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第二课
课题:《顽皮的杜鹃》
一、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授 课 人:
三、教学分析:这节课是基于《顽皮的杜鹃》是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第六册第二课中唱游课。计划一课时,30分钟。本次课的重点是掌握顿音唱法,并能用力度的对比表现歌曲中杜鹃“咕咕”的歌唱声。难点是能以正确的弱起拍感觉,初步运用断、连对比的方法演唱歌曲,并用不同的力度变化描绘杜鹃的歌声,表现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如何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小朋友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和练习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的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神秘树林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
四、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顿音记号的运用;
△能用活泼的情绪、断连对比的方法演唱歌曲。
△并用不同的力度变化描绘杜鹃的歌声。
△能初步掌握弱起节奏
△四分休止符的演唱技巧
★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杜鹃鸟的叫声的过程中,通过模仿杜鹃鸟的叫声,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学单元中的音乐知识。
△在歌曲情感处理的过程中,通过生生的互动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相关的音乐元
素。
△在创编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的演唱《顽皮的杜鹃》,
△体验杜鹃清脆的鸣叫声,感受树林中的美妙。
△感受活泼可爱的小杜鹃这一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
△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激发对大自然、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五、学习者分析:
★ 学生是西宁市晓泉小学学生;
★ 学生对于杜鹃的叫声很熟悉,但是将这个叫声引入歌曲,,并且要用音乐元素来表现他,学生还是初次接触。
★ 学生对自主创编有这很浓厚的兴趣。
★ 经过五个学期的音乐教育,学生有一定乐理基础、试唱基础,创编基础。以及对乐曲的鉴赏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六、教学重点: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体会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暖。
七、教学难点:歌曲中连音与跳音的演唱处理以及训练学生轻声高位置的声音状态。
八、教学策略选择与分析: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就在于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感受蕴藏于音乐形象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本节课中大量为学生创设了“聆听”的机会。几种不同层次的聆听,使学生对音乐的感觉一点点调动起来,并逐步深入。从初听的感知,复听的了解,再听的探究,为孩子提供一个个发展的空间,提供适合他们的土壤,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神奇与美妙。在聆听中放飞想象.孩子的世界是与众不同的在孩子的头脑中,有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有时候比大人的想象更加的丰富,带着独特的想象,孩子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自由地、自然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听——说——听——悟——听(唱)——表达感受(表演)——即兴创编”这种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极具意义的。再者,音乐课本中的歌曲不但体现了旋律美,而且渗透了人文思想。人文教育,以情励学,让学生感受到杜鹃的顽皮、可爱,激发孩子对动物由衷的热爱,让这种喜爱在学习和倾听中自然的流淌出来,旨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整节课的设计,我着眼于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落实,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并在多次的模仿中,让学生用自己所感,所想,所说来完成歌曲学习。达到了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九、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基本练习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看谁最先猜出老师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树林、树丛。。。)教师导语:那么今天就跟着崔老师一起走进这茂密的树林去闻闻花香,听听鸟语吧!做好准备,轻闭双眼,随着音乐一起去感受树林中的美妙吧。
2、呼吸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简笔画(树林)激发起学生的感知兴趣,对于老师后面的教学内容充满了好奇。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走进这郁郁葱葱树林,清新的空气让我们心旷神怡。看是谁来迎接我们啦?
教师总结:同学们真聪明,是可爱的杜鹃来迎接我们啦。(板书—杜鹃)
2、模仿杜鹃鸟的叫声“咕咕”。
(1)学生模仿“咕咕”声。
设计意图:学生在“咕咕”的模仿声中不知不觉的已经加入了两个音符“5 3”,更有利于我后面的歌曲教学。
(2)学生跟琴声一起唱出带音符的“咕咕”。
(3)教师模仿两种“咕咕”,让学生进行分辨并模唱。其中一种为不带顿音记号的“咕咕”,另一种为带顿音记号的“咕咕”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聆听两种不同的“咕咕”声,让学生自己总结两种“咕咕”的不同之处,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总结:“第二种‘咕咕’给我们短促、跳跃、轻巧的感觉。”教师在将这三个词写在黑板上,最后在揭示第二个“咕咕”是由于加了一个音乐记号的原因。
(4)教师讲解顿音记号
(5)学生跟琴对带有顿音记号的“咕咕”进行模唱。
3、学生带着问题初听歌曲《顽皮的杜鹃》
思考问题:在这首歌曲中“咕咕”一共出现了几次?学生回答:(六次、七次)
4、学生带着问题复听歌曲。
思考问题:请同学们听一听这“咕咕”出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每一句的末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主要就是要学生在聆听中学会按节奏朗读歌词。为我后面的歌词教学做铺垫。
5、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1)教师读前面的词,学生模仿后面的“咕咕”。
(2)学生读前面的词,教师来模仿后面的“咕咕”
(3)学生齐声按节奏朗读歌词。
6、揭示课题—顽皮的杜鹃
教师导语:这只小杜鹃一会在树丛里,一会又到小河旁,当我跑过去寻找他的时候,他又飞向远方。说明这只小杜鹃怎么样呀?学生回答:(顽皮)教师总结:同学们真聪明,原来它是一只“顽皮的杜鹃。”
(四)讲授新课。
1、学生学唱歌词。
(1)教师导语:今天,老师就邀请同学们一起走进奥地利童谣《顽皮的杜鹃》。
(2)教师介绍奥地利风光。
教师边看图片边解说: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号称欧洲的心脏。美丽的萨尔茨堡依偎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城市被苍郁是群山围绕,充满魅力。美丽的多瑙河也流经其境内。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也是一座享富世界的名城。在仙乐飘飘中我们来到了莫扎特广场。莫扎特是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大师。
(3)学唱歌词。
①教师给学生四个固定音高位置,并要求学生用小手来表示。分别是(如图所示)
②老师唱一句,学生们先分辨其音高,然后在进行视唱。
③学生通过初步学习,然后分辨其中哪几句是相同的。
教师总结:(1、2句音高是相同的,3、5句是相同的,4、6句是相同 的)
④讲解这首歌为弱起小节,然后让学生集体跟 琴齐唱。
(4)歌曲处理。
①教师提问:“歌曲最后出现了两个“咕咕”,这是为什么?”学生5回答:“因为杜鹃飞远了,所以有回声;因为杜鹃飞远了,在远处还叫了一声。”教师
接着提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唱这两个“咕咕”呢?”学生6回答:“前面一个‘咕咕’唱的强一些,后面的一个唱得弱一些。”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两个‘咕咕’应该唱出由强渐弱,由远及近的感觉。”
②学生有感情的齐唱歌词。
2、学唱歌谱。
(1)学生直接视唱歌谱。
(2)让学生通过听辨,学会“断”与“连”的唱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老师现在唱一下第4乐句和第6乐句,你们来听一些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7回答:第一句中“6、7”给我感觉是断开唱得,第二句中的“6、7”是连起来唱的。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棒,其实老师在第6乐句中的“6、7”上面加了一个连线,这就是断与连的唱法。
(五)、巩固练习。
学生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六)、创编与活动。
拍手:X— X--︱X 0 0 0 ︱
跺脚:0 X 0 X︱0 0 0 0 ︱
歌唱:0 0 0 0︱0 X X 0 ︱
1、让学生分三组,自己创编多声部节奏练习,歌曲伴奏。
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创编歌表演为歌曲添彩。
3、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所表演的动作,来即兴创编歌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进行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六)、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小杜鹃进一起走了茂密的树林,一起领略了音乐王国奥地利的奇妙风光。并且学会了这首奥地利童谣《顽皮的杜鹃》,那么,现在小杜鹃由在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到操场上去捉迷藏,同学们,做好准备,跟着杜鹃随着音乐一起跳吧,飞吧!
(七)、师生再见。
(八)、板书设计:
十一、教学流程图:
十二、教学反思
这是三年级音乐教材中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本人在教学时以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及通过教师简笔画展示树丛,模仿杜鹃叫声来引入歌曲学习,通过模仿“咕咕”、学习“5”和“3”两个音,学生很快就能将乐谱中的这两个音常准并且认识了顿音记号。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按节奏读歌词,这既是节奏的练习,又让学生创编多声部节奏模块、创编歌表演、创编歌词,把自己的创意融入歌曲表演中,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编到歌里唱一唱,学生热情高涨。其中在这一环节里,学生编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比如小狗、小猫、青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本课教学,利用简笔画、彩色贴图、多媒体教学,以真实、朴实、踏实为课堂风格,切实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认知规律,做到了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
十三、教学点评
该课以“真实、朴实、踏实”来构建课堂风格,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课堂上,学生在模仿中感受了“顿音记号”,在比较中学会了“低音”,在反复试唱中熟悉了断与连的唱法,在演唱之中激发了学生对动物关爱之情,整个课堂没有教师的声嘶力竭,没有教师强硬的灌输,没有教师娇媚的表演,但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一线的教学,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实”,这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实“,这种能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实”,这种学生一学就见效的“实”。
引 导 阶 段
开始
学生听着音乐做呼吸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树丛,
播放音 乐
播放杜鹃鸟的叫声及图片
学生模仿杜鹃鸟的叫声
教师模仿两种不同的“咕咕”声
学生通过聆听进行分辨
教师总结并讲解顿音记号
顿音记号图 片
Ppt展示歌词
学生在探索中自学歌词
教师用高低不同的手势来表示歌词旋律走向,并进行范唱。
学 习 阶 段
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它是一只顽皮的杜鹃
顽皮的杜鹃
学生通过讨论,自学歌谱
Ppt展示奥地利风光
学生多次练习,分组展示
结束
学生自编律动出教室
整 理 阶 段
小组展示
学生思考其他方式
思维拓展
课堂总结
创 编 阶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