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图册
1 .下图是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的“中国甲午战争纪念馆”,馆里应该有哪位人物的英雄事迹陈列
A.林则徐 B.陈化成 C.陈玉成 D.邓世昌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战役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致远舰中炮后倾斜,弹药用尽,其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殉国,D正确;林则徐是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A错误;陈化成鸦片战争中的抗英名将,B与题意不符;陈玉成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将领,C不符题意。
2 .如图反映的事件
日军占领威海卫炮台
A.导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B.宣告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刺激中日海军黄海海战 D.引发日军发动旅顺屠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图中“威海卫”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B符合题意;图中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期的战役,并不是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排除A;威海卫战役是在黄海海战之后,排除C;旅顺屠杀是日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制造的屠杀,威海卫战役是1895年1月,排除D。故选B。
3 .对下图人物解读正确的是
A.是太平天国运动重要领导人之一 B.在洋务运动中倡导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抗击日本侵略,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 D.领导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邓世昌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人物的外观可知是邓世昌。结合课本所学,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北洋舰队以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邓世昌与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邓世昌是近代民族英雄。C正确;洪秀全、杨秀清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A排除;“在洋务运动中倡导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奕 ,地方代表有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B排除;曹福田、刘呈祥、张德成等人是义和团运动的领导人,D排除;故选C。
4 .下图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章节涉及的主要历史事件应为
14.3战争爆发
14.4和平协定
14.5清朝失败的原因
14.6战争反响:帝国主义加紧扩张;民族工业受到压制……中国的新政治运动
14.7战后的对外关系:三国干涉;中俄秘约;割地狂潮;门户开放政策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目录信息“三国干涉;中俄秘约;割地狂潮;门户开放政策”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C正确;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排除AB;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没有割地的条款,没有掀起“割地狂潮”,排除D。故选C。
5 .下图是某某同学在课堂上做的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完善他的课堂笔记( )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表格内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笔记内容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的影响。1894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进一步扩充在中国的经济势力,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与《南京条约》有关,排除;B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鸦片战争,排除;D项与《辛丑条约》有关,排除。故选C。
6 .下图为1895年中国赔款数额与中、日年财政收入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可知
A.俄法德日四国矛盾得到平息 B.中日两国经济差距急剧缩小
C.清政府背负沉重的财政负担 D.日本将退出瓜分中国的行列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反映清政府财政收入有限,无法承担甲午中日战争的对日战争赔款,必将背负沉重的财政负担,故C符合题意;材料无关俄法德日四国矛盾,排除A;材料没有比较中日两国经济的信息,排除B;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参与列强瓜分中国的活动,排除D。故选C。
7 .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 )
A.军队贪污腐败盛行 B.洋务派任人唯亲
C.军队指挥系统分散 D.舰队数量的过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
从图表可以看出,中国的四个舰队隶属于四个管理机构,而日本的舰队则归属于海军省直接管理。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在甲午海战中失败的原因之一是舰队隶属多重,指挥体系落后,选项C符合题意。ABD三项所述均与材料无关,故选C。
8 .如图所示的战斗情景发生在甲午战争的哪一战役?
A.平壤战役
B.黄海战役
C.旅顺战役
D.威海卫战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示“开足马力,撞沉吉野号”结合所学知识,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撞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B符合题意;图示战斗场景是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撞向吉野号,最后壮烈牺牲的史实,与平壤战役无关,A不符合题意;图示战斗场景是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撞向吉野号,最后壮烈牺牲的史实,与旅顺战役无关,C不符合题意;图示战斗场景是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撞向吉野号,最后壮烈牺牲的史实,与威海卫战役无关,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9 .如下图为清末杨家埠年画《两国合好》。1895年4月17日,清朝李鸿章、李经方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条约。这一条约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割香港岛给日本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1895年4月17日,清朝李鸿章、李经方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条约”可知,这一条约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正确;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订的影响,排除A;《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给日本,排除B;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D。故选C。
10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处内容应为( )
A.增开天津为商埠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中“1842年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1858年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可知,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断加深,而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也是经济侵略的手段之一。故D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增开天津为商埠是1860年的《北京条约》中的内容,与题干材料中时间描述不符。故A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中“1842年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1858年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可知,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断加深,而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赔偿日本兵费的条款与经济侵略无直接关系。故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是1901年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与题干材料中时间描述不符。故C错误。
11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与以下哪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A.列强瓜分中国
B.火烧圆明园
C.南京大屠杀
D.《马关条约》签订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是谭嗣同在1896年所作。《马关条约》签订是1895年,联系所学可知,此诗作于签订《马关条约》后一年,宝岛台湾首次割让与帝国主义,大陆瓜分之祸迫在眉睫,故作者“绕屋傍徨,未知所出”,欲向苍天一哭。诗句正表现了这一感情。所以D符合题意;列强瓜分中国是1896年以后,A不符合题意;火烧圆明园是1860年,B不符合题意;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C不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诗句。
12 .下图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商在华企业数量变化示意图,分析这一趋势出现开始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洋务运动的兴起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图表数据可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商在华企业数量不断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从此,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故出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商在华企业数量不断上升的情况,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3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列强勒索的赔款数额逐渐增多 B.列强割占的领土面积越来越大
C.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沿海向内地延伸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示意图可知,《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地区,《天津条约》中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延伸到长江流域,《马关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已经深入中国腹地。所以示意图反映出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沿海向内地延伸。ABD项在示意图中无法看到,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 各个条约开放所涉及的城市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表现出由沿海深入内地的过程。
14 .面对下图的现状,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A.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B.发动战争争夺地盘
C.争取在华设厂权力
D.尊重中国主权、独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将中国瓜分殆尽,美国没有其余有价值的地方瓜分。为了获得利益便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利益均沾,机会平等。A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B不符合题意;日本争取在华设厂权利,C不符合题意。美国亦属于列强,没有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D不符合题意。由此可见,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5 .下图为张自强同学在学习《马关条约》的影响时所做的课堂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对该内容做进一步的完善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马关条约》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回答的是“《马关条约》的影响”,A是《南京条约》的影响;B是鸦片战争的影响;D是《辛丑条约》的危害。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16 .下图是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反映了( )
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
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
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
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漫画的“倭寇不知我大清的GDP是他们五倍吗”可以看出清政府自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领先于日本经济发展,与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相符。BCD三项在漫画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 .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解析下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抗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
题干图片中的漫画“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其中,中国人是清政府的装扮,意思是讽刺了日本侵略清政府时期的中国。A项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故A符合题意;B项鸦片战争是1840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C项抗日战争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D项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侵略中国。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8 .观察下图,图中文字是某条约的内容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该条约的名称
A.《马关条约》
B.《瑷珲条约》
C.《虎门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开放苏州、杭州等为通商口岸”可知,此内容出自《马关条约》。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开放苏州、杭州等为通商口岸”是解题的关键,《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列强的侵略深入中国腹地。
19 .从右图电视剧中可以看到的情景是( )
A.台湾人民反抗葡萄牙殖民者的斗争
B.台湾人民反抗荷兰殖民者的斗争
C.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D.台湾人民反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里图片中的“台湾、1895”告诉我们,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台湾的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5年4月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所以台湾人民掀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故选C。
考点: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20 .下图是1895年在日本马关的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景,当时担任清政府议和大臣的是(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琦善 D.曾纪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清政府派李鸿章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21 .在复不平等条约时,小明绘制了如下示意图,其中?处应填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C.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根据题干前三个条约开放的口岸,所以排除ACD,答案为B。
22 .读下图,导致图中划线城市被迫开放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
从图片中开放的重庆、沙市等口岸可得出,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C项正确;AB项开放的城市与重庆无关,排除;D项没有开放通商口岸,排除。
23 .下图是发表于英国《笨拙》杂志的一幅时政漫画,反映了近代某场侵华战争情况,坐在地上的中国大汉高呼“快来人救我呀”。这场战争后中国的形势是
A.从此开始遭受列强的百般蹂躏 B.开始了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漫画信息,中国大汉被一个小个子打倒,后面几个高个子西方人旁观,可知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正确;从此开始遭受列强的百般蹂躏的是鸦片战争,排除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了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排除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D。故选C。
24 .下侧图片来自《崩溃的帝国:明信片中的晚清》。图片反映的这场战役
A.致使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 B.刺激中国开展洋务运动
C.成为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D.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D符合题意。致使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刺激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成为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与图片信息不符,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 .民族英雄是国家的柱石,民族的脊梁。如图中的人物应是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左宗棠 D.邓世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右图“中日甲午海战120周年纪念以及民族英雄是国家的柱石、民族的脊梁”等信息可以判断是民族英雄邓世昌。A错误,郑成功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B错误,戚继光是明代抗倭英雄;C错误,左宗棠是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故选D。
26 .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如图漫画出现在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判断可知,漫画上列强在分割象征中国的大蛋糕,反映的历史内容是列强在中国划分各自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因此漫画出现在《马关条约》签订后,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7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表格的时间是1895年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是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的内容,A项不符合题意;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与题干的表格描述的内容不相符,题干描述的是领土主权的丧失,B项不符合题意;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8 .下图所示海祭活动,是为了纪念
A.廊坊狙击战
B.黄海海战
C.威海卫战役
D.天津保卫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1900年6月18日,英国海军提督西摩尔率领的2000多名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攻,由于在廊坊遭义和团阻击,从廊坊大败而回。廊坊狙击战与题文内容无关,故A选项应排除;甲午中日战争中最后一次战役叫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 没,宣告洋务运动失败,故C选项应排除;1900年6月,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组成联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在大沽之战中,中国守军英勇抗击联军,但经过六个小时的激战后,大沽炮台沦陷。八国联军直逼天津,天津军民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城市保卫战,天津保卫战与题文内容无关,故D选项应排除;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激战,致远舰被敌舰击中,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率致远舰撞向敌旗舰吉野号,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清末书画家高邕(亦有资料认为是光绪帝亲书)为其撰写了著名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黄海海战与题文内容相符,故B选项符合题意,所以本题应选B。
29 .下图为2016年初水下打捞出的清代沉船“致远舰”舷窗图片。提到此舰,我们会联想起120多年前那场激烈的海战,更不会忘记那场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邓世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邓世昌是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邓世昌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故答案选D。
30 .下图是近代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曾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家骂他是卖国贼;他创办过中国近代最大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有人说,他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过贡献。他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大家骂他是卖国贼。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之一,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创办了中国近代最大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过贡献。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31 .如图,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马关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签订时间 B.签订地点 C.条约内容 D.条约危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南京条约》,故答案选D。
32 .读图《时局图》,它反映了( )
A.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 B.洋务运动开展的近代工业建设情况
C.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状况 D.清末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反映的历史内容是列强在中国划分各自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选项A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BC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
33 .下图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和会 B.辽东半岛战役
C.三国干涉还辽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4月17日,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国。六日后,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了自身利益,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清政府,日本则趁机勒索清政府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赔偿,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
34 .下图是一本书的部分目录,你认为该书最有可能的书名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C.《甲午——120年前西方媒体的观察》 D.《瓦德西庚子回忆录》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东亚的火药桶:朝鲜”“西方势力在东亚”“洋务与维新”“沉没的‘高升’”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9月,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黄海大东沟偷袭运送赴朝援军返航的清朝北洋舰队,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标志着战争爆发。黄海海战中,“致远舰”被日本“吉野舰”击沉,管带邓世昌为国捐躯。清军虽遭重创,但仍可一战,北洋大臣李鸿章推行“避战保船”政策,命令北洋水师躲入威海卫军港,将制海权拱手相让,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史实,C项正确;《海国图志》主要出现在19世纪初,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主要与1840-1860年期间的两次鸦片战争有关,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瓦德西庚子回忆录》主要体现了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相关史实有关,D项错误。
35 .(1)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日本开展大屠杀的城市:旅顺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点:威海卫
(2)中日两军进军路线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1)上A下B
(2)水陆并进
【解析】
【详解】
(1)依据《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94年,日军占领旅顺,进行了大屠杀,屠杀了中国两万人以上,上框填写A;1895年,在山东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下框填写B。
(2)依据《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的内容可知,中日两军进军路线的共同特点是水陆并进,双方在黄海和威海卫展开了战斗,在旅顺和大连也进行了战斗,中国军队在领导阶级的妥协投降的政策下失利,最终失败。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