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是( )
A.上阕(jué) 挥斥方遒(qiú)
执著(zhuó) 言简意赅(ɡāi)
B.橘子(jú) 峥嵘岁月(zhēnɡ)21世纪教育网
结束(shù) 同仇敌忾(kài)
C.稠密(chóu) 浪遏飞舟(jiē)
切磋(qiē) 咄咄逼人(duō)
D.寥廓(ɡuò) 慷慨激昂(kǎi)
暂时(zàn) 引吭高歌(hánɡ)
【解析】 A项,“阕”应读què;C项,“遏”应读è;D项,“廓”应读kuò。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漫江碧透 轻歌慢舞 丰功伟绩 变本加厉
B.苍海桑田 苍茫大地 融会贯通 志大才疏
C.百舸争流 绵里藏针 待价而沽 虎视眈眈
D.鱼翔浅底 层林尽染 蓬荜生辉 流言飞语
【解析】 A项,慢—曼;B项,苍海—沧海;D项,飞—蜚。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________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②一如温总理的诗歌,“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________而深邃”,自然的神奇、宇宙的奥秘、太空的玄机,决定着我们有着太多的飞天难题需要攻克与破解。
③如果说“夏”是一个水中搏击风浪的年轻男子,________风发,朝气蓬勃,那么,“秋”就是一位捧着麦穗的劳动妇女,春华秋实,象征丰收。
④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适龄劳动力总数很大,如果不加分别地把劳动密集型企业扣上落后生产力的帽子加以________,谁来提供这些就业岗位?
A.独立 辽阔 意气 遏止
B.独立 寥廓 意气 遏制[21世纪教育网]
C.独力 寥廓 义气 遏制
D.独力 辽阔 义气 遏止
【解析】 “独立”指不依靠他人,强调自主性。“独力”指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强调自己的力量。根据语境,①句选“独立”。“寥廓”与“辽阔”都有“广阔”之意,但使用对象不同。“寥廓”指(天空等)高远空旷。“辽阔”指地域广阔、空间宽广。根据语境,②句选“寥廓”。“意气”指意志和气概。“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根据语境,③句宜选“意气”。“遏制”与“遏止”都有人为制止之意。“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遏止”侧重于“止”,阻止,不再进行。根据语境,④句宜选“遏制”。
【答案】 B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2009年3月9日签署行政命令,宣布解除对用联邦政府资金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
B.“东方之冠——中国馆”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东道国的国家馆,又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当然,它也承载着中国民众对世博会的梦想和无限期望。
C.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D.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在“研究”后加“的限制”;C项句意不明确,“同样的担心”指代不明,且并列不当,“地理位置”也属于“房源条件”;D项中“并非”意思是“并不是”,后面不可再加“是”。
【答案】 B
5.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是( )
A.“十七大”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21世纪教育网
B.王阿姨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D.这位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解析】 B.风华正茂:形容青春焕发,才华横溢。不能修饰少年儿童。C.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年月。与句意不符。D.风云人物:指在社会活动中影响大的人物。大词小用,错误。
【答案】 A
6.填写下列毛泽东诗词中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3)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桑子·重阳》)
(4)________________,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5)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______。(《忆秦娥·娄山关》)
(6)踏遍青山人未老,______________。(《清平乐·会昌》)
【答案】 (1)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2)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3)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4)不到长城非好汉 (5)而今迈步从头越 (6)风景这边独好
一、文段精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沁园春·长沙
□ 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925年
7.上阕写景是从哪些角度着手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上阕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阕写景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文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上阕最后一句道出了作者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8.“粪土”一词是什么用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意动用法。表达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的蔑视。
9.下阕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下阕写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和伟大抱负。
10.下阕一个“恰”字领起了哪几个句子?这几句话概括了“同学少年”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个“恰”字领起七句:“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七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同学少年”作为早期革命者所具有的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1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在词作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句由景及事,由今追昔,忆昔生情,承转过渡十分自然。下阕开头两句,总写往事,承上启下。“曾游”点明故地,“百侣”与上文“独立”相对应,由上文写“我”与自然风景转到“我”与百侣群体的往昔生活。“稠”是对自己青年时代长期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的提炼、概括,把畅快、充实、丰盈的往事娓娓道来,心弦的鸣响如流泉之叮咚,视野胸襟开阔,感情深沉飞扬,把读者导入一个新的境界。
12.下阕内容与上阕结尾的问句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下阕内容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形象含蓄地指出“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二、类文迁移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3~16题。
忆秦娥·娄山关
□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上下阕所描绘的两个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秋晨拂晓行军图、闲庭信步赏落日。
14.请说说“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中“碎”与“咽”两字运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碎”与“咽”两个字,首先是以声衬静,巧妙地点出了红军行军一事;其次是这些声音都压得很低,烘托出红军行军时军纪严明与动作快捷;最后,还可看出当时环境的艰险与红军的小心翼翼。
15.请说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词的深刻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词写出了红军藐视困难、敢于和困难作斗争而且有信心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
16.说说“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如何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词完全是写景,色彩非常浓重,气象非常壮阔。而这样的景色,只有气定神闲、信心十足、心胸开阔的人,才能在这样激烈的战斗间隙里领略到。这就是情融于景,情景交融。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21题。
水调歌头·游泳
□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7.选出对第三个整句(即“不管……宽余”)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 )
A.诗人既是写实,又是比喻。
B.诗人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表现了在风浪中搏击的豪迈之情。
C.诗句抒发了诗人勇敢、无畏的革命激情和斗志。
D.诗人觉得只有与风浪搏斗才能感到舒畅。
【答案】 D
18.对诗人引用的孔子的一句名言所作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这句话的原意是以流水的一去不复返,比喻时间的流逝,告诫人们,要努力创造美好的事物。
B.诗人借用这句话,是激励自己和人民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速建设自己的国家。
C.这句话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孔子的话是一个比喻句。
【答案】 A
19.对下片第三个整句(即“更立……平湖”)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江”指的是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的一段长江。
B.“石壁”指计划要建的三峡大坝,“巫山”即巫山山脉,长江横截穿过巫山,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
C.“巫山云雨”这个典故出自《高唐赋》。
D.“高峡”指巫峡,“平湖”指建造好的水库。
【答案】 D
20.对整首词的艺术特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丰富奇特的想像。
B.巧妙地引用歌谣。
C.借用古语来过渡和抒情。
D.用神话故事来烘托祖国建设的突飞猛进。
【答案】 A
21.诗人写“神女”之“惊”,对赞颂“宏图”有什么作用?不写“长江流水”,而写“巫山云雨”,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神女”之“惊”,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表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与宏伟气势,是前无古人的。加入这浪漫的一笔,显示“宏图”之“起”所具有的惊天地、动鬼神的巨大威势,使词的境界更为雄放神奇,增强了感染力。另:用“截断巫山云雨”一句,妙处有三:一是与后边的“神女”相联系;二是反衬出“西江石壁”之高,连天上的云也阻截住了;三是反衬出人民气魄和力量之大,敢于挡住“神女”的行路,因为传说中的“神女”是早晨为云,晚上为雨。可见诗人对神话传说的点化是巧妙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22~25题。
卜算子·咏梅
□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21世纪教育网
□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2.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梅花的生存环境,这些描写对表现梅花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词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毛词:____________,表现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陆词: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理解。要注意知人论世,关注作者的生平经历,同时注意分析描写形象的词语。
【答案】 毛词:飞雪、悬崖、百丈冰 坚强不屈,以苦为乐
陆词:驿外、断桥边、黄昏、风和雨 遗世独立、寂寞、孤独
23.最能显示出两位词人思想境界的词句分别是什么?
毛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描写梅花的词句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志的句子即可。
【答案】 毛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4.这两首词各自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毛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把握两词中的意象特点,进而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即可。
【答案】 毛词:乐观自信、胸襟博大。陆词:寂寞、孤独、苦闷。
25.毛泽东说他的咏梅词是“反其意而用之”(“其”指陆词),请简析“反其意”指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认真分析陆词的原意,然后与毛词加以比照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首先是立意“反其意”:陆词借梅抒发受压抑之苦情,表达遭打击而坚贞不渝之志;毛词却是借梅抒发斗风雪迎春到的战斗豪情,表无私奉献却不居功、愿与民同乐之志。其次,在梅所处环境、志趣和全词的格调上,均“反其意而用之”。
26.某班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举行了“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主题活动,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
要求:①引用毛泽东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7.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贯通。
秋是什么颜色?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高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棉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墨菊说:“秋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明证。”松柏说:“秋和夏没什么区别,都像我一样青翠。”
秋天听了摇摇头说:“不,不,我是五彩缤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秋是红色的,我就是叫秋气染红的 秋是白色的,不然,我哪有这身银装 如果我只属于一种颜色,那秋天该是多么单调啊
28.给下面的句子排序,使其连贯自然。
《沁园春·长沙》是诗人毛泽东的经典诗词,实际上是诗人改造旧世界的宣言书,但诗人________。
①其锋藏而不露,其势引而不发,其词雅而不激
②寓动于静,寓张于弛
③诚如古人所言,引而不发,跃如也
【解析】 排列句子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等),另外在知晓各句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来判断其位置。如③为总结,当在最后;①中的“其”指代诗人,只能在②之后。
【答案】 ②①③
29.请以“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为话题,畅想青春,抒写情怀,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
课件47张PPT。蓝天白云是诗,山水田园是诗,海上明月是诗,大漠孤烟是诗,铁马秋风是诗,杏花春雨也是诗……
青春是诗,爱情是诗,事业是诗,理想是诗,天真是诗,智慧是诗,守望是诗,淡泊是诗,入世出世皆可为诗……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用诗来形容:诗一样的风景,诗一样的国度,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年华,诗一样的时代……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吟唱美好的青春韶华,抒写充满诗意的人生!●课标提要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把握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学习词的基本知识,了解豪放派与婉约派词风的区别。
3.学习诗歌回环往复、铺陈的写作手法,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研究传统文化与诗歌意象间的关系,进而解读诗歌。
2.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含于作品中的情感。
3.学习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并能见仁见智,多作个性解读。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词人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2.品味诗歌中深沉细腻而又激昂澎湃的个人与时代情感。●文本钩玄
本单元主要学习诗歌。这四首中国诗歌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它们的主题,可以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表现的是革命豪情;《雨巷》表现的是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表现的是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表现的是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 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作者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而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心情和一些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在期待着什么,追求着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再别康桥》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整首诗以离别康桥的感情起伏为主线,抒发了诗人对康桥的眷恋和依依不舍之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了“我”与大堰河度过的贫苦生活,在娓娓动情的叙述中,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爱。●学法导引
1.首先领悟情感,诵读涵泳。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品读诗歌重在理解情感,如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就要领悟毛泽东有雄伟抱负,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要理解徐志摩对康桥的离别之情。理解了诗歌的情感,才能更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2.其次把握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在诗歌中是个难点,也是学习的重点。一般来说,意象都是名词性的,它富有内涵和表现力。如《雨巷》中的“丁香”、《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都是一种意象。我们在学习时要结合课文重点理解。
品味意境是鉴赏诗歌的一种较高的层次。如阅读《再别康桥》如果只悟到诗人与康桥的别离,是低层次的鉴赏;如果体会到作者对于难忘的岁月的留恋,则又是高了一个层次。
3.第三分析技巧,揣摩意旨。
鉴赏诗歌,需要熟谙诗歌的表达技巧,了解作者的匠心独运。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吟诵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会诗词中的节奏、韵律,体会蕴藏其中的浓厚感情。
第1课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的诗词飙发凌厉,吐纳环宇,雄浑浪漫,豪放高格,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1925年秋,毛泽东自韶山赴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在这里,他“指点江山”,发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呐喊。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沁园春·长沙》,一起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沁园春( ) 峥嵘( )( ) 百舸( )
寥廓( )( ) 方遒( ) 百侣( )
2.多音字二、字形辨认三、词语辨析
1.寥廓·辽阔
辨析:都有“广阔”之意,但使用对象不同。寥廓:指(天空等)高远空旷。辽阔:指地域广阔、空间宽广。
例句:“神舟”七号飞船在________而深邃的太空邀游2天20小时27分钟后,平稳地降落在________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实现了中国人出舱漫步太空的梦想。2.意气·义气
辨析:意气:①意志和气概;②志趣和性格;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义气:①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②有这种气概或感情。
例句:年轻人讲________,很容易________用事,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来。
3.独立·独力
辨析:独立:指不依靠他人,强调自主性。独力:指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强调自己的力量。
例句:王晓明________完成作业后,高高兴兴地来到爷爷________经营的水果店里,爷孙俩谈得可开心了。四、熟语积累
1.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校对】
一、1.qìn zhēnɡ rónɡ ɡě liáo kuò qiú lǚ
2.zhōnɡ/zhònɡ zēnɡ/cénɡ jìn/jìnɡ kōnɡ/kònɡ
kàn/kān dù/duó
二、竞/竟 侯/候 洲/州 怅/伥 苍/沧 鱼/渔
三、1.寥廓 辽阔 2.义气 意气 3.独立 独力
四、1.风采才华正盛。2.文中指同学们意气奔放。 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 , 伟大的 者,无产阶级 家、 和 家、 家,中国共产 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毛泽东一生著述很多,有《毛泽东选集》五卷,其中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都是重要篇章。毛泽东还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人,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词,想象奇特,气势磅礴。《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蝶恋花·答李淑一》等都是著名作品。二、文体知识
词兴起于________,是一种和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时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后来也称作“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其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___”。如“_______”就是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宋代词坛上形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流派。
三、典句品悟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仰视与俯视的结合,抬头看雄鹰在高空奋飞,低头瞧鱼儿在水中嬉戏,大自然的一切都在这美好的秋天竞相自由地生活着。
2.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面对苍茫辽阔的大地,作者发出了历史的询问,谁来主宰这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呢?暗含着作者要投身革命事业,为国家民族而献身的崇高品质。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几句生动地表现了同学们评点国家大事,发表战斗文章,批判腐朽事物,视当时的反动势力为粪土的豪迈气概。四、背景寻踪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湖南军阀赵恒惕通缉毛泽东,当年
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往昔的战斗岁月,思考着国共合作后领导权的斗争问题,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自主校对】
一、润之 马克思主义 革命 战略 理论
二、隋唐 曲子 杂曲子 曲子词 乐府 长短句 诗余 词牌 沁园春 小令 中调 长调 豪放派 婉约派
三、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一、文脉梳理沁园春·长沙独立寒景情
中中
寓显
情志 二、意旨探微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抒情,通过回忆,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而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一、难点探究
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诗与前面的秋景有什么关系?由赞美秋景到提出问题,其中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思路指引】 诗歌的特点: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
【探究参考】 在前面描写秋景的基础上,诗人甩开了“景”,一下子提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问题,由自然景物过渡到对社会的思考,这两者之间的相通点就是以奋斗求生存。 自然界中的“万类”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生命的力量,何况我们有思想、有壮志的青年?这一问,显示了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2.“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在本首词中,作者抓住哪些意象展开联想,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湘江秋景图?任选其中的一幅,写一段描述性文字。
【思路指引】找出诗歌的意象,然后分析意象的特点。
【探究参考】诗人抓住了寒江、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等意象展开联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
描述性文字举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仰视,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清澈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还可以选取别的意象来写)3.
景中寓情、情中显志是本首词重要
的写作特点。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怎样
的思想情感?表现了怎样的胸怀抱负?
【思路指引】 “知人论世”,结合景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探究参考】 (1)面对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作者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2)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胸怀抱负。4.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上、下两阕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思路指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借景抒情,情景合一。写景为抒情服务。
【探究参考】上阕,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景”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抒发革命豪情,艺术性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全词由景到 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
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作者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体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阕的抒情乐章。
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显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形象新颖,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欣赏到壮丽的秋景,也使我们从作者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二、细节揣摩
1.“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古代文人笔下,秋的意象都与悲愁、悲戚、悲怆的情绪相结合。在这首写秋景的诗词中,诗人是否也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怀?
答: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而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在诗人笔下,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这值得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借鉴、学习。2.毛泽东用词精妙、传神。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写作时,常在屋里踱来踱去,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昂首吟哦,时而又摇摇头,把纸揉成一团。第二天清晨,工作人员发现纸篓已装满了大半。正是有了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语言的精神,才有了很多的经典作品。这首词的语言就极富表现力,你能具体说说表现在哪里吗?
答: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摹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3.毛泽东留给后人一卷雄伟的诗词,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他利用旧体诗词的形式,写下了大量高质量的富有时代气息内容的作品。仔细品味本词最后三句,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时代气息。
答:设问结尾,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像,含蓄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在新时代的浪潮里,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乘风破浪,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表达了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表现了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三、观点争鸣
欧阳老师:“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读者对诗句中“怅”的含义,有不同的看法。“怅”字到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凌宇:“怅”字用来表达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诗人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苏雯:“怅”字是失意惆怅的意思。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陷入了沉思,河山虽壮美,但黑暗的形势不容乐观,所以表现出失意惆怅的心绪。后面的一问表现了诗人的迷茫和怅惘。
碧莲:诗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只是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诗人“怅寥廓”。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情、景、意紧密结合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但全词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若是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使人感到革命的必要。诗人正是从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2.对比手法巧妙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 “沁园春”词牌由来
沁园,东汉明帝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据此赋词而得名。因该园林辽阔空旷,故词也写得豪放。因为宋代张辑的《沁园春》中有“人间世,听江湖诗友,号我东仙”的名句,故沁园春又名“东仙”。又因为宋代李刘词中有“争劝殷勤称寿殇。愿此去,龟龄难老,长侍君王”的名句,故又名“寿星明”。此词为双调,114字。上片13个小句子,56字,押4个平声韵,可视为四长句;下片12个小句子,58字,押5个平声韵,也可视为四长句。□ 毛泽东诗词名句
1.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
2.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4.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5.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6.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7.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8.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9.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10.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1.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2.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到韶山》)
13.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题庐山仙人洞照》)
14.金猴奋起千斤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和郭沫若同志》)
15.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冬天》)■ 教材视点1
《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诗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不禁触景生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从而进入深层的思索: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一群“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适用话题】 “青春”“希望”“高度”“责任”“意气”等相关的话题。
【精彩运用】 你的健康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力量,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风采。青春因此而充满活力,你可以努力去做,开创你钟爱的事业。这世界真大,你可以把目光投向远处,然后执著地踏上跋涉的征程。你的勇气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激情,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动力。世界对你而言是一片空白,你可以用自己行动的画笔,重重地去描绘。你会遇到很多困难,要学会总结经验,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你的年龄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优势,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资本。只有在此刻,你才能够做出人生事业的多项选择。尤其是,此时你有能力承受失败和挫折,你有机会脱颖而出,你有时间从头再来。
你的单纯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个性,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品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你都应品尝一下。你不需要所谓的成熟,你没有必要在乎别人如何评价。因为单纯,青春才会留下美好的回忆。珍惜单纯的心境,会使你的人生充满睿智的思考。■ 教材视点2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彰显的是青年毛泽东面对风云变幻的动荡时局而生发的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体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意气风发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关注时局,关心国事,当是每一个有志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毛泽东早在青年时期就立下革命大志,并开始了革命的活动,胸有凌云之志,生命自会精彩。毛泽东胸怀天下,气宇非凡,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他都表现出超群的沉着冷静、积极乐观。带着这种崇高的理想,他以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也让自己的生命达到了让人景仰并难以超越的高度。【适用话题】 “青春”“理想”“志向”“责任”等相关的话题。
【精彩运用】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缤纷的太阳 雨,是十月灼人的红叶,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但是,朋友啊!时间老人却把它作了最精确的均分,给每个人的仅有一份,不论贵贱尊卑,智愚富贫,你一生只能拥有一次,因而才有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的忠告;才有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慨叹;才有了“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的劝勉。
年轻的朋友啊,即使你百般不如意,万事不顺心,你可以有一千种理由苦闷、埋怨,但却不能有一种理由放弃理想和追求。珍惜吧!只要牢牢把握美丽的青春,希望和阳光属于你,这个世界也属于你!诗人·领袖
□ 任先青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