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图册
1 .如图描绘了明宪宗在皇宫里庆元宵游玩的各种情景。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明初国力强大
B.农民流离失所
C.对外交流频繁
D.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画选项可知,明宪宗在皇宫里庆元宵游玩,表明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项符合题意;题干图画没有涉及农民流离失所、对外交流频繁;明宪宗是明中期的皇帝,此时明初强大国力已经衰败。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 .如图中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有关他的功绩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攻入西安,建立大顺王朝
C.攻入北京,推翻大明王朝
D.统一女真,建立大清王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由此判断是李自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统治腐朽,人民生活困苦,广大农民纷纷举行起义,其中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攻入西安,建立大顺王朝;攻入北京,推翻大明王朝。而选项D统一女真,建立政权的是努尔哈赤,而不是李自成。因此有关李自成的功绩表述不正确的是选项D,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理解“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联系所学可知,明末农民起义中李自成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即可解答。
3 .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好读物,阅读下列连环画,能够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因此能够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是李自成起义。选项D符合题意;三国归晋,是指西晋建立,A排除;黄袍加身是与赵匡胤建立北宋相关,B排除;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C排除。故选D。
4 .连环画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好读物。下列连环画中,能帮助我们了解明朝灭亡历史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经济上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打击封建地主阶级,1644年4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紫禁城北万岁山自缢,明朝至此宣告灭亡,C符合题意。A项黄袍加身反映的是北宋的建立,不符合题意。B项赤壁大战发生在东汉末,不符合题意。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朝,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5 .斯塔夫里 阿塔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建立蒙古帝国的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乾隆帝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项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B项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元朝的疆域横跨欧亚大陆,成为当时的蒙古帝国;C项努尔哈赤建立了清王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D项是清朝时期的皇帝。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区分哪些人物属于蒙古族的人物,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都是蒙古族,都为蒙古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在元朝时期,蒙古的疆域地跨欧亚大陆,由此做出正确选择。
6 .下图这场农民大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等贵贱均贫富
C.均田免粮
D.惩治贪污腐败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建立政权,国号大顺,以作号召。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 .张杨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灭亡》一课时,想整理与明朝灭亡有直接关系的事件,请你根据他制作的卡片帮他选出正确答案(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与明朝灭亡没有直接关系,④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不符合题意,可排除。①②③⑤与明朝灭亡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 .如图摘自《1644:帝国的疼痛》一书的章节目录,这里的“帝国”是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明朝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1368年-1644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 .如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3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明朝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
C.戚继光抗倭
D.明朝灭亡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明朝灭亡,D选项符合题意。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A选项不符合题意。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B选项不符合题意。明朝中期,随着日本社会动荡加剧,倭寇和中国海盗勾结,对中国沿海的进行武装抢劫。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C选项不符合题意。由此,ABC可排除,故选D。
10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联欢会上演唱的历史版《菊花台》,其中歌词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A.隋、宋、清、元 B.秦、宋、元、清 C.秦、宋、清、元 D.隋、宋、元、清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隋朝短命而亡后,唐朝建立;五代之后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南宋在江南建立;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统一了中国;元灭亡后,明朝建立。明亡后1644年清军入关,满清统一全国。故选D。
11 .下图是明代《流民图》局部,与该图契合的主题是
A.宏扬了中华传统艺术
B.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C.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D.李自成起义备受拥护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可知,图片描述的内容是快板锣鼓,只求一两个赏钱填饱一天的肚子,充分体现了明朝时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人民民不聊生的局面,C项符合题意;ABD三厢的内容与题干图片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 .对以下中国古代南北战争比例变迁表解读正确的是( )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辽金 元明 清
北 87% 76% 61% 68% 50% 29% 26%
南 13% 24% 39% 32% 50% 71% 74%
A.战争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B.隋唐五代是战争比例变化转折点
C.中国古代战争演变趋势非常复杂 D.由北多南少变为北少南多的格局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南北战争比例变迁由北多南少变为北少南多的格局,D符合题意;表格没有体现战争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A排除;隋唐五代时期依然是北多南少,B排除;表格没有体现中国古代战争演变趋势非常复杂,C排除。故选择D。
13 .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下面四个时期阶段特征的总结,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符合题意;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A排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排除;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期,C排除。故选择D。
14 .记录片《努尔哈赤》讲述了努尔哈赤从出生、成长到起兵,最后兵败宁远、含恨离世的传奇一生,同时也给世人留下了诸多研究、演绎的话题。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努尔哈赤事迹包括( )
①统一女真各部 ②建立后金 ③改女真为满洲 ④推翻明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努尔哈赤,女真族首领,足智多谋,武艺超群,被朝廷任命他为建州卫的军事长官,加封龙湖将军,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①②符合题意;③改女真为满洲的是皇太极,排除; ④推翻明朝的是李自成,排除。所以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择A。
15 .下图是“中国历史部分纪年表”(a、b、c、d代指4个朝代),说法都正确的是
①a和b之间的这段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②c和d这两个朝代,封建皇权高度强化③a、b、c、d都是大一统的王朝④b、d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⑤a朝代出现了开皇之治,d朝代出现康乾盛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中国历史部分纪年表”信息“618年建立、907年灭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a唐朝。根据信息“蒙古、1206年、136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是元朝。根据信息“1368年、164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是明朝。根据信息“1616年、1840年、1912年、后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是清朝。a和b之间的这段时期是多个政权并立的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这段时期社会动荡、变革,①正确;c和d两个朝代是清朝和明朝,封建皇权高度强化,②正确;a、b、c、d分别是我国的唐朝、元朝、明朝、清朝,都是大一统的王朝,③正确;b、d两朝代即元朝和清朝分别由蒙古族和满族建立。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④正确。开皇之治出现在隋朝,排除⑤。综上所述①②③④都正确,排除BCD。故选A。
16 .下图的变化是哪一位所为(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 D.康熙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皇太极。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公元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清,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人物没有完成上述图片的两种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 .(题文)尤小刚导演的46集鸿篇巨制《太祖秘史》,表现了一代君王努尔哈赤波澜壮阔史诗般的一生。在这部剧中,大家可以看到努尔哈赤建立的宏图伟业是( )
A.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B.统一中国
C.迁都北京 D.统一女真族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努尔哈赤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
18 .历史遗迹能帮助我们了解一段时期的历史。下边是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是满族人建立的清政府的早期皇宫。下列事件与沈阳故宫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权
B.皇太极改族名为“满州”
C.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D.顺治帝称帝,迁都北京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清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因此与沈阳故宫有密切关系的事件是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故选C。
19 .如表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文成公主入藏 唐蕃友好交往
B 鉴真东渡 为中印交流作出贡献
C 威继光抗倭 加强了对北方边疆的管理
D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明朝灭亡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蕃的友好交往,故A正确;唐玄宗在位时,鉴真东渡到日本,加强了中日的友好往来,故B错误;明朝中期,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加强了对东南沿海的管辖,故C错误;1644年李自成入北京,崇祯帝自缢,同年满清顺治皇帝入关,明朝正式灭亡,故D错误。故选A。
20 .我国历史上曾经山现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按照他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铁木真
②松赞干布
③阿骨打
④努尔哈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都城会宁。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按照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②③①④。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 .“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这是《帝国政界往事》中的一句话。文中的“他”是
A.安颜阿骨打
B.努尔哈赤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金,B项符合题意;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建元。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两个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是解题的关键,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金。
22 .实现下图图示中两种变化的历史人物是
A.阿保机
B.努尔哈赤
C.皇太极
D.阿骨打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长期居住在今东北黑龙江一带,以畜牧渔猎为生。明朝后期,在女真族出现了一位出色的领袖努尔哈赤;在他的统治下,女真族迅速崛起。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5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耶律阿保机在916年建立辽国;完颜阿骨打在1115年建立金国,与图片信息不符。所以B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C。
23 .从下图所示书籍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皇太极
A.统一女真各部
B.继续进攻明朝
C.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D.改国号为清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女真各部是努尔哈赤的功绩。皇太极继位后,继续进攻明朝,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并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因此,在《皇太极》中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皇太极统一女真各部,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清。
24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史实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史实 史论
A 宋朝设立市舶司 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B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 明朝灭亡
C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清朝统一全国
D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建省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机构瘫痪,政事乏力。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大批农民流离失所。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入中原,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用户,势力发展迅速。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帝绝望自缢,明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B正确。宋朝设立市舶司为了管理海外贸易而不是西域,因此A错误;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但当时政治中心还在沈阳,尚未入关,更不能说统一全国。C错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加强对台湾的管理,促进了台湾的生产发展,但台湾正式建省是在1885年晚清时期,因此D错误。综上,故选B。
25 .下表为不同史籍有关李自成起义的记述。据此可知起义军主张( )
出处 记述
《李自成传》 “免粮”
《明史》 “迎闯王,不纳粮”
《明书》 “三不征(粮)”
A.赈济灾民 B. 平买平卖
B.严明军纪 D. 减免赋税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表中关键词“免粮”可知李自成起义军主张减免赋税,D选项符合题意。A、B、C在表中均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了解李自成起义的口号“均田免赋”。
26 .依据下侧材料判断,“闯王”是
A.陈胜 B.张献忠 C.张角 D.李自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明末农民战争中,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受到人民的欢迎,他沉重打击明朝统治,被称为“闯王”,建立大顺政权,故D符合题意;陈胜是秦末农民起义领导人,故A不符合题意;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故B不符合题意;张角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领导人,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7 .《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中
①处是______(地名);《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中②处是______(地名)。
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答案】咸阳 西安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农民起义,始于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吴广率主力西进,准备直捣咸阳,陈胜又派周文率军直驱关中,到达函谷关,周文军所向无阻,逼近秦都咸阳,根据地图附近地名“骊山”“函谷关”等可知,①是咸阳;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于明末的陕北起义,经过洛阳之战、襄阳之战之战,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根据地图附近地名“白水”“潼关”“商洛山”“洛阳”等可知,②是西安。
28 .阅读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明清那些事儿,让我们起敬,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回味。自从《正说明清》在节目《百家讲坛》播出后,小强同学对这两个朝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他为自己的习作拟定的部分提纲,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话说明清那些事儿
屹立世界东方再创盛世繁华 (1)17世纪初,________(民族)首领________(人名)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完成填空)
抗击外来侵略多民族的统一 清朝在抗击外来侵略和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方面有巨大贡献。
材料一:……在沙俄军队遭受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的情况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谈。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
(2)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时期我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哪次战役名称及签订条约?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在西藏、新疆、西南地区设置的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的机构或制度分别是什么?
经济的繁盛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
——《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时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并例举这一现象的特征。
【答案】(1)女真族;努尔哈赤或皇太极;
(2)《尼布楚条约》;雅克萨之战。
①西藏:驻藏大臣;②新疆:伊犁将军;③西南:改土归流。
(3)新的工场手工业;生产商品为目的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向机工计时或计件方式付酬,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2)依据材料一“在沙俄军队遭受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的情况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谈。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的信息,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时期我国抗击外来侵略的雅克萨之战,以及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清政府在西藏、新疆、西南地区设置的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的机构或制度分别是①西藏:驻藏大臣;②新疆:伊犁将军;③西南:改土归流。
(3)根据材料二“(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出现了的现象是新的工场手工业;生产商品为目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向机工计时或计件方式付酬,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在沙俄军队遭受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的情况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谈。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结合课本关于清朝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关系的内容解答问题。
29 .(1)观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形势图》,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大顺政权建立地点 B.明崇祯帝自杀地点
(2)根据图中信息,指出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左A右B
(2)明末农民起义不断。沉重打击了明朝的统治。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43年,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起义军攻入北京城,崇祯帝自杀身亡,明朝灭亡。所以图中左边的方框应填A,右边的方框应填B。
(2)根据图片内容“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农民军进军路线图”等信息可知,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明末农民起义不断。沉重打击了明朝的统治。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地图信息。
30 .根据明末大事年记,回答问题。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18年 明神宗先后三次下令加派全国田赋,时称“辽饷”,激起人民强烈不满
1627年 明思宗(即崇祯皇帝)继位
1629年 李自成加入起义军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清
1644年 李自成农民军占领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败退北京
(1)根据大事记,指出明神宗“辽饷”的主要用途。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神宗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
(2)根据大事记,指出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明朝统治面临哪些威胁。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事记中李自成败退北京的经过。
【答案】(1)用途:与后金作战表现:疏于朝政;皇室勾心斗角;大臣结党营私
(2)威胁:北部后金(后称清)的威胁,内部受到农民起义的威胁
(3)经过: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
【解析】
【详解】
(1)根据大事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除了原有的征税,还加派了对辽东作战的“辽饷”、训练军队的“练饷”和镇压人民起义的“剿饷”,合称“三饷"。因此明神宗“辽饷”的主要用途是与后金作战。明神宗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在于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根据大事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因此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明朝统治面临北部后金(后称清)的威胁,内部受到农民起义的威胁。
(3)根据材料“李自成农民军占领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败退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人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31 .明朝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观察下列相关图片资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明朝疆域图
(1)请结合地图写出明朝的建立者及明初都城所在地;明成祖时,都城又迁至哪里?
材料二:明长城示意图
(2)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长城,大部分是明代建立的。请写出明长城东西两端的地名;结合地图说明明朝修筑长城的战略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3)结合材料三写出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点;这次航海壮举的意义怎样?
材料四 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4)结合地图写出农民起义军与清军进行的一次战役;这场农民起义对明王朝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1)朱元璋,南京;北京。
(2)鸭绿江,嘉峪关;防御北方蒙古贵族侵扰。
(3)非洲东海岸;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互相了解和来往,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线。
(4)山海关战役;明朝灭亡。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明成祖时,都城又迁至北京。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明长城主要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侵扰。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图片可知,最远到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互相了解和来往,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线。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图片可知,农民起义军与清军进行的战役是山海关战役;农民起义使明朝灭亡。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您说出朱元璋和努尔哈赤历史贡献?
材料二:又一次,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宋濂昨天在家喝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听后满意地说:“你果然没有骗朕。”
材料三: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2)材料二中,宋濂在家请客之所以被明太祖知道,在哪个部门的工作有关?明成祖时又设立了一个特务机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设立有怎样的影响?
(4)明清时期政治特点有哪些?
【答案】(1)答案开放:例如:图1为朱元璋,建立明朝。图2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2)锦衣卫。东厂。
(3)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4)答案开放:例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图1为朱元璋,建立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图2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2)依据材料二“又一次,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宋濂昨天在家喝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宋濂照实回答”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宋濂在家请客之所以被明太祖知道,在锦衣卫的工作有关,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明成祖又设立了一个特务机构是东厂。
(3)依据材料三中“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处理政务迅速、机密,是清朝君主集权的得力工具,标志着我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4)依据题干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各朝统治者都采取了很多措施,这说明,此时期的政治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
33 .下表是我们课本最后“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的一部分(1368—1727年),请你按要求把相关大事的序号填到相应的问题后面。
〈1〉 1368年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
〈2〉 1405-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3〉 1406-1420年 营建北京城
〈4〉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倭
〈5〉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6〉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7〉 1644年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清军入关
〈8〉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9〉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0〉 1727年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1)属于政权更替(王朝兴或亡)的大事:
(2)属于抗击外来侵略的大事:
(3)属于对外友好交往的大事:
(4)表现了农民起义巨大力量的大事:
(5)表现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大事:
【答案】(1)<1><5><6><7>
(2)<4><8>
(3)<2>
(4)<1><7>
(5)<9>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清朝建立;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属于政权更替(王朝兴或亡)的大事有<1><5><6><7>;
(2)依据所学可知,16世纪中期,戚继光抗倭;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属于抗击外来侵略的大事有<4><8>;
(3)依据所学可知,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属于对外友好交往的大事:<2>;
(4)依据所学可知,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红巾军起义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朱元璋加入起义军后迅速崛起,削平群雄,推翻元朝,在1368年建立明朝;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表现了农民起义巨大力量的大事有<1><7>;
(5)依据所学可知,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我国的东南国防。表现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大事:<9>。
34 .在历史长河中,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在农民起义的洪流中明朝走向灭亡。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探寻明朝灭亡的原因。
(采取措施,强化皇权)
材料一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1)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为此,他是怎样做的?
(2)明太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控制的?
(监视臣民,恐怖统治)
材料二 明初大学士宋濂一次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地说:“你没有欺骗我。”说着拿出一幅画,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3)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改革科举,思想控制)
材料三 以经学文艺为内容,以八股为形式的科场文章,自是束缚人们思想和才华的陈词老调……清朝通过实行科举考试……但这样考取的文士进入官僚的行列,政治日趋腐败,也是必然的。
——《中国通史》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的科举考试有哪些新变化?据材料三回答,这样的“科举考试”带来了怎样的弊端?
(农民起义,明朝灭亡)
材料四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引自《石匮书后集》
(5)“闯王”为什么受到人民的爱戴?
(6)“闯王进京图”暗示着什么?
【答案】(1)认为相权威胁皇权;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把中央的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废行省,设三司。
(3)明太祖朱元璋特别授权亲军锦衣卫,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专门侦缉官民言行。所以宋濂在自己家里请客的情况皇帝是通过锦衣卫知道的。锦衣卫的职责是监视、侦查、逮捕和审讯发表不满言论或从事反抗活动的百姓和官员。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是明朝加强君权的重要特务机构。
(4)明朝统治者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是来自四书五经,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有八个部分组成,因此形成了八股文;弊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华,使政治日趋腐败。
(5)原因: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打开官府的粮仓金库,放粮发钱,救济饥民。
(6)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段话表明明太祖罢丞相主要原因是相权威胁皇权,加强专制统治。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朝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把中央的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皇帝的权利空前提高,秦汉以来丞相制度从此废除,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最终以皇权的胜利而告终。
(2)依据所学可知,朱元璋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废除了行省,设立布政司、按察司和都司,分管地方的民政、司法和军务。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特别授权亲军锦衣卫,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专门侦缉官民言行。所以宋濂在自己家里请客的情况皇帝是通过锦衣卫知道的。锦衣卫的职责是监视、侦查、逮捕和审讯发表不满言论或从事反抗活动的百姓和官员。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是明朝加强君权的重要特务机构。
(4)根据材料三可知,明朝统治者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是来自四书五经,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有八个部分组成,因此形成了八股文;依据材料三“以经学文艺为内容,以八股为形式的科场文章,自是束缚人们思想和才华的陈词老调…清朝通过实行科举考试…但这样考取的文士进入官僚的行列,政治日趋腐败,也是必然的。”结合所学可知,这样的“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华,使政治日趋腐败。
(5)依据材料四信息:“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民谣中的“闯王”指的是李自成。他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所以“闯王”受到人民的爱戴。
(6)依据所学可知,“闯王进京图”暗示着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3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乙卯(1615年)……上既削平诸国(女真各部),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额真左右设两梅勒额真。初设有四旗,旗以纯色为别,曰黄、曰红、曰蓝、曰白。至是,添设四旗,参用其色镶之(黄、白、蓝镶红边,红镶白边),共为八旗。
——《清实录》
材料二 满洲制度规定,“八旗子弟,人尽为兵。”
请回答:
(1)这是哪一少数民族的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这个少数民族是由谁统一的?
(3)这个少数民族何时建立何政权?历史上这一少数民族还由谁在何时建立过哪一政权?
(4)这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后来是谁改变的?他改族名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女真族(满洲)。八旗制度。八旗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
(2)努尔哈赤。
(3)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完颜阿骨打在12世纪初建立了金朝。
(4)皇太极先改族名为满洲,次年又改国号为清。目的是有意抺掉女真人曾臣服明朝的历史,以表示清与明是平等的,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鼓舞将士的斗志。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初设有四旗,旗以纯色为别,曰黄、曰红、曰蓝、曰白。至是,添设四旗,参用其色镶之(黄、白、蓝镶红边,红镶白边),共为八旗可知,这是女真族的管理制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这一制度的名称是八旗制度;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八旗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
(2)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在1115年建立了金朝;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635年皇太极先改族名为满洲,次年又改国号为清;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目的是有意抺掉女真人曾臣服明朝的历史,以表示清与明是平等的,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鼓舞将士的斗志。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初设有四旗,旗以纯色为别,曰黄、曰红、曰蓝、曰白。至是,添设四旗,参用其色镶之,共为八旗”是解题的关键,八旗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先改族名为满洲,次年又改国号为清。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