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堂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3 08:2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知识梳理】
1.背景
(1)根本原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直接原因:世界资本主义     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
2.概况:    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炮
轰    城。
3.扩大
(1)日军相继占领了     。
(2)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     ,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4.抗战
(1)局部抗战:①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        。②中国共产党派     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发展: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       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5.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
的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知识点 2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         ”,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2.一二·九运动
(1)概况:    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掀起了一二·九运动。
(2)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    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    的政策,促进了          新高潮的到来。
知识点 3 西安事变
1.背景
(1)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接受     的主张。
(2)蒋介石顽固坚持“        ”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2.概况:    年12月12日,     、     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3.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从         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派    到西安参加谈判。
4.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      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初步形成。
【达标练习】
1.世界经济大危机波及日本后,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据此判断,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有 (  )
①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②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③国共内战,蒋介石政府集中兵力“围剿”红军 ④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面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的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内迁至北平的原因是 (  )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
3.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最适合该“学习内容”的主题是 (  )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全面抗战的开始
D.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4.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发动西安事变后通电全国:“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
是 (  )
A.争夺国民政府的领导权
B.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发动内战,推翻国民政府
D.拥护蒋介石做政府领袖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对于材料所述事件结局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C.蒋介石主动接受了停止内战的主张
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6.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调停。针对蒋介石的拒不让步,周恩来对蒋介石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由此可知,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
是 (  )
A.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
B.蒋介石主动作出了让步
C.国民党内部一致同意联共抗日的主张
D.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7.1932年4月,民族资本家宋棐卿创办的天津东亚毛纺厂纺出第一批毛线,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事变刚刚过去半年,全国民众纷纷联合起来抵制日货,在这种情况下,宋棐卿将这批产品注册为“抵羊”牌,取“抵制洋货”之意,志在创国货名牌,与洋货竞争。“□□□”应是 (  )
A.九一八  B.双十二 
C.卢沟桥  D.八一三
8.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上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这句话的依据是九一八事变 (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直接导致东北三省的沦陷
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之大幸的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抗击日军的绊脚石……”对于材料所述事件结局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揭开了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
C.蒋介石并未接受停止内战的主张
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0.20世纪30年代的一份《国联调查报告书》中指出:“日本军队未经宣战,将向来毫无疑义属于中国领土之一大部分地面强夺占领,使其与中国分离并宣布独立,事实俱在。”此报告书 (  )
A.推动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进程
B.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揭露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罪行
D.遏制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张开它的魔爪,伸向了我中华的心脏——华北大地,中华民族陷于内忧外困之中。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6000名愤怒的北平学生走上街头,高举着正义的旗帜,奔走呼告,勇敢地向卑鄙的暴虐宣战,向怯弱的卖国贼宣战。他们高呼:“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无数中国人民的心被此所震撼。
——摘编自纪念一二·九运动演讲稿
材料二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 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材料三 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1936年8月牺牲前留下的家书
(1)据材料一,概括促使一二·九运动发生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归纳李济深反对国民政府讨伐令的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变”解决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其体现的抗战精神。(4分)
答案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1.经济危机 2.1931 沈阳 3.东北三省 伪满洲国 4.抗日义勇军 杨靖宇 中国共产党 5.起点 抗日战争
知识点2 1.华北自治运动 2.1935 北平 华北 妥协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知识点3 1.联共抗日 攘外必先安内 2.1936 张学良 杨虎城 西安事变3.全民族的利益 周恩来 5.联合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达标练习】
1.C 2.D 3.A 4.B 5.A 6.D 7.A 8.A 9.A 10.C
11.(1)日本侵略华北,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抗日呼声高涨;张、杨多次劝谏不被采纳,被逼“兵谏”;不愿内战再起;等等。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