府防疫的不同点。分析产生不同求的原因。
(2)从明朝和英国防疫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12.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各国为了应对疫情,采取了多种措施,有的国家减税、有的国家派发消费优惠券、有的国家直接发现金。自古以来,人类为了应对瘟疫,积累了许多经验,并形成了值得借鉴的防疫制度。阅读材料:
材料一 明代瘟疫爆发频繁,往往伤亡惨重。为了做好灾前预防,明王朝设有专用救灾的预备仓制度,疫灾发生后,可以起到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减轻灾民负担的作用。对各地出现的疫情,官员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认真勘察灾情并如实报告。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病死者众多,明朝还创建义冢组织助葬,并且疏散大量聚集的工匠、夫役、军队等,降低其密度,减少聚集时间,改善卫生环境,以减少疫情。除此之外,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各司所职。政府和医家还重视瘟疫研究,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瘟疫防治的医书。明代的民间救助在应对瘟疫灾害时,也常表现得较为活跃。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亲属中的同年、同乡、邻里、朋友、同僚、主客等社会关系,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织在疫灾救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政府对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采取安抚政策,抚恤灾民,包括量情减轻或减免地方赋税、徭役、军役负担、赎还被卖男女、制止疫区犯罪、移民到疫区、招抚流民复业等等。
——据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等整理
材料二 1439—1640年间,英国伦敦是当时欧洲鼠疫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15世纪末期英国的防疫组织很不完备。措施也显得零乱分散,大多数是效仿其它国家的做法,防疫成效不大。16世纪以来,都铎政府的防疫立场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采取各种措施,建立相关机构来组织防疫。1578年以前,防疫措施主要由各郡自行制定。为了便于集中管理、统一指挥防疫工作,英国议会通过了《关于被瘟疫感染人群的管理法案》。根据法令,郡治安法官全盘负责所在地区的防疫工作;各教区牧师、济贫理事会同看守人、检查人、监督人等定期(每周)向治安法官递交疫情报告;郡治安法官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疫情和应对措施,并及时将疫情材料 整理后汇报枢密院,以便中央及时掌握国家的疫情动向。在严酷的防疫斗争中,英国的防疫预警机制逐渐形成。英国政府还比较重视解决和瘟疫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乞丐流民问题。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将“普通税”作为济贫基金,对乞丐和流民进行教济,这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此外,英国政府还颁布了《济贫法》、《习艺所法》等一系列法案,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在英国政府和民众紧密配合之下,17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各地所发生的瘟疫明显减少。
——摘编自陈凯鹏《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
材料三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有些国家急于甩锅,试图把责任推卸给别国,并以此来追责并索赔。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应对疫灾措施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政府防疫对策的演变趋势。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面对新冠疫情,国际社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医药学理念讲究药食同源。中医认为食品和药品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果患者的病不严重,就不用药,而是用五谷、果蔬等食品调理,故B项正确;天人合一是一种哲学理念,这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轻病不医”,食品调理也是在治病,故C项错误;材料只强调药食同源,食物可以调理轻症患者,这不等于说食物就是药,故D项错误。
2.B
【详解】
五谷、果蔬等食品被中医当作药物,调理轻症患者,体现了药食同源的医药学理念,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医药学主张辩证施治,C项错误;简便经济的理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3.B
【详解】
依据材料“(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黄帝内经》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故排除C项;D项是《伤寒杂病论》的影响,故排除。
4.B
【详解】
依据材料“他借用传统医学理论引进西洋医疗技术大获成功,由此开启了中西医学文化交融的源头”可知,牛痘知识及牛痘疫苗的接种技术来自西方,结合所学可知,这与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有关,故B项正确;A项属于主观因素,排除;1817年处于清朝前期,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项错误;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5.B
【详解】
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启发提炼除了青蒿素,说明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具有启发性,故选B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说法没有依据,排除A项;“东方药物巨典”指的是《本草纲目》,排除C项;“至今…占据中心地位”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
6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书出版于宋代以后,总结了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纠正原作中的一些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故D项正确;《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排除A项;《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作品,排除B项;《齐民要术》是魏晋时期的农书,排除C项。
7 C
【解析】根据材料“(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可知,《黄帝内经》反复强调顺应自然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顺应自然有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B项;顺应自然是道家的主张,排除D项。
8 C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古代医学在战乱时更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张仲景和孙思邈研究医学的目的,不是强调古代医学成就,故B项错误;材料中张仲景和孙思邈研究医学都有为“君亲”治疾的目的,反映出古代医学研究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古代医学家研究医学的目的,没有体现古代医学的治疗方法,故D项错误。
9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康熙身患疟疾,被传教士治好,康熙把金鸡纳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说明西药逐步影响中国,故B项正确;仅以一个事例不能得出西药比中药更科学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中西医学交流频繁,排除C项;西药不是侵华工具,排除D项。
10 B
【解析】根据材料“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可知,西医传入中国,使中国的西医人才和实践得以发展,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西医传入中国是因为“有感于西医的功效”,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否定中医,故C项错误;中国人办医院学西医不是西方的文化侵略,而是主动学习,故D项错误。
11.(1)不同点:①主动性不同:明朝政府消极应对;英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②科学性不同:明朝政府防疫揩施迷信色彩浓厚: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科学进步。③政府的公共责任心不同:明朝政府推卸责任;英国政府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④结果不同:明朝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英国鼠疫逐渐消退。
不同原因:政治:明朝后期封建统治腐败,社会动荡: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央集权
加强:经济:明朝封建自然经济占据主导: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明朝八股取士文化专制,思想观念落后愚昧:英国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或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2)认识: 政府要主动承担公共责任:防疫工作要科学化、法制化、制度化; 要充分发动群众,建立坚实的群众基础: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详解】
(1)不同点:①主动性不同:根据材料“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可知,明朝政府消极应对;根据材料“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可知,英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②科学性不同:根据材料“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可知,明朝政府防疫揩施迷信色彩浓厚:根据材料“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可知,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科学进步。③政府的公共责任心不同:根据材料“另-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推卸”可知,明朝政府推卸责任;根据材料“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可知,英国政府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④结果不同:根据材料“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可知,明朝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根据材料“由于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 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可知,英国鼠疫逐渐消退。
不同原因: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封建统治腐败,社会动荡;根据材料“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可知,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央集权加强;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封建自然经济占据主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根据材料“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并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八股取士,文化专制,思想观念落后愚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和16世纪的英国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发展,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2)认识: 开放性试题。从英国政府的行动中得出认识,如政府要主动承担公共责任;防疫工作要科学化、法制化、制度化; 要充分发动群众,建立坚实的群众基础: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2.(1)特点: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分类实施;具有一定科学性;防治与重建结合;民间力量广泛参与。
意义:有利于控制疫情;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民众生命财产提供了一定保障;推动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后世防治疫灾提供了借鉴。
(2)趋势:由消极应对到积极应对;由效仿他国到自主决策;从分散管理到集中统一治理;逐步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
认识:完善政府职能,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上下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借鉴先进经验等。
(3)做法: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明王朝设有专用救灾的预备仓制度”,“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各司所职”等可知,明代应对疫灾时由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从“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可知,其有分类实施的特点;由“创建义冢组织助葬,并且疏散大量聚集……减少聚集时间,改善卫生环境,以减少疫情”等可知,明代应对疫情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根据“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瘟疫防治的医书”,“政府对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采取安抚政策……”等信息,可知其防治与重建相结合;根据“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亲属中的同年……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织在疫灾救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可知,明代应对疫灾动员了民间力量广泛参与。意义:根据材料一中的重要救灾战疫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控制疫情、稳定秩序、巩固统治、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保障民众生命财产、推动思想观念转变和为后世防治疫灾提供借鉴等方面中,简析其意义。
(2)趋势:根据材料二中“15世纪末期英国的防疫组织很不完备。措施也显得零乱分散,大多数是效仿其它国家的做法,防疫成效不大”,“16世纪以来,都铎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建立相关机构来组织防疫”可知,英国政府防疫由消极应对到积极应对,由效仿他国到自主决策;根据“1578年以前,防疫措施主要由各郡自行制定”,“为了便于集中管理、统一指挥防疫工作,英国议会通过了《关于被瘟疫感染人群的管理法案》”可知,其从分散管理到集中统一治理;从“英国的防疫预警机制逐渐形成”,“英国政府还颁布了《济贫法》、《习艺所法》等一系列法案,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等信息可知,英国政府防疫对策逐步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认识:综合材料一、材料二中英两国防疫救灾的经验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成功救灾防疫,需要不断完善政府职能,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上下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借鉴先进经验等。
(3)做法:根据材料三中“新冠疫情中,有些国家急于甩锅,试图把责任推卸给别国,并以此来追责并索赔”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经验教训,可知国际社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 历史上的疫病
二 中医药的成就
三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CONTENTS
目
录
1.概念强化——疫病
(1)疫病: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一、历史上的疫病
2.历史上的疫病举例
①古埃及时期,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他的木乃伊面部就有天花瘢痕。
②18世纪时,欧洲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
③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也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
④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
⑤14世纪时,欧洲鼠疫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严重饥荒。
3.疫病的危害
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
①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将军伯里克利及一半以上军民死于鼠疫。
②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身染疫病而亡,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
③中国明朝末年鼠疫横行,明军、大顺军以及大量民众染病死亡。
④17世纪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肆虐两个世纪,给历史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⑤20世纪早期,斑疹伤寒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4.古代疫病防治
(1)重视公共卫生
①古罗马注意公共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
②中国古代不少地方官,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
后,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
(2)防治疫病的方法
①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②中国古人发明的人痘接种防治天花,在明朝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
5.近代医学的进步,有效控制了很多疫病的传播
(1)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大大降低了天花的发病率。
(2)19世纪,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法国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3)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年代 人物 医学著作 成就
战国 扁鹊 “望、闻、问、切”
汉代 不详 《黄帝内经》 中国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东汉 不详 《神农本草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东汉 华佗 “麻沸散” “五禽戏”
东晋 葛洪 《肘后备急方》 总结晋以来医疗发展方面先进成就
唐代 孙思邈 《千金方》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唐代 政府 《唐本草》 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东方药学巨典”
1.古代中医药成就
二、中医药的成就
2.现代中医药学成就
以“中西医结合”作为指导方针,新老中医团结合作,提高中医药治疗水平,发挥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巨大作用。此外,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医学研究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积极开发中成药。中医在21世纪走向世界。
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受到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抗疟记载的启发,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指明一条方向。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做演讲
中医药已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
第十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匈牙利召开
近代以来西医的发展
1
西医 成就 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发展 ①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②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③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西医传入中国
2
西医 明末 清初 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鸦片战争后 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
西医院校建立起来,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等,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历史上疫病的影响:
1.经济: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饥荒时常发生;
2.政治: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政局动荡,国家衰落;重要历史人物丧命,威胁政权统治。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发生,导致王朝更替;
3.思想:冲击了旧的思想秩序,促进了新思想的萌芽;由于社会混乱,宗教变得更加活跃;
拓展提升
4.军事:瘟疫横行使得士兵大量死亡,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战败;军队行军将疾病传播到各地;因战乱出现的难民流动,扩大了疾病传播范围,使疫情更加严重。
5.社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大量人口死亡;导致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客观上促进了公共卫生意识加强、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
拓展提升
历史上疫病的防控:
1.隔离病患,切断传染源;
2.政府清理污水,及时掩埋尸体,采取土方法预防疫病;
3.减免赋税,赈灾安置流民;
4.设立医药局,免费发放药物;
5.改善公共卫生,通过种痘等方法预防疫病;
6.普及医学知识,提高医生地位。
拓展提升
课堂检测
1.中医认为食品和药品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果患者的病不严重,就不用药,而是用五谷、果蔬等食品调理。这体现的中医药学理念是
A.天人合一 B.药食同源 C.轻病不医 D.食乃药也
B
2.《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据此可知《黄帝内经》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 D.奠定了传统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
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A.《肘后备急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B.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启发性
C.“东方药物巨典”对中医药学发展作出贡献
D.中医药学至今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据中心地位
B
4.王世贞称《本草纲目》“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主 要是指
A.李时珍医术高超 B.《本草纲目》被人们视为宝物
C.《本草纲目》内容详细、全面 D.《本草纲目》插图精美
C
5.曹操兵败赤壁,而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关于曹操兵败赤壁的众多原因中,有一种即认为是曹军发生大疫,导致兵败赤壁。由此可知
A.疫病影响政治军事 B.曹操行为遭到天谴
C.曹操兵败在于疫情 D.疫病一说纯属猜测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