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情况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标: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概念解析
文官与文官制度
文官:也称公务员,一般是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
文官制度:是指国家关于各级文官的考试、任用、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是以其特定的内容与形式构成的关于文官进、管、出的法律制度。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结合教材阅读材料思考:英国旧有两大选官方式分别是什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弊端?
材料一:在现在意义上的文官及文官制度形成之前,西方国家文职官员的演进大体上都 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君主专制的恩赐制时期,早期西方资产阶级权贵的个人恩惠制时期,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政党分肥制时期。以后,随着社会环境功能发生的新变化,文职官员阶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世纪中期以后,在西方各国才陆续形成了现代意义的文官系统。 —孙刚《西方文官制度浅析》
材料二:17世纪中叶以前国家官吏由国王任命,官吏的选用和升迁凭门第出生和对国王的忠诚。(光荣革命后)执政的大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也享有恩赐权,这些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之徒充斥官场宦海。到19世纪,英国的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于是哪一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进行公开分赃,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和内阁的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大张服务,选拔有效的班子充实政府职务,改革呼声越来越高。
—梁宁森《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思考:19世纪英国社会有何发展?
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材料四:在联合体中,每个联合者及其自身的权利都转让给了联合体,联合体又给予个体约定的权利……联合体中的成员是平等的,享有同样的权利。 —卢梭《社会契约论》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材料五:“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向诸位讲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是深感惊讶的。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 —1983年 美国人事署长艾仑 坎贝尔
思考:19世纪的欧洲人希望建立什么样的政府?
思考:影响西方文官制度的外来因素?
1
2
3
4
历史因素:西方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理论依据:启蒙思想的影响
经济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
外来因素:科举制提供借鉴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19世纪初
18世纪初
1853年
①限制: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②分类:政务官和事务官(常务次官等)
④接受报告:建立文官委员会
⑤确立:必须考试最终确立文官制度
⑥扩展:美《美国文官法》建文官制度
⑦普遍:1946法国;1947日本;1949西德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自主学习
1855年
③奠基:建议报告
1870年
1883年
二战后
知识拓展
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与内阁共进退。
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
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政务官与事务官。政务官与内阁共进退;事务官(文官)负责具体事务,长期任职。文官有志进入政界,则必须辞去文官职务(常务次官为文官)。
【思考】: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出现对英国文官制度有何作用?
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英国政府在1875~1930年间先后成立各委员会,专门负责调查研究有关人事制度的问题,并颁布一些新的命令和规定。1944~1945年政府实行了文官新训练计划和新考核方法的两项改革。1968年富尔顿报告对英国文官制度进行了全面设计,政府采用了其中的一些改革措施。这是英国文官制度上的一次最重大改革。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对文官制度进行持续改革。
1978年美国卡特文官制度改革。
知识延伸
任何制度都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要
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不断探索使之臻于完善。
材料六:
各种录用考试都要以公告通知公开进行,公告必须写明招考的职务、责任、待遇、资格、 考试科目及时间地点,成绩张榜公布,并通知本人;
所有公民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而受歧视,主要以“品行”和“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
文官的录用主要是按考试成绩,并参考个人资历、学历、品德和健康状况来鉴别优劣 , 择优录用。 —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
材料七: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强化对执职知识、工作速度、创造力、协调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等。 —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
思考: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西方文官制度有哪些特点?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01
02
03
公开考试和平等择优
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请在此输入标题
材料八: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
—[英]玛格丽特 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材料九: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 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 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 “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
材料十:英国在夺取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霸权,向世界各地销售不列颠帝国廉价商品的同时也传输它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意识。英国在19世纪确立的文官制度为世界各国文官制度提供了规范。 —谷延方、黄秋迪《英国王室史纲——从诺曼征服到维多利亚时代》
材料十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孙中山《五权宪法》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
小组合作探究:
四、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1.进步:文官制度的建立,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的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政府行政效率。
2.局限:文官制度并没能触碰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文官人数增多,加大国家财政负担;官员层次增加,影响政府工作效率。
3、对世界: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范本和宝贵经验,为世界政治文明的继续向前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十二:文官逐渐被看成是模范的政府官员,廉洁、无政治色彩和全力以赴,受到其他国家的羡慕。英国的文官制度对整个西方国家文官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仿效蓝本,西方各国相继创建了符合本国实际的文官制度。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日益激烈,资产阶级更加迫切地要求更有力的政府为其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支持。为了保证在激烈加剧的竞争中的占据有利地位,西方各资产阶级开始加强行政能力,强化国家机器,完善政府结构,实行政治上的调整。政府选用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加入了文官队伍,他们在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大批素质精良的文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任用,使文官制度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并且日益完善,进而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官制度虽然通过公开考试的途径选取文官,但是高级文官多来源于资产阶级,这就决定了文官实际上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行事,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学习拓展
依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文官制度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角度 科举制 文官制度 相同 性质 方式 标准 趋势 影响 不同 根源
技术
制度
阶级
思想
价值取向
联系 自主探究:中西对比
结合视频谈谈西方文官制度形成与发展过程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角度 科举制 文官制度 相同 性质 官员选拔考试制度、政治组织制度的范畴 方式 公开报考、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标准 才能和品德 趋势 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 影响 追求公平与效益;促使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都反应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而且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不同 根源 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技术 人才的选拔考试制度,它既包括对文官(政治官员)的选拔,也包括对武官的选拔(如武举) 人事组织制度,它不仅包括官员(政客和官僚分开)的选拔任命,还包括对官员的考核,奖惩等内容.
制度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资产阶级民主制
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思想 儒家思想 启蒙思想
价值取向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 自由、平等、博爱;公平和效益
联系 中国科举制体现的“机会均等”原则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借鉴 自主探究:中西对比
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考核,打造廉洁高效政府
人才是国家宝贵财富,要重视人才培养,公平公正地选拔高素质人才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科举制合理内核)
任何制度构建都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立足国情、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完善
西方文官制度形成与发展过程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言之有理即可)
西方的
文官制度
背景
建立
特点
影响
课堂总结
启示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习近平
巩固练习
D
1.“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2.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19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于1853年制订了一套行使至今的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B.英国政府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C
C
3.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
A.政党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C.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连续性
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4.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一规定的实际意义在于( )
A.使政府体制相对稳定
B.打破了两党轮流执政定制
C.正式确立了文官制度
D.扩大了政府文职官员权力
A
巩固练习
A
5.对西方文官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阻止了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的发生
B.有利于代议制的完善与发展
C.有利于选拔高素质管理人才
D.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政府的正常运转
巩固练习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教学理念】
本课探究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背景、建立和发展过程、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是学生构建长时段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是短时段内官员选拔的重要措施。本节课涉及大量史料进行背景分析,需要学生自主梳理建立发展过程,需要自主分析文官制度的特点,需要依据史料合作探究影响,需要拓展思维谈启示。这些过程的设计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进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历史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管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本课共三部分,讲解了西方文官制度形成的背景、过程、特点和影响。在本单元中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上承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下启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起到重要作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使政府职能急剧扩展,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规范的文官体系的建立被提上日程。18-20世纪英美等资产阶级国家相继建立了文官制度,这为规范西方国家政府部门官员选用和管理、稳定政府工作和促进国家、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以及西方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同学们经过高一一年的历史学习,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同学的时间观念不清楚,地理空间感不足,导致时空能力稍弱;部分同学的政治理论欠缺,使他们在探寻有关政治、经济和思想三者联系时稍显困难。学生只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有基本的了解,关于西方文官制度并没有系统的了解,这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寻找让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的教授方法。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时空定位,运用史料,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运用唯物史观探究工业革命与文官制度建立的关系。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增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素养。
2、通过自主学习,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提高综合概括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增强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作用,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
5、通过课堂探究,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知道制度文明之间需要交流互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西方文官制建立的背景及影响。这一部分因为需要研读史料,需要提取相关信息,还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重要。
2、教学难点:了解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联系与区别。中西对比历来是难点,需要学生建立横向联系,需要找准对比的角度,好多学生无从下手,对于高二的学生有点困难。
六、【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与学生相关的信息导入本课,便于学生接受。通过解释两个重点概念,强化历史解释。西风文官制度的背景分析,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了解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学生自己梳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依据课本和补充史料,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文官制度的特点,提升学生的概括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对于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这一部分,依据课本史料,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教会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通过比较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的发展与流变,得出制度之间需要互相交流借鉴,制度文明因为交流而多彩,因为互鉴为丰富。梳理本课知识体系,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准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设置问题询问同学们以后就业想考公务员吗?对考公务员的程序简单介绍,笔试考知识储备,面试看解决问题能力。然后展示PPT,通过观察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情况,除了来自数据的压力之外让学生知道公务员制度具有公开考试和平等择优的特点。通过观察国家公务员局的办公理念让学生知道公务员制度具有执政为民、忠实执政和职务常任、论功晋升的特点。那大家知道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吗?开启新课。
2、新课
文官:也称公务员,一般是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文官制度:是指国家关于各级文官的考试、任用、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是以其特定的内容与形式构成的关于文官进、管、出的法律制度。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建立了文官制度。
(1)探究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通过PPT展示史料,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史料与西方文官制度之间的关系。了解文官制度形成前的西方官吏制度,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肥制,认识到旧官吏制度的弊端,旧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推动新的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之一。
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史实,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在传统的维护社会治安、财税、国家安全、战争等事务外,还要担负起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使社会运转更流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提升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工业革命的进行引发了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通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进而增强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能力。
对于中国的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关系是本课的一个重难点,需要给同学们讲解清楚前后的因果联系,知道我们古代制度的优秀,让学生知道文明因交流更灿烂,坚持文化自信、制度自信。
(2)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在学案上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成果完成对文官制度建立过程的梳理。上课时直接跟随课件提示完成深化认知。用时间轴梳理,利于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在梳理到第二个时间点时,要进行一个知识的延伸。展示PPT,请同学们思考: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出现对英国文官制度有何作用?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反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综合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通过PPT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自己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通过阅读《美国文官法》的相关史料,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能力。这里也和导入相呼应,也便于同学们记忆该知识点,前后联系,方便识记。同时让学生知道中西制度有想通之处。
(4)合作探究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结合所学及课本37页【探究与拓展】中的两则材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西方文官制度的作用。为何撒切尔夫人和列宁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分好小组并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讨论,以书面形式进行成果展示。通过探究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作用,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让学生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历史解释。
接下来进行一个【学习拓展】,PPT上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自己总结答案,然后进行成果展示,因为课件上有关键词提示,这道题相对简答,可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获得感,有助于以后的学习开展。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进行中西对比,建立学生的横向联系。对比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异同点,引导学生认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进步不竭动力。
(5)畅所欲言谈启示。插入视频,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看视频。对于西方文官制度建立与发展历程对于今天的我国改革有什么启示,这是一道开放式题目,需要学生大胆地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以此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总结升华: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仍然在路上,社会发展不停步,改革不止步,改革需要借鉴别国先进经验,需要文明的交流互鉴。PPT呈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八、【教学评价】
1.“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2.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19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于1853年制订了一套行使至今的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B.英国政府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3.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
A.政党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C.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连续性
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4.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一规定的实际意义在于( )
A.使政府体制相对稳定
B.打破了两党轮流执政定制
C.正式确立了文官制度
D.扩大了政府文职官员权力
5.对西方文官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阻止了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的发生
B.有利于代议制的完善与发展
C.有利于选拔高素质管理人才
D.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政府的正常运转
答案:DCCAA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对于选科的高二学生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为高考做准备,所以我设计了很多史料分析题,学生无论是自主探究还是合作探究都很积极主动。对于梳理过程,学生感觉很简单,很容易完成,很有成就感,效果非常好。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完整,学生反映很积极,收获很大,抓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展开教学。
但是在处理影响、中西对比、启示这三个环节时过渡稍显生硬,可以设计的更流畅一些。整个课堂节奏稍微有些快,时间把握不是很到位。对于最后的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