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时作业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时作业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3 22:4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谴责(qiǎn) 制栽 双重旗号(zhòng) 独一无二
B.绸缎(chóu) 剪影 干干净净(gān) 丰功伟绩
C.琉璃(líu) 劫掠 荡然无存(dàng) 眼花瞭乱
D.惊骇(gāi) 赃物 富丽堂皇(táng) 不可名壮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恍若 瞥见 眼花缭乱 山青水秀
B.琉璃 晨羲 富丽堂皇 荡然无存
C.赃物 缀满 令人惊骇 丰功伟绩
D.制栽 劫掠 精疲力竭 不可名状
3.下列加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B.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C.八旬高龄的老教授在一中礼堂讲授国学,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②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③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④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将下面的四句话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了达到最佳的言语交际效果,大师往往不动声色,没有任何直接的揭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悟出其中的奥妙,你就走近了大师,和他心照不宣地交流了,享受到和大师心灵沟通的幸福。________。
①最聪明的读者还要进一步联想其他类似作品的情况,体悟其奥秘
②一般的读者觉得有意思,但是没有动脑筋
③粗心的读者迷迷糊糊地放过去了
④真正细心的读者却感到了这里有名堂
A.③④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④②①③
二、改错题
6.下面语段画线的三个句子中,有两句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①法国作家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在英国发表声明斥责日本的侵华行为。②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赢得了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文学上、物理学上,更在人格精神上。君子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就是雨果这样,就是爱因斯坦这样,③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有判断力,更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却能公开地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7.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赃物(___)
瞥见(___)
不可名状(___)
惊骇(___)
谴责(___)
眼花缭乱(___)
8.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
(1)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_____)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_____)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_____)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_____)影。
(2)两个胜利者,一个塞(_____)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_____)。他们手挽手,笑xī(_____)xī(_____)地回到欧洲。
9.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_____),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2)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_____)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3)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_____中依稀可见。
(4)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qiè_____。
(5)将受到历史zhì cái_____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10.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贪污、受贿、盜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________)
(2)伟大的功绩。(________)
(3)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________)
(4)害怕,恐惧。(________)
(5)大小箱子。(________)
(6)用强力管束并处罚。(________)
(7)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________)
(8)不能说出来的。指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栽→裁,重chóng。C.琉liú,瞭→缭。D.骇hài,壮→状。
2.答案:C
解析:A“青”应为“清”;B“羲”应为“曦”;D“栽”应为“裁”。
3.答案:B
解析:“手忙脚乱”运用不当,应改为“眼花缭乱”。
4.答案:A
解析:排序分析过程:“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②中的“这座”照应上文的“圆明园”,然后,③指出修建的对象,④写出原因,①用事实证明一切都属于人类。故排序为:②③④①。选A。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给句子排序的能力。通读语段可知,这段话主要讲不同的读者对大师言语的理解。再读四个句子,可知这里讲了四种读者:最聪明的、一般的、粗心的、真正细心的。根据语段整体内容,可知最后一个横线应填的是“最聪明的读者”。再根据“大师往往不动声色,没有任何直接的揭露”和“体悟出其中的奥妙”可知前三个横线应填的是“粗心的读者、一般的读者、真正细心的读者”。
6.答案:(1)①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罪恶行径”。
(2)③关联词语误用,应将“却”改为“而且”。
解析:修改病句,应先找出病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修改。本题第①句是成分残缺,缺宾语,修改时添加宾语即可;第③句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却”表转折关系,所以关联词语不搭配。
7.答案:zāng piē míng hài qiǎn liáo
8.答案:(1)骇 曦 piē 剪
(2)sāi qiè 嘻 嘻
9.答案:(1)lüè
(2)piē
(3)曦
(4)箧
(5)制裁
10.答案:(1)赃物
(2)丰功伟绩
(3)眼花缭乱
(4)惊骇
(5)箱箧
(6)制裁
(7)荡然无存
(8)不可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