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件+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件+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2 17:54:10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 15 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
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2.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各层级医疗机构的建立:
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
传染病防治
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中国大力推进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
公共卫生监督工作
公共卫生监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工作
3.医疗服务制度与药品供应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药品供应得到了基本保障
中国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有效缓解了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
4.医疗保障体系
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中国:
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全民病有所医。
拓展提升——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作用
1.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致力于维护、保障和增进全体居民的健康,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将为改善全球健康作出更大贡献,因此其发展至关重要。
3.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4.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使人们能够强化公共卫生观念、增强自身体质、注重精神卫生、重视心灵健康,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5.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在防疫抗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1)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为治疗一系列威胁人们健康的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
基础临床医学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2)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乃至较彻底的消除;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8年的77岁,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人均寿命增加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卫生运动。它体现出我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注重精神卫生,普及精神医学知识。
课堂小结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体系构成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体系建设(西方、中国)
促进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
课堂检测
1.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増加到2018年的77岁,达到了世界中发达国家水平,这反映了
A.我国综合国力快速增强 B.我国药品种类齐全
C.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D.人们健身意识增强
C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该法律反映了中国
A.防控公共疾病的建设成就 B.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增强
C.“看病难、住院难”等矛盾缓解 D.全民卫生意识加强
A
3.1945年,参加美苏英三国首脑会议的英国保守党领袖丘吉尔为了进行国内竞选而中途回国,等大选结束三国会议复会时,回到会议桌旁的却是工党新首相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工党向英国人民承诺在战后要建设“福利社会”(如建立失业保障制度全面免费医疗制度等)而赢得大选。关于英国“福利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可以避免经济危机发生
C.保守党反对建立福利社会
D.能够消灭社会贫富差距
A
4.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中国梦时指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国家为实现“病有所医”而采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  )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劳动保险 D.医疗保险
D
5.1873年,为防止霍乱、鼠疫、天花等传入沿海口岸,上海与厦门的海关当局先后制定了检疫章程,并任命卫生官员,仿效西方国家实施检疫措施。这一时期的检疫,因由海关办理,通称“海关检疫”,海关医官绝大多数由教会医院的医生兼任。这表明
A.国外传染病现象十分严重 B.中国近代卫生事业得到发展
C.通商口岸有利于西学传播 D.中国近代海关殖民现象严重
B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习题
一、单选题
1.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増加到2018年的77岁,达到了世界中发达国家水平,这反映了
A.我国综合国力快速增强 B.我国药品种类齐全
C.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D.人们健身意识增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展,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下列对材料表述正确的是 (  )
A.毛泽东“救死扶伤”的题词 B.德国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
C.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D.有效防控现代烈性传染病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该法律反映了中国
A.防控公共疾病的建设成就 B.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增强
C.“看病难、住院难”等矛盾缓解 D.全民卫生意识加强
4.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为了推进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做出一系列的努力。这些“努力”包括
A.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B.建立“福利国家”
C.恢复高考,普及义务教育 D.提出“双百方针”
5.1945年,参加美苏英三国首脑会议的英国保守党领袖丘吉尔为了进行国内竞选而中途回国,等大选结束三国会议复会时,回到会议桌旁的却是工党新首相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工党向英国人民承诺在战后要建设“福利社会”(如建立失业保障制度全面免费医疗制度等)而赢得大选。关于英国“福利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可以避免经济危机发生
C.保守党反对建立福利社会
D.能够消灭社会贫富差距
6.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王桂珍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事迹,也就是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为“赤脚医生”。从此,“赤脚医生”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由此可知“赤脚医生”(  )
A.是“左”倾思想发展的结果
B.作用被夸大,是时代产物
C.有利于完善村镇医疗网
D.身兼数职,待遇优厚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依据,要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由此可知(  )
A.药品供应问题严重 B.国家医疗立法完善
C.国家重视民生医疗 D.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
8.19世纪以前,英国专科医生盛行,其服务价格昂贵,19世纪以后,这个群体市场份额缩小,全科医生迅速崛起,且价格低廉。这一变化说明(  )
A.医疗资源呈现社会化大生产趋势
B.专科医生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C.工业革命导致人们健康状况恶化
D.工业革命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
9.1911年4月,国际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这是中国召开的首次国际卫生会议,来自英、日、俄、德、法等12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专家聚集一堂,确定了很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该会议的召开(  )
A.推动了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
B.标志着中西医结合进入新阶段
C.使得西方医学开始传入中国
D.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西医人才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展,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下列对材料表述正确的是(  )
A.毛泽东“救死扶伤”的题词
B.德国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
C.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D.有效防控现代烈性传染病
二、材料分析题
11.疾病、防疫与全球卫生
材料一 50年代初期农村血吸虫病(因血吸虫寄生人体导致的疾病,钉螺和粪便是传播途径)疫情严重,且没有针对性的安全药物,卫生人员短缺,这引起毛泽东等高层领导的关注,1955年血吸虫病防治运动开展,发动群众,实行大规模的灭螺和粪管运动。江苏1958年“每天都有几百万群众奋勇作战,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动人景象”。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送瘟神》二首诗,鼓舞了群众的士气。
——摘自余新中《真实与建构:20世纪中国的疫病与公共卫生鸟瞰》等
材料二 1980年起,农村开始从集体制转变,群众大范围的灭螺运动已经很难实施。1984年,血防工作引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控制概念,开始采取人畜化疗为主、易感地带灭螺为辅的措施,同时重视人群健康教育也是血防控制措施的重要方面。1992年,世界银行提供贷款用于血防控制。各地还进行了疏通河道、修建沼气池等环境改造措施。
——摘编自李林瀚《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两个阶段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形成原因。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孙思邈有感于医方本草卷帙浩繁,忽遇急症求检困难的情况,删裁繁重。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孙思邀指出:医生应恪守医德.坚定专业思想,不要以贫富易志改性。北宋期间,947年,宋太祖亲为《开宝重定本草》作序,宋仁宗嘉祐六年编写《嘉祐补注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掌疗官吏军民疾病,后成为培养医学生的场所;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专门设立了“收卖药材所”,并设立药官鉴验药材的优劣真假,严禁将不良的药物制成熟药。实行药物销售的国家专营政策。百姓不能及时买到药物,耽误病情,则杖责一百。南宋宋孝宗隆兴二年,两淮瘟疫流行,朝廷急令和剂局制赈灾药四万帖,派使臣遍诣两淮州县乡村散给。京城官药局的五个门市年上交四十万缗,占国家财政收入的0.67%。
——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药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延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医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増加到2018年的77岁,达到了世界中发达国家水平,故C项正确;“我国综合国力快速增强”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我国药品种类齐全”、“人们健身意识增强”均得益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以B、D两项未能反映材料主旨,故排除B、D项。
2.D
【详解】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不少疫病彻底消除,针对现代烈性传染病能做到有效防控,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3.A
【详解】
材料“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公共疾病的防控在法制化和制度化方面的建设成就,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意识和全民卫生意识的变化,排除BD;C项与题意无关,无法体现,排除。
4.A
【详解】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推进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所做的努力,A项正确;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倡导建立“福利国家”,排除B项;C项属于教育政策,排除;D项属于政府在文艺和科技领域所做的努力,排除。
5.A
【详解】
“福利社会”是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和。所以正确答案为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不可能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保守党反对建立福利社会,C错误。福利社会并不能消灭社会贫富差距,D错误。
6 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农村缺医少药,“赤脚医生”的出现有利于完善村镇的医疗网, 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推断出“赤脚医生”是“左”倾思想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赤脚医生”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待遇优厚”的结论,排除D项。
7 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四个最严”的要求可知,国家重视医疗卫生问题,故C项正确;仅根据材料内容不能得出当前药品供应问题严重的结论,加强医疗立法只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相关法律,排除A项;B项中“完善”说法不准确,排除;材料只是强调我国加强医疗立法并提出相关要求,无法说明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排除D项。
8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导致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增多,对社会资源的需求更多且向廉价化与大众化发展,医疗资源的社会化分配是典型表现,故A项正确。
9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11年国际卫生会议的召开,确定了很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推动了国际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西医结合,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已经把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只是影响有限,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出该会议为中国培养了大量西医人才,排除D项。
10 D 
【解析】20世纪下半叶以来,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不少疫病彻底消除,针对现代烈性传染病能做到有效防控,故D项正确。
1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特点:采取大规模群众性运动的形式。原因:技术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发动群众;国家领导重视,群众热情高。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特点:科学治理、综合防治、国际合作。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难再实施群众性运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推动了防治工作的改变。
【详解】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特点:根据“1955年血吸虫病防治运动开展,发动群众”得出采取大规模群众性运动的形式。原因:根据“没有针对性的安全药物,卫生人员短缺”“血吸虫病防治运动开展,发动群众”得出技术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发动群众;根据“引起毛泽东等高层领导的关注”“每天都有几百万群众奋勇作战,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动人景象”得出国家领导重视,群众热情高。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特点:根据“血防工作引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控制概念……世界银行提供贷款用于血防控制”得出科学治理、综合防治、国际合作。原因:根据“1980年起,农村开始从集体制转变,群众大范围的灭螺运动已经很难实施”得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难再实施群众性运动;根据“1984年”“疏通河道、修建沼气池等环境改造”等信息,概括得出科技事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推动了防治工作的改变。
12.(1)特点:医学理论与实践并举;关注社会,服务民生;注重实用性,继承与创新。
原因:儒家思想对中华医学的长期影响;唐宋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唐宋时期科技发展迅速。
(2)背景: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西方文明的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或答洋务运动的兴起);受到日本西医发展的影响。
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冲击和动摇了中医的地位。
【详解】
(1)特点:依据材料“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孙思邈有感于医方本草卷帙浩繁,忽遇急症求检困难的情况,删裁繁重”可以得出,医学理论与实践并举;依据材料“医生应恪守医德.坚定专业思想,不要以贫富易志改性”、“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可知,关注社会,服务民生;依据材料“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专门设立了“收卖药材所””等可知,注重实用性,继承与创新。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唐宋医学关注民生的特点是受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唐宋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西医的传播时随着列强入侵开始的;依据材料“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可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或答洋务运动的兴起);依据材料“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可知,受到日本西医发展的影响。
影响:首先,西医的迅速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其次,西医的发展冲击了中医的地位,同时开阔了国人的视野,有利于解放思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