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猫 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猫 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3 12:02:30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16课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相称(chèng) 忧郁(yù) 捉捕(b )
B.红绫(líng) 诅骂(z ) 虐待(nüè)
C.怅然(chàng) 一缕(l ) 消耗(hào)
D.怂恿(s ng) 咕噜(gū) 叮嘱(sh )
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非也非也。”李叔同淡淡一笑,“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妙处。在我看来,好坏都是福”。
B.人,稍不留意就会被绳子束缚住。那么,在俗世里,绳子指的是什么 金钱,权力,欲望 是,都是。
C.信赖感靠什么建立 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非常复杂的成分吧:比如诚实、信仰、善良、默契、温情……等。
D.雅安地震中李永刚的事迹告诉我们:当你抱着侥幸等待,你很可能受到命运的虐待;当你抱着危机谋划,机遇就不会从你身边走远。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实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C.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师生相处融洽,相敬如宾,留下来许多美好的记忆。
4.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
A.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削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B.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D.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
B.郑振铎先生的《猫》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判之情,从而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
C.本文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作者细腻而浓郁的感情。第一次养猫时,我“微笑着”看,得知小猫死讯时,“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D.在“芙蓉鸟事件”中,猫的含冤受屈与“我”的狂暴武断形成鲜明对比,这为后文写“我”的难过与后悔心情打下了基础,从而有力地凸显了中心。
6.对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语言描写)
B.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外貌描写)
C.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心理描写)
D.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动作描写)
7.请选出下列语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句中的“里”是名词。
B.“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句中的“一遍”是数量词。
C.“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句中的“狭隘”一词是褒义词。
D.“学如道水行舟,不进则退。”句中的“进”和“退”是一组反义词。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发试卷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在回家的路上总怕爸爸批评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B.据英国《卫报》2020年2月2日报道,坦桑尼亚教堂礼拜活动中至少20人因踩踏事件丧生,牧师畏罪潜逃。
C.对一切事物,都不能妄下断语。如果妄下定论,必然落人错误的论断。
D.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们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9.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娱乐 乞丐 隐约 活泼
B.郁闷 懒惰 洗刷 失踪
C.归途 慌忙 预警 污涩
D.疑望 松散 诉说 隔壁
10.根据语境,下列填写在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午饭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 ____①____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___②____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A.①证明 ②怅然 B.①证实 ②茫然
C.①证明 ②茫然 D.①证实 ②怅然
二、填空题
11.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述了三只猫的故事,呼吁我们要_______,________。文章也体现了“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语言表达
12.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芙蓉鸟被害案”这份森林5·13刑事案笔录。
(1)案发现场情况:
(2)犯罪嫌疑人: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①案发前的表现:
②案发后的表现:
③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四、综合性学习
13.学习了《猫》后,班上准备开展“动物杂谈——猫”的语文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课文感悟)读了郑振铎的《猫》后,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对于文中的“我"和第三只猫,你想说点什么呢?请写在下面。
①对文中的“我”,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文中的第三只猫,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注新闻)读下面的文字,归纳这两则新闻材料共同揭示了什么。
材料一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猫咪也会像婴儿、狗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与主人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也就是说,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猫会把主人当作安全感的来源。简单地说,就是你的存在能让猫味感到安心。
材料二 最近,印尼男子法迪勒 拉伊汗讲述了他家猫咪的故事:“我们家的猫兰博是我的父亲收养的流浪猫。平时,我父亲到哪儿,兰博都形影不离。我父亲去世后,兰博变得抑郁而虚弱,甚至不吃不喝。我没有办法,决定带兰博去拜祭父亲的陵墓。当我们去到父亲的墓地时,兰博独自走着,四下察看。然后它蹲了下来,眼睛盯着我父亲的墓碑,我们一起为父亲祈祷。要离开的时候,兰博依然一直盯着墓碑。”法迪勒和他的家人见证了这一时刻。
(3)(口语交际)周末,周涛沉溺于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汤姆与杰瑞的相互捉弄而不能自拔,把作业抛到了九霄云外,作为他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劝说他?
(4)(解读漫画)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猫》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猫(节选)
郑振铎
(1)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2)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3)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4)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5)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6)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7)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8)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9)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10)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11)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12)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13)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4)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15)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4.简要概括一下选文内容。
15.选文第(8)段画线句子“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 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猫被打后,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以猫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猫的心情。
16.选文第(11)段画线句子“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17.说说发现猫时,猫的神情怎样?作者在这里写猫的神情有何作用?
18.选出下面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我武断地冤枉了第三只猫,使之含冤死去,我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B.我的负罪感永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
C.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
D.表明了我不再养猫的决心,也是对我养猫经历的总结,引起读者共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1-2022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16课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相称(chèng) 忧郁(yù) 捉捕(b )
B.红绫(líng) 诅骂(z ) 虐待(nüè)
C.怅然(chàng) 一缕(l ) 消耗(hào)
D.怂恿(s ng) 咕噜(gū) 叮嘱(sh )
【答案】B
【详解】
A.称chèn;
C.缕lǚ;
D.嘱zh ;
故选B。
故选D。
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非也非也。”李叔同淡淡一笑,“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妙处。在我看来,好坏都是福”。
B.人,稍不留意就会被绳子束缚住。那么,在俗世里,绳子指的是什么 金钱,权力,欲望 是,都是。
C.信赖感靠什么建立 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非常复杂的成分吧:比如诚实、信仰、善良、默契、温情……等。
D.雅安地震中李永刚的事迹告诉我们:当你抱着侥幸等待,你很可能受到命运的虐待;当你抱着危机谋划,机遇就不会从你身边走远。
【答案】D
【详解】
A.应把句末的句号放在引号的里边;
B.从“是、都是”推断“金钱、权力、欲望”是三个并列分句,所以金钱、权力后分别都加问号,这叫连续发问;
C.省略号和等不能同用;
故选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实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C.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师生相处融洽,相敬如宾,留下来许多美好的记忆。
【答案】B
【详解】
A. 感彩不当,“无所不为”是贬义词,意思是什么坏事都能做出来;用来形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恰当;
B.“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使用正确;
C.搭配不当,“身临其境”是形容自己仿佛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之中,应该用“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境地,是替别人着想;
D.错用对象,“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不能用来形容师生情;
故选B。
4.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
A.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削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B.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D.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削瘦”应改为“消瘦”。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
B.郑振铎先生的《猫》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判之情,从而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
C.本文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作者细腻而浓郁的感情。第一次养猫时,我“微笑着”看,得知小猫死讯时,“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D.在“芙蓉鸟事件”中,猫的含冤受屈与“我”的狂暴武断形成鲜明对比,这为后文写“我”的难过与后悔心情打下了基础,从而有力地凸显了中心。
【答案】B
【解析】
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故B项错误。
6.对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语言描写)
B.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外貌描写)
C.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心理描写)
D.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动作描写)
【答案】A
【详解】
A.有误。结合“想到”一词分析,该句属于心理描写。故选A。
7.请选出下列语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句中的“里”是名词。
B.“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句中的“一遍”是数量词。
C.“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句中的“狭隘”一词是褒义词。
D.“学如道水行舟,不进则退。”句中的“进”和“退”是一组反义词。
【答案】C
【详解】
C.有误。“狭隘”是贬义词。故选C。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发试卷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在回家的路上总怕爸爸批评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B.据英国《卫报》2020年2月2日报道,坦桑尼亚教堂礼拜活动中至少20人因踩踏事件丧生,牧师畏罪潜逃。
C.对一切事物,都不能妄下断语。如果妄下定论,必然落人错误的论断。
D.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们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答案】D
【详解】
A.提心吊胆:心也提着,胆也吊着,形容非常害怕。使用恰当;
B.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畏罪:犯了罪怕被制裁。使用恰当;
C.妄下断语:胡乱、随意的作出判断。使用恰当;
D.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故选D。
9.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娱乐 乞丐 隐约 活泼
B.郁闷 懒惰 洗刷 失踪
C.归途 慌忙 预警 污涩
D.疑望 松散 诉说 隔壁
【答案】D
【详解】
D .疑望 →凝。故选D。
10.根据语境,下列填写在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午饭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 ____①____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___②____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A.①证明 ②怅然 B.①证实 ②茫然
C.①证明 ②茫然 D.①证实 ②怅然
【答案】D
【详解】
证明:指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证实:基本意思是确认、证明。通常是指通过一项或者多项客观存在来证明一件事情的真实性即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
结合“于是这个亡失”可知,之前对于猫被捉去了这件事有猜想,隔壁的话是证实了猜想,故选“证实”。
怅然:形容因不如意而不痛快的样子,带有一丝惆怅、悲伤。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失去了所爱的东西,情绪上是“怅然”的,故选“怅然”。
二、填空题
11.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述了三只猫的故事,呼吁我们要_______,________。文章也体现了“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答案】善待生命 同情弱小
【详解】
本文共记叙了自己家里养过的三只猫,作者把记叙的重点放在第三只猫,因为这只猫长相丑陋,生性懒惰,大家都不喜欢它,而且它也总是盯着鸟笼看,于是我们就一致认定是它吃了鸟,使这只猫受屈死去。作者通过第三只猫的遭遇告诉读者,对于弱小的生命我们要保持同情心,要善待每一个生命,遇到问题不能主观臆断,要实事求事,反思并严格要求自己。所以第一空可填“善待生命”,第二个空可填“同情弱小”。
三、语言表达
12.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芙蓉鸟被害案”这份森林5·13刑事案笔录。
(1)案发现场情况:
(2)犯罪嫌疑人: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①案发前的表现:
②案发后的表现:
③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答案】(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羽毛松散着,笼板上都是血。(2)“可怜猫”(花白猫)(3)①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②“畏罪潜逃”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③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解析】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结合描写“芙蓉鸟被害”的经过的内容来筛选信息即可。
点睛: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四、综合性学习
13.学习了《猫》后,班上准备开展“动物杂谈——猫”的语文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课文感悟)读了郑振铎的《猫》后,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对于文中的“我"和第三只猫,你想说点什么呢?请写在下面。
①对文中的“我”,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文中的第三只猫,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注新闻)读下面的文字,归纳这两则新闻材料共同揭示了什么。
材料一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猫咪也会像婴儿、狗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与主人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也就是说,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猫会把主人当作安全感的来源。简单地说,就是你的存在能让猫味感到安心。
材料二 最近,印尼男子法迪勒 拉伊汗讲述了他家猫咪的故事:“我们家的猫兰博是我的父亲收养的流浪猫。平时,我父亲到哪儿,兰博都形影不离。我父亲去世后,兰博变得抑郁而虚弱,甚至不吃不喝。我没有办法,决定带兰博去拜祭父亲的陵墓。当我们去到父亲的墓地时,兰博独自走着,四下察看。然后它蹲了下来,眼睛盯着我父亲的墓碑,我们一起为父亲祈祷。要离开的时候,兰博依然一直盯着墓碑。”法迪勒和他的家人见证了这一时刻。
(3)(口语交际)周末,周涛沉溺于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汤姆与杰瑞的相互捉弄而不能自拔,把作业抛到了九霄云外,作为他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劝说他?
(4)(解读漫画)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
【答案】(1)(示例)①凡事不能单凭表象而主 观臆断,要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私心偏见,要宽容、仁爱,同情弱小者。
②弱小者总是饱尝不幸,所以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避免不幸。
(2)猫同人类一样,也是有灵性、有感情的。
(3)(示例)周涛,我们先一起做完作业,再看动画片放松,好吗?
(4)这幅漫画批评了只吃鱼、反对捉老鼠的猫,它们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忘记了自己的本性和职能,不能自食其力;赞扬了不顾别人的指责、义无反顾地捉老鼠的猫,它尽职尽责,勤劳本分,自食其力。
【详解】
(1)结合文章内容,联系文章主旨回答即可。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非常难过,因为它的死,责任在“我”。我因为不喜欢它,而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又因为这种负罪感不能消失,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所以,可劝告文中的“我”做事不要凭主观臆断,不要心存偏见等;对弱小的“猫”可以从注意保护自己等方面说。
(2)通读这两则材料,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归纳它们的共同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关键信息,如材料一中的“依恋关系”“感到安心”,材料二中猫在主人去世后的表现以及祭奠主人时的行为等。
(3)劝说要有称呼,要用商量的语气,还要有理有据,让人信服。本题可从写作业的作用劝说:写作业是最当天知识的巩固,这样记忆才牢固,也是夯实基础的过程。或者劝他只有早点写完作业,才有时间看动画片,而且玩得开心。若不能按时完成,会受老师批评,同学会笑话。
(4)先仔细观察漫画,明确漫画的构成要素,尤其要关注其中的三只猫对另一只捉老鼠的猫的态度“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联系社会生活,体会漫画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捉老鼠”是猫的天性和本能,不捉老鼠的“猫”贪图享受,这是作者想批评的;另一只捉老鼠的猫,没有听同伴们的“苦心劝告”,赞扬了它尽职尽责的行为。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猫》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猫(节选)
郑振铎
(1)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2)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3)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4)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5)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6)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7)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8)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9)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10)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11)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12)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13)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4)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15)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4.简要概括一下选文内容。
15.选文第(8)段画线句子“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 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猫被打后,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以猫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猫的心情。
16.选文第(11)段画线句子“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17.说说发现猫时,猫的神情怎样?作者在这里写猫的神情有何作用?
18.选出下面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我武断地冤枉了第三只猫,使之含冤死去,我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B.我的负罪感永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
C.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
D.表明了我不再养猫的决心,也是对我养猫经历的总结,引起读者共鸣。
【答案】
14.“我”冤枉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留下了深深的悔恨。
15.只要能从猫的角度,以猫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猫的悲伤、不平的心情即可)
16.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我”对第三只猫的虐待比作“针”,生动地表现了“我”对冤枉了第三只猫的悔恨(内疚)与自责。
17.猫的神情是安详的,这与“我”的暴怒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猫的无辜及我发现猫被冤枉后的悔恨之深。
18.D
【解析】
14.
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选文节选的是郑振铎《猫》中“我”养第三只猫的经历。一开始“我”因为误认为猫吃了芙蓉鸟很生气,但后来结合“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等心理描写的语句可知,“我”明白了真相,猫却死了,因此“我”很后悔。故选文写“我”冤枉了第三只猫,留下了深深的悔恨。
15.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原文可知,是黑猫吃了芙蓉鸟,而“我”当初却认定是这第三只猫吃了,故当“我”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打了猫之后,猫的内心应该是充满委屈、悲伤与不平,据此用第一人称进行心理描写即可。
示例:主人,不是我吃的鸟呀,我平时只是对它感兴趣,爱看它罢了,你冤枉我了!我好伤心!
16.
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从修辞角度看,“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句中运用了比喻,把“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刺我的良心的针”,结合“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分析,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我”对冤枉了第三只猫的悔恨与自责。
17.
本题考查神态描写的作用。从(8)段的“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可知,“我”发现猫时,猫的神情是“安详”的。这一安详的神态与“我”当时“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的暴怒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猫的无辜;结合后文的真相分析,这一对比也更加突出“我”发现猫被冤枉后的悔恨之深。
18.
本题考查对段落的理解分析。
D.最后一段“我家永不养猫”表现的是“我”因主观臆断而致猫死掉,“我”内心后悔内疚。故选项分析有误;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