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让小车运动起来 课件(13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 让小车运动起来 课件(13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22 19:26:51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让小车运动起
一辆小车,如何让它动起来?
它们依靠什么做动力运动起来的?
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吗?用什么作为动力?
小车
棉线
垫圈
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让小车动起来吧
学习任务:“精准”到达的小车
让小车利用垫圈重力产生拉力,使小车动起来
让小车行驶55厘米的距离,用时接近1.2秒
能记录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并记录发现的方法或认识
实验结束后,能向大家介绍本组的学习过程、调整方法及发现
任务要求
完成等级
标准水平:
   正负0.3秒内,即0.90-0.99秒或1.41-1.51秒
高级水平:
   正负0.2秒内,即1.00-1.09秒或1.31-1.40秒
超级水平:
   正负0.1秒内,即1.10-1.30秒
活动的合作要求
操作员1:放小车,保证小车行驶距离准确 
操作员2:停小车,加减垫圈数量 
计时员:准确计时,并报给记录员
记录员:记录数据以及大家的发现或想法
分工人员是主要负责人,不是各做各的,需要大家一起讨论研究进行,这样才是一个好的团队。
     
  秒表的使用与计时练习
小结:
1.只有拉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小车才会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2.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需要给它动力;如果要使运动的小车静止,要给它阻力。
拓展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项目 《让小车运动起来》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运动和力》单元的起始课。教科书设计了2个主要活动:一是聚焦环节,调查不同类型的小车动力来源;二是探索环节,用垫圈作为动力,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包括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小车的运动速度会有什么变化。最后达成力的大小会影响运动的快慢的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见过并体验过各种各样的运动的车辆,也能书籍、视频类对车辆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对车辆动力类型,以及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是有较为普遍认识的。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及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主要的研究活动问题有了普遍的正确的认识,所以按教材原本的活动设计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学习增量不够。
【设计思路】
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采用课内微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设计。把小车精准达到作为一个任务,让学生通过探索如何让小车达到某个位置,促使学生运用知识完成挑战。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更好地建构科学概念,同时增加趣味性,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通过让小车运动的活动,认识到力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力的大小会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2.探究实践: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在完成精准达到的活动中,运用改变重力大小的方法来进行调试,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3.态度责任:通过完成任务,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来解释现象,激发研究小车运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小车、带挂钩的线、小车跑道、秒表、垫圈若干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学习(5分钟)
1.出示一辆小车,提问:如何让这个小车运动起来?
体验:用手推等方式让小车动起来。让学生知道需要施加力才能使小车运动,这样的力可以称为动力。介绍让车辆运动起来,有很多动力。
2.出示小车、带挂钩的线和垫圈,提问:利用这些材料,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用什么做动力?
3.了解重力的知识。
(直接切入,引出多种动力,聚焦到重力产生动力驱动,了解重力)
4.(演示)让小车运动起来,问:用一个垫圈和三个垫圈,小车的运动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知道拉力大小车速度快)
二、项目任务:制作一辆“精准”到达的小车(20分钟)
1.出示任务:制作一辆精准小车,达成标准为:
(1)让小车利用垫圈重力产生拉力,使小车动起来
(2)小车行驶55厘米的距离,用时1.40秒(越接近越好)
(3)用时需在1.20-1.60秒之间,即算挑战成功。若在1.31-1.49之间,则为超优水准
2.设计:请学生根据出示提供的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后设计,完成设计图。
线
小车
垫圈
3.制作与测试:进行制作与测试,并进行记录
4.研讨交流:介绍交流学习成果,发现与反思。
可研讨的问题:
(1)你们是怎样思考的,又是怎样完成的。
(2)通过精准到达的活动,你有什么感想。
三、学习自评(5分钟)
这节课,你们小组表现如何?商量一下,给你们今天的表现进行自评,在表格里打勾。
完成任务
相互合作
及时记录
【教学反思】
1.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兴趣浓厚
原本这堂课,容易出现一个现象,就是在进行完拉力大小与速度的研究实验后,学生会说:本来就是拉力大速度快吗,我早就知道了。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探究性和趣味性不高。本课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式进行,学生运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在完成挑战任务的过程中,在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40分钟)内,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投入度极高,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基于学生原有认知进行分层教学
在前置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一驱动性问题,引出了“动力”以及“小车受到拉力大速度快”的认识。通过经验以及实际教学来看,学生具备这样的基础性认识,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中设计了项目学习的达成标准,引导学生进行持续的研究性学习。标准的建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向,引导学生通过改变垫圈重力大小,控制小车的速度。同时,通过“挑战成功”、“超优水平”“越接近标准时间”越好这样的安排,不仅照顾了普通学习能力的学生,也给予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3.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本课的教学中,有的班级会出现较快地达成挑战成功,在尝试更精准的挑战时,会发现三个垫圈偏慢,四个垫圈偏快(有意设计)的现象。这个时候,学生会思考解决的办法。基于现有的材料,有的学生想到把多余的垫圈加上小车上;有的学生会想到给跑道加一个坡度,有的学生会想到改变跑道的光滑度等。在本节课中,由于操作时间的关系,大部分小组不能完成这样的挑战,但学生却会提出这样的想法,产生继续研究的欲望,带着新的问题下课。产生的这些问题,有的会在后面的教学中进行学习,这样的设计也起到了单元起始课的作用。
在课尾设计的自评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与发展。因为时间关系,所以设计的相对简单,若时间允许,可以把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增加进来,这样的评价更完整。
小学科学教学融入STEM理念的设计与实践案例
起点线
终点线
滑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