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3 08:3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知识梳理】
知识点 1 国共合作的实现
1.过程
(1)准备: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     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
的    合作,建立         。
(2)合作标志: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              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合作基础: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
共、      三大政策。
2.合作事件——黄埔军校
(1)建立时间、地点:1924年5月、    黄埔。
(2)领导人: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     任校长,     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3)意义: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        人才,为      的建立和随后
的    战争作了准备。
知识点 2 北伐胜利进军
1.开始时间、组织者: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
2.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     的统治,统一全国。
3.主要战场:    、    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4.主要战役:叶挺领导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铁军”)独立团,连克     和     。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5.北伐的战果:    和    的主力被基本消灭,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6.工农运动蓬勃发展: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骤雨般的      ,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    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      史上光辉的一页。
知识点 3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背景: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    、       的根本利益。
(2)事件
①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
②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2)全国名义上的统一:南京政府建立后,继续    。1928年底,    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达标练习】
1.李大钊说:“孙先生,我已是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一个党员了。”孙中山说:“这不打紧,你尽管一面做第三国际的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与这一对话密切相关的是 (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三大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能够实现的原因包括 (  )
①袁世凯的步步紧逼让国民党和共产党抱团取暖
②国民党领导的革命大多失败,需要新思路、新方法、新的支持力量 ③第一次工人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中共需要寻找同盟者 ④孙中山是一位具有崇高威望和久经考验的革命领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右图所示是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刊登的一位风云人物,这是《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他是 (  )
A.袁世凯 B.吴佩孚
C.蒋介石 D.李鸿章
4.下面是中国近代某一战争局部形势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  )
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5.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指出,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不是军阀官僚的统治,就是地主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材料中“地主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指的是 (  )
A.晚清政府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北洋军阀政府
6.北伐战争誓词:“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从誓词中可以看出这次战争的性质是 (  )
A.无产阶级社会革命
B.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C.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
明 (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8.观察下表,最合适的主题是 (  )
1924年 国民党一大召开 黄埔军校建立
1926年 北伐战争开始 北伐胜利进军
1927年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武汉“分共会议”
A.国共首次合作与合作破裂
B.国民大革命失败
C.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D.北伐战争的失败
9.“这一事件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材料中的“事件”是 (  )
A.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
B.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C.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D.张学良宣布“改易旗帜”
10.毛泽东曾说,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开展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直接原因是 (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秋收起义的失败
D.国民党右派的背叛
11.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发表演讲,否认国共合作,还说“如吾人不消灭此等鲍罗廷指挥的敌人,则吾人必将自取灭亡”。由此可见,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的立场是 (  )
A.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B.坚持国共合作
C.仇视并消灭共产党人
D.对共产国际领导人鲍罗廷不满
12.某学校八年级(2)班的小刘同学对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收集了以下一系列材料。请帮助他一起解密材料,完成相关问题。(20分)
【证书解密】
材料一 右图是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书,它体现了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的精神。
【大事解密】
材料二 1926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史实
8月26日 国民革命军6个团对湖北汀泗桥发起猛烈攻击,吴佩孚亲临督战,下令“退却者杀无赦”,双方互有胜负,汀泗桥几度易手
8月27日 张发奎亲督三十五军和独立团占领汀泗桥,之后双方在贺胜桥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8月30日 国民革命军第4、第7军取得贺胜桥大捷
8月31日 国民革命军集结武昌城下,9月初向武汉三镇发动攻势
10月10日 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昌,吴佩孚率残部逃往河南信阳。至此,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材料解读】
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其中共产党员有2.6万人。在极其险恶的局势下,党内思想异常混乱,一些同志和不坚定分子离开党的队伍,党员数量急剧减少到1万人。与此同时,工农运动走向低沉,相当多的中间人士同共产党拉开了距离。事实表明,中国革命已经进入低潮。
(1)据材料一,指出证书所盖的校长印上的名字。(2分)该校培养的学员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起了怎样的作用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此次战争的名称。(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概括造成共产党人数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4分)
(4)根据以上探究,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4分)
答案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1.第三次 国民党 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三民主义 扶助农工 2.广州 蒋介石 周恩来 军事和政治 国民革命军 北伐
知识点2 2.北洋军阀 3.湖南 湖北 4.汀泗桥 贺胜桥 5.吴佩孚 孙传芳 6.农民运动 上海 工人运动
知识点3 1.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分共会议 2.1927北伐 张学良 旗帜
【达标练习】
1.C 2.D 3.B 4.B 5.C 6.D 7.B 8.A 9.D 10.D 11.C
12.(1)蒋介石。黄埔军校的创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北伐战争。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回答两条即可)
(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党内思想异常混乱,一些同志和不坚定分子离开党的队伍;相当多的中间人士同共产党拉开了距离。
(4)由合作到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