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10:4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图册
1 .小明在探究古代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时发现,古代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关键是皇帝。有关下面四位皇帝施政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隋文帝励精图治,创新改革制度,使隋朝出现了繁荣景象
B.唐太宗勤于国事,重用人才,注重发展生产,开创了“贞观之治”
C.武则天继续发展农业生产,善于用人,奠定了 “开元盛世”的基础
D.唐玄宗励精图治,在他统治后期,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隋文帝励精图治,创新改革制度,使隋朝出现了繁荣景象,A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B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武则天继续发展农业生产,善于用人,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奠定了 “开元盛世”的基础,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D。
2 .某同学制作了历史时序图。图中空格处应该是
A.开凿大运河 B.开元盛世 C.澶渊之盟 D.戚继光抗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历史时序图”主要体现隋唐历史事件的顺序,隋文帝实现统一结束魏晋南北朝的分裂;隋朝灭亡后,李渊建立唐朝,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之后是武则天的统治时期;武则天之后是唐玄宗统治的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安史之乱;唐朝末年爆发黄巢起义,故选B;A发生在隋朝,排除;C发生在北宋,排除;D发生在明朝,排除。
3 .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开元盛世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乾隆盛世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可知与唐玄宗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选项A符合题意;开皇之治是隋文帝统治时期,B排除;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时期,C排除;乾隆盛世是清朝乾隆时期,D排除。故选A。
4 .分析下边图表中的信息,不能得出结论的是( )
A.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唐朝经济鼎盛发展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示意图可知,唐朝末年,阶级矛盾激化,黄巢起义爆发,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A符合题意;李世民励精图治,创造了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故B不符合题意;武则天继承和发展了李世民的政策,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唐玄宗统治的前期,政治清明,唐朝经济鼎盛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5 .据下图推断,唐太宗会采取的措施是
A.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魏征就多次向唐太宗觐见,是当时著名的谏臣,题干图片描述的就是唐太宗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的措施,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6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907年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唐朝至此灭亡,故B符合题意;581年隋朝建立,618年灭亡,故A不合题意;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7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见下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被誉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B正确;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没有提高妇女地位,故A错误;李世民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故C错误;李隆基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故D错误。
8 .武则天(如图)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对科举制的贡献是
A.设进士科
B.设殿试
C.八股取士
D.设太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B项符合题意;设进士科是隋炀帝时期,A不符合题意;八股取士是明朝时期实行,C不符合题意;太学的设立是汉武帝时期,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项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武则天的事迹,结合所学进行排除,便可以得出答案。
9 .中国古代文明灿烂,各朝各代特点鲜明。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C.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隋朝之后,五代十国之前的朝代是唐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选项D符合题意“北魏改革,民族交融”、“定都建康,开发江南”与南北朝相关;“开凿运河,创立科举”与隋朝相关;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 .如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所做的总结,请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图示中②位置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A.唐高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中宗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题干②开元盛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他当政前期国号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故图示中②位置对应的历史人物是唐玄宗。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1 .下图人物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明君之一,开创了大唐帝国的宏伟基业。下列有关他的说法与史实相符的是
①公元7世纪初,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②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兼收并用
③他虚心纳谏,魏征被其喻为“知得失”的镜子
④他统治时期,国力增强,史称“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人物是唐太宗。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虚心纳谏,魏征被其喻为“知得失”的镜子。他知人善任,选贤任能。唐太宗统治时期,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而公元7世纪初,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玄宗的统治史称“开元盛世”。所以说法与史实相符的是②③,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2 .学校图书馆推出“大唐盛世”图书主题展,可能展出的图书有
①《李太白全集》②《贞观之治》
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④《汉武的帝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汉武的帝国》展现了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④排除;《李太白全集》表明唐代诗歌繁荣;《贞观之治》展现了唐太宗的统治盛世;《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反映的是唐代开明的民族政策。仔细审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大唐盛世”是解题的关键,《汉武的帝国》展现了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
13 .西安世园会的会徽取名为“长安花”(见下图),取意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这取意源自我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长安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代孟郊的《登科后》,反映的是唐朝的科举制度,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是西周时期;选项B是秦朝建立的;选项D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4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关经历了一个萌芽、初创、确立、完善、进一步发展,直到最后衰亡的历史过程。如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这是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唐时期。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者审核,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辖六部;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各有分工,相互合作又互相牵制。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图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完善于唐朝。
15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中①处对应的时代特征是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①“581年-907年”可知,①所处的时代是隋唐时期,隋朝虽然存在时间较短,但它在历史上地位比较重要,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为后世所沿用,开凿的大运河直到现在仍发挥重要作用,唐朝经济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标志着当时经济达到高度繁荣,唐朝对外实行开放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因此说隋唐时期最显著的历史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符合题意;民族关系的发展不是隋唐时期主要的时代特征,A排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C排除;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的特征,D排除。故选择B。
16 .下图为青岛某校历史小组整理的学习笔记。笔记中的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中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前朝亡的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用,他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宣布贤才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亲自选拔地方官员,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故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兴盛的原因。故选项A符合题意;图片中的文字没有提到唐朝农业是如何发展的,只是涉及了统治者对于农业发展的态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前期是唐代的发展与繁荣时期,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图片中的文字并未涉及割据的问题,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7 .如图史料所描述的内容可用于研究的对象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高宗 D.唐玄宗
【答案】D
【解析】
【详解】
杜甫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开元盛世历历在目,就像在眼前,平白无故发生了安史之乱,已经过了数年时间,结合所学可知与唐玄宗有关,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但是后期贪图享乐,朝政腐败,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8 .下图漫画体现的政治制度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称为宰相。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 .《蒙曼说唐:武则天》(如图)揭秘中国历史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出身之谜,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书中对武则天的评价以肯定为主,主要是因为她
A.替唐高宗处理朝政
B.继承唐初的政策,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她是唯一的女皇帝
D.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武则天是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使人口明显增长,边境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故B符合题意;替唐高宗处理朝政、她是唯一的女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0 .下图列举的史实,出现的时期是在
A.开皇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僧,他为了传播唐朝文化,远渡日本,六次之后终于成功,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唐玄宗统治时期,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得国力达到最强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 .下图列举的史实,出现在
A.文景之治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
C.贞观之治时期
D.开元盛世时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合并州县、扩大国学规模是唐太宗的措施;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是在唐太宗时期,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 .如下图横线处应填写(  )
A.西周 B.东周 C.隋唐 D.西夏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朝代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 .见右图中的著作,在这本著作中,我们可以了解下列哪一位帝王统治国家的文韬武略( )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认识,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太宗是我国历史封建社会一位明君,他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和谐,本题考察基础知识,主要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属于较易题。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24 .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帝王。李老师在历史课堂上介绍某位封建帝王时出示了下图的提纲,他介绍的是( )
A.汉武帝 B.唐玄宗 C.唐太宗 D.秦始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文成公主入藏”结合所学可知是唐太宗在位时发生的事件,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25 .请看唐朝发展趋势图思考,图中(3)应该是(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武则天时期,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之后,唐朝出现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因此图中(3)应该是开元盛世,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西汉,排除;B项发生在隋朝,排除;D项发生在清朝,排除。故选C。
26 .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应为“折线”的顶端,故C项符合题意;唐玄宗后期,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7 .下图是小明同学复习科举制度时做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的方法选拔官员,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壬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朝完善科举制,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创设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③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①②④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8 .如图文框中的内容为某同学的笔记。从中可知,这页笔记记录的主题是
A.秦始皇首创君主专制 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C.唐太宗巩固统一王朝 D.唐太宗对外开疆拓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 “贞观之治”。图片中从政治、用人、经济和民族关系说明唐太宗时期巩固王朝的措施。故C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是从隋朝开始创立,排除A和B;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开拓疆土的信息,排除D。故选C。
29 .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唐太宗
A.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唐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这可以推测出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故选D;ABC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30 .下列表格中,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
A 西域都护的设置 标志着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B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沟通了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水系,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C 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D 《天工开物》 清朝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C符合题意;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A排除;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B排除;《天工开物》是明朝宋应星的作品,D排除。故选择C。
31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如图是古代殿试的场景。这种场景最早出现在
A.隋文帝统治时期 B.朱元璋统治时期
C.隋炀帝统治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时期,开创了殿试和武举,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D正确;隋文帝、隋炀帝时期虽然设立了科举制,但是并没有设立殿试。AC错误;朱元璋时期晚于武则天,不符合题干“最早”的要求,B错误。综上故选D。
32 .李隆基(如下图)亦称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那么,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中宗 D.唐德宗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财政制度进行改革等,取得显著成效。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李隆基、开元盛世”是解题的关键,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财政制度进行改革等,取得显著成效。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33 .下图是某同学到某处参观时拍下照片,从下图中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禅让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科举制中,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在进士科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考生叫“状元”;获得第二名的考生叫“榜眼”;获得第三名的考生叫“探花”。因此从题干图中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科举制,故选C。
34 .如图是电视剧《隋唐英雄传》的宣传海报。该剧艺术再现了展现了隋亡唐兴的情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隋炀帝的暴政 B.外族入侵 C.开挖大运河 D.营建东都洛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过度役使民力。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解,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外族入侵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CD项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大运河和营建东都洛阳是其暴政的表现,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A。
35 .“梦里回到唐朝,忆昔开元喧盛日……”你听着《梦回唐朝》的歌和看郭德纲演的《梦回唐朝》,随口说出唐朝建立者是( )
A.杨坚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李渊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因此,唐朝建立者是李渊,故D项正确;杨坚建立隋朝,与题干“唐朝”无关,排除A项;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代的皇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均与题干“唐朝建立者”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