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如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
【答案】D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周天子地位在缩小,各诸侯地位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地位下降,统治力大大降低,诸侯势力崛起,互相争霸。选项D符合题意;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春秋时期主要是争霸战争,C排除;选项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
2.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国家出现,进入文明时代 B.青铜器和甲骨文,诉说中华文明辉煌成就
C.分封制,延续泱泱大国政治文化 D.王室衰微,列国纷争和变法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和变革”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均有体现,图中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即是这一时期经济方面的变化,“学术思想活跃,百家争鸣”属于思想文化方面因此,因此空白处应体现为政治方面,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政治方面的表现为“王室衰微,列国纷争和变法”,故选D;A是夏朝,不符合题意,排除;B为商周时期,排除;C是西周时期,排除。
3.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内容为
A.动荡的春秋 B.百家争鸣
C.远古的传说 D.三国鼎立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代,出现了铁器,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诸侯国逐渐强大起来,王室衰微,分封的诸侯国不再听天子的命令,天子要依附强大的诸侯,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内容不一致,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抓住题干图片的关键信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结合这些关键词解答问题。
4.图片资料是历史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资源,生产工具的发展是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下面的图片能告诉我们的是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瓦解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郡县制的确立
【答案】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生产工具的发展是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铁农具;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与题干图片内容不符,可排除;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D排除。故选C。
5.观察下面三幅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的趋势是( )
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诸侯争霸战乱不断
C.文化繁荣百家争鸣 D.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当时有众多的诸侯国,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到了战国时期,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的诸侯国左右着政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的趋势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不全面,排除;C项在图片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D项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
6.如图是某电影院正在上映的一部历史纪录片,其中会在影片中出现的人物是
①齐桓公 ②楚庄王 ③晋文公 ④秦王赢政 ⑤秦穆公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答案】A
【详解】
根据“春秋争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建立秦朝,不是春秋时期的人物,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秦穆公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①②③⑤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A。
7.图3是《中国通史》的部分目录,由图可知这部分目录的主题应该是( )
A.西周社会 B.春秋争霸 C.三家分晋 D.秦灭六国
【答案】B
【详解】
根据目录中的“齐鲁”“秦晋”“勾践”“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争夺霸主地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先后北上争霸。可知这部分目录的主题应该是“春秋争霸”。选项B符合题意;西周初年,确立分封制,A排除;战国初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C排除;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D排除。故选B。
8.仔细观察图中君臣二人的对话,指出这幅图和下面哪一事件密切相关?
A.齐桓公称霸 B.晋文公称霸
C.楚庄王称霸 D.秦穆公称霸
【答案】A
【详解】
由图片中的“尊王攘夷”,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所以A项符合题意;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秦穆公, 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9.他是春秋首霸,他的封地大约在图中(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他是春秋首霸”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国的都城在临淄,因而读图可知齐国在A处,所以答案选择A。
10.2020年春季,李华同学居家学习期间,通过“云旅游”的方式,开启了以“三晋文化”为主题的项目性学习。李华同学进入山西博物院网站的“晋魂”系列展厅,截图保存了下面文物照片,并做了相关记录。此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 )
A.提供了研究晋国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B.见证汉字的造字方法和造字特点
C.说明晋国是最早实行分封制的诸侯国 D.突显晋国的青铜铸造业水平领先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对晋国历史的研究,故A符合题意;甲骨文能体现汉字的造字方法和造字特点,故B不符合题意;由材料“……晋侯作……”可知,晋侯鸟尊是晋侯燮命人所铸,不能体现晋国是最早实行分封制的诸侯国,故C不符合题意;晋侯鸟尊体现了晋国的青铜铸造艺术,但体现不出“领先”,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某位老师在制作课件时用到了下图中的材料,他所要讲述的内容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C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吴王阖庐、越王勾践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选项C符合题意,AB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
12.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下图儿童故事画相关的成语故事是
A.围魏救赵 B.卧薪尝胆
C.纸上谈兵 D.退避三舍
【答案】D
【解析】依据图片中的文字:晋文公争霸。结合课本所学,春秋公元前632年,城濮大战中,晋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了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D项符合题意;“围魏救赵”源于战国时期齐魏之间的桂陵之战。A项不合题意;卧薪尝胆发生在吴越争霸,越王勾践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经过长期准备,灭掉吴国称霸。B项不合题意;“纸上谈兵”源于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3.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势图,该图的注记应当是
战国时期形势图 B.春秋争霸形势图
C.牧野之战形势图 D.秦灭六国形势图
【答案】B
【详解】
由地图中的“城濮之战”“晋国”等信息可知,该图是春秋争霸形势图,故B正确;战国时期形势图、牧野之战形势图、秦灭六国形势图不符合图片信息,故ACD错误。
14.如图,去年扬州迎来建城2500周年纪念。扬州建城开始于( )
A.禹贡分九州 B.越王勾践建城
C.吴王夫差建邗城 D.周武王分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方乡土史。学生需要知道下面答案与扬州有关的。根据课本所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吴国的都成字今天的江苏苏州,吴国的势力防范在今天江南一带。扬州在江苏。故选择答案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15.以下示意图中①②表现出的时代特征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社会动荡与变革
C.北方民族大交融 D.繁荣开放的时代
【答案】B
【详解】
分析示意图可知①②分别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为大动荡、大变革以及大发展。A选项,为夏商西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故B选项符合题意。C选项,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为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择B。
16.下列结构图反映了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文化繁荣百家争鸣 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答案】B
【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战争不断,秦朝时期灭六国,统一全国,反映了统一趋势不断增强,B符合题意;ACD项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
17.如下图历史地图能反映出( )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答案】B
【详解】
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到战国时期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秦、燕、赵、魏、韩等,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故地图能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增强,故B符合题意;图片1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只体现了统一的过程,没有涉及百鸟争鸣,故C不符合题意;这一时期的战争,虽然有杀戮,但也促进了统一进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某同学利用如下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
A.西周分封 B.春秋争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图片中有晋、卫等国,是春秋形势图,体现了春秋争霸形势,故B符合题意;西周分封时周天子还有权威,战国七雄时晋国已经消灭,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如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从④处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 )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C项符合题意;夏商时期是公元前2070-公元前1046年,A项不符合题意;西周时期是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B项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如下图所示的一个铁耙,他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候?( )
A.原始社会时期 B.夏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故图示中的铁耙最早可能出现在春秋时期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铁质农具和牛耕最早出现在春秋后期
21.图片资料是历史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资源,下面的图片能告诉我们的是( )是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瓦解.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郡县制的确立
【答案】C
【解析】依据图片的牛和耕犁,结合课本所学,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是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C符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本题强调“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确立都是政治方面,AB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22.下列三幅图片所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A.生产工具的进步 B.耕作技术的发展
C.中华文明的演进 D.古代纹饰的演进
【答案】C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从船形彩陶壶图片到青铜器司母戊鼎,再到铁质农具的出现,体现了我国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C正确;图中只有铁质农具是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发展,排除AB;纹饰只有船形彩陶壶有,排除D,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全面分析题目给出的图片和选项,注意寻找最大共性来解答此题。
23.下图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C.冶铁业世界领先 D.商业活动的活跃
【答案】B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春秋后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手工业的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都有所发展。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B符合题意;ACD项概括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4.下图是春秋空首布(一种货币),从这枚货币上我们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有
①春秋时期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
②春秋时期金属货币已经得到广泛使用
③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使用的是统一的货币
④春秋时期商品交换比较活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从春秋时期的货币上我们可知,春秋时期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金属货币已经得到广泛流通,春秋时期商品交换比较活跃,秦朝使用的是统一的货币,仔细审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联系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商品交换比较活跃。
25.如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中“大科技”处的内容应是
A.石器出现 B.青铜文明 C.铁器牛耕 D.造纸印刷
【答案】C
【详解】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被破坏,奴隶制度逐步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故图示中“大科技”处的内容应是铁器牛耕,C符合题意;石器出现、青铜文明是在春秋战国之前,AB排除;造纸术出现在西汉时期,D排除。故选择C。
26.观察下面两幅图,通过比较最能说明
A.建筑技术的发展 B.手工工艺的提高
C.战争武器的改进 D.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图二反映生产工具由石斧到铁农具的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标志,D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涉及建筑技术,A排除;图片反映的主旨不是体现手工工艺的提高,B排除;骨耜是农具,C排除。故选择D。
27.下图中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最早见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出现了二牛抬杠,故选项B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采用了牛耕技术,但不是二牛抬杠耕作技术,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宋元时期,耕作方式没有改进,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8.时空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时序性是历史最基本的特征,请选出与下图番号对应正确的一项
A.秦西汉东汉
B.商战国春秋
C.商春秋战国
D.商西汉东汉
【答案】C
【详解】
据示意图分析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商朝是在夏朝后的朝代,所以①为商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在牧野与商军决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史称东周。而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东周后期称为战国时期。所以②③为春秋战国,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9.下图的连环画讲述了春秋时期哪位霸主的故事?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吴王阖闾 D.越王勾践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卧薪尝胆”描述的是吴越争霸过程中越王勾践发奋图强的故事,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人物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与“卧薪尝胆”无关;C项人物没有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与“卧薪尝胆”无关。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卧薪尝胆”,需熟悉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越王勾践通过“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打败吴王夫差,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位霸主。可由此确定正确答案。
30.图示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处对应的正确名称应该是( )
A.春秋 B.南朝 C.北朝 D.三国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我国奴隶社会的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由此可知,题干图示中的空白处应填写“春秋”,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第一步读懂题干“示意图”,然后依据图示中所填写处的时间“前770年—前476年”,据此判断应填写的信息。
31.史料、文物是解释历史的依托,是现实与历史对话的桥梁。 下列图片中最能直接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的铁质农具的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劳动负担,节约了一定的劳动时间,使得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并繁荣,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工具不能直接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不符合题意;故选D。
32.下列选项,与下边形势图反映的时代相吻合的是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后母戊鼎
C.春秋争霸 D.“推恩令”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主要国家“秦国、晋国、吴国、楚国及周边的少数民族”可以判断出这是春秋时期的形势图,当时的战争主要是争霸战争,C正确;此时已经进入铁器时代,因此A排除;后母戊鼎出土于商朝,与材料无关,B排除;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D排除。故选C。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会说话的文物
请回答:
(1)图1和图2文物反映了距今大约六七千年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生活情况,请分别写出代表居民的名称,从图片中能获得有关他们生活的哪些信息?
(2)图3和图4文物是哪一时期文明的代表?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历史地位。
(3)从图5和图6文物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分别指出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带来的变化。
(4)以上一组图片告诉我们获知历史的方式是什么?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知历史?
【答案】(1)半坡人、河姆渡人;制造陶器,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等。
(2)夏商周或商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地主阶级兴起;变法运动等;思想上:思想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4)考古资料;传说故事、文献资料等。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半坡居民制造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半坡原始居民会制作色彩绚丽的彩陶。图2反映的是河姆渡居民使用的耒耜,表明河姆渡人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等。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反映的是商朝的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图4反映的是商朝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图5反映的是铁农具,图6反映的是牛耕,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例子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带来的变化有在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地主阶级兴起;变法运动等;在思想上:思想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4)以上一组图片告诉我们获知历史的方式是考古资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传说故事、文献资料等方式获知历史。
34.从西周到春秋,我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请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阐述这一现象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
【答案】(1)分封制。诸侯争霸。影响:积极方面,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消极方面,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人民流离失所,生产被破坏,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灾难。
(2)新现象: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新兴阶级:地主积极和农民阶级。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周、燕、鲁”可知,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分封制;依据图二关键词“城濮之战”可知,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消极方面,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人民流离失所,生产被破坏,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灾难。
(2)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铁农具和牛耕已使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在兼并战争中获胜。经过变法。地主阶级统治代替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35.【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 春秋无义战。
﹣﹣孟子
(1)孟子用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否恰当?为什么?
第二组:连环画
(2)“第九集”的主人公是谁? “楚庄王图强”后打败哪国军队做了春秋霸主?
(3)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多的成语出自春秋时期,请你说出一个来,结合图片,谈谈你的感悟是什么?
【答案】(1)孟子的说法太绝对了.积极方面:因为争霸的需要,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家趋于统一.
消极方面:战争给人民带来课灾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2)齐桓公、晋国军队
(3)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抓住机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改革,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善于用人,重视人才;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应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无义战”,这既表达了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其政治观的体现。因为春秋时期诸侯国争霸的需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家趋于统一;同时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课灾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2)根据连环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九集”的春秋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因为齐桓公任用管仲,对内改革,增强军队训练,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发动战争,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楚庄王图强”后打败晋国军队后,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
(3)依据出自春秋时期一个成语和图片,谈感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退避三舍,是说晋楚争霸的故事。晋文公为了回报昔日流亡时楚成王的接济之恩,坚持先退让三舍(约45公里)才接战。但这场战役最后晋国赢了。晋国的山戎大军打破了楚国荆蛮大军的不败神话。说明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抓住机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改革,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善于用人,重视人才;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应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