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据此回答1~3题。
1.“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批”,反映了的来历是( )
A.上古天神名号
B.上古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称呼
C.先秦王朝统治者称呼
D.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
2、下列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3.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作了哪些规定( )
①皇帝称“朕”②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③皇帝的玉印称“玺”④增强皇帝的神圣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据此回答4~6题。
4.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
5.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
①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执掌群臣奏章③管理军事④下达皇帝诏令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6.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有效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据此回答7~9题。
7.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8.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郡县制是对先秦政治制度的发展
B.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
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D.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9.郡县制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4—6题
10.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皇位时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皇帝掌握从中央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
11.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为安定边境、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B.将战国时期的防御城墙连接成长城
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D.北击匈奴、南平百越
12.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是( )
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
B.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
C.避免了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
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
二、材料问答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反映了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另外还有什么措施?
(2)秦朝采取这些措施出于什么原因?
(3)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效果?对秦的统治有何作用?
三、问答题
14.谈谈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 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对秦朝及后世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A4.D5.C6.D7.D8.B9.D10.C11.D12.C
二、材料问答题
答案提示:(1)统一文字、货币、修建长城;另外还统一度量衡、车轨。(2)原因: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皇帝的最高统治地位。(3)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三、问答题
答案提示:建立: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③从中央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本质:君主专制,即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础。
w.w.w.k.s.5.u.c.o.m
www.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基础掌握
一、从诸侯争霸至秦朝统一
1.统一的背景:
⑴西周末年,王室_______,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_______,周平王东迁_______,史称_______。
⑵春秋时,____________大权旁落,宗法制、____________遭到破坏。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____________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2.统一条件:(1)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 和 ,力图通过 。
(2)春秋战国群雄割据,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 。
(3)秦国经过 ,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强。
(4)秦王嬴政的 。
3.统一的过程:先后灭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统一的标志:公元 年 ,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定都 。
5.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______________,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______________王朝。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的建立:
⑴确立:初并天下后,秦王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以_________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_________”。同时秦王总揽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_________任免。军队的调动以_________为凭据,并由_________控制、发给。
⑵认识:秦始皇首创的__________,一方面以_________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_________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2.中央官制的建立:
⑴三公九卿制:秦始皇在________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________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_______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设置________, 执掌君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设________,负责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设诸卿,分掌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⑵特点及作用: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于__________手中。但对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进行__________,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_________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地方建立郡县制:
1.实施:秦统一后,采纳了__________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_________郡,由中央政府直辖,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__________,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都由_________直接任命。
作用和意义:
⑴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_______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⑵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练习:
基础题:
1.下列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建立像“三皇五帝”那样的功业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方向
2.秦朝建立了—套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地位最高的三个官职是 ( )
A.丞相、奉常、卫尉 B.御史大大、郎中令、太尉
C.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D.卫尉、御史大夫、廷尉
3.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对这—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 )
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4.秦朝“废分封,行郡县”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5.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 )
A.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B.皇权至上是这—制度的核心
C.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6.秦时,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对该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继承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B.削弱了皇权
C.随着秦朝的灭广而被取消 D.使各部门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皇帝大权独揽
7.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关于郡守和县令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
A.是地方行政长官 B.由皇帝直接任免
C.可以在辖区内铸造钱币 D.是皇帝加强对全国各地权力控制的工具
8.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的特点是 ( )
①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爵位世袭制 ③确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 ④“三公”“九卿”和郡县的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请回答:
(1)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2)秦朝中央集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3)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
1-8 BCCCDDCC
9、 (1)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答:特 征 :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秦朝中央集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答:中央是三公诸卿制;地方是郡县制;
(3)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
答:君主专制: 彼此牵制,完全听命于皇帝;三公诸卿只是皇帝的助手。(共30张PPT)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授课者:李珊
高一年级 历史
西周的宗法制示意图
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子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几个子女都想争夺王位和家业,请问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为什么?如果是现在,他的遗产又该如何分配?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2、秦的统一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秦
赵
燕
韩
魏
楚
前230年灭韩
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2、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东海
南海
陇西
长城一带
咸阳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首创皇帝制度
① “皇帝”称号的确立
你知道“皇帝”称号的来历吗
秦始皇为什么自称“始皇帝”?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首创皇帝制度
① “皇帝”称号的确立
② 皇帝制度的内涵
材料一:(秦始皇)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①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阅读与思考
皇位世袭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从材料二 “玺”的规定中,你能得
出什么认识
皇帝独尊
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③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皇权至上
④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材料一:(秦始皇)说:“朕为始皇帝。后世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首创皇帝制度
① “皇帝”称号的确立
② 皇帝制度的内涵
2、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皇帝
三公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九卿
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作用:“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三公”相互牵制,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先由“三公九卿”朝议,后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思考:秦朝的中央机构有何特点及作用?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是怎样推行的 ?
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去管理,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分封制
郡县制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县制的形成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2、地方官僚机构的设置
1、郡县制的形成
皇帝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郡
郡守
县
乡
里
县令
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里正
地方机构
思考讨论: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哪种制度更有利于中央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统治?为什么?
①分封制下诸侯的王位是世袭的,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是由皇帝或朝廷任免的,官位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②分封的诸侯国拥有相对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3、推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管理与控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
两千年来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推行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
2、地方官僚机构的设置
1、郡县制的形成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①对后世的影响深远。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具有极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②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③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④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压迫,秦的暴政造成阶级矛盾激化,二世而亡。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影响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创立皇帝制
设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全面推行郡县制
中央
地方:
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背景
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内容
1.练习册第2课内容
2.兴趣作业
画一幅 “秦朝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谢谢大家!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目标:
春秋战国的分裂和秦的大统一及其巩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的建立;
重要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联系。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终身即为皇帝,体现了皇权的不可动摇性;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并受制于中央政府。
这一政治制度的出现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这一制度初步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即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和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基本趋势。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要注意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具体分析。在明清前,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因而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民族融合,体现出它的进步性。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这表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反动,而就整个封建制度来说亦已渐趋衰落。
预习思考:
1、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2、封建社会时期基本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是怎样建立的?秦朝又是怎样巩固统一的? 导学提纲:
主 体 知 识 问 题 思 考 学生发现
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第一课时) 一、春秋战国的群雄割据 1、历史分期: 2、历史地位: 3、政治特征: ①春秋 ②战国 二、秦的统一 1、历史条件 2、进程 ①时间: ②人物: ③过程: 3、疆域:东临_____,西到______,南到 ,北抵 。 4、意义: 1、讨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从其不同上反映出来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 2、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从大势所趋、实力所及、个人所能三方面考虑) 3、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主 体 知 识 问 题 思 考 学生发现
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措施 ①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A.措施 a.皇权——至高无上、皇位继承制 b.中央——各级官员的配合与牵制 c.地方——废分封、置郡县,严格控制 d.维护——选、考官吏制度;细密、严苛的法律 B.基本特征 C.意义 ②修长城 ③开交通 ④五统一 —— 币、度、量、衡、字 ⑤整风俗 2、影响: ①积极性 ②局限性 4、思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5、讨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知识运用:
1、《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请分析,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小故事反映出什么问题?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