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满江红
原文呈现
1
写作背景
2
古诗词曲鉴赏
4
文学文化常识
3
5
常考名句理解
6
知识过关检测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原文呈现】(红色加线字为重难点易错字词)
【写作背景】本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后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
【文学文化常识】
1、秋瑾,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
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她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
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蛾眉:借指女子。
★拓展梳理
须眉:指胡须和眉毛,也指男子。
巾帼: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巾帼用作首饰。到了汉代,变为妇女专用。“巾帼”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如今已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
手足:比喻兄弟。
同窗:指同学。
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赏析】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院落篱下,菊花盛开,成为节日最好的点缀和提示。北国的秋天,明净如洗,“秋容如拭”。然而美好的节日,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以乐景写哀情。
【古诗词曲鉴赏】
擦。
炼字:“又”字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炼字:“拭”字写出了秋色的澄明,十分传神。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用典:前句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
思念浙江故乡。
【赏析】前句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家事国事,交织心中,不禁感慨万端,无可名状。这让她更加思念远在东南、不能常回的故乡,第二句表现了词人在浙江时过着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苦闷彷徨的现状。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赏析】既道出命运的不公,也痛恨自己是女儿之身,不能走出家庭,为挽救民族危亡尽心尽力。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很,甚。
我。
这里借
指女子。
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属类,范围 。
【赏析】这四句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词人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和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了“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列”与“烈”两句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赏析】“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莽莽人世。
用典:“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
【主旨】这首词写于词人赴日留学前一年,反映了词人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解脱,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表现了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常考名句理解】
(1)《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词人化用陶渊明《饮酒》(其五)和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江红》(小住京华)中既道出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未屑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为篱下黄花开遍
(4)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写出民主革命烈士秋瑾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心却比,男儿烈。
(5)《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表现鉴湖女侠侠肝义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志同道合者难觅的悲痛,又含蓄抒发了救国救民的热切情怀。
身不得 男儿列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明丽的秋景反增悲哀;下片转为议论,格调高昂激越,显露出刚烈女性特有的英雄气质。
B.“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C.“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两句既道出了命运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D.“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中,“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因人常热”表明了词人素有的济世情怀。
知识过关检测
课堂检测提能力
【解析】词的上片写客居京华,下片转为抒情,A项中的“转为议论”表述有误。
【答案】A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所展现的画面。(3分)
3.请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一句。(3分)
【答案】(3分)示例: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被擦拭过一般明净。(仅翻译句子给1分,有合理想象,语言生动,给满分)
【答案】(3分)示例: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词人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言之成理即可)
4.(教材“思考探究”)《满江红(小住京华)》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后一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1.《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小住京华)》都运用了典故,请分析其作用。
教材教参整合训练
【答案】《渔家傲·秋思》借用了“衡阳回雁峰”的典故,衬托出边塞的寒冷,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既渴望杀敌报国又思亲念乡的矛盾心理。《江城子·密州出猎》引用孙权“亲乘马射虎” 的典故,表现出词人打猎时的英勇形象和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化用“冯唐出使”的典故,以魏尚自许,表达了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引用“八百里”和“的卢马”的典故,描写了战前准备的充分和战争场面的激烈,表达了词人渴望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愿望。《满江红(小住京华)》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比喻国破;用“青衫湿”表达了词人对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的感慨与惆怅。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案】不一致,《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