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下第29课 在萧红墓前五分钟演讲 课时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苏教版八下第29课 在萧红墓前五分钟演讲 课时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26 11:0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9课 在萧红墓前五分钟演讲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àng( ) 泳 实jiàn ( ) 渊bó ( ) nì( ) 爱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大家假如要反诘我:“你向我们作五分钟的讲演,为什么叫我们沉默五分钟呢 ”我可以礼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辨’吗 ”
②他是一张白纸,毫无陈见地去接受客观真理;他如肌似渴地请人指教,虚心坦怀地受人指教;他肯向一切学习,以养成他的智慧。
错别字
改 正
3.句式,以任何一种职业或职务开头,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
例句:教师好比蜡烛,虽然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仿句:
4.下列文字选自一位同学的讲演稿,请指出错误并写明修改方法。
①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曾有多少志士仁人不蓝天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的兴亡而英勇奋斗;②我们也不能总沉醉于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和四大发明;③做为祖国21世纪的建设者,我们将要担负的责任并不轻快,④我们更不能不忘记,当年少先队员的誓词——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①中“ ”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 ”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 ”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中“ ”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讲演的,但是当我听了刚才X先生两分钟的讲演,太漂亮了!他说:“人民的作家萧红女士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到头来死在这南国的海边,伙伴们把她埋在这浅水湾上,今天,围绕在她周围的都是年轻人,今后的日子里,不知有多少年轻人来围绕着她。朋友们!我们是年轻人,我们没有悲伤,我们没有感慨,请大家向萧红女士鼓掌。”太好了,我的五分钟讲演只好改变计划了,让我把年轻人引申来说一下吧。
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看年纪轻,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
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便是“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了。
那么,什么是年轻精神的品质呢
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理;他如饥似渴地请人指教,虚心坦怀地受人指教;他肯向一切学习,以养成他的智慧。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一特征。
第二,是博爱的实践者。他大公无私,好打抱不平,决不或很少为自己打算,实切实地有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怀抱,而为他人服务。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二特征。
第三,是勇敢的战土。他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他富于弹性,倒下去立刻跳起来,碰伤了舐干血迹,若无其事,他以牺牲自我的意志征服一切。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三特征。
这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每一个年轻人都是有的,假如他把这些特征保持着,并扩大着,那他便永远年轻,就是死了也还年轻;假如他把这些特征失掉,比如年纪轻,便做狗腿子的事,那他不仅不年轻,而且老早是一个死鬼了。
就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朋友们学习,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5.既然是自己在萧红墓前讲演,为什么要引用X先生两分钟讲演的内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这句话中“死”与“活”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上下文看,“年轻精神”的内涵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最后一段,把两种年轻人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年轻精神”应有什么新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战胜自己
①如把我们日常所经历过的种种痛苦烦恼,仔细分析一下,你会发现,这痛苦的来源有一大部分都是战不胜自己。
②当我们需要勇气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懦弱;需要洒脱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执迷;需要勤奋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懒惰;需要宽宏大量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浅狭;需要廉洁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贪欲;需要公正的时候,先要战胜自己的偏私。
③战胜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很大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想一想看,你战胜自己的次数多吗?还是时常姑息纵容自己?
④当我们尝试一项新工作,接触一个新环境,应付一个新场面的时候,总难免有一种向后牵拽的力量。我们常会退缩地想:还是安于现状吧!还是省事为妙吧!还是不要冒险吧!于是,就在这种种消极的决定中,不知多少可贵的机会流失了。许多人抱怨自己一事无成,恐怕这消极地处理事情的习惯,是使他失败的一个最大原因。
⑤每一个人都知道公正廉洁是可敬的,偏私贪欲是可耻的。但是,事到临头,往往就会有一些你在事先所想不到的理由来影响你正面的决定。比如说:你会把责任推给环境的压力,风气的不良,或一则消极退守的成语。如“__________”之类。其实,那正是你被另一个自己所战败的明证。一个人在必要的时候战不胜自己,是可耻的,任何理由都无法掩饰这种羞耻。一个人应该有力量让自己那光明的一面战胜。否则,你的人生就失败了。
⑥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只够使我们知道怎样明辨是非。在明辨是非之外,就要看我们是否有足够的信念和约束自己的力量,去遵循我们所知道的正确的路。那需要经过很艰苦的奋斗,需要动用你一切内在的向上向善的力量,才能把握你所预定应走的方向。
10.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章第②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④自然段是从反面来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的,它揭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第⑤自然段的横线处,填写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审时度势 B.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C.趋炎附势 D.识时务者为俊杰
14.“一个人,如果他勤奋,那必定是他战胜了自己的懒惰。懒惰是我们最难克服的一个敌人。许多本来可以做到的事,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懒惰拖延,而把成功的机会错过了。”这一自然段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还原在第自然段和第自然段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畅 践 博 溺
2.礼→理 辨→辩 陈→成 肌→饥
3.示例:农民好比蜜蜂,虽然耗尽了体力,却创造了甜蜜的生活。
4.①兴亡—兴盛②删去“世界上没有的” ③“轻快”—“轻”或“轻松”④“不忘记”—“忘记”
5.引出谈谈“年轻人”的话题,为下文议论作铺垫。
6.不矛盾,这里的“活”是指肉体的存活,这里的“死”是指思想的腐朽、顽固,年轻精神的丧失。
7.追求真理,博爱无私,勇敢坚毅。
8.不仅可以表现出两种人鲜明的特征,还可以显示讲演者鲜明的爱憎感情,表现讲演词的思想倾向,鲜明突出地表现主题。
9.示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等。
10.战胜自己。
11.排比。表明每个人的“敌人”处处存在,突出了战胜自己的必要性。
12.失败是由于自己消极退缩。
13.D
14.③与④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