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故事、小组投硬币等活动来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2、结合具体情景,能进行初步的猜测和推理。
3、能恰当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4、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恰当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和区分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我们从一个故事讲起。
很久以前,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县令面前处死。这个县令喜欢抽签,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一张是“生”,一张是“死”,抽到“生”就可以获救,抽到“死”就会被处死。请问,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可能是什么?也可能是什么?
生:可能是生
师:也可能是“死”。
板书:可能、也可能
师:由此看来抽生死的结果能确定吗?(不能确定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不确定现象。
板书:不确定现象
生:齐读课题
二、新课:
(一)初识不确定现象:
师:声音很响亮,坐得也很端正。我想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游戏。
师:你们玩过“击鼓传花”么?(第一次感知不确定现象)
生:玩过
师:一会儿花落谁家之后会有神秘礼物。
师:你们猜一猜会花落谁家?可能是?也可能是?
生:可能是陶诗琪,也可能是肖青松
生:可能是……也可能是……
师:组织学生玩游戏。(当老师的拍手声停止之后,红领巾在谁的手上谁就是今天的幸运儿老师选择1名同学。)
师:谁会成为今天的幸运儿能事先确定么?
生:不能
师:对这种不能事先确定的现象我们就叫不确定现象。
师:同学们猜猜这个神秘礼物会在左手还是右手,引导用可能或也可能描述。(第二次感知不确定现象)
生:可能会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
师:神秘礼物就是一枚学具硬币,硬币在哪一只手里能确定吗?
生:不能确定。
师:这也是不确定现象。
师:同学们硬币有两面,我们通常把有数字的那一面看作正面,有菊花那一面看作反面。
师:如果老师把硬币向空中轻轻一抛,你们猜猜落地后会哪一面向上?
生: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抛抛试试?
生:想
师:请各小组长拿出刚才老师发给你们的硬币,以1号、2号这样的顺序每人抛4次并做好记录。(课件出示要求)
师:同学我们发现每一小组出现的正、反面次数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同学们硬币哪一面朝上能事先确定吗
生:不能。
师: 击鼓传花花落谁家、神秘礼物在哪一只手、硬币落地后是哪一面向上都不能事先确定。这些现象都是不确定现象,我们通常用“可能”或“也可能”描述。
师: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是不确定现象?
生:明天可能会下雨
生:下次考试能考100分
(二)学习确定现象
师:比如摸奖是?
生:不确定现象。
师:今天我们也在课堂上摸一次奖,(老师介绍摸奖的流程:1、摸到黄色乒乓球的就是一等奖、白色乒乓球的就是二等奖。)
师: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盒子,(3个乒乓球全部是黄色的分别抽三个同学上来摸奖)老师让学生猜他们摸奖结果。
生:可能是一等奖也可能是二等奖。
师:为什么他们全部都是中的一等奖呢?
生:因为全部都是黄色乒乓球,所以摸奖一定是一等奖不可能是二等奖。
师:老师再在袋子里全部装进白色乒乓球,让学生用上“一定”或“不可能”说说现在摸的几等奖?
生:一定是二等奖不可能是一等奖。
师:为什么呢?
师:刚才我们两次摸奖的结果能确定吗?(能)这些会必然出现的现象就是确定现象,通常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板书:确定现象
放入二个黄色乒乓球,再一次的摸奖。
师:猜一猜这一次你可能摸中?也可能摸中?
生:可能是一等奖也可能是二等奖。
师:组织摸奖(先让摸奖者猜,如果猜的结果和摸到的结果一致就作为奖品送给他,反之老师回收奖品。当最后一个的时候让学生猜这一次摸奖的结果,用上一定或不可能。老师选择一个课堂表现好的学生说然后再让学生摸奖。)
师:最后一次摸奖这种现象可以事先确定么?
生:可以
师:这就是确定现象。
同学们我们身边哪些是确定现象?
生:(自由发言)
师:一年有12个月、一个小时60分钟……这些都是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就是确定现象。你们能正确的区分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么?
生:能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97页完成连线。(集体订正)
师:作业99页练习二十三第二题。(先小组内说之后指名说)
师:刚才“生死签”的故事就是“不确定现象”,其实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有一个官员发现这个犯人是被陷害的,于是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生”字,请问,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死”签么?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师:那么这次抽“生”的结果能确定吗?(能确定)这就是确定现象。
(三)谈收获: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生: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引导生探寻出数学学习的方法)猜想—验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