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图册
1 .下图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 )
吹笛 吹口哨 舞蹈 击节板
A.表明当时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B.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
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 D.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可知,这些陶俑是研究元代杂剧的第一手史料。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2 .对下图人物表述错误的是
A.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B.他的词风以豪迈、飘逸著称
C.《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作 D.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苏轼,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词风以豪迈、飘逸著称,《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作,ABC排除;苏轼是北宋词人,不是“元曲四大家”之一,D符合题意。故选择D。
3 .如下图为北宋燕文贵所画《七夕夜市图》,描绘了汴京城内“自安业界北头至潘楼竹木市”一带的七夕夜市盛景,“状其浩穰之所,至为精备”。该图反映宋代( )
A.都市商业高度繁荣 B.草市交易通宵达旦
C.专业市镇贸易发达 D.坊市制度逐步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七夕夜市图》,描绘了汴京城内“自安业界北头至潘楼竹木市”一带的七夕夜市盛景,“状其浩穰之所,至为精备”。反映了宋代的汴京城夜景比较繁华,繁多的商品各种各样,制作比较精备。说明宋代都城商业高度繁荣。A正确;“草市交易通宵达旦”反映的市场开发的时间,图片不能反映,B排除;图片描绘的是夜市,不是专业市镇,C排除;图片只是描绘的夜市的繁华,没体现坊(住宅区)市(商业区)的划分,D排除;故选A。
4 .如下图的作品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它的作者是( )
A.苏轼 B.关汉卿 C.李清照 D.马致远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故B符合题意;苏轼是北宋词人,排除A;李清照是两宋之交的著名词人,排除C;马致远与《窦娥冤》不符,排除D。故选B。
【点睛】
识记《窦娥冤》的作者,即可解答此题。
5 .如图描绘的是宋代游戏“捶丸”,类似于现在的高尔夫球,它深受皇室和平民的喜爱,宋神宗与两位亲王甚至还用捶丸赌过球。对宋代捶丸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了社会的平等风气 B.反映了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C.捶丸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D.反映了宋代娱乐消费业的发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捶丸是一中娱乐项目,反映了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选项B符合题意;捶丸这一娱乐项目无法反映社会的平等风气,排除A;C项说法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B。
6 .某位同学在制作历史手抄报时,写下了图中的各种现象,请你判断手抄报反映的历史时期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手抄报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棉花种植得到推广,元大都云集了各国使团和商人,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元朝著名剧作家关汉卿创作了悲剧《窦娥冤》。所以手抄报反映的历史时期是元朝。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7 .下列图片中,能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是
A.韩熙载夜宴图
B.契丹人饮马图
C.蹴鞠铜镜
D.杂剧陶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它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其间它经历了从不完备到完备的发展过程。杂剧体制的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是在元朝。因此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是“杂剧陶俑”。选项D符合题意;《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契丹人饮马图》反映的是北宋时期辽政权时期;蹴鞠铜镜反映唐代社会生活。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搜集了如图中的三幅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
B.宋朝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
C.南宋经济的快速发展
D.宋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可以判断,医疗、歌舞、蹴鞠等都属于社会生活范畴,共同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9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下列图片中的人物和其有关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图片中的人物是关汉卿,其代表作为《窦娥冤》,是元曲中的典型代表作品,其他选项都不是元曲作者,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灿烂的宋元文化
10 .习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下图反映的节日是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元宵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国占领。屈原无比绝望,于这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具有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楚国人民用种种方式追思自己的诗人,时至今日,每年五月初五,我们赛龙舟、吃粽子,据说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因此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的端午节,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11 .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如图所示内容是该节目提到的古典诗词。它属于
A.楚辞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选项C符合题意;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A排除;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B排除;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D排除。故选C。
12 .下图中的文学作品属于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小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代表作,是宋词中的佳作名篇,B正确;ACD不合题意,ACD错误。综上故选B。
13 .下列图片中,能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杂剧陶俑反映的正是元代人表演杂剧,故D符合题意;
A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的作品,故A不合题意;BC与元代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元代社会生活”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14 .下图是某同学的读书摘要,其中有错的是
《资治通鉴》
时间:北宋 作者:司马迁
体裁:编年体通史巨著
内容: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A.时间 B.作者 C.体裁 D.内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编年体通史巨著,B项符合题意,故选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ACD三项是符合《资治通鉴》的解读,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15 .小华同学是一个文学迷,他绘制了一张文人名片(如下图)。图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名称是
A.苏轼
B.李清照
C.李白
D.王实甫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A项符合题意;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B项不符合题意;李白是唐朝的诗人,C项不符合题意;王实甫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抓住题干的人物描写,从中找到“豪放”“北宋”等关键词,联系四个选项的相关知识,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16 .下图中的文学作品,可作为研究下列哪一项主题的素材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明清小说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窦娥冤》的作者是元代关汉卿,他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的发表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7 .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如图是该节目提到的古典诗词。它属于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就是戏剧。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天净沙秋思》就是散曲中的小令。因此属于元曲。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 .请为下图确立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
A.繁华的都市生活 B.高超的手工艺术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丰富的文化内涵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宋代蹴鞠铜镜”,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宋朝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寺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各种表演,热闹非凡;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有各种艺人在这里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表演蹴鞠的等,故有蹴鞠的铜镜。A正确;“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不能表现是高超的手工艺术,B排除;唐朝实行开放的社会风气,C排除;图片“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宋代蹴鞠铜镜”与文化内涵不符,D排除;故选A。
19 .我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下图中的节日活动(赛龙舟)的涉及领域主要是( )
A.生产活动 B.宗教礼仪 C.天文气象 D.文化娱乐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节日活动(赛龙舟)”结合所学知识,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很多地方举行赛龙舟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D正确;端午节的赛龙舟不涉及生产活动、宗教礼仪、天文气象,排除ABC。故选D。
20 .如图为《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品,其内容的文学形式是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小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品,其内容的文学形式是宋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每首词依据乐谱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奴娇》等,所以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1 .如图中的“?”指代的是
A.军事
B.文学
C.绘画
D.舞蹈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文学成就是词。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南宋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 .如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中列举的历史现象,由此判断出现的朝代是宋朝,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的远航创造了条件;“瓦子”又称“瓦舍”是宋代城市生活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出现的原因是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都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们休闲娱乐场所就日益形成规模;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宋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由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3 .下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C.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 D.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答案】A
【解析】
【详解】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故答案选A。
24 .下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该画的作者是( )
A.吴道子 B.赵孟頫 C.阎立本 D.张择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秋郊饮马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赵孟頫的代表作。画面是江南初秋时节,放牧人赶着一群马到岸边饮水的情景。故本题应选B项。
25 .下图内容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船技术 D.指南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速度,图片记载的是活字印刷术的速度,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排除;故选B。
26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河。与图中诗词的作者生活于宋代的是()
A.司马迁祖冲之
B.关汉卿王羲之
C.辛弃疾李清照
D.曹雪芹柳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宋代的诗词相关历史。中国古代唐宋的诗词是最著名的。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故此题选择答案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27 .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又称“瓦子”,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民族关系和谐 C.宋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的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宋朝的一些城市中,有固定的娱乐场所,人们称作“瓦舍”或者“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的扩大,瓦舍等娱乐场所的出现,表明市民文化的丰富,故选C;瓦舍是市民娱乐场所,并且在宋朝才出现,ABD错误。
28 .经典诗词的鉴赏与评析是古诗词社团的特色活动之一,它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下图文字所示作品的文学体裁是
A.赋 B.诗 C.词 D.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词是诗的变体,又叫长短句,每句字数不一,材料所示是词,故C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赋是讲究排比、对仗的长文,曲有宫调,故A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9 .下图是宋代赵昌所作的《岁朝图》,所谓“岁朝”是一年之初的文艺叫法。这类画作大致兴起于宋代,文人皇帝很喜欢用这样的画往来友人赏赐臣下,恭贺新禧。这幅图说明
A.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B.宋代文学繁荣 C.宋代市民生活丰富 D.文人在宋地位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岁朝”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岁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A符合题意;题干图片没有涉及宋代文学繁荣,B不符合题意;题干图片没有涉及宋代市民生活丰富,C不符合题意;题干图片没有涉及文人在宋地位高,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 .小王同学为制作手抄报收集如下图素材,与此内容相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在宋词中,李清照号称词中之凤,元曲以关汉卿的《窦娥冤》为代表,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31 .列表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所示为小张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 ”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由图片中的内容推测,图中的“ ”处应填写的人物是孔子,因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著有《诗经》《尚书》《春秋》等书。故答案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32 .下图是王弘力所作“古代风俗百图”之《瓦子内说书图》,图的上边配诗中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瓦子的出现是在
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明清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C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33 .下图《》处填入的文学成就应是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明清小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有苏轼、李清照,他们都是宋朝时期的著名词人,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人物不符,排除;故选B。
34 .在一次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见下)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是指
A.《清明上河图》
B.《天王送子图》
C.《洛神赋图》
D.《步辇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送子大王图》描绘了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其父亲凈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故B不符合题意;《洛神赋图》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的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情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选项四幅名画描述的内容,认识商品经济和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
35 .以下表格,①处应填写
A.司马光《资治通鉴》 B.关汉卿《窦娥冤》 C.汤显祖《牡丹亭》 D.孔尚任《桃花扇》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主流形式,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B正确;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著作,A排除;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是明清时期昆曲的代表作,CD排除。故选B。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