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文科)(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临夏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文科)(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3 10:2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夏县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B卷)
高一 历 史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中唱到“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
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 C.产量充足 D.技术领先
2.十字绣是近年流行的一种手工刺绣,用它来装饰家居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如图是其中一种样图,图中的汉字“家”由两部分构成,“宀”下有“豖”(猪)。由此判断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②我国古代经济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③家畜饲养业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地位 ④家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高于人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研究中国商朝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下列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甲骨文中“蚕”、“桑”、“丝”等文字
B. 电视剧《武王伐纣》中演员的丝绸服饰
C. 小说《封神演义》中关于丝织品的描写
D. 人教版历史必修2记载:“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4.“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儿歌中的“集”在宋代应属于( )
A. 城市 B. 都市 C. 草市 D. 夜市
5. 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最著名的有( )
A. 徽商与川商 B. 徽商与晋商 C. 粤商与晋商 D. 徽商与京商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出现了( )
A.地域性商人群体 B.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独立经营的大商人 D.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
7.西欧最早到达印度的探险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8.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工业革命不断扩展 D.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9.17世纪的荷兰能确立海上优势,成为“海上马车夫”,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荷兰人从事海上商业活动历史悠久
B.取得国家独立并建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
C.工业资本发达,经济实力雄厚
D.荷兰政府的支持
10. 图示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
A. 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 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主要方式
C. 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 D.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11.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副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主要归功于下列哪项发明( )
A.珍妮纺纱机 B.蒸汽机 C.汽船 D.蒸汽机车
12.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到1841年又增至35万。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A. 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 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C. 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13.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和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与发展。这两次工业革命
A.都推动了自由主义的发展 B.都以科学实验为基础
C.都改变了生产组织的形式 D.都以科技发明为先导
14. 1913年,英、美、法、德四国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比重为72%。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垄断组织的瓦解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经济结构的变化 D.电力的广泛使用
15.最早促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是(  )
A.西方列强的入侵 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
C.西方民主革命的思想 D.康有为、孙中山等个人的作用
16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
A.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C.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17.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是
A 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 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C. 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D.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民用企业的诱导
18.(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9-2020学年期中)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十年颂歌》中写道:“我们难忘的/一九五八呵!/我们的/千万座/小高炉!/烧起来!/烧起来!/看我们/几千万/钢铁大军,/伟大的创举——‘小土群’!”这首“颂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期间的工业化建设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19.下面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它反映的经济结构最有可能属于( )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  )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A. 深圳 B. 浦东 C. 厦门 D. 海南
21.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2.“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3.“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南方谈话”的热词应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4.中国人自行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是(  )
A. 《定军山》 B. 《渔光曲》 C. 《歌女红牡丹》 D. 《风云儿女》
25.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A.报纸 B.广播 C.电影 D.电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其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它们或起促进作用,或起阻碍作用,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有何突破?唐朝时生产工具又有何革新?(2分)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土地制度?战国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实际又确立了什么土地制度?从这一时期起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形成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特点?(8分)
(3)“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揭示了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是什么?(4分)
(4)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在农村中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2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请回答:(15分)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为什么?(7分)
(2)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分别是什么?(4分)
(3)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4分)
28.经过百年的求索与奋斗,中国逐渐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促使工业经济短暂发展的政策因素有哪些?(2分)
(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担负起工业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为此,采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请指出工业化的积极影响。(4分)
(3)1984年,为了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速。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4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2分)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3分)
临夏县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B卷答案)
高一 历 史
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C B B C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B A D C D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B A C
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铁犁牛耕)。
唐朝发明:曲辕犁。
(8分)
西周时期: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
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基本模式: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②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分)
现象:土地兼并现象(土地高度集中)。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直接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6分)
变动: 外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企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措施: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管理体制方面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1)(7分)
首先发生在英国;(2分)
原因:①政治前提: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
②市场: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③技术:手工工厂积累了丰富的劳动生产技术
④劳动力:英国圈地运动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力
⑤资本: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提供了原始的资本
⑥原料:英国自身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和广阔的殖民地资源
⑦政策:政府对技术的政策支持。(5分,任答其中5点即可。)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是:火车、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是:汽车、飞机(4分)
(3)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
28.(15分)
(1)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全国基本统一(2分)
(2)战略: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一化三改”( 或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2分)
一五计划的积极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2分)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4分)
(4)含义: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2分)
认识: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