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08:3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图册
1 .图片是历史的有效载体,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也反映出历史的脉动。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是,统一台湾 ( )
A.进程的变化 B.方式的变化 C.决心的变化 D.条件的变化
【答案】B
【解析】依据图片“一定要解放台湾”反映了的是武力解放台湾。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武力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故图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体现了和平解决海峡两岸问题方针。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B.1979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C.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D.2015年两岸局势逐渐走向了缓和
【答案】A
【解析】
【详解】
据题干图片内容,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15年11月,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综合上述事件,从学习卡片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故A符合题意;1987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B排除;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C排除;两岸局势逐渐走向了缓和是在2005年之前,D排除。故选择A。
3 .下图是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画中正在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海南
【答案】C
【解析】
【详解】
分析题干漫画,可知,母亲是祖国大陆,怀着的小孩代表香港、澳门。另外的小孩代表台湾。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台湾问题还没有解决,全国人民期盼祖国统一。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4 .下面图片中的内容是小明在一张旧报纸上看到的一则短讯,请你说出这张报纸发行的时间是在( )
A.1987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5年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4月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签定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5 .如下图《台湾同胞返乡探亲团团员穿的夹克衫》充分反映了( )
A.海峡两岸进行了高层互访 B.海峡两岸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C.台湾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D.台湾生活节奏快,人们工作压力大
【答案】C
【解析】
从题文的《台湾同胞返乡探亲团团员穿的夹克衫》的文字信息“想家”“西望相关”可以看出台湾同胞期盼祖国统一。故《台湾同胞返乡探亲团团员穿的夹克衫》充分反映了台湾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ABD和《台湾同胞返乡探亲团团员穿的夹克衫》的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6 .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香港与台湾的交往
B.澳门与台湾的交往
C.海峡两岸的交往
D.香港与澳门的交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的交往。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故选C。
考点: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海峡两岸的交往
7 .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5月,大陆将画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并。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下图),这是该画被分开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
A.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B.反映了名画重要的艺术价值  
C.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大陆将《富春山居图》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使该实现历史性合璧只能说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不能表明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因为海峡两岸之间目前只是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政治交往才刚刚起步。至于B、D两项都不是主要的。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海峡两岸的交往
8 .如下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历史年代尺。这个年代尺体现了(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
分析材料可知,这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大陆的海协会与台湾的海基会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3年的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2015年,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因此B正确;大陆从未承诺放弃武力统一。A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D错误;综上故选B。
9 .下图所示诗句蕴涵的历史信息是
A.渴望祖国统一
B.反对外来势力
C.赞同“一国两制
D.缅怀悠久历史
【答案】A
【解析】
【详解】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了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A符合题意;台湾属于中国内部的问题,不是反对外来势力,B项不符合题意;《乡愁》创作于1971年,此时“一国两制”尚未提出,C项不符合题意;缅怀悠久历史显然不是《乡愁》要表达的主旨思想,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 .下图情景得益于
A.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C.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D.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海峡两岸亲友见面的情景,出现该情景主要得益于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考察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海峡两岸多年的隔绝状态,出现图片中情景。所以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都是在图片情景出现之后,C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1 .小明打算把如下图用于历史研究性学习,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香港与台湾的交流 B.澳门与台湾的交往
C.海峡两岸的交往 D.香港与澳门的交往
【答案】C
【解析】
依据图片所给信息“祖国大陆”、“宝岛台湾”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即海峡两岸的交往,C项符合题意;A项是香港与台湾的关系,不符合题意;B项是澳门与台湾的交流,不符合题意;D项是香港与澳门的交往,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 .九年级某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制作了学习卡片(下图)。该学习卡片的主题是
A.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B.伟大的历史转折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外交事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当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港澳回归、海峡两岸交往等有利于国家统一,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应选C。
13 .福建的厦门和台湾当局控制的金门隔海相望,其最近距离不足四千米。当人们在厦门岛东南海滩游玩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海峡两岸,各竖着一个巨大的标语牌,如下图。对下面两幅图片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B.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是国家统一
C.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就是统一中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两幅图片中的标语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统一中国,而统一的方式是通过和平解决的,这说明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指实现民族独立。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海峡两岸的交往
14 .根据下图内容,可以确定其主题是
时间 史实
1990年 “海基会”成立,次年,“海协会”成立
1992年 “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15年 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民族友好 B.改革开放 C.祖国统一 D.外交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表格的内容可知与海峡两岸关系有关,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开始了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2015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维护国家统一的反分裂国家法,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与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些都体现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进程,C正确;题干主旨是有关海峡两岸关系、祖国统一,没有体现民族友好或改革开放,AB排除;两岸关系属于中国内政,不属于外交范畴,D排除。故选C。
15 .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如图)。这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共识是指
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D.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故B符合题意;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均有利于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B.“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C.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 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
分析题干中三幅图片,第一幅反映建国初期坚决统一台湾的决心,第二幅图反映改革开放后推动两岸友好交往以便实现和平统一大业,第三幅图反映了为实现祖国统一走上了法制化道路,而无论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都反映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C正确;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不属于外交政策,A排除;“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是在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上,B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新中国在不同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维护祖国统一的举措或方式,并没有体现国际地位不断提高,D排除。故选C。
17 .示意图可以把复杂的历史简洁化。下面的示意图再现了
A.内地和西藏的关系 B.内地和香港的关系
C.内地和澳门的关系 D.大陆和台湾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崩溃,残余势力退往台湾。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系列开放措施,海岸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1993年,海峡交流基金会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普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由此可知示意图再现的是大陆与台湾的关系,D正确;示意图没有涉及内地与西藏、香港、澳门关系的内容,排除ABC。故选D。
18 .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自上台后,一直否认“九二共识”,如图是台湾地区民众近日在反对她的游行中打出的标牌。“九二共识”是指
A.台湾当局放弃“三不”政策 B.海峡两岸加强友好往来的原则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的原则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问题进行商谈,两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D符合题意;台湾当局放弃“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加强友好往来的原则、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的原则不属于“九二共识”的内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9 .如图“台湾回归祖国势不可挡——台湾,祖国喊你回家吃饭”是2017年感动网友的十大图片之一,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B.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祖国大陆热诚欢迎台湾回归 D.台湾当局已接受“一国两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台湾当局并未接受“一国两制”的方案,否则台湾问题早已解决,故D项符合题意;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乃是大势所趋,大陆人民热诚欢迎台湾的回归,故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0 .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这组图片的主题应该是( )
A.西部大开发 B.各民族共同繁荣 C.港澳回归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是青藏铁路线路图,反映是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历史机遇。图二是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反映的是澳门回归。图三是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反映的海峡两岸关系。故三体图片反映的主题是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D正确;西部大开发、各民族共同繁荣只适合第一幅图,排除AB;港澳回归只适合第二幅图,排除C。故选D。
21 .下面是李明同学进行主题式复习时整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
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B.新中国统一大业深入推进
C.国防和军事建设成就斐然 D.新中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解放军进驻西藏,港澳回归,两岸关系发展,均是祖国统一中的重大一步,祖国统一最终会实现,故B符合题意;从华夏族到汉族再到中华民族,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国产航空母舰体现了国防和军事建设成就斐然,一带一路体现了新中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 .下列历史图片呈现的共同主题是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国防发展 D.科技进步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和平解放西藏”、“告台湾同胞书”等内容可知都与祖国统一有关,故选A;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祖国统一,而非民族团结、国防发展和科技进步,排除BCD。
23 .制作大事年表是进行历史专题复习的有效方法。从下面大事年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79年,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87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段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

A.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两岸各界人士渴望实现祖国统一
C.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进 D.“一国两制”为港澳台回归奠定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7、1999年中英、中葡两国政府分别举行香港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故大事年表中反映的是祖国统一大业不断的推进,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A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没有体现两岸各界人士渴望实现祖国统一,B排除;“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没有体现“一国两制”为港澳台回归奠定基础,D排除。故选择C。
24 .下表为1987年台湾地区电影电视热门题材情况统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电影公司或电视台 飞腾公司 中华电视台 台湾电视台
影片或栏目 《跨过海峡》 《返乡探亲》 《落叶归根,海外返乡行》

A.台湾当局两岸政策松动 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C.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统一国家”已成为两岸共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87年台湾地区电影电视热门题材情况统计,影片或栏目有《跨过海峡》《返乡探亲》《落叶归根,海外返乡行》,反映了海峡两岸的关系变化。结合课本所学,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格局状态终于被打破,台湾当局两岸政策松动,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A正确;2008年11月,海峡两岸举行“三通”,B排除;对外开放政策是一项经济政策,与海峡两岸关系无关。C排除;“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共识,D排除;故选A。
25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下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1月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民族区域自治 B.外交发展 C.对外开放 D.祖国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题意可知这些历史事件都与大陆和台湾的两岸关系有关,所以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祖国统一,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祖国统一,ABC都与题意不符,排除。
26 .“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这是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中,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故D项正确;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胡锦涛会见连战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均与题干“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27 .下图是台湾民众游行示威的场面,它反映了( )
A.两岸价值取向一致 B.两岸政治观点一致
C.两岸社会制度一致 D.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的“两岸联手,保卫钓鱼台”与价值取向、政治观点无关,故AB不符合题意;两岸社会制度一致的说法错误,台湾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台湾民众游行示威图片的“两岸联手,保卫钓鱼台”反映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保卫中国领土。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8 .如表是台湾媒体整理的大陆领事馆近期救助台湾同胞的案例,这些案例
A.反映了出国旅游的台胞人数越来越多 B.促进了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C.说明我国政府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D.显示了国家维护主权的决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台湾媒体整理的大陆领事馆近期救助台湾同胞的案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同胞可在大陆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维护台湾同胞在海外合法正当权益是大陆领事馆义不容辞的责任,说明我国政府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选项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台胞出国旅游遇到困难,大陆领事馆进行救助,A排除;促进了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与题干内容不符,B排除;国家维护主权与题干内容不符,D排除。故选C。
29 .下表这些措施
A.推动了台湾经济发展 B.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C.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 D.显示了国家维护主权的决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表格中由台湾居民来往大陆“一人一卡号”到“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再到“免于签注”,可知这些措施的实施是方便台胞来往大陆,故B符合题意;题干的措施主要是方便台胞的往来,不是关于经济的发展,排除A;题干的措施并不是针对“台独”分裂势力,排除C;题干的措施主要是方便台胞的往来,不能显示出国家维护主权的决心,排除D。故选B。
30 .下面两幅漫画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海峡两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
C.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
D.实现祖国统大业任重而道远,仍存在诸多障碍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美对台军售”反映了美国支持台湾搞独立,给予军事支持;“蔡英文去中国化”代表台独势力,搞分裂。两个图片反映的的共同的主题,是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说明实现祖国统大业任重而道远,仍存在诸多障碍。D正确;ABC与图片内容不符,排除;故选D。
31 .下面这幅漫画意在说明哪一问题( )
A.西藏问题 B.台湾问题 C.香港问题 D.澳门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漫画“一个中国原则、台独梦”,可知,此漫画说明的是台湾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做的努力,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海峡两岸统一的根本前提。选项B符合题意;西藏问题与漫画内容不符,A排除;依据“一国两制”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CD排除。故选B。
32 .如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情况。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企业数量 合同金额(亿美元) 占台湾地区对外投资比例
1991 1735 13.9 9.52
1992 6430 55.43 21.78
1993 10945 99.03 65.6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D.“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题干中的表格看,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在1992年和1993年都大大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九二共识的达成,故D正确;A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B项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是1987年,排除;C项第五次《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1979年1月,排除。故选D。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解决台湾问题,先后发表过五次《告台湾同胞书》,文稿内容摘录如下表。据此可知
次序 时间 内容摘录
1 1950年 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台湾人民)准备配合人民解放军,共同完成解放台湾的任务
2 1958年 从10月6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3 1958年 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我们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
4 1958年 其他一切地区的军事目标,逢双日都不打炮,打炮一律于单日行之……我们希望台湾当局有一天甩掉美国人那只钳制魔手,派出代表,举行和谈
5 1979年 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A.中美关系影响台湾问题解决方式 B.打击“台独”势力是五次文稿的共同主题
C.中国政府一直致力和平解放台湾 D.争取台湾当局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策略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到1972年,中美关系处于对抗状态,美国推行霸权主义,阻碍中国统一台湾,中国虽有和平解决的想法,但以武统主张为主;1972年到1979年,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为中国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提供了条件,中国主张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说明,中美关系影响台湾问题解决方式,故A符合题意;实现统一是五次文稿的共同主题,故B不符合题意;对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有一个从武统到和平统一的变化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对蔡英文这样的台湾当局必须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实力来确保台湾不分裂出去,而不是争取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本题以表格为切入点,考查美国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影响。掌握,中美关系的核心是台湾问题。
34 .下列报纸中反映两岸关系的基本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提出和平统一主张;1949年到1978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解放台湾口号;2005年,胡锦涛和连战会谈,就两岸关系提出四点主张;1993年,汪辜第一次会谈,达成协议。故②①④③是正确顺序。故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B。
35 .某同学在网上查找资料,完成资料卡(下图)从中可以概括的主题是
1949年—1987年 郑坚一家被台湾海峡分隔,书信断绝
1987年 郑坚寄出了给台湾家人的第一封书信,由香港中转,历时两个星期到达
2008年12月15日 两岸直接通邮,郑坚寄出了第一封从大陆到台湾的直邮家书,信件送达时间比之前节省一半

A.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利互补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台湾当局坚持不与大陆接触
D.海峡两岸从隔绝到密切交往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郑坚一家被台湾海峡分隔,书信断绝”到“郑坚一家被台湾海峡分隔”可知,随着台湾和大陆三通的实现,海峡两岸联系日益密切,材料体现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密切交往,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郑坚一家书信往来从断绝到密切交往的信息,和海峡两岸经济交流无关,A项错误。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材料和海协会与海基会无关,B项错误。C项说法绝对,不符合事实,排除。A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
【点睛】
本题结合图表所给信息,从郑坚一家书信的变迁分析试题,图表体现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密切交往。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