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08:2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图册
1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答记者问时指出(如图):“远亲不如近邻。从国与国的关系讲,朋友可以选择,但邻居是无法选择的,要世代相处下去。无论是从理智上,还是从感情上,我们都认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习主席在此着重强调的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D.和平共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和平共处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远亲不如近邻”。因为由题干中的“与邻为善”,可知是国家之间要和平共处。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 .时间轴能将零散的知识点链接并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线索。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时间轴,①处、②处所代表的外交成就依次是( )
A.万隆会议;中美正式建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正式建交
C.“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美关系正常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故D符合题意;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中美正式建交于1979年元旦,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故排除ABC。故选D。
3 .如下图为“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表(累计)”,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段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据“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表(累计)”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段是图中的①。 故A符合题意;BCD时间段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4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 )
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断绝了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
C.受西方遏制而实行“一边倒”政策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的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前期”,由题干图标中的“对外贸易额”,柱形图中能明显得出,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苏贸易显著增加,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而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快速下滑,结合此时相关背景,即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拒不承认新中国,中国外交方面表现出“一边倒”的政策,C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建国初期同苏联的贸易量的增加,不能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项不合题意;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后,为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5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关于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华东军区海军、新时代的强军之路、火箭军的发展历程、“辽宁舰”航空航母,这些属于国防建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属于中国的外交成就,故B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指的是开国大典、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等,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民族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指的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八年级1班某同学在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一章节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知识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和平共处 B.平等互利 C.求同存异 D.互不侵犯
【答案】C
【解析】
【详解】
1955年4月,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C符合题意;ABD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排除。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掌握我国外交成就。
7 .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西爪哇省万隆市举行(如图)。此次纪念活动的时间应该是
A.1965年 B.1995年 C.2015年 D.2018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召开的,会议期间,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的破坏和与会国家之间的分歧,周恩来总理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根据题干“60周年纪念活动”可判断此次纪念活动的时间是2015年,故C正确,ABD排除,故选C。
8 .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中国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
C.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选项B符合题意;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选项A不符合题意;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选项C不符合题意;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 .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关注(下图)。它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抗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1954年4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4月26日至7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一次国际性多边会议,其议程是关于重建印度支那和朝鲜和平的问题。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来说是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项是1971年,B项是1972年,C项是1955年,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图片信息“1954年4月”,由此可知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在瑞士日内瓦会议。解答本题时学生很容易把答案搞成万隆会议,需要特别注意。
10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恰当主题应当是(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演讲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乔冠华开怀大笑
A.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B.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C.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D.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一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演讲,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图二是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反应中美关系的史实,中美建交从1971年基辛格访华开始,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图三是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乔冠华因此开怀大笑。这三幅图都反应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故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
点评:19世纪70年代在外交方面取得巨大成交,如中国建交,原因是尼克松总统迫于苏联的压力,在冷战初期处于劣势,加上中国的日益强大,压制中国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因此他和中国和解,承认中国,并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后,日本紧期后,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和中国发表建交声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后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纷纷来与中国建交。
11 .下图是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期间的照片,在此次会议上周总理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A.百花齐放 B.合作共赢
C.实事求是 D.求同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D正确;百花齐放、合作共赢、实事求是均不符合史实,故ABC错误。
12 .如图描绘的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某次重大国际会议内场录。该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可知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会议没有这样的内容,排除;故选D。
13 .下图为周恩来为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临时赶写的补充发言草稿,该发言稿写于
A.1949年
B.1953年
C.1955年
D.1971年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C。
14 .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九年级一班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们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中外交往 B.民族团结 C.祖国统一 D.抵抗侵略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唐招提寺反映了唐朝时期中日交往,万隆会议反映的是50年代中国外交的成就,历史性的握手反映的是70年代中国外交的成就,题干中三幅历史图片反映的一个最恰当标题应是中外交往。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 .邮票被称为微型的百科全书。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是
A.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B.中国参加亚非国际会议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中的关键信息“万隆会议十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出席了万隆会议,并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万隆会议圆满结束。A项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项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6 .下图为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的情景。该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
A.中国国力强大 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席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会上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和破坏,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所以答案选C。
17 .下图展示的是60年前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这次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选C。
18 .如图是九年级某同学绘制的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建树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应填
A.参加万隆会议 B.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 D.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示意图信息“建国初期的外交建树”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获得了圆满成功,因此其中空白处应填参加万隆会议,A项符合题意;B项发生在1971年10月,排除;C项发生在1972年,排除;D项发生在1979年,排除。故选A。
19 .整理知识要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是历慎思同学整理的知识要点,由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答案】D
【解析】
【详解】
1955年,召开万隆会议,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选D;1943年召开开罗会议,1945年召开雅尔塔会议,1954年召开日内瓦会议,ABC三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0 .小明同学搜集以下图片进行探究学习,从图片内容看,小明探究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A.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B.东西方冷战中的对峙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亚非拉国家的奋起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是二战后亚非新独立的国家召开的首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国家会议;埃及的独立属于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内容;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二战后拉丁美洲人们捍卫主权斗争,因此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D项符合题意;A项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发生在19世纪初,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BC项在图片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D。
21 .下图是小明在学习世界现代史时整理的笔记。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1952年 纳赛尔领导埃及革命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59年 古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1960年 非洲17国获得独立
1999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A.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B.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C.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国;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959年古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1960年非洲17国获得独立;1999年巴拿马宣布将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这些属于二战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属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故选C;材料中不全部是社会主义国家,A错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D错误。
22 .下面卡片中的“成就”取得的国内背景不包括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
C.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由此可见,卡片中的“成就”都处于20世纪50年代,因此,D项(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与卡片中的“成就”取得的国内背景无关,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都是卡片中的“成就”取得的国内背景,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3 .下图资料是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某次会议的演讲主题词。这次会议是( )
A.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大会
B.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的大会
C.纪念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成立的大会
D.纪念中苏正式建交的大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中的“和为贵”“兼爱非攻”等同和平共处、互不侵犯等内容相对应。因此这次会议应该是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的大会。故选B;AC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2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材料,这些材料可以输入《当代中国大事记》中的( )
A.“改革开放”卷 B.“国防建设”卷
C.“民族团结”卷 D.“外交成就”卷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所学可知,表格内的信息都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故D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改革开放、国防建设、民族团结等内容,故A、B、C排除。故选D。
25 .如下表,这是某校八年级明明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他记录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抗美援朝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表格文字信息“抗美援朝、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发生在1950—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这些事件发生在1949—1956年,这一时期属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1966—1976年,排除;C项是1956—1966年,排除;D项是1978年后,排除。故选A。
26 .从下面老照片中提取的最准确历史信息是
A.中苏友谊 B.和平共处五原则的提出 C.求同存异 D.联合国大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老照片中的人物是毛泽东和斯大林。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故A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人是周恩来,排除BC;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D。故选A。
27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下表反映当时我国的外交特点是( )
A.屈辱外交 B.外交趋于成熟
C.走向世界的中国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反映了我国外交趋于成熟,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旧中国的外交特点,C项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特点,D项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8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B.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C.共和国的外交成就
D.现代科技文化成就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把蒋介石代表的政府,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中国重返联合国;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共和国的外交成就,故C符合题意;题干图片没有涉及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现代科技文化成就,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9 .出现如下表状况的原因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建交情况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10.23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1.8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①“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②两极对峙局面影响
③开展全方位外交
④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政策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的情况”可知,建国初期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两极格局的对峙和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对政策。故B①②④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故含有③的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
30 .下表为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护照中“外文”的演变历史,下列史实与此有关的是(  )
A.中苏关系的变化 B.中国建交高潮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国走向世界
【答案】A
【解析】分析表中的“外文”名称,1955年出现“俄文”,1964年没有了“俄文”,这是中苏关系的变化导致的。故A符合题意;中国建交高潮出现在1949年和1972年。故B不符合题意;中美关系正常化是1972年,故C不符合题意;中国走向世界与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护照中“外文”的演变历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1 .收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请你在此卡片的横线处填写适当的内容,使其完整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四项基本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卡片”中给出的内容“时间1953年”“内容”“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 年我国政府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谈判,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内容有: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故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其影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A项符合题意;B项“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提出的;C项四项基本原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D项一个中国原则是新中国建立后提出的;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32 .下图材料说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门户开放”的外交政策
C.大国结盟的防御外交政策 D.“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充分说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33 .读毛泽东语录,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5年万隆会议上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符合题意;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中美关系正常化。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34 .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消息(见下图)。在这次会议上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圆满的促进了万隆会议的成功,B项符合题意;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总统尼赫鲁的时候,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不符合题意;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项不符合题意;1979年,中美建交,中国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5 .看下表,分析造成下列所述情况的原因不包括
1949—195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国家数 8 9 1 0 0 3

A.朝鲜战争的冲击 B.美国推行遏制政策
C.中国外交方针的限制 D.万隆会议的召开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49—195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可见这一时期中国外交面临不利局面,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较少而且呈现下降的趋势,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时间不符,而且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D正确。结合所学知识,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加剧了中国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对抗;美国敌视新中国,采取遏制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中国当时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带有强烈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色彩,ABC都是造成题干中外交情况的原因,故ABC排除。故选D。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