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童趣 唱歌 捉泥鳅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音乐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童趣 唱歌 捉泥鳅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0-24 15:0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捉泥鳅》
学科 音乐 学段 年级 三年级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基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为理论依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音乐能力和认知特点,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为本课的指导思想。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捉泥鳅》是台湾音乐人候德建作词作曲的歌曲。曲调愉悦,节奏欢快,充分体现了孩子天真快乐的情趣,是一首富有浓郁的田园风味及生活情趣的校园歌曲。歌曲通过对雨后孩子要去捉泥鳅的急切心情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田间嬉戏图。全曲为 4/4 拍子,全曲由六个乐句组成,带变化再现的一段体结构。自然小调式。 第一小节的节奏型出现了5次,一、二乐句节奏完全重复;第二、四、六乐句节奏完全重复;i 作者在歌曲中大量使用了同音重复的创作手法,造就了叙事性歌曲平缓的旋律,演唱时形成了一种娓娓道来的表演形式,形成了丰满,和谐的效果。因此,这个乐曲具有情感丰富,充满希望的艺术表现特点.旋律一度(同度)是作为同音重复的旋律发展因素之一,音乐的节奏、旋律与歌词语言的节奏、音调巧妙结合,平易流畅、朗朗上口。歌曲以活泼、风趣的音乐主题为素材,进行了多次重复变化。旋律在逐渐变化中层层递进,推向高潮,生动地描绘出孩童在田间嬉戏的形象。节奏型如下:(1)(2)(3)(4)(5) 4. 音程: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纯四度。 5. 调式:这首歌里唱了do re mi fa sol la si do’,它是一个小调式,la开头,la结尾是自然a小调。 6.音级 7. 结构:六个乐句 ,单乐段结构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班级为我校三年级的学生,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逐步扩展, 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逐渐增强,因而对“捉泥鳅”这一真切的生活体验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学生们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与能力。节奏与节拍 很好的掌握了 五种节奏型及其组合节奏;知道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并能够对四种拍子进行分辨;音准与读谱能力 音准经过较好的训练,80%学生能够唱准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纯四度音程,旋律感较好;50%的学生具备简单的读谱能力,所有学生均能够运用二度、三度读谱法识读乐谱。 3.创作能力 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do re mi sol la ”这五个音编创短小流畅的旋律。 4.音乐知识 知道节拍、节奏、旋律、音程、结构、重复、唱名、音级等音乐术语,并知其含义。(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将采用情境、模仿、体验、互动、探究、合作、创编等教学方式,逐步有层次的开展本课教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四)技术准备: 1.利用Overture2打谱软件制作乐谱。 2.利用幻灯片制作课件。 (五)前期教学状况1.前期教学状况: 三年级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了比较科学、系统的节奏与音准的训练,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表现力都很好。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do re mi sol la ”这五个音编创短小流畅的旋律。但对于同音重复这一旋律创作手法,是第一次学习并尝试创作。2.问题与对策: 问题:同音重复这一旋律创作手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并尝试创作。学生如何进行创作呢? 对策:(1)通过观察乐谱,了解同音重复是旋律创作常用的手法。 (2)演唱有关同音重复的歌曲,了解同音重复有重复两次、三次、四次等不等 (3)学生按小组集体编创带有同音重复的两小节旋律片段。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侯德健创作的歌曲《捉泥鳅》的音乐特点,指导学生体会感受歌曲风格,引导学生发现歌曲音乐特点,使学生对歌曲产生情感,并喜爱上这首歌曲。(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学唱歌唱、表现等过程中,采用感受、模仿、体验、对比、创编等方法学习歌曲,唱好歌曲。(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捉泥鳅》,用歌声表现出儿童在大自然中嬉戏的愉快心情。 2.能够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识读歌曲节奏。 3.能够找出歌曲中节奏相同、旋律相同的乐句。(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参与中学唱歌曲并唱好歌曲。 教学难点:为歌曲创编同音重复4/4拍两小节旋律。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一、感受歌曲【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聆听歌曲,初步感知音乐。多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1)教师演唱歌曲,导入课题。 (2)学生观看视频,感受歌曲情绪。二、节奏练习【设计意图】通过拍击节奏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1.教师哼唱旋律 ,学生拍击节奏。2.从黑板上的节奏卡中找出正确的节奏。 3.从歌曲中找出相似的节奏。三、识读乐谱【设计意图】通过自主识读乐谱,了解歌曲中旋律的特点 1.分析调式 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开头和结尾都唱了什么音,其次找出歌曲里唱过的音。从而得出是a自然小调。唱a自然小调音阶。3.学生自己识谱请学生自己识谱演唱并起立展示4.学生评价5.划分乐句并发现旋律特点6.完整唱谱四、演唱歌词【设计意图】通过变换形式演唱歌曲,使学生唱好歌曲。1.跟着范唱演唱歌曲2.学生完整演唱3.教师纠正同音重复的地方的咬字吐字4.教师范唱,学生观察教师演唱状态5.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演唱歌曲6.学生变换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五、创作旋律【设计意图】通过创编同音重复的旋律片段和改编歌曲的结构,使学生掌握同音重复这一旋律的创作手法,并巩固曲式结构知识。1.介绍歌曲作者并聆听发现侯德健其他歌曲的音乐特点(同音重复)2.学生回忆带有同音重复的歌曲,并进行演唱3.运用同音重复创编4/4拍两小节旋律4.学生分小组创编旋律并上台展示5.师引导生思考所学歌曲的曲式结构ABA ABA’6.改编歌曲结构并展示 ABA’板书: 捉泥鳅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在教学中利用自评、互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评价手段,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2.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逐步提高审美能力。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自 评互 评师 评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捉泥鳅》为歌曲创编同音重复4/4拍两小节旋律能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节奏练习
创作旋律
演唱歌词
识读乐谱
感受歌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