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统编版 必修 上册 第四单元 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与私人道德》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统编版 必修 上册 第四单元 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与私人道德》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2 22:5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范围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正象肉体超不出皮肤一样,个人意志超不出文化传统之外。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
(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优秀读书笔记展示
高一4班胡阅
优秀读书笔记展示
高一4班胡阅
优秀读书笔记展示
高一4班胡阅
1.现象观察
(1)文中列举了哪些生活现象来解说“差序格局”?
(2)你在生活中有注意到“差序格局”现象吗?
2.原因挖掘
(1)综合第四、第五篇的论述,分点陈述“差序格局”形成的原因。
(2)联系前三篇的论述,补充陈述“差序格局”形成的原因。
(3)根据你对历史现实的了解,补充陈述“差序格局”形成的原因。
3.利弊探讨
(1)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为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带来了哪些益处?
(2)在走向未来的征程中,“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又存在哪些负面影响?
4.概念阐释
提示:(1)不能用原文的比喻代替概念阐释;
(2)注意界定概念的外延——适用范围,
概念的内涵——本质属性;
(3)分析与相近或相反概念的关系。
“差序格局”是《乡土中国》中重要概念,
请你对此概念下一个定义。
明确: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以自己为中心,以亲属、地缘等关系为主轴的亲疏有别的人际关系格局。
5.写法研究
作者怎样使“差序格局”这个抽象的学术概念
变得形象生动?
明确:选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来对它进行譬喻,借用相对概念进行比较。
6.梳理总结
第四章主要内容是以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为对照,分析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特点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向外推伸的差序格局,群己、人己界限可伸可缩;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实则是自我主义。
第五章主要内容是差序格局下的道德特点。仍然以西洋社会为对照,指出差序格局下,没有笼统性的道德观念,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复礼”,最基本的是从亲属角度考虑的“孝悌”和从朋友角度考虑的“忠信”,并根据所施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不同程度上的伸缩。与团体格局下的道德体系想比,个人之间,没有人人平等的兼爱精神;个人与团体之间,往往先私后公。
第五章谈道德是第四章社会结构的衍生,道德建立在社会结构的基础之上。
1.比较以下两组人物,说说他们间的差异。
彼可取而代之。
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
钱财并不属于拥有它的人,而只属于享用它的人。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
2.费孝通对“差序格局”的论述是不是否定了古往今来圣贤们的高尚道德?
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3.墨家的“兼爱”思想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接近“团体格局”的道德观念,你能说说墨家思想为何后来很难流传开来吗?
如果你是一家企业的老总,你该如何在自己的公司内防范“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请以此为主题发表两分钟的即席演讲。
预习第6、7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