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共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生词,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明白道旁苦李的原因,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明白道旁苦李的原因,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儿歌标题,导入新课。
1.师:从小我们就喜欢读儿歌,今天老师准备了一首,我们合作读一读好吗?
PPT:出示儿歌,师生合作读。
师:有个小孩叫王戎 , 生:相约伙伴去郊游。
师:道旁发现满树李 , 生:众人皆取他不动。
师:旁人惊奇问何故? 生:道旁李多必味苦。
师:众人品尝果真苦 , 生:直夸王戎少年郎。
2.能读明白吗?我们打着节拍再来读一次。如果不明白,男女生再读一次。
3.指名说说儿歌的内容。儿歌里讲了什么事情?(学生说出相应内容,老师板书相应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
书写指导“戎”,生书空:半包围结构,右上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一横一撇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武器、军队的总称。
5、题意
(1)王戎何人?请看注释。 PPT:学文言文法宝:借助注释
板书:借助注释
(2)试着理解题意:王戎不摘道路旁李树上的李子。
板块二 初读课文 读出节奏
1.师:其实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题目,刚才我们读的是儿歌版,课文是文言文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这篇文言文,齐读课题。
师:要想学习好文言文,必须要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读出文言文独特的韵味,你们能试着读一读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注音的这几个字不要读错了(注音:戎 诸 竞 唯)(PPT出示全文,并对生字注音)
2.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3.指名朗读,正音(PPT出示多音字读音)折是一个多音字,在本篇课文中读“折”。(带着正确的读音读一遍)
PPT: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
折枝:A.指树枝被压弯了。B.折断枝条。
出示插图,根据插图选择正确的意思。板书:利用插图
PPT:学文言文法宝:利用插图
4、再节奏读,评
5、师范读,生发现不同之处。(慢、有韵味,有节奏)
6、其实古人就是这样读书的,慢慢读才能读出韵味,咱们也来试一试。抽生读,齐读,读出韵味。
板块三 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1.师:读好文言文是学习古文的第一步,学习文言文还有很多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刚才所学的方法在小组内一边读一边试着说说文言文每句话的意思,注意要说清楚。
2.汇报交流。指名分句说意思。
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小组生回答: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过度: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师:看到道路边有一颗怎样的“李树”?
生: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
师:看到满树的果子,你能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呢?(PPT出示沉甸甸、果实累累、硕果累累)
师:看到结满果子的李树,小朋友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板书:取之)
师:“竞走”是什么意思?
生:争着跑过去。
师:其它孩子都争着跑过了,王戎也跑过去了吗?
生:唯王戎不动。
师:唯是什么意思呢?
生:只有的意思。
师:这一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小组生: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过渡 师:此时,小朋友们会怎样问呢?(板书:问之)
生:你怎么不摘李子?你为什么站在这儿不动呢?
师:问的真好! 王戎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师:把这一句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小组生: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师:这里的“之”是什么意思?(指王戎)
师:在本篇课文中“之”出现了3次,请你用笔勾画出来。
(PPT出示方法:代指:李子 代指:王戎 代指:李子)刚才我们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板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了之的意思,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法宝)
师:王戎是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是怎么想的?
生:王戎是推断出来的。因为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
师: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李子究竟苦不苦?诸小儿取了吗?
出示:取之,信然。
师: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3.过渡:大家终于知道王戎说的是真的了,学到这儿,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
生:聪明,善观察,勤思考,会分析的孩子。(板书)
师:这个故事还形成了一个成语,那就是——道旁苦李。人们多用来比喻被人所抛弃,无用的事物或人。
板块四 科学背诵,创编故事
(一)科学背诵
1、想不想做个像王戎一样聪明、善观察,勤思考,会分析的孩子?来吧,看谁是今天的记忆大王。
(1)遮挡关键词语挑战。
(2)给你一个词语,还我一篇课文。之出示“王戎”。
(二)创编故事
1.师:一首儿歌,一则古文,一个成语,都围绕着这个有趣的故事。如果我们把它变成一出戏剧,一定会很有意思。小编剧们,发挥你们的想象,让这个故事更生动更具体。
2.戏剧时刻:小组合作创编故事。
预设加入想象:
王戎看到道旁李时的心理活动;
诸小儿争先恐后摘李的动作语言;
人物对话时的表情动作;
众人信然的样子和夸奖王戎的情景;
3.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讲一讲,然后记下来。
4、指名分享,评价。
板块五 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师:这篇文言文出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书中的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多读读,了解更多有智慧的故事,让自己也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期待大家的分享。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取之 聪明
问之 善观察,善思考,会分析
道旁苦李
小练笔 姓名:
《王戎不取道旁李》现代文版
编剧我能行
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习习。七岁 星级作家
的王戎约了一群小伙伴,出去嬉戏玩耍。突 1、诸小儿争先恐后摘李的动作语言。 2、王戎看到道旁李时的心理活动。 3、人物对话时的表情动作。 4、众人信然的样子和夸奖王戎的情景。 5、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然,……(接着写下去)
自评:我们是 星级剧作家。
老师或同学评价: 星级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