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冷战 图册
1 .下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学习卡片。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C.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不断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德国分裂标志着欧猪冷战对峙局面正式形成,B符合题意;此时期是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没有明显加强,A说法错误,排除;地区冲突不断这一内容题干图片没有体现,C排除;不结盟运动是1961年兴起的,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B。
2 .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画面右下方的文字是“欧洲”,该漫画讽刺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柏林危机” D.“北约”集团
【答案】B
【解析】
【详解】
漫画反映了美国拿着美元形状的鱼钩,还把炸弹形状的鞋子放在欧洲上面,说明美国给欧洲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结合所学可知,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以经济援助为手段来控制欧洲、对抗苏联的计划,与漫画主旨一致,故B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的开始,也美苏对抗政治上的表现,与漫画主旨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漫画内容与柏林危机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北约集团是美国与欧洲一些国家组建的军事组织,与材料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 .下图是1949年德国分裂时的地图,东德和西德分别成立,标志着
A.美苏对立关系结束 B.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C.两极格局形成 D.欧洲多极化发展趋势基本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 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西德是资本主义国家,而东德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故B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立关系结束,故A错误;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故C错误;欧洲多极化发展趋势基本形成是在冷战之后,故D错误。综上故选B。
4 .历史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让人在幽默中深思。图是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的时政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袋子上的俄文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喻指
A.社会福利制度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两极格局的形成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美国最新式战车”可知,漫画是在说明美国的一种斗争方式;根据题干“袋子上的俄文意为‘财政贷款’”可知,漫画说明这一斗争方式采用经济上提供财政贷款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该漫画喻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故选B项;题干漫画与社会福利制度无关,排除A项;1955年,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排除C项;1949年,美国成立北约,是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排除D项。
5 .某历史老师用微信的“收藏”功能保存了如下图片,该图片反映的事件说明了
A.冷战局面基本形成 B.出现柏林危机 C.分区占领德国 D.德国合二为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事件是德国的分裂,德国的分裂标志着欧洲冷战局面基本形成,故A符合题意;柏林危机出现在德国分裂前,排除B;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排除C;东欧剧变后,德国合二为一,排除D。故选A。
6 .小明同学为了比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制作了以如图示。你觉得图中“共同点”处不应填上
A.关注重点都在欧洲 B.都形成于大战之后
C.都被大国操纵 D.初期都维护了世界局势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
考查点:比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解题思路:根据“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列出它们的相同点,从中找出不同的内容,就是本题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图片“比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可知,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它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物。二战后,美国成为最强军事、经济国家,推行民主制度、自由观念,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有侵略性;苏联认为美国是潜在防御对象。因此随着美苏崛起,两极格局形成;这样美苏两极力量为国际结构中心,大西洋时代逐渐过渡到太平洋时代。所以图中“共同点”处不应填上“关注重点都在欧洲”。选项A符合题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都形成于大战之后,都被大国操纵,初期都维护了世界局势稳定,选项BCD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A。
7 .如图《美苏国防开支数据图》可用于说明
A.冷战时期美苏两大国进行军备竞赛 B.二战后美苏两国经济实力交替上升
C.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 D.冷战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美国、苏联国防开支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美国、苏联国防开支表”可以看出:1950—1970年,美苏两国的军费开支增长迅速,这反映了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选项A符合题意;BCD在《美苏国防开支数据图》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
8 .九年级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制作了学习卡片(见下图)。该学习卡片的主题应该是
A.冷战政策 B.德国的分裂 C.欧洲的联合 D.日本的崛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习卡片的主题应该是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军事经济大国,企图称霸世界,为了对付苏联,实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北约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A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9 .下图场景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经济大危机爆发 B.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美苏冷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柏林危机”发生在美苏冷战期间,故D正确;ABC与“柏林危机”无关,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
10 .如图中以“铁幕”分割欧洲的主要依据是
“铁幕”分割欧洲
A.经济水平不同 B.民族构成差异 C.宗教信仰不同 D.社会制度差异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以“铁幕”分割欧洲的主要依据是社会制度差异。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以及国家利益的冲突,二战后美苏两国进行了冷战。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 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因此此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出现了几次大的变动。下图反映的是(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
B.“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对峙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欧盟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故C符合题意;“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对峙、欧盟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峙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 .下图是一幅关于冷战的漫画。对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美苏核均势背景下的两极对抗
B.美苏之间爆发了直接战争冲突
C.冷战格局下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D.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共存与合作
【答案】A
【解析】
【详解】
观察图片可知,图中“Cold War”意味冷战格局下,左右两边处于对峙情况,根据“H、Z”"BOMB“可知双方都拥有核武器,是美苏两国,译文提示双方都不会使用核武器,反映了美苏在核均势背景下的两极对抗,A正确;B不符合史实,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图片信息无法体现“两大阵营共存与合作”,排除D。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3 .下图的情况应该出现在
A.一战之前
B.二战期间
C.冷战之前
D.冷战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民主德国”、“联邦德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纳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占领,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1949年,苏联占领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4 .导致图1到图2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冷战政策的实行 B.华约组织的建立
C.欧洲联合的加强 D.两极格局的瓦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时期,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英法苏等过分裂了德国,英美控制地区成立了联邦德国,苏联控制地区成立了民主德国,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A符合题意;1949年,华约成立,B不符合题意;1967年,欧洲成立欧共体开始联合,C不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 .如图是加拿大为纪念某组织建立50周年而发行的邮票。该组织
A.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B.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C.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实体
D.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题干邮票是加拿大为纪念北约组织建立50周年而发行的邮票。为了推行杜鲁门主义,有效实施“冷战”,美国在欧洲组建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防御体系,以打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故C符合题意;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故A不合题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故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 .李明同学正在进行中考复习,搜集到以下三幅图片,由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1947年杜鲁门发表国会演说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多极化趋势 D.冷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以上三幅图片皆与冷战有关,杜鲁门演说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中间图片反映的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是军事上的表现,故选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
17 .漫画可形象艺术地反映历史。如图所示漫画选自《苏联政治讽刺画选集》,描述的是“马歇尔计划”开张时,就为西欧各国提供了专供的套索,套索上还挂着钢盔、刺刀和枪。漫画作者意在表明这一事件
A.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B.是美国控制西欧各国的手段
C.使西欧各国重新陷入战争状态
D.使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峙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开张时就为西欧各国提供了专供的套索,套索上还挂着钢盔、刺刀和枪。”可知,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B正确;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A错误;马歇尔计划并未使西欧各国重新陷入战争状态,C错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使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峙,D错误。综上故选B。
18 .下列四幅图片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它们反映的同一主题是( )
A.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D.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考查学生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掌握情况。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两幅图片北约成立和苏军占领阿富汗是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表现,第三幅图片北约轰炸南联盟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挑战世界多极化的表现,第四幅图片世贸组织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以上四幅图片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它们反映的同一主题是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故A项符合题意;BD项不能概括题文中四幅图片的所有信息,C项与题文无关,故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
【点睛】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冷战格局;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19 .如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漫画中的“1949年”、“美国纳税人”与“欧洲”、“自立”关系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欧洲实行援助欧洲经济的马歇尔计划,以此加强对西欧的控制,遏制苏联,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33年,排除;B项发生在1946年,排除;D项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排除。故选C。
20 .下图漫画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 )
A.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 B.其主要动机与效果保持了一致
C.目的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D.实际上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漫画内容分析,漫画反映了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可知这指的是马歇尔计划。联系所学知识,二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加之各国共产党势力的崛起,美国出于遏制共产主义,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实施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通过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欧洲加强了联合,成立了欧共体,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由美国一家独霸变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马歇尔计划最终使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冲击,故D选项正确;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A选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主观动机是拉拢并控制欧洲,客观效果是使欧洲实力壮大,威胁到美国的地位,B选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拉拢并控制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不是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C选项错误。
21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了( )
A.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B.欧洲联合的伟大意义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苏联解体后的世界
【答案】C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中美元的标志,以及“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可得出,这是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上援助西欧以在到控制西欧的目的,故C正确;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是华约的建立,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欧洲的联合,排除B;苏联解体是1991年,排除D。
22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
A.全球化趋势 B.多极化趋势 C.冷战局面 D.殖民体系的瓦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据所学可知,德国分裂、北约成立、华约成立都发生在美苏冷战时期,是冷战的重要表现,C符合题意;ABD项图片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
23 .历史地图不仅是历史学习的内容,也是历史学习的工具。观察如图,它体现的国际秩序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对峙
C.多极化格局 D.全球化趋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的形成,B符合题意;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A排除;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形成,C排除;经济格局出现全球化趋势,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符,D排除。故选择B。
24 .针对二战后美国推行的某一计划,美国和苏联分别在国内用如下漫画对这一事件进行宣传。比较两图,你得出的认识应该是( )
A.图一真实反映了美国推行该事件的动机 B.图二客观全面地反映了该事件的影响
C.出于各自宣传目的,都不具有史料价值 D.只有从多角度观察,才能更加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漫画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推动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同时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多角度观察,才能更加接近历史真相,D符合题意;反映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复兴产生重大影响,没有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A排除;图二没有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B排除;图一和图二属于第二手史料,可以用来研究马歇尔计划。图一可以反映马歇尔计划的直接目的;图二可以反映马歇尔计划的直接目的,C排除。故选择D。
25 .如图是一幅关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来吧,小鱼!》。画面中的山姆大叔手抓渔网,正在召唤小鱼过来。被山姆大叔拉进网的“小鱼”不可能有
A.英国 B.民主德国 C.法国 D.联邦德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美国宣布马歇尔计划,用经济手段来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均是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德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以漫画为切入点,考查马歇尔计划。掌握,马歇尔计划是用经济手段来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
26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
A.美苏两极对峙 B.殖民体系的瓦解
C.全球化趋势 D.世界多极化趋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
德国分裂是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表现;北约成立是冷战军事方面的表现;不结盟运动是两极格局下成立的国际组织;可见,三幅图的主旨是美苏两极对峙,故A正确;殖民体系的瓦解的表现是众多殖民国家的独立,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全球化趋势属于经济方面的表现,排除C;不结盟运动可以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但是前两幅图不能说明多极化。排除D。故选A。
27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某学生整理了一幅知识结构图(如下图),该学生整理的历史知识的主题是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全球联系的日益紧密
C.20世纪初的美苏对峙 D.两极与多极格局并存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示可知,美苏在经济、军事方面展开对抗,北约与华约的成立,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全球联系的日益紧密、20世纪初的美苏对峙、两极与多极格局并存,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8 .如图是一幅学生所做的历史漫画《大胃王》,画风稚嫩但其中可以反映出
A.16世纪西葡两国开辟新航路的历史状况
B.20世纪初英德争夺殖民地的历史情形
C.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陆的大国关系
D.20世纪中后期美苏争霸世界的历史阶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漫画中画的是苏联与美国冷战,争夺世界霸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7年,美苏冷战开始,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D符合题意;ABC项漫画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D。
29 .下图是一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机器前方英文“MARSHALL-PLAN”),该漫画强调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A.控制欧洲各国 B.促进欧洲联合
C.稳定欧洲秩序 D.推动欧洲复兴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决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它是实际上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是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 .下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针对欧洲
A.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C.成立了北约组织
D.建立了华约组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二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其雄厚实力提出要帮助欧洲盟国恢复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实施了马歇尔计划。选项B符合题意;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北约组织、华约组织是两个对立的军事组织;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1 .下图为时事漫画《来自西边的风》,发表于1948年。画中西风神鼓起双腮,吹动了象征欧洲的大风车,吹走了严寒,大风车周围呈现一派忙碌景象。漫画的寓意是( )
A.肯定欧洲煤钢联营推动成员国经济发展
B.抨击美国“杜鲁门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C.批判美国企图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D.期望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经济复苏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发表于1948年。……吹动了象征欧洲的大风车,吹走了严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二战后大西洋西岸的美国对欧洲的援助,即欧洲复兴计划,材料体现了外部力量对欧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D正确;煤钢联营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排除A;杜鲁门主义提出于1947年,排除B;材料主要体现欧洲复兴计划促进欧洲经济复苏问题,而没有体现美国企图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排除C。故选D。
32 .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图),其开始标志是
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 美苏的“较量”:古巴导弹危机
A.“铁幕”演说发表 B.北约组织建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华约组织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
“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表明美苏是战时同盟关系。“古巴导弹危机”表明美苏是冷战关系。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故C符合题意;“铁幕”演说是美苏冷战的信号,不是开始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1949年北约组织建立,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故B不符合题意;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华约组织建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图片信息认识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转为美苏冷战。结合所学知识,杜鲁门主义出台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33 .1948 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西德"。10 月,苏占区成立了“东德”。1961 年,“东德”首都柏林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建筑物。它是( )
A.战胜国对德国进行敲诈勒索的体现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呈现的格局
C.《凡尔赛条约》调整国际秩序的象征 D.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的产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反映的是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以及柏林墙的修建,这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的产物,德国分裂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东德和西德,柏林墙更成为德国分裂和美苏冷战的重要象征,D正确;战胜国对德国进行敲诈勒索的体现是一战后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A排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建立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建立,B排除;《凡尔赛条约》确立的是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而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确立,C排除。故选D。
34 .下列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二战后哪个国家的历史演变
A.日本 B.德国 C.俄国 D.美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1989年,随着东欧剧变的发生,民主德国出现大批公民外逃的现象,政局发生动荡。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在民主德国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分裂41年的两德统一。因此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二战后德国的历史演变。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5 .文献与图像中的历史
(1)在上述材料中,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题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2)下列可用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关系”的原始史料是____ (填写字母)
(3)如果以“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为研究主题,你会选取哪一则史料 (填写字母)请说明理由。
(4)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D
(2)B
(3)选取C或F,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选取F,因为F是统计数据,相对客观地反映了1991-2018 年世界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与研究主题相契合。
(4)世界格局的变化、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华盛会议上签定了《九国公约》,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题有关的是AD。
(2)原始史料是历史中人物留下的资料,杜鲁门的国情咨文对于研究冷战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冷战的当事人的第一手资料,属于最原始的史料。答案为B。
(3)选择F:冷战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所以选择F图,F图表现了1991年即苏联解体后的世界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表现了冷战结東后的世界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4)根据所给的材料,体现了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冷战,及冷战结后现在的多极化格局,因此体现的共同主题可以归纳为世界格局的变化。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