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昼夜与四季 学生版
1.宁波地区,白昼比黑夜短,且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时期是( )
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
2.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涵了科学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B.正午时,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C.小明凌晨1点观看球赛现场直播
D.镇江四季分明,夏季的白天比冬季长
3.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假如地球停止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A.1天 B.1月
C.1年 D.没有昼夜交替
4.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的交替 c.极昼极夜范围的改变 d.昼夜长短的变化 e.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f.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g.五带的形成
A.abc B.bde
C.def D.acdeg
5.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当太阳直射点由a向b移动时,宁波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为( )
A.小—大—小 B.大—小—大
C.小—大 D.大—小
6.一根竹竿插在北极点,那么正午时它的竿影的方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7.下列关于北半球昼夜长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夏季时昼长夜短
B.冬季时昼短夜长
C.夏至和冬至时白昼最短
D.春分和秋分时昼夜平分
8.在下列我国的各个节日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儿童节 B.国庆节
C.元旦 D.春节
9.下列不属于地球上出现四季更替现象原因的是 ( )
A.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斜交成66.5°角
B.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
C.地球的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D.地球斜着身子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10.某班学生在学习“地球自转”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阅读演示实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
【演示实验】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字母 所表示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小时,地球从图中甲所示位置自转到图中乙所示位置,所需的时间约9小时。
(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现象,从示意图看,此刻全部处于黑夜的大洲是 。
(3)拨动地球仪,北极附近有一直不能被灯光照亮的区域,表明该地区出现了
现象。
11.建在布伦特冰架上的英国“哈雷六号”南极科考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移动的科考站。2017年1月,该科考站所在的冰川出现了大裂口,将危及科考站,该站决定搬迁。搬迁最好的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2021年的春节(2月1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位于南半球,向南移
B.位于北半球,向南移
C.位于南半球,向北移
D.位于北半球,向北移
13.读经纬网地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阴影部分经纬网方格中,面积最大的是丙
B.图中①~④四地中位于某城市(31.37°N,113.48°E)的东南方向的是①
C.当地球运行到b位置时,①~④地中白昼最长的是③
D.①~④四地中都位于低纬度,一年中都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
14.如图是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我国法定节假日,则①②③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 国庆节、元旦、劳动节
B. 劳动节、国庆节、元旦
C. 元旦、国庆节、劳动节
D. 元旦、劳动节、国庆节
15.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与天空中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家住40°N的小明同学在春分日当天,测量竹竿影子的变化,并在地面做好记录(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一天竹竿的影子先变长再变短
B.图中丙箭头指向正北方向
C.这一天14点太阳升的最高
D.当地这一天太阳能直射头顶
16.宁波市某中学初一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活动过程和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完成下列要求。
活动材料:2米长的竹竿1根、量尺1个、绘图工具1套。
活动1: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日出后、9点、12点、15点、日落前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
(1)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此现象与地球的自转(运动)有关。
(2)冬季,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因素,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时间应该是 (填字母)。
A.7:00 B.10:00
C.12:00 D.14:00
活动2: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记录正午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A、B图。
图1
(3)A、B两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他们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经验,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 前后。
(4)图2为宁波市某校教学楼某日正午日影范围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中的 处。一年中,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大小的变化是由
引起的。
图2
活动3:冬至日这一天,宁波的张明亮邀请家住北京的表弟一起测量相同高度的两幢楼的正午影子长度,绘制C、D两图。
图3
(5)由此推理,为了更好的采光,与宁波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 (填“大”或“小”)一些。
第2节 昼夜与四季 教师版
1.宁波地区,白昼比黑夜短,且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时期是( C )
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
2.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涵了科学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C )
A.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B.正午时,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C.小明凌晨1点观看球赛现场直播
D.镇江四季分明,夏季的白天比冬季长
3.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假如地球停止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C )
A.1天 B.1月
C.1年 D.没有昼夜交替
4.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的交替 c.极昼极夜范围的改变 d.昼夜长短的变化 e.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f.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g.五带的形成
A.abc B.bde
C.def D.acdeg
5.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当太阳直射点由a向b移动时,宁波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为( C )
A.小—大—小 B.大—小—大
C.小—大 D.大—小
6.一根竹竿插在北极点,那么正午时它的竿影的方向是( B )
A.东 B.南 C.西 D.北
7.下列关于北半球昼夜长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夏季时昼长夜短
B.冬季时昼短夜长
C.夏至和冬至时白昼最短
D.春分和秋分时昼夜平分
8.在下列我国的各个节日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 )
A.儿童节 B.国庆节
C.元旦 D.春节
9.下列不属于地球上出现四季更替现象原因的是 ( B )
A.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斜交成66.5°角
B.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
C.地球的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D.地球斜着身子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10.某班学生在学习“地球自转”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阅读演示实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
【演示实验】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字母B所表示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地球从图中甲所示位置自转到图中乙所示位置,所需的时间约9小时。
(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从示意图看,此刻全部处于黑夜的大洲是非洲、欧洲。
(3)拨动地球仪,北极附近有一直不能被灯光照亮的区域,表明该地区出现了极夜现象。
11.建在布伦特冰架上的英国“哈雷六号”南极科考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移动的科考站。2017年1月,该科考站所在的冰川出现了大裂口,将危及科考站,该站决定搬迁。搬迁最好的季节是北半球的(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2021年的春节(2月1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C )
A.位于南半球,向南移
B.位于北半球,向南移
C.位于南半球,向北移
D.位于北半球,向北移
13.读经纬网地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甲、乙、丙、丁阴影部分经纬网方格中,面积最大的是丙
B.图中①~④四地中位于某城市(31.37°N,113.48°E)的东南方向的是①
C.当地球运行到b位置时,①~④地中白昼最长的是③
D.①~④四地中都位于低纬度,一年中都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
14.如图是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我国法定节假日,则①②③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D )
A. 国庆节、元旦、劳动节
B. 劳动节、国庆节、元旦
C. 元旦、国庆节、劳动节
D. 元旦、劳动节、国庆节
15.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与天空中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家住40°N的小明同学在春分日当天,测量竹竿影子的变化,并在地面做好记录(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这一天竹竿的影子先变长再变短
B.图中丙箭头指向正北方向
C.这一天14点太阳升的最高
D.当地这一天太阳能直射头顶
16.宁波市某中学初一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活动过程和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完成下列要求。
活动材料:2米长的竹竿1根、量尺1个、绘图工具1套。
活动1: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日出后、9点、12点、15点、日落前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
(1)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变长,此现象与地球的自转(运动)有关。
(2)冬季,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因素,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时间应该是A(填字母)。
A.7:00 B.10:00
C.12:00 D.14:00
活动2: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记录正午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A、B图。
图1
(3)A、B两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他们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经验,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冬至日前后。
(4)图2为宁波市某校教学楼某日正午日影范围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中的甲处。一年中,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大小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图2
活动3:冬至日这一天,宁波的张明亮邀请家住北京的表弟一起测量相同高度的两幢楼的正午影子长度,绘制C、D两图。
图3
(5)由此推理,为了更好的采光,与宁波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大(填“大”或“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