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15课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jì) 阴晦(huì) 断茎(jǐng) 心绪(xù)
B.闰土(rùn) 寓所(yú) 亲戚(qī) 祭祀(shì)
C.脚踝(huái) 鄙夷(bǐ) 嗤笑(chī) 瑟索(sè)
D.作揖(jí) 惘然(wǎng) 恣睢(shuī) 隔膜(mó)
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项是 ( )
A.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牌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面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B.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C.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D.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4.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工作以后的领导,总是教育我们要积极进取,知难而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①那么,是否人生的一切事情,只有进才能成功呢?其实不是。
②如果说,进需要的是一种勇气,那么,止需要的却是一种智慧。
③止,有时候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④的确,进取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安顺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B.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C.虽然在网上“晒旅游”是积极向上的,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的心理。
D.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阴侮 诲人不倦 影像 印象深刻
B.蓬隙 蓬勃向上 愕然 扼腕叹息
C.寒噤 屡禁不止 箫索 肃然起敬
D.潮汛 杳无音讯 惶恐 张皇失措
7.下列对中年闰士的形象理解正确的项是 ( )
A.中年闰土受到多重压迫,生活艰辛,但他仍满怀希望,充满活力。
B.苦难的生活改变了中年润土的外表,但并没有改变他的内心世界。
C.中年闰土遵守社会的礼法,并以此处理与“我”的关系。
D.中年闰土见到“我”时虽然没有很多的言语,但他没有忘却儿时的记忆,他与“我”的心灵又融合在一处。
8.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精神产品的人,必然被这光辉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和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②③⑤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辆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忽然”一词是副词。
B.“一轮”一词中“一”是数词,“轮”是量词。
C.“十一二岁”的“十一二”表约数。
D.“项带银圈”是一个短语,不是句子。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应该不会再度失约了,期待中的阳光一定像你恬(tián)静的笑容,温暖而又明媚,慵懒而又活泼,驱散心里的每一处潮湿和阴悔。
B.清明节前夕,”代理扫墓”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专家解读清明祭祀文化,直言“代理扫墓”滑稽(jì)可笑。
C.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cī)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D.现在越来越高科技现代化的城市,隔膜住了大自然,让我们远离了大自然。这是一个让人愕(è)然不已的事实。
二、字词书写
1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阴晦(______) xiāo(______)索 è(______)然 鄙夷(______)
嗤笑(______) wǎng(______)然 隔膜(______) 恣睢(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鲁迅先生作为“民族魂”,不仅用笔、用文字,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脊梁”的精神,为祖国的富强和进步而呐喊。“感动中国”栏目组邀请你为鲁迅先生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语言简洁流畅,100字左右。
四、综合性学习
13.文学常识填空。
《故乡》作者______,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著有散文集《______》,小说集《______》《彷徨》,散文诗集《______》,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故乡》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
……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4.文学作品中人物无声的语言也能揭示他们的心理活动,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1)“阿!闰土哥,--你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自选角度,给文中画线句子做批注。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16.从“闰土要香炉和烛台”这件事中,你能简单评析一下闰土的人物形象吗?
17.“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8.文章最后再次描写海边奇异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19.“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20.画线句子中所说的“厚障壁”为什么是“可悲”的?请联系全文内容和下面的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资料链接)
过去的三个月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我觉得这篇《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留的阶级观念。……著者的本意却是在表现出人生本来是一气的,后来却隔离了这一根本观念。
(茅盾《评四五六月的创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15课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jì) 阴晦(huì) 断茎(jǐng) 心绪(xù)
B.闰土(rùn) 寓所(yú) 亲戚(qī) 祭祀(shì)
C.脚踝(huái) 鄙夷(bǐ) 嗤笑(chī) 瑟索(sè)
D.作揖(jí) 惘然(wǎng) 恣睢(shuī) 隔膜(mó)
【答案】C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项,“茎”应读“jīng”;B项,“寓”应读“yù”,“戚”应读“qi”,“祀”应读“sì”;C项,正确;D项,“揖”应读“yī”,“睢”应读“suī”。据此,答案为C。
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项是 ( )
A.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牌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面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答案】B
【详解】
此题考查对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判断,需要从比喻的特点人手进行思考。B项中虽然带有比喻词“像”,但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应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而“闰土”和“他父亲”都是属于同一性质的“人”,所以B项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B.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C.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D.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答案】C
【详解】
A.比喻;
B.比喻;
C.虽然有“像”,但是句中是把他的眼睛和他父亲的进行比较,不是比喻;
D.比拟;
故选C。
4.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工作以后的领导,总是教育我们要积极进取,知难而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①那么,是否人生的一切事情,只有进才能成功呢?其实不是。
②如果说,进需要的是一种勇气,那么,止需要的却是一种智慧。
③止,有时候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④的确,进取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衔接能力。解答时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首先要准确判断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以及前后句的关系,并利用句式特点,从选句里选择。观察语段,这段话是说“进”和“止”的关系。首先提出“进取”,即句④,其次由“进”转为“止”,句①是过渡句,最后具体论述“止”②③。故选D。
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安顺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B.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C.虽然在网上“晒旅游”是积极向上的,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的心理。
D.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词义角度分析病因,也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让”;B项缺少宾语,在“收缩”后加上宾语“的过程”;C项缺少关联词,应在“要有度”前加一个表转折的关联词语“但”或“但是”;D项没有语病。故选D。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阴侮 诲人不倦 影像 印象深刻
B.蓬隙 蓬勃向上 愕然 扼腕叹息
C.寒噤 屡禁不止 箫索 肃然起敬
D.潮汛 杳无音讯 惶恐 张皇失措
【答案】D
【详解】
考查字形的识记。A项,“阴侮”应为“阴晦”;B项,“蓬隙”应为“篷隙”;C项,“箫索”应为“萧索”;D项,正确。据此,答案为D。
7.下列对中年闰士的形象理解正确的项是 ( )
A.中年闰土受到多重压迫,生活艰辛,但他仍满怀希望,充满活力。
B.苦难的生活改变了中年润土的外表,但并没有改变他的内心世界。
C.中年闰土遵守社会的礼法,并以此处理与“我”的关系。
D.中年闰土见到“我”时虽然没有很多的言语,但他没有忘却儿时的记忆,他与“我”的心灵又融合在一处。
【答案】C
【详解】
A项,“仍满怀希望,充满活力”这一说法不正确,中年的闰土已“像一个木偶人了”,对生活已没有了什么希望,而是把精神寄托在神灵上;B项,闰土的内心世界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原来的天真、充满活力,变得麻木迟钝;D项,“他与‘我’的心灵又融合在一处”的说法不正确,此时两人之间已有“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8.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精神产品的人,必然被这光辉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和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②③⑤
【答案】A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排序。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按如下步骤: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通读句子,可以发现这个语段说明的是读优秀的书的好处。首句应该是③,接下来⑤解释什么是优秀的书, 然后①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的事例论述,接着第④承接上文的“宫殿”。所以排序为:③⑤①④②。故选A。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辆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忽然”一词是副词。
B.“一轮”一词中“一”是数词,“轮”是量词。
C.“十一二岁”的“十一二”表约数。
D.“项带银圈”是一个短语,不是句子。
【答案】D
【详解】
D.“项带银圈”的“项”是脖子的意思,名词作主语,“带”是戴着的意思,动词作谓语,“银圈”是名词作宾语,主谓宾俱全,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故D错误,选D。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应该不会再度失约了,期待中的阳光一定像你恬(tián)静的笑容,温暖而又明媚,慵懒而又活泼,驱散心里的每一处潮湿和阴悔。
B.清明节前夕,”代理扫墓”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专家解读清明祭祀文化,直言“代理扫墓”滑稽(jì)可笑。
C.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cī)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D.现在越来越高科技现代化的城市,隔膜住了大自然,让我们远离了大自然。这是一个让人愕(è)然不已的事实。
【答案】D
【解析】
A.阴晦,
B.滑稽(jī),
C.嗤(chī)笑,
故选D。
二、字词书写
1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阴晦(______) xiāo(______)索 è(______)然 鄙夷(______)
嗤笑(______) wǎng(______)然 隔膜(______) 恣睢(______)
【答案】huì 萧 愕 bǐ chī 惘 mó suī
【详解】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本题应注意“hu씓chī”“suī”的拼写以及“萧”“惘”的书写。
三、语言表达
12.鲁迅先生作为“民族魂”,不仅用笔、用文字,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脊梁”的精神,为祖国的富强和进步而呐喊。“感动中国”栏目组邀请你为鲁迅先生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语言简洁流畅,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铁屋的呐喊中,我们听清了奋进的声音!你在孤独中呐喊、彷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一你,就是世纪伟人鲁迅。
【详解】
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拟写时语言要饱含情感,真挚赞美人物的事迹与精神,以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对人物事迹的评价,必须体现一定的深度,触及人物的精神内核,将人物的壮举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还有注意语言精练简洁。为适应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要求,寥寥数句,即见人物的神韵与风采。
四、综合性学习
13.文学常识填空。
《故乡》作者______,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著有散文集《______》,小说集《______》《彷徨》,散文诗集《______》,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
【答案】鲁迅 教育家 思想家 革命家 《朝花夕拾》 《呐喊》 《野草》 《狂人日记》
【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据此填写作答。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故乡》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
……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4.文学作品中人物无声的语言也能揭示他们的心理活动,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1)“阿!闰土哥,--你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自选角度,给文中画线句子做批注。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16.从“闰土要香炉和烛台”这件事中,你能简单评析一下闰土的人物形象吗?
17.“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8.文章最后再次描写海边奇异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19.“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20.画线句子中所说的“厚障壁”为什么是“可悲”的?请联系全文内容和下面的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资料链接)
过去的三个月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我觉得这篇《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留的阶级观念。……著者的本意却是在表现出人生本来是一气的,后来却隔离了这一根本观念。
(茅盾《评四五六月的创作》)
【答案】
14. (1)扣住刚见到闰土是的高兴欣喜即可。 (2)闰土的紧张、生疏等。
15.闰土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写出一种描写方法即可)展现了闰土始则欢喜,继而犹豫,终究与“我”有隔膜的心理过程。
16.寄希望于求神拜佛,精神麻木。
17.对故乡的失望和悲哀之情。
18.最后再现月下瓜地的景色,不仅表示眷恋之情,更突出了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
19.有没有希望,取决于自己的努力,振奋起来,要为新生活的到来去努力奋斗,勇敢实践,去开辟崭新的道路。
20.原先的好朋友变得如此的隔膜,让“我”觉得可悲;是社会和生活的重压、封建的等级观念让“我”与闰士之间造成了厚厚的“障壁”。这更是可悲的(答出社会的原因即可)。
【详解】
1.本题考查省略号包含的人物心理的揣摩。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省略号在句子中的作用,然后结合前后内容分析其所表现出的人物心理。
第①句是“我”见到多年未见的好友闰土时说出的话,省略号表现“我”久别重逢闺土时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一时无从说起,“我”的心情是高兴、惊喜的。
第②句是见面时闰土说出的第一句话,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表现了闰土见到“我”时欢喜而凄凉、恭敬而隔膜、紧张、生疏等矛盾心理。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一般具体从这五个角度入手:修辞与描写、词语句式、写作手法、深刻含义、结构作用。分析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写出具体的表达效果。“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是运用了神态描写,写出了闺土刚见“我”时的欢喜;“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是动作描写,见到分别多年的好伙伴,闰土内心激动欢喜,但闰土在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下,意识到自己和对方在身份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转眼又变得犹豫起来,生动地写出了闰土与“我”终究是有了隔膜的心理。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回到故乡后,见到了儿时的伙伴儿闺土,此时的他已经被生活的贫困折磨得痛苦麻木不堪,他找不到改变的方法,“闰土要香炉和烛台”这件事,可以看出他面对苦难的现实,只能求神拜佛,寄希望于神灵的保佑,体现了闰土麻木的精神。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作者这次回到故乡,本就是别它而来,再加上这次回到故乡,见到了闺土和杨二嫂的变化,看到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再加上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深入人心,儿时的好友也变得愚昧、麻木,使得他与故乡的人和事都产生了很深的隔膜,所以说“对故乡并不感到留恋”,反而对故乡表达深深的失望和悲哀之情。
5.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作者在回忆儿时与少年闰土交往的内容中,也写了海边优美的景色,这里再次描写海边奇异的画面,是为了和上文相互照应,表达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眷恋之情。“我”看到故乡萧条、破败之景,深感失望,但又不甘心故乡继续萧条、破败下去,于是,“我”在离开故乡的时候,眼前想象出来的海边奇异的画面,勾画了这帧美丽的蓝图,表现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又是对未来美好新生活的一种向往。
6.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表示路从无到有的过程,作者把希望比做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充满着对新生活的向往,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寓意着只要人们努力开拓,就一定能迎来新生活。
7.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及文章主旨的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旨在通过“我”“闰土”“杨二嫂”三个人物的变化,来表现农村生活的贫困,表现对光明及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结合链接材料及文章内容来看,原先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二十多年后“我”见到闰土的隔膜,正是“我”对故乡美好梦幻的破灭,让“我”觉得可悲;苦难的生活使闰土变得呆滞麻木,是社会和生活的重压使得这么一位活泼可爱的“少年英雄”变得像“木偶人”一般;闰土称呼“我”为老爷,可知是封建的等级观念使“我”与闰土之间造成了厚厚的“障壁”。这些更是让“我”觉得可悲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