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25课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蓼溆(liǎoxù) 麈尾(lù) 捉弄(zhuō) 镶金(xiāng)
B.银箸(zhuó) 岔气(chà) 促狭(xiá) 丫鬟(huan)
C.戗金(qiàng) 漱盂(shù) 发怔(zhèng) 潇湘(xiāo)
D.琥珀(pò) 筵席(yàn) 调停(tiáo) 撑船(chēng)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桑梓(zǐ) 侥幸(jiǎo) 星宿(xiù) 愧赧(nǎn)
B.聒噪(guō) 怨怅(chàng) 蓼溆(liǎo) 歇息(xiē)
C.报帖(tiè) 纶巾(guān) 行货(háng) 着意(zháo)
D.存恤(xù) 恁地(nèn) 逞能(chěng) 勾当(gòu)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省人事 箪食壶浆 经世奇才 盘费
B.面面厮觑 思贤若渴 三顾茅庐 撮弄
C.万惯家私 顿开茅塞 用武之地 麈尾
D.不由分说 喜从天降 如雷贯耳 火候
4.对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人物和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林黛玉因晴雯不开门一事错怪宝玉,心中怨气无处发泄。次日,又看到花落,勾起伤春愁思,就把残花落瓣掩埋起来,一首《葬花吟》道尽了她内心的酸楚。(《红楼梦》)
B.孙悟空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大闹五庄观、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斗法车迟国、三调芭蕉扇等,体现了他随机应变的超凡智慧、爱憎分明的处事原则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西游记》)
C.鲁智深是一个豪侠义士,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夜走蜈蚣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水浒传》)
D.赵云是刘备手下有勇有谋的大将,他曾两次救阿斗,一次是长坂坡单骑救阿斗,另一次是孙夫人要带年幼的阿斗回东吴,赵云截江夺阿斗,为刘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国演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调停已毕,然后归坐。(安排处理)
B.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支撑,忍耐)
C.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儿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认真详细)
D.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爱捉弄人)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
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这两句诗的悲凉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
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⑤今天,编者如果学着曹雪芹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
A.④①⑤③② B.③②⑤④①
C.③①⑤④② D.④②⑤③①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B.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C.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D.凤姐儿听说,便回身和李纨探春,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
8.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我们读到《艾青诗选》中“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这样鲜活的诗句时,我们不仅惊叹其非凡的想象力,还从内心激起了对“黎明”和“希望”的巨大渴望。
B.《三国演义》里,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诸葛亮颇为感动,为他定下了“建家业→成鼎足→图中原”的战略。
C.《红楼梦》中,“笑”能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处境,面对刘姥姥的怪诞表演,宝玉和黛玉的笑显出一股娇气,而惜春的笑则多了一份含蓄和谨慎。
D.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描写了范进中举后的丑态,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9.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鸳鸯一面待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B.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属咐了刘姥姥一席话。
C.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
D.李纨揣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 ; ; 。 。 ; 。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②⑤④③⑥① B.⑤③④②⑥① C.③⑥①④⑤② D.①④③②⑥⑤
二、语言表达
1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____,___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____,____,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12.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谢绝邀请的一段话。请仔细揣摩黛玉的回话,从委婉、得体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迟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于是黛玉告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13.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____________________
(2)(剪纸欣赏)请你仔细观察右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剪纸)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社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儿引的你,我和他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增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螺,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 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 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14.香菱写的前两首诗都存在一些不足,黛玉是如何评价的 (用原文语句回答)
15.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香菱的痴迷
16.选文主要写了香菱苦心写诗获得成功,这说明了什么 你觉得香菱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17.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的性格也具有复杂性。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她性格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25课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蓼溆(liǎoxù) 麈尾(lù) 捉弄(zhuō) 镶金(xiāng)
B.银箸(zhuó) 岔气(chà) 促狭(xiá) 丫鬟(huan)
C.戗金(qiàng) 漱盂(shù) 发怔(zhèng) 潇湘(xiāo)
D.琥珀(pò) 筵席(yàn) 调停(tiáo) 撑船(chēng)
【答案】C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麈”应读“zhǔ”;B项,“箸’’应读“zhù”;D项,“筵”应读“yán”。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桑梓(zǐ) 侥幸(jiǎo) 星宿(xiù) 愧赧(nǎn)
B.聒噪(guō) 怨怅(chàng) 蓼溆(liǎo) 歇息(xiē)
C.报帖(tiè) 纶巾(guān) 行货(háng) 着意(zháo)
D.存恤(xù) 恁地(nèn) 逞能(chěng) 勾当(gòu)
【答案】C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C项“帖”应读“tiě”,“着”应读“zhuó”。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省人事 箪食壶浆 经世奇才 盘费
B.面面厮觑 思贤若渴 三顾茅庐 撮弄
C.万惯家私 顿开茅塞 用武之地 麈尾
D.不由分说 喜从天降 如雷贯耳 火候
【答案】C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C项“万惯家私”应为“万贯家私”。
4.对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人物和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林黛玉因晴雯不开门一事错怪宝玉,心中怨气无处发泄。次日,又看到花落,勾起伤春愁思,就把残花落瓣掩埋起来,一首《葬花吟》道尽了她内心的酸楚。(《红楼梦》)
B.孙悟空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大闹五庄观、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斗法车迟国、三调芭蕉扇等,体现了他随机应变的超凡智慧、爱憎分明的处事原则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西游记》)
C.鲁智深是一个豪侠义士,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夜走蜈蚣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水浒传》)
D.赵云是刘备手下有勇有谋的大将,他曾两次救阿斗,一次是长坂坡单骑救阿斗,另一次是孙夫人要带年幼的阿斗回东吴,赵云截江夺阿斗,为刘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国演义》)
【答案】C
【详解】
考查对名著的理解。C项,夜走蜈蚣岭的是武松。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调停已毕,然后归坐。(安排处理)
B.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支撑,忍耐)
C.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儿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认真详细)
D.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爱捉弄人)
【答案】C
【详解】
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C项,“仔细”是“小心,当心”的意思。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
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这两句诗的悲凉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
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⑤今天,编者如果学着曹雪芹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
A.④①⑤③② B.③②⑤④①
C.③①⑤④② D.④②⑤③①
【答案】A
【详解】
由①中的“这两句诗的悲凉意味”和④中的“皆是血”“辛苦”可知,④应放在首句,承前亮出诗句,①从诗句说开;⑤由这两句诗联系今天,引出编者最想说的话;③紧承⑤,是想说的话的内容;②紧承③,是对③中诗句的解释,表达对作者与读者一路同行的感激之情。因此最恰当的顺序应是④①⑤③②。故选A。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B.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C.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D.凤姐儿听说,便回身和李纨探春,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
【答案】B
【详解】
A.句末句号应放在双引号的里面;
C.句中第一个冒号应去掉;
D.“李纨”“探春”“鸳鸯”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故选B。
8.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我们读到《艾青诗选》中“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这样鲜活的诗句时,我们不仅惊叹其非凡的想象力,还从内心激起了对“黎明”和“希望”的巨大渴望。
B.《三国演义》里,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诸葛亮颇为感动,为他定下了“建家业→成鼎足→图中原”的战略。
C.《红楼梦》中,“笑”能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处境,面对刘姥姥的怪诞表演,宝玉和黛玉的笑显出一股娇气,而惜春的笑则多了一份含蓄和谨慎。
D.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描写了范进中举后的丑态,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答案】C
【详解】
C.有误。宝玉的笑反映了他的天真和孩子气,黛玉的笑反映了她含蓄谨慎的性格,惜春的笑显出一股娇气。故选C。
9.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鸳鸯一面待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B.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属咐了刘姥姥一席话。
C.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
D.李纨揣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答案】C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A项,“待立”应为“侍立”;B项,“属咐’’应为“嘱咐”;D项,“揣”应为“端”。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 ; ; 。 。 ; 。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②⑤④③⑥① B.⑤③④②⑥① C.③⑥①④⑤② D.①④③②⑥⑤
【答案】C
【详解】
本文段主要介绍中国民间的“年文化”。③⑥承前文介绍“年”,③的“农闲”紧承空格前的“农业”;①④⑤写“过年”,②的“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应紧承⑤的“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据此选C。
二、语言表达
1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____,___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____,____,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答案】(1)惠风和畅,莺飞草长,是生命的萌发;(2)明月朗照,五谷飘香,是生命的纯熟;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首先看清题干要求,弄清画横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其次,仔细阅读语段,可发现第二、四个分句分别写的是夏天和冬天,因此要仿写的句子肯定是春天和秋天的。再分析每个分句,内容上写的是每个季节的特色,那么,仿写当然要抓住春天和秋天的一些重要特色来写。最后要注意仿写的句子与前后要构成排比句。示例:百花齐放,草长莺飞,是生命的盎然;红叶如火,丹桂飘香,是生命的热情。
12.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谢绝邀请的一段话。请仔细揣摩黛玉的回话,从委婉、得体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迟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于是黛玉告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充分肯定了对方的美意;②申述了自己要离去的正当、充分的理由;③表示改日一定从命,请求对方谅解。黛玉的回答显得十分委婉、得体,得到了主人(邢夫人)的理解和尊重。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分析能力。黛玉在邢夫人邀请她在那用晚饭时,回答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迟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从这段话中的“原不应辞”“只是”“恐领了赐迟去不恭”等句,可见黛玉在拒绝邢夫人的邀请时十分委婉:不是外甥女不在此处用饭,实是还要去拜见二舅舅,唯恐失了礼仪,这是很委婉的拒绝言辞;而“爱惜赐饭”“异日再领”“望舅母容谅”等句则是通过种种敬语,表达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一言一语均是十分得体大方。
三、综合性学习
13.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____________________
(2)(剪纸欣赏)请你仔细观察右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剪纸)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示例: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寓意:年年有鱼(连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 示例一: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示例二: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
【详解】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早在汉代”表明历史悠久;“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表明题材广泛;“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表明剪法多样。
(2)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分析剪纸,明确剪纸内容。描述时先抓住剪纸中的主题图案“一个胖小孩”“一条大鱼”描写,再写次要图案“荷叶荷花”。看懂了剪纸之后,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概述其寓意即可。这是一幅很常见的年画,寓意:年年有余。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即可,但必须言之成理。如果选择不可取,可从“剪纸是中华传统民族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人智慧的呈现”的角度进行阐述;如果选择可取,可从“剪纸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不太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要求”等角度阐述。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社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儿引的你,我和他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增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螺,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 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 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14.香菱写的前两首诗都存在一些不足,黛玉是如何评价的 (用原文语句回答)
15.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香菱的痴迷
16.选文主要写了香菱苦心写诗获得成功,这说明了什么 你觉得香菱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17.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的性格也具有复杂性。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她性格的理解。
【答案】
14.第一首诗黛玉的评价是: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第二首诗黛玉的评价是: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15.①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②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③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④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⑤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16.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她自身聪颖,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很努力。启发:①刻苦学习,不耻下问;②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17.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使香菱很快悟出门径,获得成功。她热情,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中“林黛玉所说的话”来概括黛玉评价香菱的诗。此题不难,对于香菱写完的第一首诗,黛玉说“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第二首诗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1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痴迷”它是指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严重者将脱离现实,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写出香菱对诗的迷恋程度之深。作品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痴迷的语句很多,比如:“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第一问结合文章香菱学诗的经过,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一是苦志学诗,精血诚聚。二是香菱有良好的资质,感悟能力非同寻常。三是有好的引路人。四是大观园提供了优越的环境。第二问围绕 “勤奋、兴趣”等角度来分析说明了什么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生性孤僻以及热情大度”这些角度来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黛玉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香菱要学诗,林黛玉就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多么热情!在教诗的过程中,又先对她讲一般的原理,“不以词害意”。又给她推荐好书,并借给她必读书《王摩诘全集》等,帮她解释诗意,然后命题作诗。批改诗篇尤其认真仔细,真正做到了其自诩的“诲人不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