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10:3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图册
1 .下图为《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清朝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B.清廷致力于对西藏的管辖
C.清初推崇儒家学说 D.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顺治会晤并册封五世达赖,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故B符合题意;十七世纪六十年代,清朝消灭了南明政权和各地反清力量,确立对全国的统治,故A不符合题意;清初推崇儒家学说是为了巩固统治,故C不符合题意;清朝取得了平定大小和卓战争的胜利,巩固西北边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如下图卡片是一位同学整理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措施,据此判断,这一地区为( )
西汉: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
唐: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指的是新疆等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故B符合题意;东北,古称营州、辽东、关外、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与题干位置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巴蜀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南部、两广丘陵西部等地形单元,大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与题干位置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东南地区,指的是位于中国东南部的区域,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总称东南丘陵。与题干位置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 .韩老师为学生上网课准备的专题复习资源包中有以下材料,该专题复习的是
资源 名称
地图 清朝疆域图(1820年)
视频 影视作品《民族英雄郑成功》、《东归英雄传》
图片 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金奔巴瓶、伊犁将军府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使用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A.华夏与戎、狄等族的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鲜卑与汉、羌等族的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民族英雄郑成功、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使用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这些维护国家统一;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金奔巴瓶、伊犁将军府,这些措施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东归英雄传》体现了民族向心力;于是,出现了1820年的体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清朝疆域图;故D符合题意。华夏与戎、狄等族的民族交融,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鲜卑与汉、羌等族的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 .具备时空观念是学习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应填写的史实是
A.①雅克萨之战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设驻藏大臣④设置台湾府
B.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②雅克萨之战③设驻藏大臣④设置台湾府
C.①设驻藏大臣②雅克萨之战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设置台湾府
D.①设置台湾府②设驻藏大小③雅克萨之战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示和所学可知,①位于西北的新疆地区,清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②属于东北地区,康熙帝在此取得了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图中③是西藏地区,清朝在此设驻藏大臣进行管理;图中④是东南地区,清朝收复台湾,并设立台湾府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A、C和D项与史实不符合,排除。故选B。
5 .秦刚同学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下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①戚继光抗倭
②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③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
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A.对外交往与冲突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封建社会的危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戚继光抗倭维护了国家的安全;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故题干图表的主题体现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对外交往与冲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封建社会的危机,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6 .如下所示示意图反映的史实是
A.郑和七下西洋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康熙帝巡视东北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郑成功一面指挥舰队驶进荷军盘踞的台湾城和赤嵌楼之间的海湾,切断两座城堡的联系;一面命令数千步兵迅速登陆,包围赤嵌楼,断绝城里的水源,最终荷军投降。郑军围攻台湾城,荷军头目揆一不听警告,后来,一支荷兰舰队前来增援。郑成功指挥舰队迎击,大获全胜,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 .对下图所示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1662年 1689年 1727年 1771年
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民族政权的对峙
B.封建社会的危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清朝时期,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统一,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体现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由此可知,题干表格所示大事年表表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8 .有“红毛城”之称的赤崁楼是我国台湾省高雄市最著名的古迹之一,下图为赤崁楼一侧表现郑成功当年接受荷兰人投降的雕塑。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
A.1624年 B.1660年
C.1662年 D.1684年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郑成功为了抗击清军,将台湾作为后勤供应保障地,于是决定收复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在赤崁楼是签字投降。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了沦陷38年的台湾。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9 .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策划一个历史图片展,下面是其中的三幅图片,请你给这组图片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 )
A.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B.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
C.忠心卫国的爱国将领 D.治国有方的大国明君
【答案】B
【解析】
【详解】
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指挥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体现了他们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故他们都是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ACD项与史实不符。故选B。
10 .下图是清朝时期一场抗击外来侵略的战役,该战役中的侵略国家是( )
雅克萨之战
A.日本 B.荷兰 C.葡萄牙 D.沙皇俄国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这是雅克萨之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初期,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战胜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皇俄国侵略者。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1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为哪个朝代的疆域?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鼎盛时期,疆域辽阔,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和库叶岛一带,南包南海诸岛。 其中朝鲜,暹罗,缅甸,安南,尼泊尔,锡金,不丹等是当时中国的藩属国,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朝代没有达到这样的规模,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 .列表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中央政府管辖边疆的史实。这个边疆地区是…
A.新疆
B.西藏
C.蒙古
D.台湾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元朝设置宣政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的交流,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标志西藏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3 .下图所示塑像中的人物是泉州籍民族英雄.他面向祖国宝岛台湾,所骑战左前蹄踩着殖民侵略者的头盔。“殖民侵略者”来自()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日本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图中的人物塑像面向祖国宝岛台湾,人们这样雕塑是为了纪念其打败荷兰殖民都,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因此,塑像中的人物是郑成功,当时的“殖民侵略者”来自荷兰,而葡萄牙并没有侵占过台湾,它于1553年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西班牙曾经占领台湾,但很快被荷兰殖民者赶出台湾,日本于1895年占领台湾,此时郑成功已经逝世几百年了。故答案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4 .某校九年级(3)班的同学准备出一期黑板报,下面是他们收集的材料,请你根据现有材料帮他们挑选符合这期板报主题的内容是( )
顺治会唔五世达赖图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郑和七下西洋 B.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
C.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D.雍正帝为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内容可知,其分别涉及清朝前期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的封号、雅克萨之战和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册封达赖喇嘛有利于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雅克萨之战反击沙俄对东北的入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有利于清朝加强对新疆的管辖,因此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据此分析备选项,只有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5 .下图为清朝蒋毓英编纂的一部地方志目录。据图可知,清廷已( )
A.设置澎湖巡检司 B.设置台湾府
C.打败荷兰殖民者 D.建立台湾省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清朝蒋毓英编纂的一部地方志目录”中“台湾府志目次”可知当时已经台湾府。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后,清朝康熙又于1683将台湾从郑成功后代手中收归中央,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海防,证明了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B;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列岛,A错误;郑成功收复台湾是1662年,没有建立台湾府,C错误;1885年建立台湾省,与材料内容不符,D错误。
16 .我国历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图中“设府归属福建省”中的“府”指的是( )
A.台湾省 B.台湾府 C.台湾办事大臣 D.台湾县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清王朝在稳定了对内地的统治后,决定对台湾用兵,进一步实现国家的统一。1683年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B正确;ACD排除,故选B。
17 .某班历史学习小组正在整理部分历史素材(如下图)。据此推断该小组的学习主题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对外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题干的这些历史素材涉及对内的行政管理和对外交往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些史实体现的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回答本题,直接回答不容易。解答时,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注意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到答案。注意,这类题目就是要求所选答案必须包括所给的全部历史素材,少一个都不行,这是技巧,一定要牢记。
18 .下图是位于承德避暑山庄的须弥福寿庙。此庙是清王朝为西藏的宗教领袖班禅六世修建的,当时清朝在位的皇帝是
A.顺治帝
B.乾隆帝
C.康熙帝
D.雍正帝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庆贺乾隆帝70大寿,六世班禅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启程,长途跋涉2万余里,历经13个月来到承德 乾隆帝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其讲经和居住,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接见五世达赖喇嘛,C项是接见五世班禅,D项是设置驻藏大臣。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9 .下图(清台湾府城南门的月城)机构位于东南沿海的宝岛台湾,最早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置。下列关于该机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机构是郑成功当政时设置
B.该机构当时隶属浙江省管辖
C.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联系
D.巩固了祖国的西南边疆防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立,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0 .下图电影讲述了清朝乾隆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这支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的一支
B.蒙古族的一支
C.回族的一支
D.维吾尔族的一支
【答案】B
【解析】
【详解】
乾隆三十六年,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为摆脱沙俄压迫,维护民族独立,率领部众发动了武装起义,并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巩固中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所以答案选B
21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盛世局面形成与发展
C.兼容并包的社会新风貌 D.西北边疆的巩固措施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元朝设立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1684年,康熙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这些措施都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故A符合题意;题干史实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排除B;兼容并包的社会新风貌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西北边疆的巩固措施与西藏、台湾无关,排除D。故选A。
22 .与下图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杭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左宗棠收复新疆
【答案】B
【解析】
【详解】
据图片“1662年,荷兰军队、台湾海峡”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B正确;戚继光的成就是抗倭,A错误;雅克萨之战是对俄战争,C错误;左宗棠收复新疆,主要是反抗阿古柏的侵略,D与题意不符。
23 .如图读书摘要中的“该地区”指的是
A.新疆 B.内蒙古 C.西藏 D.台湾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读书摘要的“西汉时,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清朝时平定了少数民族贵族发动的叛乱,后来派驻伊犁将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等,加强对西域的管辖。清朝时,乾隆帝平定了少数民族贵族大小和卓发动的叛乱,后来派驻伊犁将军,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故A符合题意;内蒙古、西藏、台湾与读书摘要信息“伊犁将军”不符,排除BCD。故选A。
24 .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所反映的中央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
A.台湾 B.西藏 C.新疆 D.东北
【答案】A
【解析】
【详解】
考查点:元朝和清朝对台湾的管辖。解题思路:依据读书摘要的关键信息“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该地区建立行政机构;1684年清政府在该地区设府,1885正式建省”判断该地区是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故A符合题意;西藏与读书摘要的关键信息不符,排除B;新疆与读书摘要的关键信息不符,排除C;东北与读书摘要的关键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A。
25 .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下图文物见证了
A.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和谐 B.元朝时对外交流的盛况
C.明朝对东北边疆的守护 D.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时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时,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规定了西藏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故D符合题意。ABC与金奔巴瓶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
26 .下列史实与如图史料能一起印证清朝对某些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是
A.设置宣政院
B.推行改土归流
C.实行金瓶掣签
D.设立伊犁将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金瓶掣签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设立的制度。自清朝以来,藏传佛教活佛达赖和班禅转世灵童需在中央代表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清朝通过这一制度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7 .某位同学看到一幅历史漫画(如下图),发出这一严正声明的是
A.忽必烈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康熙皇帝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题干图片内容“荷兰殖民者”、“台湾”等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是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描述,荷兰殖民者1624年侵占了我国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先后攻取赤嵌楼和台湾城。1662年盘踞台湾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8 .下图是五世达赖的塑像,顺治皇帝赐予他的称号是
A.怀仁可汗
B.达赖喇嘛
C.班禅额尔德尼
D.天可汗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初,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因此顺治皇帝赐予他的称号是达赖喇嘛。选项B符合题意;怀仁可汗是唐回纥汗国建立者;天可汗是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称。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9 .某位同学在朋友圈中分享了去西藏旅游的图片并配文:“在拉萨见到了清朝驻藏大臣衙署。”清政府设置这一重要机构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西北边疆
B.册封达赖和班禅
C.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平定回部叛乱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时期(1727年),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C项符合题意;A项巩固西北边疆说法错误,驻藏大臣是管辖西藏;驻藏大臣不能册封达赖和班禅,B项不符合题意;平定回部叛乱是在新疆,与驻藏大臣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0 .下图牌匾所示的衙门旧址,应坐落于
A.西安
B.重庆
C.拉萨
D.南京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牌匾中的关键信息“驻藏大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因此题干牌匾所示的衙门旧址,应坐落于拉萨,故C项符合题意;A项西安在陕西省;B项重庆在四川省;D项南京在江苏省。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31 .某同学举办“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图片展。应该入选“明清篇”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汉代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监察百官,隋唐时期的行政制度是三省六部制,明太祖时设立锦衣卫,清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应该入选“明清篇”的是③④,故此题选C。
32 .边疆治理一直为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下列措施与下图书中记载的史实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A.设置西域都护府 B.设立宣政院
C.戚继光抗击倭寇 D.实行金瓶掣签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对西藏的管辖。元朝时在中央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朝前期,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后来还确立了金瓶掣签制。
1727年,雍正皇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设置西域都护府是西汉,戚继光抗击倭寇是明朝,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3 .某同学对中国古代王朝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非常有兴趣。他根据老师课上提供的图片资源(下图)进一步拟定了课下的研究主题。其主题应该是
A.唐朝对吐蕃加强管理
B.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
C.明朝设置奴尔干都司
D.清朝对西藏加强管辖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与班禅、达赖共同管理西藏;通过这些措施,清朝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其主题应该是清朝对西藏加强管辖。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4 .文物是固化的历史,解读历史能获得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中的文物是雅克萨之战中使用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对该文物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清朝火器制作的高超技术
B.是康熙平叛噶尔丹叛乱时所用
C.是研究明清反侵略的重要证据
D.在抗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就是康熙帝在雅克萨之战中使用的武器,在抗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B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ACD解读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
35 .清朝前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下图所示清朝乾隆年间设立的机构,其职能是
A.管理南疆军政事务
B.总理整个新疆军政事务
C.管理北疆军政事务
D.总理西北地区军政事务
【答案】B
【解析】
【详解】
图片材料中有“伊犁将军府”字样,由此判定该机构为伊犁将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年间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后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管辖包括巴尔克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A、C缩小管辖范围,不合题意,排除;清代前期,设陕甘总督管理西北地区军政事务。因此D违背史实,排除。综上,故选B。
【点睛】
清朝时期对西北地区的管理:康熙年间平定北疆蒙古贵族准噶尔部叛乱,乾隆年间平定,回顾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并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管理巴尔克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