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测试
1.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
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与本质 ⑤未能全面概括战争性质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③④⑤
2.在18世纪中期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 )
A.处于出超地位 B.处于入超地位
C.出口与进口基本持平 D.从出超逐渐转为入超
3.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消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令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4.鸦片战争后,美法两国也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签订了( )
A.《望厦条约》《虎门条约》 B.《黄埔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北京条约》
5.在《南京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 )
A.长江沿岸地区 B.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
C.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 D.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
6.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下列不属于这种表现的是( )
A.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B.清朝统治者开始沦为外国侵略者的附庸和工具
C.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D.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
7.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文明人”指的是(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俄国军队
8.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你同意吗?为什么?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参考答案
1. D 2. A 3. D 4. C 5. B 6. C 7. C
8.同意。从背景和西方列强发动战争的目的看,两次战争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虽然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中国市场并未完全打开;到了1856年,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于是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从两次战争的手段看,西方列强都是凭借其坚船利炮进行武力征服。从结果看,两次战争都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结束,被迫签订赔款、割地、增开商埠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种种主权。因此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w.w.w.k.s.5.u.c.o.m
www.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1840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课重点: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及列强强加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不平等条约。
本课难点:认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知识结构】
1839年6月,
原因 中国:
英国: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初
第二阶段:1841年初——1842年8月
中国人民的反抗:
结果: 签订《 》
影响:
原因:
经过: 第一阶段(1856--1858),签订《 》
第二阶段(1858--1860),签订《 》
影响:
【知识梳理】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1.背景——中西巨大的反差:
(1)西:资本主义制度、机械大工业、军事强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2)中:封建制度、小农经济、军备废驰、闭关锁国。
2.原因——中西冲突不断升级
(1)根本:英国试图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林则徐虎门销烟(导火线)
①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在中国进行鸦片走私,对中国造成严重危害;为维护民族利益,清政府派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时间:1839.6
③意义:
二、鸦片战争的概况
1.过程:1840(爆发)——1841(扩大)——1842(结束)
⑴阶段:第一阶段:1840.6——1840.12 英军北上天津
珠江 → 厦门 → 定海 → 白河口→退回广东
第二阶段:1841.初——1842.8 东南沿海战事
占香港岛 → 定海 → 镇海 → 吴淞 → 下关江面
⑵结果:1842.8,清政府战败,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割地:香港岛 ② 赔款2100万银元
③ 开埠通商(广厦福宁上)④ 协定关税
割地赔款,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加重了人民负担。
“五口通商”、“关税协定”则破坏了中国贸易权和关税自主权,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⑶影响:
①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②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
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军民的抗争:镇江满族将领海龄、三元里人民抗英
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像陈连升、关天培、裕谦、陈化成、海龄等;各地人民也自发抗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三、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⑴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
⑵英法美等国不满足既得侵略利益,提出“修约”遭清政府拒绝(直接)
2.概况:
⑴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建立广东巡抚衙门(以柏贵为首的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1858年夺大沽,进逼天津。俄、美、英、法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⑵1859年英法再袭大沽——1860年占天津——入北京,焚毁圆明园——签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3.影响:
⑴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⑵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⑶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备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半封建: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闭关锁国政策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的一种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封闭国门,在清朝,它是指把对外交往和贸易完全置于清政府的严密监控之下。清初,为孤立郑成功等反清力量,清政府曾两次下令实行海禁。后来中外贸易只留下广州一处。并实行“公行制度”,即由专门的行商垄断对外贸易。
材料一
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三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了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商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贸易始终在两百万英镑左右徘徊。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确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时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六十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四十万平方公里
1860年1864年 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
19世纪80年代 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七万多平方公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 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域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1845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材料一中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
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否得到?具体有哪些?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史感:感悟历史】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资本主义。”你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提示: 鸦片战争的影响)
【我综合、我发展】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
A、保护鸦片贸易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割占中国领土 D、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2、下列条约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意图是 (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协定关税 D、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 传教
3、下列对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的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闭关自守 B、正当的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
C、开始大规模向西方学习 D、以“天朝上国”自居
4、《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共有的内容是 ( )
A、割占中国领土 B、允许外国人传教
C、外国公使进京 D、开放通商口岸
5、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
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的市场和掠夺中国的财富
C、推进到中国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D、外国侵略者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6、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奉法者来之,反抗法者去之”,“正经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这说明林则徐 ( )
①对外商注意区别对待 ②鼓励正常贸易,反对鸦片走私
③主张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 ④坚持正义立场,讲究斗争策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英军的侵略
经过
鸦 片 战 争
割地
赔款
通商口岸
关税
第二次
鸦片战争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 案
(一)教学重点
(二)教学难点
(三)知识结构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①欧美
a.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工业革命。
b.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c.从18世纪中期起,英国向中国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从中国购买茶叶、生丝和药材。受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商品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②中国
a.经济上: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官僚、地主手里,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b.政治上: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驰。
c.对外关系上 :面对西方殖民者的威胁,清政府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原因: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3.过程
①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泛滥的危害,请示禁烟。
②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③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4.影响: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易错点】贸易顺差和逆差: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比较的差额。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叫贸易顺差,或称出超。反之叫贸易逆差,或称入超。即:贸易顺差=出超=赚钱;贸易逆差=入超=赔钱。
【易错点】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中国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工业品有顽强的抵抗力,广大农民生产自己需要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对外来商品缺乏购买力和购买需求。
【易错点】18世纪中期,
【易错点】在欧美列强中,英国之所以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主要是因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强国。
例题:右表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白银兑换制钱数的统计表。造成表格内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年份 一两白银兑换钱数
1823~1824 1249文
1828~1829 1337文
1833~1834 1363文
1838~1839 1638文
A.清政府腐败,贪污成风 B。清政府国库空虚,加重赋税
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波动
D.鸦片走私贸易使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二.鸦片战争
1.过程
①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②进犯
a.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进攻厦门。厦门守军英勇奋战,击退英军。
b.英军继续北上,一度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③妥协:清政府大为恐慌,与英军谈判,表示只要英军撤回广东,就惩治林则徐。于是,英军南下广东。道光帝将林则徐等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与英方“议和”。
④抵抗
a.在议和时,英军为给清政府施加更大压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b.道光帝感到有失尊严,对英宣战。
c.英军扩大侵华,又攻占中国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在镇江,清军满族海龄率军浴血奋战,全部壮烈牲牺。
⑤求和
a.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海面,扬言架炮攻城。
b.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易错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市场。
【易错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2.签订/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记忆方法:割赔开税。
3.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①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②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南京条约》签订后,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带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美法两国趁火打劫,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易错点】香港与香港岛的区别:香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香港地区)由三部分组成:香港岛、九龙司、新界。所以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国割占的是中国香港的一部分——香港岛。而不是整个香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北京条约》中英国又割占了香港的九龙司,1898年英国又强占了新界。至此,整个香港完全由英国占领。
【易错点】中英《南京条约》中赔款的单位是银元——不是白银。(当时2100万银元约等于1512万两白银)
【易错点】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国最想得到的是哪一条?(或者说四条中哪一条才是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
是第三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而不是第四条协定关税。
原因: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最需要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而当时清政府采取的外资政策是“闭关政策”,所以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要打开中国市场。至于关税的多少,因为它是发达国家,它并不是很需要这一点。而事实也是这亲,因为第四条是谈判最后才加上去的,英国代表当时也说,第四条能加就加,不能加就算了,也能证明这一点。
此外,我们还要灵活一些,如果没有第三条,而只有第四条,那就选第四条,如果问四条中哪两条是英国最想得到的,就应该选三、四两条。
【总结】领事裁判权:也叫治外法权,简单来说就是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不能由中国政府来处理,而要由外国人的本国政府来处理,这样就使得外国人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而逃避中国的法律制裁。
【总结】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一般是相互的,即两国给予对方同样的权利。但中英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英国人都可以享有,但英国却没有给予清政府同样的权利,所以称为片面最惠国待遇。
【易错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制度腐朽。
【易错点】鸦片战争的最终结果从根本上取决于: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例题: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C )
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中国开埠通商 D。领事裁判权
例题: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一个条约中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这个规定最主要的影响是( C )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
C.这一规定践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
【总结】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总结】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
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需要寻找原料产地与产品销售市场,而中国是理想的目标(大且穷)。所以即使没有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导火线,英国也会寻找其它的理由侵略中国的。甚至说,到最后没有任何理由而发动侵略战争的。因为它需要中国的市场。
三.战火再燃
1.原因
①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
②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易错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拒绝其修约要求。
【易错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过程
①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②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英法联军不满清政府指定的进京换约路线,再起冲突。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
④1860年,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易错点】最能说明英法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的是: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3.结果
①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a.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d.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e.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记忆方法:公开行贿(钱的意思)。
②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a.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对英、法赎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d.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记忆方法:天天赔酒(九)。
③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影响
①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②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例题:下列各项最能有利于列强操纵清政府内政外交的是( A )
A.外国公使驻京 B。准许华工出国 C。外国舰船在沿海沿江各口岸通航 D。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易错点】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都谋求在中国的传教权是为了: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与侵略。
【易错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好处指:割占中国大量领土。
【易错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哪个国家获益最大?——是沙俄。沙俄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它虽然没有直接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但是却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易错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目的和性质相同。尤其是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易错点】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打开中国的市场。
【易错点】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的市场和掠夺中国的财富。
例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答案]D
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C.两次战争中清政府都被迫签订了卖国条约 D.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解析]比较战争的共同点首先应该从战争发动的目的来把握。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相同点在于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服务。
【易错点】涉及香港问题的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易错点】《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共有的内容是:割占中国领土。
【易错点】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主要体现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易错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主要表现在: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易错点】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例题:我们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答案]B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中国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解析]本题属于以果找因的因果关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造成的主要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的分析能力。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巨大,导致中国社会发生剧变,而一个国家最大的变化首先应该是社会性质的变化,正是社会性质的改变,导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而D项革命性质的变化是由革命任务的变化所决定的。
【易错点】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危害是: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易错点】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例题: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表明了[答案]B
①腐朽的封建主义是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抗衡的 ②落后就要挨打 ③清王朝的统治处于崩溃边缘 ④工业革命是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国情的掌握。运用对比法比较战争爆发时中、英两国国情即可得出相关的结论:英国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均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推断出中国失败的客观原因;而中国政府的腐败是主观原因,综合分析客观、主观原因可得出根本原因。而③选项中清王朝统治处于“崩溃边缘”的说法不是很准确。
例题: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B )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例题:下列条约中,均有割地、赔款、开埠通商条款的有( )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瑷珲条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例题: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说法是( D )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势力深入,国家主权丧失 D。我国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份
例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 )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问题】中国社会形态的变化是政治、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方面体现了历史沉沦,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历史的进步,不能简单割裂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上的内存联系。
【问题】经济决定政治,英国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蓄意用武力打开贫弱的中国的大门,这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对比分析中国全方位落后,战争中中国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问题】要一分为二的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沦为半殖民地是消极的,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则是积极的。
【问题】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
①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手段一脉相承,都是列强凭借其船坚利炮进行武力征服,都发动了两次进攻。
④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扩大
①侵略国家增多,由英国一国扩大为四国。
②侵略区域扩大,由东南沿海扩大到中国北部沿海各省以及内地。
③主权丧失更多,由领海主权丧失扩大到内河航运权的丧失。
④领土割占更多。
⑤影响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总结】中国与外国签订条约的名称、内容与影响简表
时间 条约 内容 评价/影响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割地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 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
通商 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
关税 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1843年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领带裁判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 外国享有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中国无对等权利
租赁 为建立租界提供了条件
1858年 中英法《天津条约》 公使驻京 外国侵略者可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增开十口 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并深入内地
巨额赔款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
外人入内 成为外国人到中国内地进行种种不法活动的护身符
舰船航行 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便利了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
1860年 中英法《北京条约》 承认有效
增开天津 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并威胁北京安全
割九龙司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使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为它以后强租新界作了准备
增加赔款 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
【问题】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的,一半是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内涵。
【问题】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矛盾;中国人民从此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www.(共37张PPT)
高一年级 历史
授课者:李珊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第四单元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1919年
鸦 片 战 争
第 10 课
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
一、虎门销烟
1.渐行渐远
——战前的中国与世界
2.危机乍现
——鸦片的输入
3.临危受命
——林则徐赴粤禁烟
战端因何而起
英 国
中 国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军舰
英国发动鸦片
战争的战舰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 国 英 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综合
封建专制日益腐败
资本主义民主 政治发展
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完成了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发达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船坚炮利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殖民扩张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清政府就鸦片问题有何争论 道光帝最终采纳了哪一种建议?
英国
扭转逆差
打开市场
出 超
入 超
“弛禁论”与 “严禁论”
林 则 徐 禁 烟
严重灾难
中国
正当贸易
对华倾销鸦片
财政危机
吏治腐败军备废弛
危害身心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 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 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 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 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虎 门 销 烟
(1839.6.3—6.25)
虎门销烟广场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根本原因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直接原因
二、鸦片战争
1.战争进程
2.《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3.中国战败的原因
战争因何而败?
定海
南京
天津
1840年6月
1842年8月
鸦 片 战 争 形 势 图
签订《南京条约》(1842年8月)
《南京条约》抄本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鸦片战争后留在广州的英国军队
国家主权方面
1.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2.丧失领事裁判权
3.丧失关税自主权
4.给予列强最惠国待遇
经济方面
1.国民经济大受打击,鸦片为患
2.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外交方面
1.开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先例
鸦片战争的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19世纪中叶英国报章上刊登的一幅漫画。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1.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 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
──腐朽没落的封建 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 不必更多,那英格兰 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 不应求了” 。
1. 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2. 假如你是一名受雇于英国商人的市场调查人员,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 例
中国 3.6亿 人均 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英国商人决定怎样改变这种局面
三、战火再燃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2.《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目的
侵略者
经过
时间
暴行
扩大权益
担心危及统治利益
提出“修约”要求
拒绝“修约”
清政府
英法等国
《天津条约》 (1858年)
《北京条约》 (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攻占北京
火烧圆明园
1856年爆发
圆明园(鸟瞰图)
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录自法国作家雨果
营口
烟台
南京
镇江
汉口
九江
汕头
琼州
淡水
台湾
天津
宁波
上海
福州
厦门
广州
《天津条约》内容:
①②③④⑤
《北京条约》内容: ①②③④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由东南沿海 →沿海各省 →内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
你是否赞同上面的说法 鸦片战争在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同时,有没有促进近代中国的发展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终于使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封建士大夫开始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
权力机构的变化
总理衙门的设置
总税务司的设置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设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中国现代化运动开始起步
洋务运动
清政府被迫应对变局
兴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 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
封闭所以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http://www.ydjps.sc.cn
http://www.
http://www.china-hero.org/njdts.htm
鸦片战争纪念馆
圆明园网站
中华英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