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课件+学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课件+学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23:08:16

文档简介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 运用唯物史观,通过分析近现代东西方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价格革命、商业革命等内容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重点把握世界市场的形成意义。
2. 通过史料分析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探究世界市场的发展与全球性商业贸易的关系,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难点: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课前准备
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英国出兵中国的深层原因据罗兹·墨菲的分析,则是为了拥有与巨大的中国市场自由贸易的机会,从而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希望清朝政府能够承认英国是平等国家。而中国因传统的天下秩序、五服朝贡制度等非平等外交,以天朝自居的傲慢态度,使英国无法容忍遭受轻视或忽视和遭受排挤,中国的态度在当时已经进入近代世界的国际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英国将中国的拒绝看作是落后的表现,而部分西方人也有一种必要时诉诸武力把中国推向近代世界的“使命感”,认为这对双方都会带来利益。正是双方的自大,导致了正面冲突的爆发。
战争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活动】西方人想把中国推入怎样的世界体系?这个体系是如何形成的呢?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了解。
【新课讲授】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1.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1493年,教皇做出决断:西葡双方以子午线为界,线西归属西班牙,线东归属葡萄牙。同时又加授西、葡两国一项新的“保护传教”特权。即两国在各自归属范围内,有宣传天主教的权利。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当时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条约中占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但实际上这条分界线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道非洲到印度去的航路上所有据点。
【教师活动】教皇子午线的设立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减少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领地争端。
【教师活动】讲述:在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亚、欧、非等洲之间的直接交往和了解不多。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与葡萄牙开始了殖民扩张,为调节两国矛盾,教皇划定“教皇子午线”平定两国争端。阅读教材41页第1段内容,思考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①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
②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教师活动】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建立海外殖民地,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材料 17世纪时,全球各地的有钱人开始饮用、吸用、食用来自遥远异地的珍奇植物。咖啡、茶叶、可可豆、烟草、糖,成为大受欢迎的东西。欧、亚洲的消费者都不能自拔地爱上这些美洲、亚洲、非洲的产物。有三百年时间,它们是世界贸易领域最珍贵的农产品。……它们的魅力实在太强,最后一个又一个的政府决定,与其花费巨资防范人民上瘾,还不如向享用这些味东西的人收税,同意人民使用甚至栽种这些植物
——摘编自彭慕兰等著《贸易打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
【教师活动】为什么全世界的有钱人都一同喜欢上了这些来自不同大陆的农作物呢?
【学生活动】新航路的开辟,使各个大洲之间的物种产生了交流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材料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齐涛《中国经济史》
【教师活动】需求量的增加使对于生产力的需求增大,需求的增加产生了哪些影响呢?(阅读教材41页第2段内容,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答案示例:
(1)必要性:资本主义各国商品输出的需要。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产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广阔的市场与更多的原料产地。
(2)可能性: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结果: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他们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材料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摘编自齐涛《中国经济史》
【教师活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阅读教材41页第3段内容,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推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需要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教师活动】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材料一早在13、14世紀,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紀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变。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教师活动】讲述并出示表格: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中心是如何转移的呢?阅读教材42页第1、2段内容,填充表格
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新的亚洲贸易中心形成
【教师活动】出示表格
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1)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2)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新的亚洲贸易中心形成 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1)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2)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3)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教师活动】商业贸易中心变化的同时,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阅读教材42页第3段与43页第2段内容,填充表格。
【学生活动】出示表格
商品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公司等出现并得到发展。
商品交易所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银行及证券交易所 (1)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2)1694年,经英国国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它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3)17世纪后,伦教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公司的出现及发展 (1)百货公司: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2)有限责任公司: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后来被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采用。(3)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①目的:有效垄断对外贸易。②表现: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③权力: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④影响: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师活动】讲述:鸦片战争后,中国被打开国门,被迫进入世界市场,中国是如何融入世界市场的呢?阅读教材43页第3段内容,填充表格
银行
股票公司
百货公司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充表格
银行 洋行: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
自办银行: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之后在多地设立分行。
股票公司 背景: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如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等。
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百货公司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系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文……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教师活动】新航路开辟后的商品种类有哪些变化?阅读教材44页第2段前9行内容,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问题答案
商品流通的数量和品种增多
①更多种类的商品出现在商贸领域:烟草、咖啡、可可、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
②东方的产品涌入欧洲等地:香料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
③奴隶成为贸易商品:非洲成为殖民者掳掠黑人奴隶的场所,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
【教师活动】直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对外贸易都处于长期的顺差之中,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英国对此不满,采取了哪些卑劣手段呢?阅读教材44页第2段最后4行内容,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
18世纪后期,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操纵下,英国商人将鸦片从印度运到中国销售。后来,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商人也开始向中国贩运鸦片。
【教师活动】国际贸易格局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阅读教材45页第3段内容,填充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充表格
17世纪
19世纪中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教师活动】出示表格
17世纪 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
19世纪中期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深化探究
探究一: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内涵
(1)商业革命:指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各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逐渐建立;商品贸易种类增多,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传到欧、亚、非三洲,欧洲的马、牛、山羊也传到美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时期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探究二:商业革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各国商贸发展的关系
(1)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条件:
商业革命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进一步扩大了世界贸易范围,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伴随着商业贸易范围的扩大和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商业利润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2)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资本主义各国商业贸易的发展:
工业革命时期新式机器大量出现,商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商品生产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通信技术革新—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电报等通信工具的使用拉近了各地区之间的距离,商业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效率也不断提高。工业革命使世界人口、资金、贸易等的往来日益频繁,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商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课后总结
板书设计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原料、
金银
黑人奴隶
纺织品、
枪支、
手工制品(共35张PPT)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英国出兵中国的深层原因据罗兹·墨菲的分析,则是为了拥有与巨大的中国市场自由贸易的机会,从而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希望清朝政府能够承认英国是平等国家。而中国因传统的天下秩序、五服朝贡制度等非平等外交,以天朝自居的傲慢态度,使英国无法容忍遭受轻视或忽视和遭受排挤,中国的态度在当时已经进入近代世界的国际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英国将中国的拒绝看作是落后的表现,而部分西方人也有一种必要时诉诸武力把中国推向近代世界的“使命感”,认为这对双方都会带来利益。正是双方的自大,导致了正面冲突的爆发。
战争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人想把中国推入怎样的世界体系?这个体系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习目标
1. 运用唯物史观,通过分析近现代东西方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价格革命、商业革命等内容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重点把握世界市场的形成意义。
2. 通过史料分析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探究世界市场的发展与全球性商业贸易的关系,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世界市场的形成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世界市场的形成
1

1.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493年,教皇做出决断:西葡双方以子午线为界,线西归属西班牙,线东归属葡萄牙。同时又加授西、葡两国一项新的“保护传教”特权。即两国在各自归属范围内,有宣传天主教的权利。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当时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条约中占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但实际上这条分界线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道非洲到印度去的航路上所有据点。
在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亚、欧、非等洲之间的直接交往和了解不多。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与葡萄牙开始了殖民扩张,为调节两国矛盾,教皇划定“教皇子午线”平定两国争端。
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因素有哪些
①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
②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建立海外殖民地,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材料 17世纪时,全球各地的有钱人开始饮用、吸用、食用来自遥远异地的珍奇植物。咖啡、茶叶、可可豆、烟草、糖,成为大受欢迎的东西。欧、亚洲的消费者都不能自拔地爱上这些美洲、亚洲、非洲的产物。有三百年时间,它们是世界贸易领域最珍贵的农产品。……它们的魅力实在太强,最后一个又一个的政府决定,与其花费巨资防范人民上瘾,还不如向享用这些味东西的人收税,同意人民使用甚至栽种这些植物
——摘编自彭慕兰等著《贸易打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
为什么全世界的有钱人都一同喜欢上了这些来自不同大陆的农作物呢?
新航路的开辟,使各个大洲之间的物种产生了交流
材料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齐涛《中国经济史》
需求量的增加使对于生产力的需求增大,需求的增加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1)必要性:
资本主义各国商品输出的需要。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产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广阔的市场与更多的原料产地。
(2)可能性: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结果:
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他们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摘编自齐涛《中国经济史》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推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需要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列强瓜分世界
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2

材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紀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变。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中心是如何转移的呢?
贸易中心的转移
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新的亚洲贸易中心形成







(1)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
(2)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
(1)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
(2)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
(3)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商业贸易中心变化的同时,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商品交易所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银行及证券交易所 (1)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
(2)1694年,经英国国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它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3)17世纪后,伦教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公司的出现及发展 (1)百货公司: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2)有限责任公司: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后来被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采用。
(3)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
①目的:有效垄断对外贸易。
②表现: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
③权力: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
④影响: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银行
股票公司
百货公司
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洋行: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
自办银行: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之后在多地设立分行。
背景: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如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等。
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系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文……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新航路开辟后的商品种类有哪些变化?
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种类的变化
商品流通的数量和品种增多
①更多种类的商品出现在商贸领域:烟草、咖啡、可可、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
②东方的产品涌入欧洲等地:香料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
③奴隶成为贸易商品:非洲成为殖民者掳掠黑人奴隶的场所,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
原料
金银
纺织品、
枪支、
手工制品
黑人奴隶
直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对外贸易都处于长期的顺差之中,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英国对此不满,采取了哪些卑劣手段呢?
材料一 英国人蒙哥马利·马丁说:“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没有腐蚀他们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精神世界以后,还折磨他的肉体。”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18世纪后期,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操纵下,英国商人将鸦片从印度运到中国销售。后来,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商人也开始向中国贩运鸦片。
国际贸易格局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17世纪
19世纪中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深化探究
探究一: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内涵
(1)商业革命:指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各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逐渐建立;商品贸易种类增多,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传到欧、亚、非三洲,欧洲的马、牛、山羊也传到美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时期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深化探究
探究二:商业革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各国商贸发展的关系
(1)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条件:
商业革命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进一步扩大了世界贸易范围,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伴随着商业贸易范围的扩大和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商业利润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2)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资本主义各国商业贸易的发展:
工业革命时期新式机器大量出现,商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商品生产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通信技术革新—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电报等通信工具的使用拉近了各地区之间的距离,商业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效率也不断提高。工业革命使世界人口、资金、贸易等的往来日益频繁,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商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随堂训练
1.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
A.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各地的分工合作,而不是强调亚洲经济地位高,排除A项;据材料“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可知,东西欧之间并无明显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各地的分工与联系,而未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居主流地位,排除D项。
随堂训练
2.据记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 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B
解析:由材料整个18世纪的时间信息可知,由于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促使亚洲商品不断在欧洲市场出现,故B项正确。由材料“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可知强调的是出口而非进口,故A项错误。18世纪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期,故D项错误。
随堂训练
3.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 )
A.科技进步促使农产品的价格下降
B.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中的主要商品
C.垄断组织克服了生产的无计划性
D.通信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电报和海底电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说明通信工具的革新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项正确;农产品价格上升和下降与市场需求有关,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中的主要商品,B项错误;垄断组织不是材料主旨,C项错误。
D
随堂训练
4.据记载,1498 年以前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港口装载香料时,多会出现因货太多而资金不够的现象,而1504年时,到东地中海港口的货船几乎无货可装。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商业危机开始出现 B.新航路急需要开辟
C.“商业革命”已经发生 D.货币短缺日益严重
解析:据材料威尼斯商人在东地中海港口从满载货物到无货可装的变化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业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这是“商业革命”的表现,C项正确;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而非结果,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货币短缺与材料“几乎无货可装”不符,排除D项。
C
随堂训练
5.16世纪,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西欧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所、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导致商业资产阶级地位逐渐上升 B.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促成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引发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新变化
解析:由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多种形式的商业组织在欧洲出现。这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商业贸易的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等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纷纷出现,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地位问题,排除A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经济结构的问题,排除D项。
C
随堂训练
6.17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的茶叶和其他地区的咖啡、巧克力、糖等物品,取代了长久以来由香料扮演的经济和文化的角色,成为远洋贸易的主要对象,并开始成为欧洲饮食生活中的新宠。这说明( )
A.中国商品主导了欧洲的经济贸易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C.殖民扩张推动了商业革命的发展
D.西欧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茶叶和其他地区的咖啡、巧克力、糖等物品成为远洋贸易的主要对象,并开始成为欧洲饮食生活中的新宠”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商业革命,故选C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商品的主导作用,故排除A项;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雏形初现,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西欧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故排除D项。
随堂训练
7.1860年,英法两国签订《英法条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把对白兰地、葡酒征收的关税降低到殖民地产品的水平;法国降低英国煤炭及亚麻品的关税,在1864年达到商品价值的30%,以后不超过25%,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折射出( )
A.重商主义思想导致贸易政策调整 B.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条约的保护
C.工业化与对外贸易关系相互促进 D.工业革命发展推动贸易自由化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英法两国就本国的出口工业品及原料互相降低关税,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减少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发展,故D项正确。 A项,题干未体现重商主义思想影响,排除。 B项,题干未涉及世界整体经济发展,排除, C项,题干未能体现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的直接关系,排除。 故选:D。
D
谢谢!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学 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唯物史观,通过分析近代东西方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价格革命、商业革命等内容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2.通过史料分析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探究世界市场的发展与全球性商业贸易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难点: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探学新知
世界市场的形成
1.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背景: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亚、欧、非等洲之间的直接交往和了解不多。
(2)推动因素:①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
②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3)结果: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1)必要性:资本主义各国商品输出的需要。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产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广阔的市场与更多的原料产地。
(2)可能性: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结果: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他们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推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需要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结果: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原因:(1)新航路的开辟;(2)欧洲人的殖民扩张.
2.表现:
(1)商业贸易中心转移
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1)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2)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新的亚洲贸易中心形成 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1)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2)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3)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2)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①商品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公司等出现并得到发展。
商品交易所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银行及证券交易所 (1)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2)1694年,经英国国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它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3)17世纪后,伦教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公司的出现及发展 (1)百货公司: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2)有限责任公司: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后来被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采用。(3)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①目的:有效垄断对外贸易。②表现: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③权力: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④影响: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
银行 洋行: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
自办银行: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之后在多地设立分行。
股票公司 背景: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如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等。
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百货公司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3)商品流通的数量和品种增多
①更多种类的商品出现在商贸领域:烟草、咖啡、可可、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
②东方的产品涌入欧洲等地:香料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
③奴隶成为贸易商品:非洲成为殖民者掳掠黑人奴隶的场所,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
④鸦片贸易兴起:18世纪后期,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操纵下,英国商人将鸦片从印度运到中国销售。后来,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商人也开始向中国贩运鸦片。
(4)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17世纪 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
19世纪中期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深化探究
探究一: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内涵
(1)商业革命:指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各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逐渐建立;商品贸易种类增多,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传到欧、亚、非三洲,欧洲的马、牛、山羊也传到美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时期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探究二:商业革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各国商贸发展的关系
(1)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条件:
商业革命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进一步扩大了世界贸易范围,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伴随着商业贸易范围的扩大和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商业利润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2)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资本主义各国商业贸易的发展:
工业革命时期新式机器大量出现,商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商品生产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通信技术革新—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电报等通信工具的使用拉近了各地区之间的距离,商业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效率也不断提高。工业革命使世界人口、资金、贸易等的往来日益频繁,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商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随堂训练
1.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
A.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2.据记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 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3.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 )
A.科技进步促使农产品的价格下降
B.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中的主要商品
C.垄断组织克服了生产的无计划性
D.通信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4.据记载,1498 年以前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港口装载香料时,多会出现因货太多而资金不够的现象,而1504年时,到东地中海港口的货船几乎无货可装。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商业危机开始出现 B.新航路急需要开辟
C.“商业革命”已经发生 D.货币短缺日益严重
5.16世纪,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西欧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所、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导致商业资产阶级地位逐渐上升 B.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促成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引发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新变化
6.17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的茶叶和其他地区的咖啡、巧克力、糖等物品,取代了长久以来由香料扮演的经济和文化的角色,成为远洋贸易的主要对象,并开始成为欧洲饮食生活中的新宠。这说明( )
A.中国商品主导了欧洲的经济贸易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C.殖民扩张推动了商业革命的发展
D.西欧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7.1860年,英法两国签订《英法条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把对白兰地、葡酒征收的关税降低到殖民地产品的水平;法国降低英国煤炭及亚麻品的关税,在1864年达到商品价值的30%,以后不超过25%,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折射出( )
A.重商主义思想导致贸易政策调整 B.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条约的保护
C.工业化与对外贸易关系相互促进 D.工业革命发展推动贸易自由化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各地的分工合作,而不是强调亚洲经济地位高,排除A项;据材料“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可知,东西欧之间并无明显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各地的分工与联系,而未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居主流地位,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由材料整个18世纪的时间信息可知,由于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促使亚洲商品不断在欧洲市场出现,故B项正确。由材料“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可知强调的是出口而非进口,故A项错误。18世纪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期,故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电报和海底电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说明通信工具的革新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项正确;农产品价格上升和下降与市场需求有关,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中的主要商品,B项错误;垄断组织不是材料主旨,C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威尼斯商人在东地中海港口从满载货物到无货可装的变化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业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这是“商业革命”的表现,C项正确;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而非结果,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货币短缺与材料“几乎无货可装”不符,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多种形式的商业组织在欧洲出现。这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商业贸易的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等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纷纷出现,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地位问题,排除A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经济结构的问题,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茶叶和其他地区的咖啡、巧克力、糖等物品成为远洋贸易的主要对象,并开始成为欧洲饮食生活中的新宠”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商业革命,故选C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商品的主导作用,故排除A项;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雏形初现,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西欧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故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英法两国就本国的出口工业品及原料互相降低关税,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减少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发展,故D项正确。
A项,题干未体现重商主义思想影响,排除。
B项,题干未涉及世界整体经济发展,排除,
C项,题干未能体现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的直接关系,排除。
故选:D。
原料、
金银
黑人奴隶
纺织品、
枪支、
手工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