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图册
1 .观察下边图片,分析推动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地理环境优越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浦东开发区的带动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1980-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柱状图”可以看出从1980年开始,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结合课本所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被设立经济特区后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总值持续上升。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故B正确,A错误;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才建立起来,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而深圳是从1980年开始发展的,故C、D错误。综上故选B。
2 .如图所示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此地是
A.深圳经济特区 B.海南岛经济特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厦门经济特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与上海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中共中央决定开发浦东。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选项C符合题意;深圳经济特区在广东省,是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与题干内容不符,A排除;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与题干内容不符,B排除;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厦门经济特区与题干内容不符,D排除。故选C。
3 .下图所示为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B.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
C.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 D.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故B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是在农村,排除A;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不是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不是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B。
4 .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位于图中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而深圳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因此深圳经济特区位于图中C处,C项符合题意;A项是厦门,排除;B项是汕头,排除;D项是珠海,排除。故选C。
5 .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某同学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如下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
A.珠海 B.汕头 C.深圳 D.厦门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之城”和“经济特区的代表”都指的是深圳。1980年,我国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就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6 .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核心区域,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小明要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A.香港
B.珠海
C.深圳
D.上海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小明要是深圳。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其中,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的是深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7 .小张同学整理了以下三幅图片,这三幅图片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应该是
A.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B.人民政权的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道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材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党的十九大开幕”等信息可知,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关于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进行的探索,D正确;材料未涉及外交成就,A错误;1949--1952年是人民政权的巩固时期,故B不符题意;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就进入了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C错误。
8 .下图所示现象,反映的是
A.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B.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C.对外开放地域向纵深发展 D.加入世贸组织带来挑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示意图可知,深圳经济特区在1980年建立,到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逐年上升,故A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表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内陆城市的开放表明对外开放地域向纵深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带来挑战是在2001年以后,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9 .如下图,某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
A.深圳
B.厦门
C.汕头
D.珠海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深圳是在改革开放中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
本题的关键词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10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与现实设立了特区。下图所示设立的两个特区最主要区别是
A.社会制度
B.文化传承
C.经济模式
D.生活方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海南经济特区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在经济方面给予特殊的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它们的最大不同是社会制度不同,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是最主要区别,排除,故选A。
11 .以“生命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图)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是
A.大连 B.深圳 C.天津 D.青岛
【答案】B
【解析】
【详解】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几年时间就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故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2 .如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7月28日发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金银纪念币。深圳经济特区特殊在( )
A.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B.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C.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 D.实行特别的外交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划出的特定区域,采取比一般地区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用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设备,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经济特区的“特”就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制度。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试办经济特区的思想。8月,国务院公开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故选B;ACD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13 .下图所示局面的形成,开始于
A.首个自治区成立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一带一路”建设的深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
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开放格局的形成。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B正确;自治区指的是少数民族自治区,与题无关。A错误;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祖国统一大业问题而提出来的政策。与题无关。C错误;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D错误。综上故选B。
14 .对比两幅图片,深圳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结构的调整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D.“一国两制”的实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两幅图片信息的对比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正式建立四个经济特区,以国家优惠的政策,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使深圳在短短几年内,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变成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B正确;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错误;深圳是经济特区并不是特别行政区,自然也没有实施“一国两制”。CD错误。综上故选B。
15 .以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和对外开放初期示意图。对这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图二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B.图一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图二对外开放始于东南沿海地区
C.图一所示各项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图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D.图一和图二所示的成就的取得其主要原因都是因为改革开放
【答案】B
【解析】
从第一幅图一五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来看,鞍山钢铁工业基地、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重工业基地都集中在东北地区;从第二幅图对外开放初期示意图来看,经济特区、14个沿海城市、开发区等都处于东南沿海地区;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 .下图“拓荒牛” ,再配上关键词“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
A.珠海 B.汕头 C.厦门 D.深圳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开放深圳为经济特区,吸引外资,侨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好的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虽然也是经济特区,但不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7 .下面的四幅图片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收集的材料。由此可确定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属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容,故C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事件包含:开国大典、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西藏和平解放等,故A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包含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等,故B不符合题意;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要包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安徽凤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里很快就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之一,故选项A符合题意;1978年,安徽凤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2000年10月开始,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9 .对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答案】C
【解析】
【详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内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安徽小岗村农民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立深圳、汕头、珠海、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因此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涉及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A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排除;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D排除。故选择C。
20 .图示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在下面的图示中的方框中填写内容最为合适的应是:( )
A.改革开放 B.经济体制改革 C.对外开放格局 D.农村改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兴办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又开放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又开辟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以后,开放又向内地沿伸。这样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故C符合题意。题干说的是开放格局,没涉及改革,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 .下面图片共同反映了中国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的起步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C.进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的改革,即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图二上海浦东开发区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会后改革开放依次推进,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故C正确;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的起步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0年代,时间和内容均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在1956年—1966年,时间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综上答案C。
22 .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成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件事属于下面对外开放进程图中的
A.有重点开放阶段
B.由点到线阶段
C.点线面结合阶段
D.全方位开放阶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
1992年,呼和浩特市成为对外开放城市,属于方位开放阶段。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增设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省会城市。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3 .阅读下面“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昆明成为对外开放城市的时间是
A.1980年 B.1984年 C.1988年 D.1992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1992年,我国开放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15个边境开放城市,包括云南省会昆明,故D符合题意;1980年,我国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排除AB;1988年,我国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和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排除C。故选D。
24 .以下三幅图片能够反映出我国
A.农村经济改革逐步推开 B.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 D.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从经济特区到浦东新区再到自由贸易实验区,体现了我国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开放逐渐加深,故B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 .下图反映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①全方位
②多元化
③多形式
④多层次
⑤宽领域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①④⑤符合题意,选项②多元化、③多形式,不符合史实,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①④⑤符合题意,故选A。
26 .下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
A.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B.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C.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从材料设立经济特区到RCEP等来看,反映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故B符合题意;材料无关综合国力,材料没有涉及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小康社会的信息,排除ACD。故选B。
27 .下图是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情景。下列对其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A.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C.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D.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01年12月,在经历了长达15年的漫长谈判后,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而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出了对外开放步伐的是设立经济特区,因此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B,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8 .下图是2001—2016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柱状图,该柱状图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C.设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故选D;ABC中的措施的实施都远在2001年之前,排除。
29 .下图是不同时期深圳的图片,1979年深圳还是一个落后的小渔村,今天深圳发展成现代化的大都市。导致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在深圳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B.允许外资企业、华侨、港澳同胞来深圳投资
C.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D.深圳完全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转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在深圳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资企业、华侨、港澳同胞来深圳投资、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故深圳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故ABC是深圳发展成现代化的大都市的原因,不合题意;深圳完全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转变,表述错误,故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30 .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欣然提笔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如图)当时深圳的经验主要是
A.全面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
B.集中力量发展多样性农村经济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积极大量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特区中最先试办的是蛇口工业区,它与1979年7月开工建设,到1983年底,即引进资金15亿港币,工业区生产值达到8亿港币,很快成为一个资金以外资为主,市场以外销为主的新兴工业区。由此邓小平说: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
31 .观察下图,它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A.建立深圳经济特区 B.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开放14个沿海城市 D.开放昆明等内地城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将我国的开放事业推向前进,故B符合题意;1980年,建立深圳经济特区,故A不符合题意;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故C不符合题意;1992年后,开放昆明等内地城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材料,这些材料可以输入《当代中国大事记》中的( )
1980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8年,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实验区
A.“对外开放”卷 B.“国防建设”卷
C.“民族团结”卷 D.“统一大业”卷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经济特区、浦东的开发与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属于中国对外开放的表现。故A符合题意;国防建设不符合材料中对外开放特点,排除B;民族团结和统一大业也不符合材料中对外开放特点,排除C和D项。故选A。
33 .从下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时 间 事 件
1980年 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国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中国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 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1992年 中国相继开放了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001年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A.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我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我国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我国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中国相继开放了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说明我国开始融入世界,故D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故AB错误;体制改革指的是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因此材料和体制改革无关,故C错误。
34 .下图为1979年6月25日国营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单位成都灌县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上史无前例地登出的商业广告。这则广告的登出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这一做法没有体现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也有人认为这是当前计划、分配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突破。这种争议完全平息是在下列某一事件之后,该事件是( )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行 B.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区
C.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D.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争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起到了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从而平息了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争议,故选C;综上所述可知平息这种争议的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ABD都与题意不符,排除。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如今,影像作为记录特殊历史片段和瞬间的艺术形式记录社会现实、历史事件、传播信息,并通过时间积淀,冲击人们的意识和思维……
(1)材料一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2)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哪一政策的成功范例?和深圳同时建立的经济特区还有哪几个?它们的创建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3)上海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我国当前已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深圳和上海浦东迅速崛起的史实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
(1)兴奋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2分)
前:阶级斗争为纲(2分);后:经济建设为中心。(2分)
(2)对外开放;(2分)珠海、汕头、厦门;(2分)经济特区的创建,对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
(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
(4)(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的原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前:阶级斗争为纲,开展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后: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对外开放政策的成功范例;和深圳同时建立的经济特区还有珠海、汕头、厦门;它们的创建的重要的意义是; 经济特区的创建,对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海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我国当前已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圳和上海浦东迅速崛起的史实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是;改革政策一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学习外国的优点,带来引进外国的先进事务,不要学习缺点。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