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短歌行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7.1 短歌行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3 07:2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歌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比与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2. 通过反复诵读 ,感知诗歌 ;通过问题探究,感悟诗人的情感。
3. 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2.难点:揣摩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与诗是一对孪生兄弟,几乎每一位诗人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但“千古一杯酒 ,滋味各不同”。酒与情感紧密相连, 高兴时酒可助兴,悲伤时酒可遣怀。 酒的浓烈展示着情感的厚度。今天,我们来学习曹操的一首《短歌行》,看看作者的酒中又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板书课题:《短歌行》。
二、解题
1.长歌、短歌
乐府诗有“长歌”“ 短歌”之分,是根据歌唱时音节长短的不同而区别的。长歌慷概激烈、热情奔放,短歌节奏短促、微吟低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歌行:乐府的别称,除此之外,还有歌、行、吟、引、曲、谣、辞。
2.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建安为汉献帝年号)文人作品,艺术风格雄健深沉、慷慨悲凉。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风——指作品内容具有充实的情感与时代意义。骨——指作品表现慷慨激越,刚健有力的风格。
三、整体感知
1.一读诗歌:学生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本诗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2.二读诗歌
要求: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3.齐读诗歌
思考:如果要你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诗人的情感,大家认为哪个词最恰当
明确:全诗围绕“忧”字展开。
四、赏析文本
(一)这么一个具有豪迈气概,有着赫赫战功的人他“忧”的是什么?(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
点拨:
1.时光易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贤才难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功业未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小结:忧的内涵
一是时光易失;二是贤才难得;三是功业未就。
(二)如何写“忧”
在写“忧”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时光易逝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2)“朝露”意象:
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
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曹植《赠白马王彪》)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古诗十九首 驱车上东门》)
小结:此时的曹操已54岁,忧人生短暂,是感慨自己的壮志没有实现,感叹得不到贤士来帮助自己实现统一霸业。面对短暂的人生,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 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种积极进取,为国效力的人生态度,曹操面对人生短暂,他想到的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广招贤士,为我所用,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2.贤才难得
问: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1)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补充:引用《诗经 小雅 子衿》篇,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对待人才态度: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点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以此来表达自己热情对待人才之心。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小结:以《鸿门宴》刘邦项羽对人才的态度来拓展,以刘邦评价自己得天下的原因: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得出对待人才也很重要。而曹操面对人才,始终是一种尊敬之情,一种近乎谦卑的姿态。
3.功业未就
思考:诗人已拥有许多人才,那他为什么还要“忧”?
明确: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背景资料:本诗写于建安十三年,当时曹操已经53岁,面对连年战乱,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此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点拨: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诗用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表现周公对人才的重视。曹操用此典,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
(三)引导学生概括主旨
本诗慨叹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拓展延伸
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读: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 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解读:“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知识补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
常见的古代诗词用典有四个种类 :
A.明用。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
B.暗用。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天然浑成,不饰雕琢。
C.侧用。是指从典故侧面意义取用典实,即故意避开典实的正面与反面意义,而另外选取典实的某一个侧面,借事起兴,旁敲侧击,显现作者自己的用意。能起到切中肯綮、言简意赅之效。
D.反用。即对原来典故反其意用之,即典故义与自己的用意相反或相对。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彼。
作用:可以使诗词语言精练,内容丰富;使情感表达委婉含蓄且深刻。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一个求贤若渴的曹操,一个尊重贤才的曹操。曹操曾经四下求贤令,《短歌行》实际上是一首“诗的求贤令”,却比任何政治求贤令更有号召力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真正的人生目标,作为领导者曹操在这一点上和人才们形成了伟大的共识。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当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但我们不能因此沉溺其中,更要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生命能量,在朗朗长空留下我们光辉灿烂痕迹!
七、推荐阅读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第2集 真假曹操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曹操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附:
资料链接1:《诗经·郑风·子衿》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资料链接2: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同“遨”)。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dān,同“耽”)。
我有旨酒, 以燕乐嘉宾之心。
资料链接3: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形势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