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徐州新沂市二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8分)
1.(20分)直接写得数。
2×6= 32÷8= 5×3= 35÷7=
28÷4= 5×4= 9÷1= 42+7=
72÷9= 12﹣6= 30÷6= 7×7=
8×5= 56÷8= 45÷5= 42÷6=
3×2×6= 48÷6÷2= 32÷4×8= 8×6﹣4=
2.(8分)计算下面各题。
36+35+24= 65﹣18﹣27= 34﹣18+27= 44+26﹣30=
三、填空。(每题2分,第4题4分,第5、题各6分,计28分)
3.(2分)看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4.(2分)(1)添上 个〇,〇就和□同样多。
(2)从第二行拿 个□摆到第一行,每行的图形数就一样多了。
5.(2分)比48多8的数是 ,比56少7的数是 。
6.(4分)在横线上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棵大树的高大约是12 一块橡皮大约长5
一根黄瓜长大约20 一个粉笔盒的高是8
7.(6分)
(1)每盘有5个梨,有 盘,一共有 个。
=
(2)20个梨,平均分成 盘,每盘 个。
=
(3)20个梨,每 个一盘,平均分成了 盘。
=
8.(6分)在〇里填上“>”“<”或“=”。
5×8〇5×9 48÷8〇42÷7 9厘米〇9米
6×9〇8×7 20+20〇5×8 1米〇100厘米
9.(2分)下面图形中有 个四边形,其中 号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10.(2分)△+〇=10,△×〇=16,△= ,〇=
11.(2分)找规律填数。
(1)1,2,4,8,16,32, 。
(2)0,1,1,2,3,5,8, 。
四、在合适答案旁边的□画“√”。(每题2分,计10分)
12.(2分)小明有40本故事书,小华的故事书比他的少。小华最多有多少本故事书?( )
A.41本 B.39本 C.40本
13.(2分)下面的铅笔大约长几厘米?( )
A.9厘米 B.8厘米 C.7厘米
14.(2分)5+5+5+5+5+5+5+5改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 )
A.5×5 B.5×8 C.5+8
15.(2分)计算42÷6时与计算下面哪道算式所用的口诀不同?( )
A.7×6 B.5×7+7 C.36÷6
16.(2分)如图中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上的折痕可以看成线段,哪条折痕最长?( )
A. B. C.
五、操作题。(第1题2分,其余每题3分,计8分)
17.(2分)先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18.(3分)按要求分一分。
19.(3分)这些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六、解决问题。(每题4分,第6题6分,计26分)
20.(4分)一辆小轿车可以坐5人,7辆这样的轿车可以坐多少人?
21.(4分)(1)小朋友用彩纸做纸花,每人做8朵,3个人一共做了多少朵?
(2)把这些花平均分给6个人,每人分几朵?
22.(4分)
(1)有多少只?
(2)有多少只?
23.(4分)同学们做旗子。第一小组做了26面红旗,30面黄旗。第一小组一共做了多少面旗子?送给第二小组14面,还剩下多少面旗子?
24.(4分)二(1)班有男生26人,女生19人,一共有多少人?如果每队站9人,一共要站成几队?
25.(6分)
(1)小华带了25元正好买了5个面包,每个面包多少元?
(2)小明买了6个蛋糕,小刚买了9个甜筒,谁用的钱多?
(3)小红买一种食品,正好用去54元,她买的可能是什么?买了多少?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徐州新沂市二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8分)
1.(20分)直接写得数。
2×6= 32÷8= 5×3= 35÷7=
28÷4= 5×4= 9÷1= 42+7=
72÷9= 12﹣6= 30÷6= 7×7=
8×5= 56÷8= 45÷5= 42÷6=
3×2×6= 48÷6÷2= 32÷4×8= 8×6﹣4=
【分析】按照表内乘除法口诀计算即可。
【解答】解:
2×6=12 32÷8=4 5×3=15 35÷7=5
28÷4=7 5×4=20 9÷1=9 42+7=49
72÷9=8 12﹣6=6 30÷6=5 7×7=49
8×5=40 56÷8=7 45÷5=9 42÷6=7
3×2×6=36 48÷6÷2=4 32÷4×8=64 8×6﹣4=44
2.(8分)计算下面各题。
36+35+24= 65﹣18﹣27= 34﹣18+27= 44+26﹣30=
【分析】根据整数加减法以及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36+35+24=95
65﹣18﹣27=20
34﹣18+27=43
44+26﹣30=40
三、填空。(每题2分,第4题4分,第5、题各6分,计28分)
3.(2分)看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分析】一共有3组水果,每组是8个,根据“总数=组数×每组的个数”列式即可,据此解答。
【解答】解:
4.(2分)(1)添上 4 个〇,〇就和□同样多。
(2)从第二行拿 2 个□摆到第一行,每行的图形数就一样多了。
【分析】(1)一个一个对应来看,□比〇多4个;
(2)多的这4个,每行分两个,每行的图形数就一样多了,据此解答。
【解答】解:(1)添上4个〇,〇就和□同样多。
(2)从第二行拿2个□摆到第一行,每行的图形数就一样多了。
故答案为:4;2。
5.(2分)比48多8的数是 56 ,比56少7的数是 49 。
【分析】要求比48多8的数是多少,用48加上8即可;要求比56少7的数是多少,用56减去7即可。
【解答】解:48+8=56
56﹣7=49
答:比48多8的数是56,比56少7的数是49。
故答案为:56,49。
6.(4分)在横线上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棵大树的高大约是12 米 一块橡皮大约长5 厘米
一根黄瓜长大约20 厘米 一个粉笔盒的高是8 厘米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即可。
【解答】解:
一棵大树的高大约是12米 一块橡皮大约长5厘米
一根黄瓜长大约20厘米 一个粉笔盒的高是8厘米
故答案为:米,厘米,厘米,厘米。
7.(6分)
(1)每盘有5个梨,有 4 盘,一共有 20 个。
5 × 4 = 20
(2)20个梨,平均分成 4 盘,每盘 5 个。
20 ÷ 4 = 5
(3)20个梨,每 5 个一盘,平均分成了 4 盘。
20 ÷ 5 = 4
【分析】(1)每盘有5个梨,有4盘,一共有20个。
(2)20个梨,平均分成4盘,每盘5个。
(3)20个梨,每5个一盘,平均分成了4盘。由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每盘有5个梨,有4盘,一共有20个。列式为:5×4=20;
(2)20个梨,平均分成4盘,每盘5个。列式为:20÷4=5;
(3)20个梨,每5个一盘,平均分成了4盘。20÷5=4;
故答案为:4,20,5×4=20;4,5,20÷4=5;5,4,20÷5=4。
8.(6分)在〇里填上“>”“<”或“=”。
5×8〇5×9 48÷8〇42÷7 9厘米〇9米
6×9〇8×7 20+20〇5×8 1米〇100厘米
【分析】5×8=40,5×9=45,因为40<45,所以5×8<5×9;
48÷8=6,42÷7=6,因为6=6,所以48÷8=42÷7;
9米=900厘米,因为9<900,所以9厘米<9米;
6×9=54,8×7=56,因为54<56,所以6×9<8×7;
20+20=40,5×8=40,因为40=40,所以20+20=5×8;
1米=100厘米,因为100=100,所以1米=100厘米。
【解答】解:
5×8<5×9 48÷8=42÷7 9厘米<9米
6×9<8×7 20+20=5×8 1米=100厘米
9.(2分)下面图形中有 2 个四边形,其中 ③ 号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根据四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完成填空即可。
【解答】解:如图形中有2个四边形,其中③号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2;③。
10.(2分)△+〇=10,△×〇=16,△= 2(8) ,〇= 8(2)
【分析】我们可以先背一下乘法口诀,然后 就可以发现得数是16的乘法口诀有“四四十六”和“二八十六”两句,其中2+8正好等于10。所以△和〇其中一个等于2,另一个等于8。
【解答】解:得数是16的乘法口诀有“四四十六”和“二八十六”两句,2+8=10,所以△=2,〇=8或△=8,〇=2。
故答案为:2(8);8(2)。
11.(2分)找规律填数。
(1)1,2,4,8,16,32, 64 。
(2)0,1,1,2,3,5,8, 13 。
【分析】(1)数列规律:前一个数乘2等于下一个数,据此求解即可;
(2)数列规律:前两个相加的和等于下一个数,据此求解即可。
【解答】解:(1)32×2=64
1,2,4,8,16,32,64;
(2)5+8=13
0,1,1,2,3,5,8,13。
故答案为:64;13。
四、在合适答案旁边的□画“√”。(每题2分,计10分)
12.(2分)小明有40本故事书,小华的故事书比他的少。小华最多有多少本故事书?( )
A.41本 B.39本 C.40本
【分析】根据题意,用给出的各个选项的数据和小明故事书的本数相比较,然后再找出比40本少的数即可解答。
【解答】解:41>40,比小明的故事书多,不符合题意;
39<40,比小明的故事书少,符合题意;
40=40,和小明的故事书数量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分)下面的铅笔大约长几厘米?( )
A.9厘米 B.8厘米 C.7厘米
【分析】取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据此计算。
【解答】解:9﹣2=7(厘米)
故选:C。
14.(2分)5+5+5+5+5+5+5+5改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 )
A.5×5 B.5×8 C.5+8
【分析】用相同加数乘相同加数的个数即可求解。
【解答】解:5+5+5+5+5+5+5+5=5×8
故选:B。
15.(2分)计算42÷6时与计算下面哪道算式所用的口诀不同?( )
A.7×6 B.5×7+7 C.36÷6
【分析】计算42÷6时,可以根据乘法口诀”六七四十二“进行计算;
7×6,可以根据乘法口诀”六七四十二“进行计算;
5×7,表示5个7相加,再加上1个7表示6个7相加,可以用6×7表示,6×7可以根据乘法口诀”六七四十二“进行计算;
36÷6=6,所以36÷6可以用乘法口诀”六六三十六“进行计算,由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
计算42÷6时与36÷6所用的口诀不同。
故选:C。
16.(2分)如图中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上的折痕可以看成线段,哪条折痕最长?( )
A. B. 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条边中斜边最长,分析选项三个图形:第1个折法得到的三角形不是最大的,所以斜边也不是最长的;第2个折法折痕与边长相等;第3个折法将正方形纸沿对角线折时,会得到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这时三角形是最大的,斜边也是最长的;依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三角形的三条边中斜边最长,第三个折法将正方形纸沿对角线折时,会得到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这时三角形是最大的,斜边也是最长的。
故选:C。
五、操作题。(第1题2分,其余每题3分,计8分)
17.(2分)先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分析】线段的含义: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据此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是5厘米﹣2厘米=3厘米,画出即可。
【解答】解:
18.(3分)按要求分一分。
【分析】图1根据三角形的特征,连接任意一条对角线即可;
图2过六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出隔两个顶点的对角线,即可把六边形分成两个四边形;
图3根据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定义,找其中一个顶点,然后在它的不相邻的边上去一点(顶点除外),连接即可。
【解答】解:如图:
(答案不唯一)。
19.(3分)这些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分析】站在前面的小男孩看到车的前头;站在侧面的长发小女孩看到的是卡车头朝左;后面小姑娘看到的是车的后面。
【解答】解:如图:
六、解决问题。(每题4分,第6题6分,计26分)
20.(4分)一辆小轿车可以坐5人,7辆这样的轿车可以坐多少人?
【分析】用每辆小轿车可以坐的人数乘辆数,就是一共可以坐的人数。
【解答】解:5×7=35(人)
答:7辆这样的轿车可以坐35人。
21.(4分)(1)小朋友用彩纸做纸花,每人做8朵,3个人一共做了多少朵?
(2)把这些花平均分给6个人,每人分几朵?
【分析】(1)每人做8朵,求3个人一共做了多少朵纸花,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用3乘8即可求解;
(2)用做的纸花的朵数除以6,即可求出每人分几朵。
【解答】解:(1)3×8=24(朵)
答:3个人一共做了24朵。
(2)24÷6=4(朵)
答:每人分4朵。
22.(4分)
(1)有多少只?
(2)有多少只?
【分析】(1)母鸡有35只,公鸡比母鸡多26只,那么公鸡有(35+26)只;
(2)鹅比公鸡少17只,用公鸡的只数减去17即可,据此解答。
【解答】解:(1)35+26=61(只)
答:有61只。
(2)61﹣17=44(只)
答:有44只。
23.(4分)同学们做旗子。第一小组做了26面红旗,30面黄旗。第一小组一共做了多少面旗子?送给第二小组14面,还剩下多少面旗子?
【分析】根据题意,把第一小组做的红旗和黄旗的数量相加,即可求出第一小组一共做了多少面旗子,然后再减去送给第二组的14面即可求出还剩多少面旗子。
【解答】解:26+30=56(面)
56﹣14=42(面)
答:第一小组一共做了56面旗子,送给第二小组14面,还剩下42面旗子。
24.(4分)二(1)班有男生26人,女生19人,一共有多少人?如果每队站9人,一共要站成几队?
【分析】首先根据加法的意义,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根据“包含”除法的意义,用除法求出可以分成几组。
【解答】解:26+19=45(人)
45÷9=5(队)
答:一共有45人,如果每队站9人,一共要站成5队。
25.(6分)
(1)小华带了25元正好买了5个面包,每个面包多少元?
(2)小明买了6个蛋糕,小刚买了9个甜筒,谁用的钱多?
(3)小红买一种食品,正好用去54元,她买的可能是什么?买了多少?
【分析】(1)根据总价÷数量=单价,即可求得。
(2)6个蛋糕是(6×8)元,9个甜筒是(9×3)元,再比较即可判断。
(3)根据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以及54÷3=18,可知她买的可能是巧克力或甜筒。
【解答】解:(1)25÷5=5(元)
答:每个面包5元。
(2)6×8=48(元)
9×3=27(元)
48>27
答:小明用的钱多。
(3)6×9=54(元)
54÷3=18(个)
答:她买的可能是巧克力,买了6个;也可能买了甜筒,买了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