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8-26 17:2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背景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田中奏折》提出实现日本大陆政策的战略方针:“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于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
这就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妄图吞并中国争霸世界的狂妄野心。
侵略篇
反抗篇
胜利篇
侵略篇
时间 事件 结果
1931 九一八 日本占领东北
1932 伪满洲国 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3 侵犯华北 企图打开华北的门户
1935 华北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7 七七事变 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1937、8 八一三事变 上海失守
1937、12 南京沦陷 南京大屠杀
1938、5 日军占领徐州 打通津浦线
1938、10 广州、武汉失守 中国丢失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效柳条湖村附近的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突然向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发动进攻,9月19日占领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1932年3月,宣布成立伪“满洲国”,溥仪在长春出任执政。对我国东北实行殖民地统治,揭开了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伪“满洲国”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
卢沟桥事变
日军在华北所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使华北的局势处于危机关头,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重大。
华北事变
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南京大屠杀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建立各种殖民机构
1931伪满州国
1940伪国民政府
组织收编伪军
建立汉奸奴化团体
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
土地资源
农副产品
设立银行
垄断铁路、厂矿
返回
反抗篇
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达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北的红军。12日凌晨,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实行抗日,张、杨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国民党政府对日外交政策的调整
1935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表示要“抛弃前嫌,团结救国”。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
忻口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1、凇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
日军大规模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淞沪会战的战幕由此拉开。
冯玉祥(右1)和淞沪前线指挥官张治中(右2)、淞沪战场浦东前线指挥官张发奎(右3)在前线指挥部
2、忻口会战
1937年10月,忻口会战是华北战场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历时23天,大小战斗40余次,日军伤亡2万人,牵制了日军沿平汉路南下的作战行动。
在忻口会战中牺牲的第九军军长郝梦龄
3、徐州会战
日军占领南京、济南等地后,先后集中24万人的精锐部队,于1938年1月下旬开始南北对进,夹击徐州。徐州会战中台儿庄大捷,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
4、武汉会战
1938年6月,40万日军、120艘舰艇,300架飞机进攻武汉,中国参战部队达130个师,约100万人,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会战,日军死伤20万,中国军队死伤40万。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游击战的作战方针
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作战,外线单独作战;
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需要有它自己一整套的关于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原则;
由于战争的残酷性,游击战要建立根据地,向运动战发展
朱德和彭德怀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
敌后游击战战场的开辟
及游击战的发展
1940年2月至8月
百团大战,参加人数约20万,合105个团,经历108天,大小战斗1800多次,歼敌约3万人
百团大战
返回
胜利篇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停战诏书》,向全世界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我们, 谨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日本皇军总将, 兹此接受一九四五年七月廿六日由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中国政府及大不列颠政府于波茨坦协定所拟订的四个条款, 和及后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提出的附款, 上述四强下称为同盟国。
我们兹此宣布日本皇军总将, 所有日本陆军部队以及所有日本辖下地区的武装部队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2)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3)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国大国地位的基础。
(4)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国人民的对日抵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战场。
2、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决定性力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