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项目 《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声音》单元的第8课。生活中,我们见识过很多的乐器: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不同乐器有不同的发声原理和发声规律。在前几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有高低、强弱变化,弦乐器的发声原理等都与物体振动紧密联系。本课在这些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生活常见物体制作乐器,并发出有规律的高低音,来理解生活中各类乐器的发声原理。
以生活中的乐器出发,以笙箫、小提琴、鼓等常见乐器为例,让学生学以致用,思考“这些乐器的如何发声的”,然后提出驱动性问题“我们可以用常见材料自制小乐器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分三个环节。一个环节是设计小乐器。这个环节学生首先需要思考什么类型的乐器,然后寻找合适的材料,并确定如何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第二环节是制作并修改小乐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于设计图的小乐器需要不断的调试修正,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制乐器。第三环节就是展示和评价,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调试和修正。
本课运用STEM的理念与工程设计的思想,通过创设情境把项目要求、自主实践及交流反思这几个环节融合在一起,最终希望孩子初步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的过程,建构起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一概念,同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学情分析】
乐器是学生熟悉的物品,现在很多孩子都在学习一种或多种乐器。钢琴、小提琴、竖笛、二胡、架子鼓等。四年级学生会听音,但对声音的变化原理并不深究,对乐器的调音也不是很熟悉。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制作,学生开拓的思维眼界,发现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可以发出声音并制作成美妙的乐器,安排学生们在课内充分思考、充分讨论,要求必须有一个具体可实施的做小乐器的计划,鼓励他们及时完成简易“设计图纸”,能完成制作和调试,而且当音不准时,可以适当调节,让乐器有规律地发声。
【设计思路】
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采用课内微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设计。把制作一个有规律发声的乐器作为任务,让学生学会针对一类乐器设计并制作,学会不断尝试各类材料,促使学生运用知识完成小乐器制作,同时学会适当的较音。这样学生在自主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常规物体,学会发散思维,在实践中建构概念,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过程。
2.通过口述、图示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能从交流中提取信息改进自己的小乐器。
科学态度目标
1.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利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可以改变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并演奏悦耳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不同的材料及工具。
难点: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小乐器并画出草图。
【教学准备】
采选材料准备:组装纸板、皮筋、琴码、小玻璃瓶、水、弹性塑料绳、习吸管、橡皮泥等。
教师:小乐器设计单、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项目任务(2分钟)
导入:(欣赏)儿童演奏会曲目片段
同学们,一场美妙的音乐会都有哪些乐器参与?
(预设:琴弦类、鼓类、打击类、管乐器等)
这些乐器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
(启发学生思考:我想做什么原理发声的小乐器、选择什么材料实现。)
今天在教室里我们也举办一个简单的乐器音乐会。可是真的乐器没有,咱们能利用一些物品制作一个自己的小乐器并举办班级音乐会吗?
二、了解任务,探讨评价标准
1.明确任务:自制一个小乐器并演奏较为准确的曲子。
①同学们,不同的乐器需要借助不同的材料发声。今天你想要的制作哪一类喜欢的乐器呢?
②你想到可以用哪些物品制作小乐器?
预设:铁钉、水管、玻璃瓶、沙漏、橡皮筋等。
③那怎样让这些材料变成小乐器并发出美妙的声音呢?
(出示部分材料)怎样让橡皮筋/烧杯/试管发出声音并产生变化?
④选择一类材料,简单写一写。
选择材料 怎样发出声音 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怎样确认发声是否在准确的音阶上
预设:试管吹气,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长,声音低,空气柱短,声音高。吹的时候可以用调音器较音。
⑤小组讨论,选择比较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小乐器。
⑥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
设计图与小乐器成品相一致 ☆☆☆☆☆
能发出接近音阶的音高声音 ☆☆☆☆☆
便于使用,能演奏《小星星》 ☆☆☆☆☆
制作精美,成本节约 ☆☆☆☆☆
分工合作,卫生整洁,适当美化 ☆☆☆☆☆
三、设计并制作小乐器
1.纸上为先:设计小乐器
①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一部分材料发声和较音的方法,那么你们想要的设计哪一类乐器呢?以小组(2-4人)为单位,用你们选择的材料和工具,画一画设计图。你打算怎样让它演奏出1、2、3、4、5等的音节?画出示意图。
我们的小乐器(设计图) 第 小组
乐器类型选择 弹拨类 打击类 吹奏类
我们需要的材料
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们是这样解决的
②分享两个小组的设计。
问题:你更喜欢哪个小组的设计?为什么?有哪些优点?(找到不足,针对问题,自己思考、与人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大胆设计乐器草图,让教学的难点在小组的交流、合作、探讨和老师的适机点拨中得到解决))
(这些问题设计为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乐器提供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2.实践为准:制作与调试小乐器
①各组根据设计图,分工制作,初步制作小乐器。同时小组内进行交流,边制作边调试。
②制作成的小乐器,能否用它试着演奏《小星星》,看看它能否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③调整和校对小乐器的音准,让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乐器。
【温馨提示】小组内分工合作。制作小乐器时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影响到他人。制作时要注意安全,注意小乐器美观度。
(学生开始制作,学生进行制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可以进行教学辅导,同时老师更应该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所展现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对其他的同学起榜样示范作用。)
④组内自我交流。
⑤完善设计表中的后两条: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四、自制小乐器展示会。(课下调试后再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乐器,并演奏《小星星》。
发声效果和原因:
不同发声效果和原因:
吸管笛 吸管排箫 汽笛
不同发声效果和原因:
五、学习自评(5分钟)
课上与课下的小乐器项目学习,你们小组表现如何?商量一下,给你们的表现进行自评,在表格里打勾。
完成任务
相互合作
及时调试
乐器效果
【教学反思】
《制作我的小乐器》是以STEAM为理念的内容,建立在声音的学习基础上,结合生活中的乐器所设立的。四年级的孩子大多学习艺术和乐理知识,对乐器有所了解,但对乐器的较音和不同材料是否能发出不同声音,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没有深入思考。这一课的教学如何打开学生思维,开拓眼界,在实践和对比中了解,每一种乐器的诞生和组合都是有道理的。
本课按照项目学习的步骤:从基础知识的回顾—任务的确定—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小乐器—调试与改进—分享与优化。本项目不能在一节课内完成,所以分成了课内和课外两部分。课内主要是完成设计图的改进,课下进行小乐器的制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问题。
问题一:学生对简单乐器的高低音如何制作是了解的,比如长短不同的橡皮筋,长短不同的吸管、不同水量的瓶子。但对于较音不太熟悉。有外表没有里子。
(如何引导学生将简单材料通过处理转化为真正发出有规律的声音,是需要不断尝试的。)
问题二:乐器使用的正确性。例如打鼓需要木棍,玻璃需要铁棒。不同材料的匹配会制造出不同的声音,学生是否能关注到呢?是用不同大小材料的碗还是用同一材料不同水量的碗更合适? 其实没有定论,通过对比和研讨,学生总结出了较为合适的搭配。通过实验演奏会乐器的图片展示,学生可以了解乐器的演奏不是随意组合的,也是基于物体的发声效果。
问题三:材料的选择性。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做乐器并较为准确的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比如琴弦类。声音的共鸣腔用纸盒、木盒、铁盒还是其他材料?多大的琴腔搭配多长的琴弦才能发声?琴弦用什么样的橡皮筋更合适?弹性绳有没有效果。学生需要竭尽所能,寻找各种能尝试的材料不断调试,才会达到想要的效果。
本课用项目化的形式开展,在具体的情景任务中让学生自主去进行以上相关问题的探索。有利于学生更为真实的了解和体验。
小学科学教学融入STEM理念的设计与实践案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