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月球与月相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3 月球与月相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24 19:5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月球与月相(1) 学生版
                   
1.“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表明我国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下列对月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
B.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和水
D.月球体积比地球大
2.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与太阳距离太远
B.宇宙环境不安全
C.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3.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陨石的撞击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他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上举步维艰
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放风筝轻松一下
D.可以看到地球从月球的地平线上升起,只是看到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
4.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以进一步探明月球的基本概况。以下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
B.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环形山
C.物体在月球上的质量比在地球上要小很多
D.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但没有水
5.假如人类移居月球生活,下列现象可能发生在月球上的是(   )
①昼夜现象 ②电闪雷鸣 ③朝霞、晚霞 ④行走如跳远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6.人类把月球作为宇宙空间探测第一站的主要原因是月球(   )
A. 有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环境
B. 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C. 昼夜周期较长
D. 体积小,容易探测
7.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磁场,同一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吸引力是在地球上的1/6,下列能在月球上完成的活动是(   )
A.直接跟同伴对话
B.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C.人在月球上能比在地球上跳得高
D.放风筝
8.登月的宇航员穿着宇航服走出飞船船舱,进行科学考察。根据月球环境,下列功能中,宇航服应具备的是(   )
①控制温度、湿度 ②供给氧气 ③控制气压、抗射线辐射 ④收集雨水 ⑤无线通信 ⑥与外界气体交换
A.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9.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地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下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
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 。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
10.以下是一位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猜一猜,哪些是真的?(   )
①听到大风呼啸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的大石头 ④拍一张照片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大觉 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
11.月球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可达127 ℃,夜晚则降至零下183 ℃,这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直接关系?(   )
①月球表面缺少大气保护 ②月球昼夜更替周期较长 ③月球自身不能发光 ④月球上没有海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
A.空气太稀薄 B. 宇宙辐射太强
C. 陨石撞击太多 D. 月球引力太小
13.“嫦娥一号”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的预定撞击点。此前,它传回了大量的数据和图片,其中包括月球的赤道平均半径1 737 646 m和极区半径1 735 843 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月球上也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
B.月球形状与地球相似,也是一个正球体
C.减少太空垃圾是“嫦娥一号”撞击月球的原因之一
D.“嫦娥一号”在月球上会受到月球吸引
14.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我国制造的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历经482天的绕月飞行后,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技术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减速、下落、撞击……准确落在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的丰富海区域,在月球表面留下“中国痕迹”,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宣布完美落幕。如图是“嫦娥一号”变轨撞月过程的示意图。由于未能看见撞击的精彩画面,同学们为此展开了推想,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
A.如果撞击点有很厚的灰尘,就会尘土飞舞,撞出一个大坑
B. 撞落时会产生四处飞溅的碎片
C. 下落的卫星与月面撞击时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
D. 月球上没有刮风下雨现象,这个“中国痕迹”不会消失
15. 由于月球表面没有 、 ,所以没有生命。月球引力很小,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变得轻飘飘的。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可达 ℃。在月球上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因为声音
(填“能”或“不能”)传播。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陨石撞击所致。
16.由于月球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恰好相同,这使得月球总是以相同的一面对着我们。在地球上最多能看到50%的月球面积,从一张月球照片中最多能看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的月球面积。
17.在地球上看月亮时我们发现,月亮有圆缺变化,但实际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所示)。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 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
18.月球上的环形山为什么看起来彼此都不同?请你尝试着做一做玻璃弹珠下落沙面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一个大容器(如塑料盆)中装上2 cm厚的沙子,摊平;
②从20 cm的高度向下面的沙里扔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弹珠。取出弹珠,观察它们留下的坑的形状;
③想一想,如果从更高处扔下玻璃弹珠,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④摊平沙子,把大小不一的玻璃弹珠从50 cm的高处往下扔。取出弹珠,观察它们留下的坑的形状。
请回答:
(1)在步骤 中玻璃弹珠下落的速度更快些。
(2)如果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天体撞击产生的,那么,撞击月球的天体的运行快慢和体积对产生的环形山的大小的影响是 。
第3节 月球与月相(1) 教师版
                   
1.“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表明我国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下列对月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
B.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和水
D.月球体积比地球大
2.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C )
A.与太阳距离太远
B.宇宙环境不安全
C.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3.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D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陨石的撞击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他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上举步维艰
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放风筝轻松一下
D.可以看到地球从月球的地平线上升起,只是看到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
4.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以进一步探明月球的基本概况。以下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
B.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环形山
C.物体在月球上的质量比在地球上要小很多
D.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但没有水
5.假如人类移居月球生活,下列现象可能发生在月球上的是( B )
①昼夜现象 ②电闪雷鸣 ③朝霞、晚霞 ④行走如跳远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6.人类把月球作为宇宙空间探测第一站的主要原因是月球( B )
A. 有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环境
B. 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C. 昼夜周期较长
D. 体积小,容易探测
7.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磁场,同一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吸引力是在地球上的1/6,下列能在月球上完成的活动是( C )
A.直接跟同伴对话
B.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C.人在月球上能比在地球上跳得高
D.放风筝
8.登月的宇航员穿着宇航服走出飞船船舱,进行科学考察。根据月球环境,下列功能中,宇航服应具备的是( C )
①控制温度、湿度 ②供给氧气 ③控制气压、抗射线辐射 ④收集雨水 ⑤无线通信 ⑥与外界气体交换
A.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9.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地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下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
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碰撞说。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环形山。
10.以下是一位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猜一猜,哪些是真的?( C )
①听到大风呼啸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的大石头 ④拍一张照片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大觉 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
11.月球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可达127 ℃,夜晚则降至零下183 ℃,这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直接关系?( B )
①月球表面缺少大气保护 ②月球昼夜更替周期较长 ③月球自身不能发光 ④月球上没有海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C )
A.空气太稀薄 B. 宇宙辐射太强
C. 陨石撞击太多 D. 月球引力太小
13.“嫦娥一号”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的预定撞击点。此前,它传回了大量的数据和图片,其中包括月球的赤道平均半径1 737 646 m和极区半径1 735 843 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月球上也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
B.月球形状与地球相似,也是一个正球体
C.减少太空垃圾是“嫦娥一号”撞击月球的原因之一
D.“嫦娥一号”在月球上会受到月球吸引
14.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我国制造的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历经482天的绕月飞行后,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技术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减速、下落、撞击……准确落在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的丰富海区域,在月球表面留下“中国痕迹”,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宣布完美落幕。如图是“嫦娥一号”变轨撞月过程的示意图。由于未能看见撞击的精彩画面,同学们为此展开了推想,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C )
A.如果撞击点有很厚的灰尘,就会尘土飞舞,撞出一个大坑
B. 撞落时会产生四处飞溅的碎片
C. 下落的卫星与月面撞击时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
D. 月球上没有刮风下雨现象,这个“中国痕迹”不会消失
15. 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水,所以没有生命。月球引力很小,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变得轻飘飘的。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可达310℃。在月球上不能(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因为声音不能(填“能”或“不能”)传播。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陨石撞击所致。
16.由于月球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恰好相同,这使得月球总是以相同的一面对着我们。在地球上最多能看到50%的月球面积,从一张月球照片中最多能看到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的月球面积。
17.在地球上看月亮时我们发现,月亮有圆缺变化,但实际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所示)。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1(或一)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不能。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相同(填“相同”或“不同”)的。
18.月球上的环形山为什么看起来彼此都不同?请你尝试着做一做玻璃弹珠下落沙面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一个大容器(如塑料盆)中装上2 cm厚的沙子,摊平;
②从20 cm的高度向下面的沙里扔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弹珠。取出弹珠,观察它们留下的坑的形状;
③想一想,如果从更高处扔下玻璃弹珠,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④摊平沙子,把大小不一的玻璃弹珠从50 cm的高处往下扔。取出弹珠,观察它们留下的坑的形状。
请回答:
(1)在步骤④中玻璃弹珠下落的速度更快些。
(2)如果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天体撞击产生的,那么,撞击月球的天体的运行快慢和体积对产生的环形山的大小的影响是撞击月球的天体运行速度越快产生的环形山越大,撞击月球的天体的体积越大产生的环形山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