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欣赏图片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朱自清
春
朱 自 清
7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
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走近作者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读准字音:
朗润
钻出
嫩绿
眨眼
酝酿
水涨
薄烟
鸟巢
婉转
蓑衣
稀疏
抖擞精神
捉迷藏
lǎng
zuān
nèn
zhǎ
yùn niàng
zhǎng
báo
cháo
wǎn
suō
shū
sǒu
cáng
走进课文,品味春之美
听课文朗读:
1体会课文朗读的感情基调、节奏,标出重音、语调(抑、扬)等朗读技巧,模仿着读。
2、每个同学都要动嘴跟着轻读、动手做标记。
师生同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
1.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用两个字概括其段意。
2.课文第二部分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一、总——盼春(1)
二、分——绘春(2—7)
三、总——颂春(8—10)
迎春
春
雨
春
风
春
花
春
草
盼
春
颂
春
绘春
小结:
盼望着,盼望着,
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盼春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山朗润起来了
总体轮廓,为下文的细致描绘作铺垫
16
春草图——
思考: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嫩(质地)
绿(颜色)
多(数量)
软(质地)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采用了什么写法?
拟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草报春
赏析句子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钻”表现了生命力的顽强;“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经悄然而出的情景。
2、为什么把“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
放在句末,单独拿出,起强调作用,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
18
春花图——
特点:
顺序:
角度:
写法:
修辞:
多、艳、甜
由高到低的顺序
数量,颜色 ,气味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拟人
花争春
赏析句子: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闹”能换成“叫”吗?
不能。“闹”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侧面写出了春花的多、艳、甜的特点。而“叫”只是“叫喊”的意思。
20
春风图——
风唱春
特征:
角度:
写法:
修辞:
芳香、柔和
触觉、嗅觉、
听觉
多感官结合
拟人、比喻
21
春雨图——
雨润春
特征:
顺序:
写法:
修辞:
轻盈、细密、
连绵、闪烁
由远到近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迎春图——
思考:人们为什么要迎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人迎春
迎春的人的特点是什么?
范围广 人数多 年龄全
抓住特定情境中人的活动来写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春天像小姑娘”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颂春
美
新
力
这三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三个比喻句是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又写到“青年”,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春
盼春(1)
绘春(2-7)
颂春(8-10)
春草图(草报春):草、人
春花图(花争春):色、态、味
春风图(风唱春):触、嗅、视、听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总体轮廓
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娃娃—新
姑娘—美
青年—力
盼……来……近……急切心情
(统领全篇,开启下文)
三个比喻句
局部描绘
思想内容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走向课外,联想拓展:
1、成语中的“春”
2、古诗中的“春”
描写春天的成语(部分)
春暖花开 春风满面 春回大地
春风化雨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万紫千红 争奇斗艳 生机勃勃
娇嫩鲜艳 绚丽多姿 风和日丽
鸟语花香 草长莺飞 春山如笑
枯木逢春 和风细雨 桃红柳绿
描绘春天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唐·杜甫《绝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描绘春天的诗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写景要把握季节的特点,有一首古诗说“春游芳草地,夏临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雪花诗。”这首诗把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特点写出来了,那就是:芳草、绿荷、黄花、雪花。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景物的特点说出诗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想一想、说一说:
发散
夏冬春秋
妙笔生花:
细心观察,用彩笔画出你眼中的秋的某个画面,并用简短的文字加以介绍,力求生动,做到图文并茂。
(可写秋晨、秋雾、晨露、秋收、秋日、秋雨、秋叶、秋月……)
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景物的特征突出
写景的顺序明确
散文的语言优美
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
写作特点
选用准确的词语写出春天的特征。
大量运用叠词叠句和对称、排比短句,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运用许多精彩生动的比喻句、拟人句,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