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3 21:1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雨的四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
能力目标: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学会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导入
说说这些诗各写的什么季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早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 《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 《绝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 《鹧鸪天》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楚水结冰薄, 楚云为雨微。——孟郊 《旅行》
这些诗描写的都是特定季节里的雨,而我们现代作家中有一位非常厉害的作家刘湛秋,他用短短的一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他最喜爱的不同季节里的雨。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描写雨的四季的?
走进作者
刘湛秋,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本文选自《散文》1989年第4期。略有改动。刘湛秋认为,现代生活使人们“活得很累”,他提倡“轻诗歌”“轻松散文”“轻松的生活方式”,主张“以轻对重,以轻对累”,于己“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也就是以平常心看待荣华富贵与利害得失,心似如水明镜,淡化貌似严肃、正经的说教所带来的僵化、刻板、不近人情的生活方式。他的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正是这种思想意识下的产物。
初读课文
疏通字词
花苞( ) 萌发( ) 绿茵茵( )
娇媚( ) 棱镜( ) 诱惑( )
粗犷( ) 睫毛( ) 痒嗦嗦( )
衣裳( ) 掩饰( ) 浆汁( )
蝉( ) 铃铛( ) 端庄( )
静谧( ) 屋檐( ) 高邈( )
凄冷( ) 化妆( ) 莅临( )
造访( ) 吝啬( ) 淅沥( )
冷冽( ) 干涩( ) 漾出( )
咄咄逼人( ) 草垛( ) 池畦( )
( )山脉 ( )降临
( )脉脉含情 ( )投降
( )棱镜 ( )数落
( )穆棱 ( )无数
( )扑棱 ( )数见不鲜
初读感知
1.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2.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3.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四、研读课文
(一)第一部分
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在内容上,开篇点题,直抒胸臆,抒发了对雨的喜爱之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在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二)第二部分
1、诵读全文,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春雨: 美丽而娇媚 夏雨: 热烈而粗犷
秋雨: 端庄而沉静 冬雨: 自然而平静
2、在春雨图中,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的?
明确:多感官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色彩和情态。
3、春雨图中的第一句话有什么好处?
明确:“闪”“轻轻”“昏黄”写出了春雨来临之前万物等待春雨时的倦懒与平静,与下文中春雨来临之后万物复苏,一派活跃灵动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侧面突出春雨的滋润和清新娇媚。
4、第三段写的时夏雨,为什么又写到了春雨?
明确:这样比较(对比)着写,既写出了春雨“洗淋”万物,夏雨“浇灌”万物的不同,更突出了夏雨“热烈、粗犷”的特点。
5、在第三段中,从“巴望”、“张开了嘴”“怒放”“争先恐后”“吸收”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描写除了万物对夏雨的强烈渴望,正是因此,当夏雨来临时,万物才会更觉得夏雨热情粗犷,也从侧面表现出了夏日的酷热,夏雨的清凉。
6、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把秋雨比作“出嫁了的妇人”?
明确:为了表现秋雨的端庄、体贴和沉静特点,以及秋天雨水稀少的特征。
7、第四段中,“倾诉”这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使人心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似乎雨也在与人分享着丰收后的喜悦,表达对未来的憧憬。
8、凄凉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明确:秋雨能够给人诗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能够让人沉思与安静。秋雨在洗去了春夏的繁华之后,也洗去了人内心的浮躁,它给人们带来安静的时空和宁静的心态,使人们去思索耕耘与收获的意义。从而获得一个崭新的、向上的自我,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9、在第九段中,作者为什么先从讨厌雨写起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欲扬先抑,为更好地表现冬雨的自然而平静做铺垫,对比中更能突出对冬雨的赞美。
10、“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要赏析。
明确: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了妆”,写出了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赋予冬雨以人的情态,写出了它变成雪花后美丽轻盈的特点,表现了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和干涩而苦的气息之后从头顶飘落的柔和的清冷,这种感觉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就像是从湿润中漾出的花和树叶的气息。
她使冬日的苦寒得到缓解,
她使冬日的干涩得到滋润,
使人们在冬日提前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是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那种温馨,
是历经艰难获得成功后的那种满足,
是在关键时刻得到帮助的那种感恩。
11、请赏析第五段中的最后一句话。
明确:将冬雨比喻成“精灵”“公主”,她给城市和田野带来蜜情,给人们带来礼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雨对万物的深情雨与付出,表达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第三部分
1、第六段中什么句子写得好?
明确:第一句话。运用排比句式抒发情感,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2、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在第⑥段改成“你”?
这里将第三人称改换为第二人称,如同和雨面对面交谈,便于直抒胸臆。作者将“雨”拟人化,使之亲切可感。人称的变化使雨的形象更加亲切自然,能更直接地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