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同步练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同步练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3 14:0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3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氧化钙用作干燥剂 D.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C.混合物一定由不同分子构成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收集氢气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D.搅拌溶液
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冰和水的共存物是纯净物 B.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没发生改变
C.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D.沉淀、吸附是常用的净水方法
5.区别氢气、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观察现象 B.闻气味
C.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观察现象
6.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氮气、氯酸钾、水银 B.石墨、大理石、石油
C.可燃冰、干冰、冰水混合物 D.硫、生石灰、空气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正极、负极收集到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2:1
B.硫在氧气中燃烧:淡黄色固体燃烧,放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试管中有气泡冒出,无色液体变白色浑浊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
8.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①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拔下试管上的橡皮塞
②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氢气时,必须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③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刚开始要不时移动试管,以免试管炸裂
⑤使用滴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并放回原瓶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9.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常用活性炭来降低水的硬度
B.电解水时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其中正极产生气泡速度更快
C.明矾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者硫酸,作用是增强导电性
10.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 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 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水中溶解的氧气比氢气多 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
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11.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 B.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b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D.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升高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水通电一段时间
C.相同质量的炭粉分别在足量的氧气和空气中燃烧
D.实验室制取氧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13.可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包括氧化铜)的质量差和U型管(包括碱石灰)的质量差,计算结果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大于1:8。下列对导致该结果原因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A.CuO的量不足 B.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C.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D.Ⅲ装置干燥剂量不足,水没有被完全吸收
14.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其中甲、乙的组成元素相同,丙能使带火量的木条复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均属于氧化物 B.反应③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硫粉在丙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反应①不需要任何反应条件即可迅速进行
二、填空题
15.现有①硬水②锰酸钾③氢气④二氧化碳⑤过氧化氢溶液⑥液态空气⑦氧气⑧冰水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含氧元素的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能作燃料的是____________;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________。
16.水是生命之源,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1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2)氢气点燃前验纯的原因是______;使地下水变为自来水的过程中需要加入明矾,主要原因是______。
18.如图所示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涉及的化合物有_______种。
(2)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
19.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
(1)如图为电解水的装置。水中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______
(2)A管中的气体为______;B管中的气体为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3)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组成。
(4)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②不间断放水刷牙③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④洗衣水冲厕所
20.化学课堂上学生探究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
(2)图2实验中,微观角度解释出现现象的原因________。
(3)图3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化学式)。
三、简答题
21.下面是三个实验操作图,请回答:
(1)实验①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2)实验②发生反应的主要现象是什么?
(3)③中是有多种功能的试剂瓶,若用该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氢气,操作是什么?
22.色彩艳丽的氢气球是节日、庆典常选用的装饰品,也是小朋友喜欢的玩具。但氢气球若遇上明火则容易引起爆炸。试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遇上明火易引起爆炸,说明氢气具有____________性,同时警告我们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_____。
(2)鉴于上述情况,人们正用其他气体,如氦气来代替氢气填充气球,其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实验探究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a.铁丝在集气瓶中燃烧 b.水的电解 c.水中保存白磷
(1)a、b、c三个实验中,水用来隔绝空气的是 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2)a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实际操作时并未看到铁丝燃烧,指出可能的一条原因________
(3)实验b中负极所连的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 (写名称)
2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注明反应类型。
(1)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气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25.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自然界的水。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自然界的水循环主要是由______的运动引起的。
(二)生活中的水。
(资料在线)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标准(摘录部分)。
感官指标:水质无色无味且澄清透明
化学指标:pH6.5-8.5;总硬度<250mg/L(以碳酸钙计);铜<1.0mg/L,铝<0.2mg/L…。。细菌学指标:细菌总数<100个/mL等。
(2)自来水厂过滤前常加入明矾,明矾的作用是______,再用______来吸附色素和异味,从而达到感官指标。
(3)生活中鉴定硬水、软水的方法是,取少量饮用水中加入______,出现______现象的为硬水。生活中若要对硬水进行软化,可采取的办法是______。
(三)探究水的组成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想亲自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淋水水的组成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查阅资料)
水难导电,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导电性。
(进行实验)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实验分析)
(4)两个电极附近产生很多气泡,检验b管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用______,现象是:______,证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分析得出: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结论是: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5)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C.水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E.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D 6.D 7.B 8.A 9.D 10.D 11.B 12.C 13.C 14.D
15.①⑤⑥ ②④⑧ ②④⑧ ④⑧ ③⑦ ③ ⑥⑦
16.肥皂水 氢元素和氧元素
17.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氢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
18.2 2:3
19.(1)增强水的导电性(2) 氧气 氢气 (3) 氢元素 氧元素 (4)①②③
20.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H2
21.(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先将瓶内注满水,然后将H2从b导管口通入。
22.可燃 检验纯度 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
23.C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氧气不纯(合理即可) 氢气
24.水氢气+氧气 分解反应 氢气+氧气水 化合反应
25.分子 吸附水中悬浮颗粒而沉降; 活性炭 肥皂水 有少量泡沫或者没有泡沫产生,且浮渣较多 煮沸 将燃着的小木条靠近b管口 燃烧更旺 氧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A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