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鸟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空山鸟语》、《荫中鸟》,感受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聆听《空山鸟语》和《荫中鸟》,感受音乐中“鸟”的形象,并能根据音乐进行联想与想象。比较二胡演奏的《空山鸟语》和笛子演奏的《荫中鸟》的相同和不同。
3、认识民族吹管乐器笛子,记住笛子的音色,结合乐曲的欣赏进一步感受民族乐器(二胡、笛子)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空山鸟语》、《荫中鸟》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难点:比较二胡演奏的《空山鸟语》和笛子演奏的《荫中鸟》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过程:
一、聆听导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听一首乐曲,说出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听后抢答。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我国民族拉弦乐器二胡演奏的《赛马》。演奏者运用娴熟的演奏技艺把赛马的你追我赶地激烈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接下来请同学们再听一首二胡演奏的乐曲,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基本情绪是什么?
二、欣赏《空山鸟语》
1、初听乐曲
学生谈感受。
师:如果让你给这首乐曲起个名字,你会称它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空山鸟语》,看到这个名字,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回答。
2、介绍《空山鸟语》
《空山鸟语》是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唐代王维的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3、复听乐曲
(1)聆听乐曲中表现“空山”的引子乐段。
师:这一段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音高和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让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音乐速度较慢,运用相同的音在高八度的重复,以及强弱的变化表现出空谷回声的情境。
4、师生做山谷回声的游戏
5、再复听乐曲引子部分
学生用手势表示音的忽高忽低。
6、聆听第一段音乐
设问:这一段音乐速度有什么变化?节奏是怎样的?音乐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生:快速、密集,有了生命、有了生机。
7、聆听模仿段落
学生谈听赏感受。
8、聆听最后乐段
生谈。
9复听全曲,展开想象,交流听音乐的感受。
10、音乐鉴赏
11、简要介绍中国作曲家——刘天华
三、对比聆听笛子独奏《荫中鸟》
1、揭题导入,初步聆听
设问:(1)音乐中除了可以用二胡模仿鸟叫声外,还有其他的乐器也可以模拟,现在请同学们聆听下面的音乐,听一听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表现百鸟争鸣的。
(2)乐曲给你什么感觉?情绪怎样?
生谈。
2、介绍笛子
3、再复听乐曲
听完后,学生说说联想到的画面。
(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4、设问:乐曲分几个乐段?拟声乐段是第几段?
学生讨论回答。
6、讨论:二胡演奏的《空山鸟语》和笛子演奏的《荫中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用乐器模拟鸟叫声,表现大自然的情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不同之处主要是乐器的音色不同,在表现技法也不同。
四、拓展延伸
1、还听过哪些乐曲中有模拟鸟鸣的声音?
生答:《杜鹃圆舞曲》、《在钟表店里》和唢呐独奏的《百鸟朝凤》。
师:作曲家用乐曲演绎了对鸟类、大自然的喜爱,那我们能用什么方式表达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
2、唱一唱歌唱小鸟、大自然的歌曲。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