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10:3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图册
1 .下列能大致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北宋皇族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定都临安;1115年,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1125年,金灭辽;1038年,党项族的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其中西夏位于西北,金位于东北地区,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因此C正确;南宋位于江南地区,A错误;辽被金消灭,B排除;西夏位于西北地区,D排除。故选C。
2 .如下图所示:我国两宋时期大事年表,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1年
北宋建
立 宋辽订立檀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订立和约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与金议和

A.北宋和南宋都是被大金所灭亡 B.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C.各政权在“战与和”中政权更替 D.各民族政权由对峙到实现统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在“战与和”中政权更替,故C正确;北宋被金所灭,南宋与金议和,没有被金灭,故A说法错误;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议和没有体现是战争状态,故排除B项;材料最终是宋金议和,不是统一,故排除D项。故选C。
3 .下图是《女真人像》,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和长白山一带,从图上人物的穿衣打扮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A.定居农耕 B.游牧渔猎 C.原始聚落 D.男耕女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女真人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可排除。故选B。
4 .读图《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A.西夏、金、南宋开国君主分别为元昊、阿保机、赵构
B.辽、西夏、北宋首都分别是兴庆府、上京临潢府、开封
C.澶渊之盟签订后,南宋与金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
D.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故D符合史实,符合题意;金的开国君主是阿骨打,故A不符合史实,排除A;辽的首都是上京临潢府,西夏的首都是兴庆府,故B不符合史实,排除B;澶渊之盟签订后,北宋与辽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故C不符合史实,排除C。故选D。
5 .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1.收复建康
2.取得郾城大捷
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陈桥兵变 B.岳飞抗金 C.铁木真统一蒙古 D.文天祥抗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表格中的信息“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知,同学要讲述的是岳飞抗金。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体现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排除;CD项都与题干表格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
6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了如图诗句。这位读书人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
A.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得皇权
B.宋徽宗、宋钦宗妥协求和,导致北宋灭亡
C.秦桧谋杀抗金名将岳飞
D.北宋为求苟安同辽签定“澶渊之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里的“西子湖畔、英雄墓,不名桧、愧姓秦”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又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但是后来岳飞被奸臣秦桧等人所害,岳飞墓就坐落于杭州西湖畔的栖霞岭,在墓门下有铁铸人像,他们就是秦桧等人,故C符合题意;赵匡胤是北宋建立者,与题意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与南宋岳飞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澶渊之盟是北宋签订,题干涉及的是南宋,故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7 .下图便签记录的信息,反映的内容是
A.契丹建国
B.党项族的勃兴
C.女真族的崛起
D.蒙古族的兴起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当时的女真族有许多部落,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定都会宁,国号金,C符合题意;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定都上京,国号辽,A不符合题意;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B不符合题意;蒙古各部的统一是铁木真完成的,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图片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教材中金政权建立的时间、民族、建立、都城、国号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8 .下图人物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
A.文天祥
B.寇准
C.郑成功
D.岳飞
【答案】D
【解析】根据“精忠报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自幼受母亲“精忠报国”的家训,他培养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队,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故D符合题意;A项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抗元将领;B项寇准是北宋真宗时期的著名宰相;C项郑成功收复台湾,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9 .读下图,指出与南宋对峙的政权
A.辽、西夏 B.辽、金 C.金、西夏 D.元、西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038年,西夏建立,1127年,金灭亡北宋,同年,南宋建立,三个政权并立,故C符合题意;1125年,金灭亡辽,故AB不符合题意;1127年,西夏灭亡,1271年,元建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 .如图,主题栏填写较为合理的是
A.宋金对峙与社会变化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宋代民族关系的发展 D.对外开放与民族危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打进了民族交融,宋和辽的和战,南宋和金的和战,这些史实融合到一起,就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故B符合题意;宋金对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故A不符合题意;宋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这个主题没有体现出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晚清时期是被迫对外开放与民族危机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 .王老师在历史课上画了一个思维导图(见下图),他的教学主题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开放的时代
D.封建制度的没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思维导图可知,这反映的是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并立,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西夏、金并立,所以他的教学主题是民族政权的并立,A符合题意。统一国家的建立是在秦朝,B不符合题意。繁荣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C不符合题意。封建制度的没落是在明清时期,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
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
12 .夏老师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下列哪幅图片与其它三幅主题不一致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是林则徐,他在广州虎门销毁鸦片,维护了民族尊严,属于民族英雄;选项B是戚继光,他率领戚家军抗击日本倭寇,是抗击外来入侵,属于民族英雄。选项C是郑成功,抗击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属于民族英雄;选项D是岳飞,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南宋与金的斗争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不属于民族英雄。选项ACD均是抗击外来侵略,属于民族英雄。故选D。
13 .下图反映了南宋初期抗金斗争中的重要战役,意义非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统帅岳飞是杰出的民族英雄 B.岳家军结束了宋金边界战事
C.统帅岳飞是英勇的抗金英雄 D.岳家军被金军大败被迫后撤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由于南宋和金的战争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矛盾,不是外来入侵,所以岳飞不能称为民族英雄,因此,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岳家军没有结束宋金边界战事,B不符合题意;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但宋高宗、秦桧一心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退兵,岳飞被迫班师回朝,故D不符合题意。由此可见,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4 .观察下面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对图中政权相关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耶律阿保机建立金
B.西夏的建立者是党项族的元昊
C.南京当时在南宋的统治范围内
D.金与南宋的分界线在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答案】A
【解析】
根据图片《金、南宋对峙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而耶律阿保机建立的是契丹国;所以对图中政权相关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耶律阿保机建立金;其余选项BCD都是正确的;故选A。
15 .如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的是
A.文天祥抗元 B.岳飞抗金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取得郾城大捷”判断是岳飞抗金。南宋岳飞是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B符合题意;ACD项与“郾城大捷”不符,排除。故选择B。
16 .在下面我国朝代更迭图中,表示“金”政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1234年,金被蒙古所灭, ② 是金,B正确;西夏1038年建立,1227年灭亡,①是西夏,排除A;北宋960年建立,1127年灭亡,③是北宋,排除C;南宋1127年建立,1276年灭亡, ④是南宋,排除D。故选B。
17 .如图漫画反映了哪个王朝的灭亡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中的“金”“抓了两个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靖康之变,即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18 .如图人物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
A.文天祥
B.宋江
C.沈括
D.岳飞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精忠报国”,结合所学知识,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元英雄,故A不符合题意。宋江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故B不符合题意。沈括是北宋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故C不符合题意。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9 .下图是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名将
B.岳飞被投降派杀害
C.岳家军抗击金兵,作战勇敢
D.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不断取得对金军的胜利,有望收复中原,宋高宗等投降派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但是岳飞精忠报国精神被一代又一代传颂,为了纪念岳飞这种精神,建立岳王庙。D项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故选择D。
20 .岳飞的抗金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将他视为民族英雄。下图来自于教材对岳飞的介绍,其中对岳飞品行高度概括的一句话是
A.是抗金战火中成为了一名出色将领 B.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
C.“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D.“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金军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军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回朝,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还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是对岳飞品行高度概括,B符合题意;是抗金战火中成为了一名出色将领与岳飞相关,但不属于对品行方面的概括,A排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对岳家军的评价,C排除;“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与岳飞相关,但不是对岳飞品行评价最恰当的一句话,D排除。故选择B。
21 .下面是《宋金对峙示意图》。图中空白方框处应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辽,北宋
B.西夏、蒙古
C.辽,西夏
D.北宋,蒙古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A项符合题意;C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 .下列关于下图军事行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标志着金灭辽和北宋
C.反映了南宋和金对峙 D.从此南宋偏安江南地区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中的“郾城”等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之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所以C项符合题意;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郾城之战时辽与北宋已经被灭,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郾城之战不能体现南宋偏安江南地区,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23 .下图是黑龙江金代上京遗址出土的铜坐龙。坐龙半张着嘴、微闭着眼、悠然自得,似乎在抒发一种昂扬的心境。该文物可用于研究
A.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B.西夏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C.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 D.宋代民族政权的并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
金代上京遗址出土的铜坐龙适合研究金代历史,无法反映元朝建立的信息,排除A;铜坐龙反映了金代手工业技术,排除B;契丹族建立的是辽朝而非金朝,排除C;金代时期,北宋、辽、西夏主权对峙,D符合题意。故选D。
24 .年代尺是学习历史事件的重要工具。下图年代尺所揭示的主题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封建社会的衰落 C.民族政权的并立 D.专制皇权的强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1115年,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所以题干反映的是民族政权的并立,C符合题意;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反映的是唐朝的特点,A排除;题干没有涉及封建社会的衰落,B排除;明清时期专制皇权的强化,D排除。故选择C。
25 .与如下图内容直接相关的少数民族是
A.女真族 B.契丹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建立金,故A符合题意;契丹族建立了辽,党项族建立了西夏,蒙古族建立了元,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6 .下图描绘的历史人物是
A.阿保机 B.岳飞 C.文天祥 D.郑成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是“岳母刺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金。在岳飞刚刚准备从军的时候,母亲给他肩上刻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至今在民间流传。选项B符合题意;阿保机建立辽;文天祥抗元;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7 .文物《西夏铜牛》(见下图),最能说明宋夏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
A.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B.多元文化碰撞交融
C.民族政权并立对峙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文物《西夏铜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6年在夏王陵区出土的鎏金铜牛,形体硕大,重达一百八十八公斤,形态逼真,显示了当时高超的冶铸工艺水平,这与中原地区同时代的大多偏小的青铜牛、马制品相似,体现中原文化与西夏文化的交融,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8 .在下面连环画《岳飞》中,我们不可能看到的故事情节是(  )
A.岳飞在郾城取得抗辽重大胜利
B.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
C.岳飞上书宋高宗,要求坚持抗金
D.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1140年,岳飞与金展开郾城大战,A项符合题意;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飞上书宋高宗,要求坚持抗金;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由此分析BC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9 .大金得胜陀颂碑用两种文字记载了完颜阿骨打誓师反辽的史实。一种文字是汉文,另一种文字是
A.满文
B.女真文字
C.西夏文字
D.契丹文字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阿骨打还令人创制女真文字,改革军政体制,注意发展生产。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同时学生要注意掌握其它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基本状况。
30 .宋元时期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的时期。观察下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A.辽、金、元 B.金、蒙古、辽 C.金、辽、元 D.辽、元、蒙古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北宋时期主要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形成并立局面,因此①代表辽,后来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崛起,先后灭掉辽和北宋,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因此②代表金,南宋后期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崛起,先后灭亡西夏和金,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后灭掉南宋,实现了全国统一,因此③代表元。故A正确,BCD排除。故选A。
31 .下图是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其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唐朝 五代十国 ① /北宋 /西夏 /金/ ② 元朝 ③ 清朝

A.隋朝、南宋、秦朝 B.秦朝、隋朝、唐朝
C.辽、南宋、明朝 D.辽、南北朝、明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
隋朝灭亡后,618年,唐朝建立,定都长安。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国号为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五代结束。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1115年,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1227年,西夏政权亡于蒙古政权。1234年蒙古灭金。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据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辽、南宋、明朝。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32 .将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岳飞抗金 b.忽必烈接见马可波罗 c.玄奘西行 d.戚继光抗倭
A.abcd B.bdca C.dcab D.cabd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抗金是在南宋初年,忽必烈接见马可·波罗在元朝,玄奘西行在唐代,戚继光抗倭在明朝,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cabd,故D正确;A、B、C排列错误,排除。综上答案D。
33 .制作时间轴有助于培养历史时空观念,如图中①处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1127年,金灭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1276年,元灭南宋。故图中①处对应的朝代是宋朝,故C符合题意;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建立,排除A;秦朝是公元前221年建立,排除B;清朝是1636年建立,排除D。故选C。
34 .背上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字的抗金英雄岳飞(如下图),生活在(  )
A.与金对峙的北宋 B.与金对峙的南宋
C.与辽对峙的北宋 D.与辽对峙的北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南宋建立后,金军经常南下骚扰,南宋著名将领岳飞组建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岳飞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受到世人的尊崇和怀念。故岳飞是南宋王朝著名的抗金英雄,生活在与金对峙的南宋,故B项符合题意;与北宋对峙的是西夏和辽,A不符合题意;岳飞属于南宋时期,故C和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B。
35 .下边的示意图反映了( )
A.东晋与前秦对峙 B.南宋与金对峙
C.北宋与辽国对峙 D.南宋与元对峙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协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代为界;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贡送银、绢,宋金南北对峙具面形成所以答案选B。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