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地月系 章末复习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章 地月系 章末复习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24 20:0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章 地月系章末复习训练 学生版
1.下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2.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但周期变长
B.全球各地都是白天
C.有的地方总是白天,有的地方总是黑夜
D.地球上无昼夜之分
3.学校操场上旗杆杆影的长度和方向是(   )
A.杆影方向每天各时刻都相同
B.杆影长度每天各时刻都相同
C.一年中杆影的长度和方向均保持不变
D.一年中杆影的长度和方向均会变化
4.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当太阳直射点由A向C移动时,宜昌市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为(   )
A.小—大—小 B.大—小—大
C.小—大 D.大—小
5.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老师布置作业让同学们画“地球运动示意图”。下列四幅图是四名同学的作业,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如图,甲、乙两点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商定在同一天的正午测定竿影,并用相机记录后将图片传送给对方,则两位同学得到的这组图片正确的是(   )
7.甲骨文是我国古老的象形文字,最早发现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年”字的写法见图,其本义是:年成,五谷成熟。引申为一年的收成。古人用五谷成熟表示“一年”,这是因为(   )
①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年
②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
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周期为一年
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周期为一年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如图是某日太阳东升西落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B点反映的是一天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影子朝着
方。
(2)一天之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先变 (填“大”或“小”,下同)后变小,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9.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点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0.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有关现象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3月21日至9月23日之间
B.地球的公转产生了昼夜以及南北半球的四季变化
C.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地球上来回移动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
D.地球好像是一个不停旋转着的庞大无比的大“陀螺”,由于惯性的作用,地球始终在不停地自转着
11.图中四点正午太阳高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12.如图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昼夜等分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宁波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13.下面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图(a)]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图(b)],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地球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
(2)图( )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填节气),此时在图( )中地球公转到 处。
(3)如图(a)所示,此时北京(116°E,40°N)正值 (填“白天”或“黑夜”)。
(4)图(c)是宁波的小华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a)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填序号)。
14.下列有关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不一致
B.月球上没有大气,故昼夜温差大
C. 月球又大又亮,是因为离地球近,且自己会发光
D. 月球上较暗的部分是海洋,明亮的部分是山地
15.2020年4月8日(农历三月十六)出现了“超级月亮”天文现象,这一天的月相接近(   )
  A.     B.     C.     D.
16.2021年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关于这一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到的月相是上弦月
B.北半球白天短,夜晚长
C.地球正在从④向①运动
D.月亮出现在下半夜的东边天空
17.如图表示月球公转过程中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其中能在地球上看到满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下列诗句对应的月相正确的是(   )
A.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凸月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残月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新月
19. 读北半球月相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出现下弦月月相时,月球运行到 (填字母)处位置。
(2)A处月相的名称是 ,农历日期为 。
(3)我国的农历月是以 为计量单位的。
20.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1)图甲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位置关系的模型,那么c代表 。
(2)1969年7月20 日(农历六月初七),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这虽然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却是我们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天,杭州居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
(3)图乙为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留在月壤上的清晰脚印,该脚印在月球上存留了很长时间,这是因为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既没有水和 ,也没有生物。
21.阅读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 若该组图反映日食状况:
a.反映日全食的是 (填序号);
b.没有反映出的日食类型是 。
(2) 比较日食和月食的全过程,两者是否有差异,按下列要求加以说明。
a.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同: ;
b.两者发生时地、日、月的位置不同:

c.两者发生时先亏损的位置不同: ;
d.两者的类型不同: 。
第7章 地月系章末复习训练 教师版
  
1.下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 )
   A.     B.     C.    D.
2.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但周期变长
B.全球各地都是白天
C.有的地方总是白天,有的地方总是黑夜
D.地球上无昼夜之分
3.学校操场上旗杆杆影的长度和方向是( D )
A.杆影方向每天各时刻都相同
B.杆影长度每天各时刻都相同
C.一年中杆影的长度和方向均保持不变
D.一年中杆影的长度和方向均会变化
4.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当太阳直射点由A向C移动时,宜昌市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为( A )
A.小—大—小 B.大—小—大
C.小—大 D.大—小
5.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老师布置作业让同学们画“地球运动示意图”。下列四幅图是四名同学的作业,其中正确的是( D )
    A.     B.    C.    D.
6.如图,甲、乙两点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商定在同一天的正午测定竿影,并用相机记录后将图片传送给对方,则两位同学得到的这组图片正确的是( A )
7.甲骨文是我国古老的象形文字,最早发现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年”字的写法见图,其本义是:年成,五谷成熟。引申为一年的收成。古人用五谷成熟表示“一年”,这是因为( D )
①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年
②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
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周期为一年
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周期为一年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如图是某日太阳东升西落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B点反映的是一天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影子朝着正北方。
(2)一天之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先变大(填“大”或“小”,下同)后变小,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后变长。
9.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点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A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0.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有关现象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3月21日至9月23日之间
B.地球的公转产生了昼夜以及南北半球的四季变化
C.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地球上来回移动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
D.地球好像是一个不停旋转着的庞大无比的大“陀螺”,由于惯性的作用,地球始终在不停地自转着
11.图中四点正午太阳高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D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12.如图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B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昼夜等分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宁波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13.下面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图(a)]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图(b)],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地球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图(a)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填节气),此时在图(b)中地球公转到丙处。
(3)如图(a)所示,此时北京(116°E,40°N)正值白天(填“白天”或“黑夜”)。
(4)图(c)是宁波的小华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a)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①(填序号)。
14.下列有关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不一致
B.月球上没有大气,故昼夜温差大
C. 月球又大又亮,是因为离地球近,且自己会发光
D. 月球上较暗的部分是海洋,明亮的部分是山地
15.2020年4月8日(农历三月十六)出现了“超级月亮”天文现象,这一天的月相接近( C )
  A.     B.     C.     D.
16.2021年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关于这一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观察到的月相是上弦月
B.北半球白天短,夜晚长
C.地球正在从④向①运动
D.月亮出现在下半夜的东边天空
17.如图表示月球公转过程中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其中能在地球上看到满月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18.下列诗句对应的月相正确的是( C )
A.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凸月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残月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新月
19. 读北半球月相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出现下弦月月相时,月球运行到B(填字母)处位置。
(2)A处月相的名称是满月,农历日期为十五或十六。
(3)我国的农历月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计量单位的。
20.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1)图甲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位置关系的模型,那么c代表月球。
(2)1969年7月20 日(农历六月初七),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这虽然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却是我们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天,杭州居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上弦月。
(3)图乙为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留在月壤上的清晰脚印,该脚印在月球上存留了很长时间,这是因为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既没有水和大气,也没有生物。
21.阅读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 若该组图反映日食状况:
a.反映日全食的是②(填序号);
b.没有反映出的日食类型是日环食。
(2) 比较日食和月食的全过程,两者是否有差异,按下列要求加以说明。
a.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同: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b.两者发生时地、日、月的位置不同:发生日食时,日—月—地成一直线,而发生月食时,日—地—月成一直线;
c.两者发生时先亏损的位置不同:日食时太阳先亏损于西缘,而月食时月球先亏损于东缘;
d.两者的类型不同:日食的类型有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月食的类型有月全食、月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