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强高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高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3 10:0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什么86版《西游记》能“霸屏”三十余年,给一代又一代人带来童年欢乐,甚至沉淀为我们的集体记忆?
1982年,《西游记》开拍后,为了找到符合剧组要求的场景,团队跑了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跋涉几千公里,光布景的美术设计图就画了几千张。众多特技,靠人工、人力,乃至冒险完成,如《大战红孩儿》一集,红孩儿放火烧孙悟空的画面,是六小龄童裹上石棉衣被真的火烧;吊威亚的钢丝太细,六小龄童、马德华等都曾从空中摔下来过,每一帧腾云驾雾的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也许,这些细节能够说清,这部道具、特效都略显粗糙的《西游记》,为何能在人们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部能够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经典作品,离不开切磋琢磨的细功夫。曹雪芹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古往今来,文艺精品无不是厚积薄发、千锤百炼的结晶。“工匠精神”,往往意味着吃苦的决心、刻苦的努力、艰苦的付出和不苦尽不轻易甘来的过程。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我们怀念过往经典,其实是在怀念那份做事、做人的匠心。这种匠心,不仅体现在文艺创作中,我们身边又何尝没有。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正是这样的人,在脆弱而又珍贵的文物面前,他们用静心、细心、耐心日复一日地描画、纺织、修补、临摹,让人们看到工匠精神对守护传统文化的意义……为什么我们会被此深深打动?这些普通人,在他们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对工作专注倾心,对细节追求完美,对技艺不断磨砺。也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这样的工作状态和精神品质,让他们身上散发着光芒。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坚定、踏实、严谨、敬业、精益求精……如果人人都能将这样的品质在内心沉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摘编自郝思斯《“工匠精神”何以动人》)
材料二:
当今世界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国家,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他们制造器物之精密,对待工作之严谨,那都是世界闻名的。
前些年青岛突遭暴雨,城中积水却并不多,因此有人就传出这是德国人当年修造的下水管道之功劳。
不论真假,都可以看出德国人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已经完全深入人心。
德国不到一亿人口,为何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这当然要归功于他们身上的专注的工匠精神。很多人对德国人的印象就是不苟言笑甚至看起来有些呆板。
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就只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即使再微不足道的工作,每个人也都将其看得很重要。
这种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德国人自身的性格也很有关系。那么,除了专注让德国这个人口稀少的国家能够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以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那就是认真,他们生来都很倔强,凡事都本着“要么不做,要么做好”的原则。所以德国的公司两极分化很是严重,有的在泥潭中拔不出来,有的品牌在世界范围内饱受赞誉。
但是德国从没有哪个公司是一夜暴富的,他们不会投机取巧,只要找准了自己合适的领域就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德国人从来都不相信有一夜暴富这么一说,首先他们的很多工业原料都需要进口,所以成本肯定会高;其次,他们内心的工匠精神不允许其偷工减料。
因此德国的产品普遍都很昂贵,但都非常经久耐用。德国人的追求是在赚钱的同时,又得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现在国人总是在说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问心无愧,就是第一要义。古代的工匠若是都投机取巧,哪还会有这么多的精美工艺品流传于世。
除了专注与认真以外,德国能打造2300多个世界名牌的原因,就是头脑灵活。简单而言就是巧,他们不是只知道埋头苦干,而是适时地做出改变让产品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当年中国古人发明的榫卯结构,就是为了让其具有更强的抗震性以及实用性。今天的德国,亦是如此。他们总是能够慧眼识珠地发现大众之需求,也能够很快找准自己的定位。
因此他们发明了很多的绿植设备以及农业工具,以方便人们的生产。而后再发挥专注的敬业精神,如此一来令世人满意的产品便生产出来了,根本就不愁销路。德国人没必要为了节省那点成本而破坏了“德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只要它屹立不倒,德国的商品就总能畅销世界。
(摘编自《德国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举《大战红孩儿》的例子,旨在说明《西游记》的道具略显粗糙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B.每一个特技,每一帧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这就是86版《西游记》“霸屏”的原因。
C.材料二认为德国之所以能够打造出2300多个世界名牌,是因为德国人专注认真,举世闻名。
D.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人们看到了匠人身上的匠心,看到“工匠精神”在某方面的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部经典作品能够流传于后世,往往和作者吃苦的决心和刻苦的努力等是分不开的。
B.工匠们如果能将坚定、敬业、严谨、精益求精的精神沉淀于心,定能干出一番业绩。
C.德国人具有工匠精神,制造出来的产品都非常经久耐用,所以德国的产品都很昂贵。
D.德国的产品讲究实用性,德国人总能发现大众的需求,也能够很快找准自己的定位。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3分)
A.柳青在皇甫村扎根14年,深入了解农民生活,才创作出鸿篇巨制《创业史》。
B.焦菊隐先生50年代导演《龙须沟》,带着全组演员用心观察生活将近一年。
C.京剧大师李少春每次演出前吊嗓子时,都要仔细把剧场每一个座位走一遍看一遍,看手一颤的这个力度,观众能不能明白。
D.从小被学校老师称“智障”的爱因斯坦,发挥聪明才智,最终证明了自己是天才。
4.材料一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当代中国,要使“中国制造”更好地畅销世界,材料二能给我们哪些启示?(6分)
小说阅读(16分)
文本一:
幺姨的灿烂年华
贺捷生
我亲爱的幺姨,总是认为自己不会被时光打败的幺姨,万不得已,终于坐上轮椅了。这让我们两代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女人,让104岁的她和84岁的我,多少有些伤感。生活那么漫长、那么灿烂,从来不向命运低头的幺姨,还以为她仍然是那个以18岁的花样年华嫁给红六军团总指挥萧克将军的女生呢。
幺姨是那个年代最时髦也最有文艺范儿的女生。她档案的第一栏写着,蹇先佛,1916年7月出生,毕业于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艺术系美术专业。13岁那年听说当红军的二姐也就是我妈,嫁给了在湘西创建红军队伍的贺龙。15岁听到了“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
1934年12月26日,幺姨记得清清楚楚,18岁的她郑重地走出家门,去找这支队伍的最高军事长官参加红军。父亲贺龙那天在临时司令部,忽然感到眼前一亮,一个青春焕发的女子站在面前。
幺姨说,司令官,我来参加红军,你不会不欢迎吧?父亲片刻的拘谨,被幺姨的爽朗驱散了。他故意说:参加红军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一个城里的洋学生,细皮嫩肉的,当红军能干啥?幺姨顺着父亲卖的关子说,我一个正宗的艺术系的毕业生,能写会画,你打着灯笼都难找。父亲说,那是那是,我们还真缺你这样的人。想了想,他神情肃然地说,你得先与你二姐商量商量。
幺姨收敛笑容,认真地说,姐夫,二姐跟我谈过了,说了革命的艰难,说了参加红军要流血牺牲。她还告诉我大哥牺牲了。但我都想过了,二姐能吃的苦,我也能。
父亲说,那好,你当红军的事,我批准了。不过,话要说在前面,我虽然是你的姐夫,但也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今后遇上生生死死的事,你可不能躲。幺姨说,姐夫,你放心吧,我们蹇家人没有说话不算数的。
红二、六军团进驻慈利县城关镇时,父亲和萧克将军进城就去拜访在城东开染坊的我的外公蹇承宴。外公对他们说,蹇家怕是着了共产党的魔,先是大儿和二女当了红军,如今幺女和二儿也争着要跟你们走。我想好了,不阻拦他们。就是这次拜会,当年只有27岁的红六军军团长萧克将军与幺姨相遇相识,两人爱好相近,趣味相投。没多久,没有繁文缛节,他们在母亲和幺姨的故乡结婚了。
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接到命令,踏上长征路。我在这年11月1日出生,幺姨在贵州境内发现怀孕。在接下来的路上,被称为“红军姊妹花”的母亲和幺姨,一个背着越来越沉的我走,一个挺着越来越大的肚子走。
母亲姐妹俩在长征路上很少见面,1936年7月终于在甘孜住下来,母亲就背着我来到幺姨身边。幺姨给我们准备的礼物,是节省下来的一点粮食和采来的一大把野菜。见面时,母亲告诉幺姨,她们做卫生员的弟弟在翻越雪山时,因跑前跑后照顾伤员,累死在雪山上,埋在雪谷里。
没等姐妹俩从悲伤中缓过劲来,传来了部队开拔的号角声。她们心知肚明,命令是她们的丈夫——方面军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共同下达的,十万火急,即使幺姨随时会分娩也得出发。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
第一天走了大半天,四野茫茫。幺姨突然哎哟一声,羊水破了,疼得失声喊叫,蹲在地上起不来。母亲四处侦巡一遍,看见路边有个只剩四堵颓败断墙的藏民放羊用过的土堡,忙把幺姨搀进去。没有器械,没有产床,也没有水,就让姨父铲来一些草皮,垫在地上,铺上野营用的被褥,天当房,地当床。
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婴,哭声响亮。姨父喜不自禁,给他取名萧堡生,草原上土堡里出生的意思。
休息了几个小时,继续上路。
第三天,幺姨刚被扶上马走了几步,就一头栽下来。恰巧杨尚昆夫人李伯钊大姐路过,上前一看,说失血过多是原因,但主要是饿的。说着,摘下身上装着大约有一斤大米的干粮袋,扔了过来。幺姨拼尽全身力气说,不行呀,李大姐,过草地,粮食是每个人的命啊!但李伯钊头也不回地走远了。
母亲和幺姨走出了草地,大人和孩子都活了下来。
幺姨与萧克将军的第二个孩子,还有第三个孩子,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部长篇战争小说,书名叫《浴血罗霄》。
五年前,近百岁的幺姨粉碎性骨折,她拒绝保守治疗,勇敢接受手术,又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了。104岁的她虽然最终坐上了轮椅,但仍然顽强地挺立着,她就是不想被命运打败。
(有删节)
文本二:
我近年写的文章,有人说我是唯一的,是独自在营造“红色意境”。我觉得这种说法没什么不好,我能够接受。但必须告诉人们,我写的是我没齿难忘地爱着和记住的那些人。真实和真情,是我最在乎的东西、最珍惜的东西。我把这种真实和真情,当作我写作必须遵守的原则。
我重提这些历史,绝不是要重温家族的光荣,而是要说明信仰的光辉和理想的旗帜,是父辈们舍生忘死的动力之源。信仰永远都是鼓舞我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号角。有了信仰,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语言平白如话,通俗生动,已届耄耋之年的作家如同坐在读者面前,将幺姨的革命往事娓娓道来,亲切动人。
B.幺姨积极参加红军队伍,既有“九一八事变”的时代因素,也有家庭因素,还有她比较时髦、有文艺范等个人因素。
C.作者对贺龙元帅着墨不多,通过人物之间的几句对话,就为读者勾勒出一位风趣随和、思虑周密的红军指挥员形象。
D.文章以幺姨坐上轮椅、让人伤感开篇,又以幺姨坐上轮椅、仍“顽强挺立”结尾,这样写既首尾呼应,又升华主题。
7.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泽东《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与文中“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等描写极具画面感,表现了红军的革命意志。
B.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本文都以亲历者“我”的口吻展开叙事,前者回忆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经历,后者再现了幺姨参加红军、长征等革命往事。
C.作者的舅舅为照顾伤员而牺牲,李伯钊把珍贵的口粮留给幺姨,这两件事的叙述方式虽然不同,但是都能体现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长征精神。
D.《浴血罗霄》这部长篇战争小说在战火中诞生,具有虚构性,是萧克夫妇的“孩子”,也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人民军队军史的珍贵资料。
8.为什么说幺姨的年华是“灿烂”的?请简要分析。(4份)
9.如果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上推荐《幺姨的灿烂年华》,请结合文本列出理由并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绰,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陛下行尧舜之道,多存宽宥。况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纳之,因谓绰曰:“若更有闻见,宜数陈之也。”迁大理少卿。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上曰:“大理寺为朕特赦摩诃也。”因命左右释之。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裤,俗云利于官,上以为厌蛊[注],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绰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颖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耶?”绰拜而益前,诃之不肯退。上遂入。治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万计。
(选自《隋书 赵绰传》,有删改)
[注]厌蛊:用巫术致灾祸于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命左仆射高颍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B.命左仆射高颍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C.命左仆射高颍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D.命左仆射高颍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受禅,指的是古代王朝更迭,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B.大理,即大理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个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
C.尧舜,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两位圣明的君主,是我国远古部落联盟的两位首领。
D.刑部,我国隋朝以后官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主管刑罚,其最高长官为侍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绰品性正直,性格刚毅。在担任北周天官府史时,他恭敬勤恳,因此被提拔,担任夏官府下士。
B.赵绰直谏君王,主张多存宽宥。因为盗贼猖獗,皇上想施以重刑,赵绰认为君王应推行尧、舜之治道,多存宽容饶恕的仁爱之心。
C.赵绰坚守法律,秉持公正办事。辛亶因曾经穿红裤子要被皇帝处死,赵绰反对此事,虽被抓起来,但第二天就被释放并得到赏赐。
D.赵绰忠诚正直,得到君王赏识。皇上认为赵绰忠诚正直,时常让他进人阁中评论朝政得失,前前后后赏赐他的财物数以万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
(2)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
14.文末皇帝用“撼树”和“喝汤”打比方想要达到什么目的?(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夜坐见白发寄别朱仲开、张瓯江①
(明)陈鹤
坐久北风起,江声带远沙。客愁初到鬓,乡梦不离家。
林静无残叶,灯寒有落花。怀君夜难寐,别绪转如麻。
注:①朱仲开、张瓯江均为作者友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写诗人深夜久坐时所闻,起到了以动写静、烘托气氛的作用。
B.颈联虽没有点明季节,但由残叶飘零的树林、林中满地的落花可知是冬季。
C.尾联点明寄友的题旨,在前三联层层铺垫下,尾联情感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D.这首五言律诗平实、自然而又韵味深长,其中蕴含着细腻真实的人生体验。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情景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表明学习和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只有美酒才能解除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一诗中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代单个的建筑物, ① :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 ② ,因此,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 ),都不妨碍负重的问题。 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极其受重视。但在其他体系建筑中, ③ ,一般都是草草处理,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由全部开门窗至全部用墙壁,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沒有门窗
B.由全部用墙壁至全部开门窗,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沒有门窗
C.由既没有墙壁至也沒有门窗,乃至全部用墙壁全部开门窗
D.由没有门窗也沒有墙壁,乃至全部用墙壁全部开门窗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筷子是我们中国人吃饭的必备工具,它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木棍,但却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在我国的餐桌礼仪中,筷子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随处日常可见的筷子,承担着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传统,对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中国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使用筷子吃饭了。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使用筷子的习俗皆由中国传入。筷子,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筷子的“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这是中国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中国的筷子文化,远不是简简单单的两根小木棍那么简单,筷子送孩子,寄望“筷长筷长,快长快长”;筷子送恋人,寓意“成双成对,永不分离”;筷子送老师,则有“耿直而不弯曲、奉献而不求回报”的含义……筷子,传承着中国的饮食文化,是联系中国人情感的一根纽带。
2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 )(3分)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C.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2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名言,根据要求写作。
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高尔基
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柏拉图
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你的情绪便控制了你。----大仲马
就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答案:
1.D。A.“旨在说明《西游记》的道具略显粗糙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分析错误。是为了说明导演组关注细节。B.原文是“每一帧腾云驾雾的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C.原因概括不全面,除了“专注”“认真”以外,还有“头脑灵活”。
2.C。“德国产品价格昂贵,还因为很多工业原料都需要进口,成本高。
3.D。原文有“‘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而D项中,爱因斯坦证明自己的是“聪明才智”,并不能体现工匠精神。
4.①举例论证方法。比如,举了拍摄《大战红孩儿》时六小龄童裹上石棉衣被真的火烧的例子论证了注重细节。②引用论证,引用了《诗经》里的语句来说明经典作品离不开工匠精神。
5.①有严谨、专注、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②不惜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③头脑灵活,找准市场定位。
6.B。“还有她比较时髦、有文艺范等个人因素”错误,幺姨积极参加红军队伍,有她爱国、追求进步等个人因素。
7.B。本文没有以亲历者“我”的口吻叙事,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
8.①幺姨的青年时代是灿烂的,她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投身革命,并收获了爱情。
②幺姨的一生是灿烂的,她献身革命事业,勇敢面对人生的艰难险阻,从不向命运低头。
9.①《幺姨的灿烂年华》刻画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营造了“红色意境”;
②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抒发崇敬、赞美之情,体现了“真实和真情”的创作原则。
③热情讴歌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下事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
10.B“陛下宁可杀臣”的意思是陛下宁可杀我。“陛下”作主语,“杀”作谓语,“我”作宾语,应在“臣”之后停顿,这样就排除A、D项。
11. D。“其最高长官为侍郎”错误。刑部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12. C。“但第二天就被释放并得到赏赐”分析错误,原文是“良久乃释之。”
13.(1)赵绰坚决劝谏不能(赦免),皇上无法让他改变主意,想在赵绰走后赦免萧摩诃,坚持(坚决)让赵绰退朝回去吃饭。
(2)陛下不认为我愚昧不明事理,把我安排在司法任官,却又想要随意杀人,怎么能不关我的事呢!
第(1)句得分点为: “夺”,改变;“去”,离开;第二个“固”,坚决、坚持;“食”,吃饭。
第(2)句得分点为:“以”,认为;“置”,安排;“妄”,随意;“岂得”,怎么能。
14.皇帝用“撼树”和“喝汤”想要警告赵绰:(1)如果君王非要处死用“恶钱”者,赵绰如不能改变,就应当主动退下;(2)如果有的事情烫手不能解决,就应当趁早放下,不要触犯君王的权威。想要警告赵绰有些事要适当放弃。(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赵绰是河东人,品性正直刚毅。在北周时,起初任天官府史,凭着恭敬勤恳,被提拔为夏官府下士。高祖接.受禅让即位,授任赵绰大理丞。赵绰处理案件公正无偏,考察成绩连年最佳,提升做大理正。很快升迁为尚书都官侍郎,不久转为刑部侍郎。皇上因盗贼不能禁止,要加重刑法。赵绰进谏说:“陛下推行尧、舜之治道,多存宽容饶恕(的仁爱之心)。况且法律是天下的大信,难道可以失掉吗?”皇上高兴地采纳了赵绰的意见,于是告诉赵绰说:“如果还有建议,应当经常上奏。”(接着)提升(赵绰)为大理少卿。原陈国旧将萧摩诃,他的儿子萧世略在江南造反,萧摩诃应当因牵连定罪。皇上说:“世略年龄不到二十岁,又能干什么事!因他是名将的儿子,被人所逼迫而已。”于是要赦免萧摩诃。赵绰坚决劝谏不能(赦免),皇上无法让他改变主意,想在赵绰走后赦免萧摩诃,坚持(坚决)让赵绰退朝回去吃饭。赵绰说:“臣上奏的案件未做决断,不敢退朝。”皇上只得说:“大理已经特地为朕赦免了萧摩诃。”于是命左右的人释放了萧摩诃。刑部侍郎辛亶,曾经穿着红裤子,世俗说法认为这样做对做官有好处,皇上认为这是用巫术,将要杀辛亶。赵绰说:“依据法律不应当判死刑,我不敢接受诏命。”皇上大怒,对赵绰说:“你怜惜辛亶却不怜惜自己吗?”命令左仆射高颍把赵绰斩首,赵绰说:“陛下宁可杀我,也不能杀辛亶。”到朝堂,脱去朝衣判罪斩首,皇上派人对赵绰说:“你到底想怎么样?”赵绰说:“一心按法律办事,不敢怜惜生命。”皇上拂袖进入内室,过了很长时间才放了赵绰。第二天,皇上向赵绰道歉,慰问鼓励他,赐给各色杂锦三百段。当时,皇上禁止使用私人铸造的钱,有两个人在市场上,用私铸的劣质钱币换取国家铸造的好钱币,武侯抓住了他们并向皇上报告,皇上命令全杀掉。赵绰进谏说:“这个人应当受杖击之刑,杀掉他们不合法律。”皇上说:“这事和你无关。”赵绰说:“陛下不认为我愚昧不明事理,把我安排在司法任官,却又想要随意杀人,怎么能不关我的事呢!”皇上又说“摇不动大树的人,就应当退去。”赵绰回答说:“臣希望感动上天之心,还谈什么摇动树木!”皇上又说:“喝汤的人,太热了就应先放在一边,天子的权威,你要挫伤它吗?”赵绰拜了拜更加向前,皇上大声呵斥他,也不肯退。皇上于是回到内室去了。治书侍御史柳彧又上疏急切劝谏,皇上才作罢。皇上认为赵绰有忠诚正直之心,经常引入阁中,有时遇上皇上和皇后一起坐在卧榻,(皇上)就招呼赵绰坐下,一起评论政治得失。前前后后总共赏赐赵绰上万的钱物。
15.B项,“无残叶”说明树叶落尽,因此“残叶飘零”错误;“灯寒有落花”是屋内伴随作者的只有摇曳的灯花。
16.①身处异乡、寒夜独坐的寂寞之情;②客居异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③双鬓斑白仍不得不四处漂泊的伤感之情;④对远隔万里、羁旅他乡的友人的牵挂之情;⑤自己和友人都滞留异地、沦落天涯的同病相怜之情。(3条即得满分)
17.(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8.B。此处谈负重的问题,“乃至”表示程度更深,“既没有墙壁也沒有门窗”,应放在有墙壁或有门窗之后,故排除C、D;根据上下文的“墙壁”和“门窗”的顺序,此处应先说“墙壁”,再说“门窗”,排除A。
19.①一般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一般由相同的部分组成
②但墙壁并不负重
③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
20.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
A. 借代的修辞手法。孤帆的“帆”,借代指“船"。是用局部代整体。
B.比喻。C.拟人、借代。诗句中“不谙”“穿”以人的情态、动作来写明月,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朱户”即朱门,代指富贵人家,是借代。D.借代。“丝竹””代指“音乐”。
21.①语序不当,“随处”和“日常”换位置。(1分)②搭配不当,“承担”改为“承载”。(2分)③介词错误,“对”改为“与”。(2分)
22.【立意】
1.自律铸就成功;
2.学会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增强情绪的控制力;
4.自律的人生最美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