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A 6.C 7.A 8.D 9.D 10.C 11.C 12.D 13.B 14.C 15.A
16. (1)MgSO4;BaCl2;AgNO3(2)2AgNO3+MgCl2=Mg(NO3)2+2AgCl↓;复分解反应
17. (1)铜(或Cu)(2)Ag;Fe2+(3)导管中水柱上升;氢分子运动速度快,进入比出来的多,内部压强变大
18. (1)试管①中没有现象,试管②中有红色固体产生(2)Zn2+ 、Fe2+
19. (1)Ag、Fe(2)Zn+2AgNO3=Zn(NO3)2+2Ag
20. (1)CuO(2)还原
21. (1)延展性(2)氧气和水分(3)B,C
22.(1)+6 (2)< C (3)Cr2(SO4)3+6KOH=2Cr(OH)3↓+3K2SO4
23.铁;锡纸表面产生较多气泡;取一定量锡纸,用盐酸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取出后用蒸馏水清洗并晾干,称得质量记为m1。将锡纸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饱和ZnSO4溶液浸没锡纸,充分反应后,取出锡纸用蒸馏水清洗并晾干,再次称得锡纸总质量记为m2。如果m2>m1 , 则锡纸中金属为铝;如果m2=m1 , 则锡纸中金属为锡。
24.(1)在C管中加水,提高D管,静置片刻后,C、D液面仍存在高度差,则气密性良好 (2)重新实验,中途添加酸时,会造成气体逸散,影响气体体积的精确测量
25.【设计方案】
【反思评价】(1)② 节约能源;没有有毒尾气放出,环保;仪器装置和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答两条即可)
(2)二氧化碳(或CO2)
解析:流程图能体现出下列两种方法:①碱式碳酸铜与稀盐酸反应制得氯化铜,再用铁粉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②铁粉与盐酸反应制得氢气,再用氢气还原加热碱式碳酸铜得到的氧化铜,制得铜。对流程图的评价要从能源的利用,以及环保方面,仪器装置与操作方面下手。
26.(1)碳酸钙(CaCO3) (2)② (3)硝酸钾和硝酸钡
【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溶液A中的溶质是KCl和CaCl2 ,加入 K2CO3溶液后,发生的反应是:;所以沉淀a是 碳酸钙(CaCO3);
(2)溶液c经过操作Ⅰ可以得到KCl固体,但溶液c中含有过量的HCl,而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无法去除过量的HCl,蒸发结晶的过程中由于HCl易挥发,所以最后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KCl固体;
(3)加入过量K2CO3溶液后,再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然后过滤,这时过量的硝酸钡无法去除,且 ,会产生新的杂质KNO3也无法去除,所以产生的新杂质是 硝酸钾和硝酸钡。
27.(1)氯化钠、碳酸钠 (2)氯化钡引入氯离子会影响对氯化钠的推断
28.(1)Hg(2)铝丝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2Al+3CuSO4=3Cu+Al2(SO4)3
(3)Cu(NO3)2、Zn(NO3)2
29.(1)AlCl3、HCl(2)解:如图所示:
(3)解:第3次实验中,20g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完全反应,设20g稀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x。
2Al+ 6HCl═2AlCl3+ 3H2↑
219 6
x 60g+6g-65.9g
219/ x =6/(60g+6g 65.9g) x =3.65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g/20g×100%=18.25%
(4)解:设样品中含有Al的质量为y。
54/6=y/0.2g y =1.8g
设样品中含有氧化铝质量为z。
102/z=219/(40g×18.25%) z=3.4g
3.4g氧化铝中铝元素质量为:3.4g×(54/102)×100%=1.8g;杂质的质量=6g-3.4g-1.8g=0.8g
已被氧化的铝占未被氧化前铝片的质量分数是:1.8g/(1.8g+1.8g+0.8g)×100%=7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单元复习培优卷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则该化学反应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
图1
A.单质 B.氧化物 C.盐 D.有机物
2.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锌、铁、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其成分,将mg固体粉末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ng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固体粉末X含有铁,则m可能小于n
B.若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四种阳离子,则剩余固体一定为纯净物
C.若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则固体粉末X一定由三种物质组成
D.剩余ng固体可能由铁和氧化铜组成
3.芯片是电脑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下面是生产单质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SiO2+2CSi+2C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和H2
C.能用铁桶盛放农药波尔多液(由石灰乳和硫酸铜配制而成)
D.用稀盐酸除铁锈,生成FeCl2和H2O
5.我国科学家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图2为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甲烷是无机物
C.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单中心铁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反应后本身质量减少
6.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3所示转化的是( )
图3
选项 X Y Z
A H2SO4 H2 H2O
B CuSO4 CuCl2 Cu(OH)2
C H2O H2 CO2
D Ca(OH)2 CaCO3 CaO
7.由实验现象可知,黑色粉末可能是( )
图4
A.CuO和C B.Fe和CuO C.Mn和CuO D.Fe和C
8.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 溶液中
9.黄铜的颜色与黄金相似,在生活中常常误认为黄金。兴趣小组为探究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锌的含量,向10.0g该黄铜中加稀硫酸,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时,锌有剩余 B.c点时,硫酸没有完全参与反应
C.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44% D.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29%
10.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以下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没有气泡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Fe ④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⑤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A.①③⑤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⑤
11.为了除去表中所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过量)及操作方法均相对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用试剂(过量) 操作方法
A Cu(CuO) 氧气 通过氧气并加热
B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C N2(O2) 铜粉 通过炽热的铜粉
D KCl溶液(K2CO3) 氯化钙溶液 加入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12.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图5
A.t1 min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 B.t2 min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C.t3 min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D.t3 min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13.以铜等物质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铜,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
A.CuCuCl2Cu(OH)2 B.CuCuOCuSO4Cu(OH)2
C.CuCuSO4Cu(OH)2 D.CuCuOCuSO4Cu(OH)2
14.四种无色溶液a、b、c、d分别是H2SO4、Na2CO3、Na2SO4、Ba(NO3)2中的一种,现进行如下实验:①a+d―→溶液+气体;②b+c―→溶液+沉淀;③b+d―→沉淀e+溶液;④a+b―→溶液f+沉淀;⑤e+f―→溶液+气体。则a、b、c、d依次是( )
A.Na2CO3、Ba(NO3)2、Na2SO4、H2SO4 B.Na2SO4、Ba(NO3)2、Na2CO3、H2SO4
C.H2SO4、Ba(NO3)2、Na2SO4、Na2CO3 D.Ba(NO3)2、Na2SO4、H2SO4、Na2CO3
15.铁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2Fe+3CuOFe2O3+3Cu;铜在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Cu+2FeCl3===2FeCl2+CuCl2。一定质量的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粉末倒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振荡,充分反应后静置,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表示为“甲”)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乙和固体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中不含FeCl3 ②甲中含有FeCl3 ③若向固体丙中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乙中一定含有ZnCl2、FeCl2,可能含有CuCl2 ④若向固体丙中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液乙中可能含有ZnCl2、FeCl2,一定不含有CuCl2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填空题
16.X、Y、Z 三种物质,其中X为硫酸盐、Y为一种难溶性碱、Z为一种盐酸盐,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
根据以上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________,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写出乙与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________。
17. (1)一种不纯的铁,已知它含有铜、铝、钙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属杂质。将5.6克这样的铁跟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时,生成0.2克氢气,则此铁块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是________ 。
(2)向混有少量硝酸铜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铁粉,当反应完成后过滤,得到滤液和金属。
①若向滤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铜丝,其表面一段时间后产生银白色固体,则滤出的金属是________,
②若将滤出金属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 。
(3)已知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气体物质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质量有关,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小。右图中,容器A(是一种瓷筒,器壁能允许气体分子通过)里面充满了空气,当烧杯中充满氢气,并不断地继续通入氢气时,导管B处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18.为验证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兴趣小组做了如图甲、乙所示实验,
(1)若甲中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可以证明三种金属中锌活动性最强,铜最弱。
(2)实验乙:将实验甲中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有________。
19.向盛有Fe(NO3)2、AgNO3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两部分:
(1)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
(2)请写出Zn粉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0.如图是用铜丝绕成的锥形螺旋罩,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随着铜丝罩的垂直下移,可观察到酒精灯火焰越来越小,最终完全熄灭。
(1)铜丝在空气中受热,表面会产生黑色的 ________(填化学式)。
(2)表面变黑的铜丝下移过程中遇到酒精蒸气,又会变光亮的红色,这是因为黑色物质发生了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1.铜、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回答: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__性。
(2)“双吸剂”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常用于食品保鲜,其原因是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
(3)用等质量的锌、铁、镁三种金属分別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曲线X、Y、Z分别表示锌、铁、镁的反应情况 B. 反应后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镁
C. 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锌和铁 D. 三份盐酸均反应完
三.实验探究题
22.铬(Cr)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
(1)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试酒驾,则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铬桶可以盛装AlCl3溶液,不能盛装稀硫酸,则金属活动性,Cr_____Al(填“>”“<”)。
根据上述信息,不能证明Zn和Cr的活动性强弱的试剂组是_____。
A、 Zn、、Cr和稀硫酸 B、Cr、ZnSO4溶液 C、 Cu 、ZnSO4溶液、CrSO4溶液
(3) Cr2(SO4)3为有毒的重金属盐,可用KOH溶液将其转化为沉淀而除去,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
2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属为主,其它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
【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
【探究过程】
步骤 活动内容 收集证据 分析并得出结论
步骤一 ①查阅资料:金属锌在室温下很脆②取锡纸反复折叠 锡纸未破损 锡纸中金属不是锌
步骤二 用磁铁靠近锡纸 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 锡纸中金属不是________
步骤三 ①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20%的盐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观察到________现象时,取出锡纸条并用蒸馏水清洗。②将处理过的锡纸条放入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锌溶液,静置观察。 ②中锡纸条表面无明显现象 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则锡纸中金属不是铝,而是锡
【交流评价】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锌反应[2Al+3ZnSO4=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 。
【继续探究】运用完善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锡纸中金属是铝。
24.小敏用如图装置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必要的固定装置已略去):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加入药品和水;③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玻璃管);
④由A向B中滴加试剂至过量; ⑤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 mL(经查,该状况下该气体密度为ρ g/L);
⑥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W g。
(1)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实验前需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还是重新实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2012年3月6日,包括圆明园兽首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首次在烟台展出。小霞看到这些240年前的铜质兽首后,她想探究铜是怎么冶炼出来的。
【查阅资料】(1)冶炼铜可以用常见的铜矿石——孔雀石,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 (OH)2 CO3]。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的不溶于水的固体,加热易分解,能与酸反应。
Cu2(OH)2CO3 2CuO+CO2↑+H2O, 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
(2)实验室可以用至少三种方法来制取铜:①用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
②电解氯化铜溶液(生成铜和氯气,氯气有毒);③用活泼金属从铜的盐溶液中置换。
【设计方案】在实验室中以碱式碳酸铜、铁粉、稀盐酸为原料来制取铜。请你仿照下图①帮她画出另外两种制取铜的流程图。
①
② ;
③ ;
【反思评价】(1)上述三种制取铜的方案中,你认为最理想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与其他两种方案比较,它有哪些优点(至少答一点)
(2)铜锈的主要成分也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生锈除了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有关外,从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推知,还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有关。
26.某KCl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钾的流程如下。(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1)沉淀a是________。
(2)操作Ⅰ是________ 。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 ②蒸发结晶
(3)若KCl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K2SO4 ,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增加一步实验:在“加入过量K2CO3溶液”与“过滤”操作之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小江认为这种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所得KCl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新杂质是________ 。
四、解答题
27.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
(2)实验中不能用BaCl2溶液代替Ba(NO3)2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
28.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图: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X是________元素。
(2)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了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
29.从废铝锅上剪下6g铝片(表面被氧化,且含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放在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测得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求: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烧杯中的质量/g 26 46 65.9 85.8 105.8
(1)第5次加入稀盐酸时,烧杯中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右图中画出生成H2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
(3)所加稀盐酸的容质质量分数。
(4)己被氧化的铝占未被氧化前铝片的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