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图册
1 .下侧图示中应填入的政权是
A.北魏 B.西晋 C.南朝 D.北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三国末期,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 定都洛阳。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故B符合题意;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故A不符合题意;南朝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称,上承东晋下启隋朝,故C不符合题意;北朝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观察下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对其中历史时期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B.十六国时期,北方相对安定,经济得以发展
C.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政权很快瓦解
D.南朝时期,江南战乱不断,南方人民纷纷北迁
【答案】A
【解析】
【详解】
示意图反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故A符合题意;十六国时期,北方长期战乱,故B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国侵略。故C不符合题意;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北方长期战乱,北方农民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促进了民族交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 .画时间轴整理历史事件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图中能体现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后,于280年水陆协同,多路进军,以战略突袭一举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全国统一,故C项符合题意;A项魏灭蜀后,还有吴国存在,并未统一,与题意不符;B项西晋代替魏国后,还有吴国存在,并未统一,与题意不符;D项西晋灭亡后,再度陷入分裂,与题意不符。故选C
4 .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②对应的朝代或国家是
A.秦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称皇帝,定国号为汉。6月定都长安,西汉王朝诞生。至9年1月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故B项正确;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攻占咸阳,秦朝灭亡,A项错误;刘秀在25年建立东汉,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C项错误;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316年,匈奴的前赵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D项错误。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点睛】
识记朝代先后顺序,根据所学分析图表所给信息。
5 .历史示意图有助于构建时空观念。如图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中,西晋应填在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是在三国之后建立的统一的政权,选项B符合题意;A为三国时期的魏,排除;与东晋并存的北方政权是十六国,排除C;与北朝并立的政权是南朝,排除D。故选B。
6 .利用朝代尺学习历史朝代变迁是一种简捷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朝代尺的一部分,图中空缺的三个朝代名称是( )
A.夏朝、战国、隋朝 B.夏朝、元朝、明朝
C.夏朝、秦朝、西晋 D.秦朝、隋朝、元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朝代更替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所以图中空缺对应的分别是夏朝、秦朝、西晋,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7 .如图是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史展厅陈列的出土于湖南长沙的西晋县令出行时的仪仗俑中的骑马俑,这个俑使用了马镫,而马镫是当时不久前北方游牧民族刚刚发明的骑马用具,这一现象说明西晋
A.县令的权力很大 B.完成了国家统一
C.出现了民族交融 D.政权极其腐朽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西晋时期的骑马俑使用北方游牧民族刚刚发明的骑马用具,说明了西晋出现了民族交融,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西晋县令的权力很大、完成了国家统一、政权极其腐朽,故ABD排除。故此题选C。
8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商朝、北宋、元朝
B.东汉、西晋、隋朝
C.商朝、隋朝、北宋
D.东汉、北宋、明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故①对应的朝代是东汉;266年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故②对应的朝代是西晋;589年隋朝成功地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完成统一。故③对应的朝代是隋朝,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9 .七年级某同学绘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或政权更替示意图,空格处应该填的朝代名称是
A.东汉 B.西晋
C.前秦 D.北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历史在三国之后,西晋统一了三国政权,之后西晋灭亡进入东晋时期,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 .观察下面的朝代更替示意图,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A.东汉 B.西晋 C.北魏 D.前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灭亡后,历史进入三国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炎夺取了皇位,魏国灭亡,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掉了吴国,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故B符合题意;北魏是南北朝的北朝第一个政权,故C不符合题意;前秦在西晋灭亡后曾统一黄河流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魏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顺序,认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西晋。
11 .史料记录了西晋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凯斗富的故事,下图的“晋墓壁画”反映了贵族欣赏乐器演奏的画面。二者反映出西晋王朝灭亡原因之一是( )
A.皇族为争权夺利,内战不休,引发“八王之乱”
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C.皇帝暴病而亡
D.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凯斗富”与“贵族欣赏乐器演奏”的内容都反映了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不求上进,最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题干图片不能反映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 .画时间轴是学习历史事件的高效方法。图中能体现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的是( )
A.魏灭蜀 B.西晋建立 C.西晋灭吴 D.西晋灭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三国鼎立后期,263年,魏灭蜀,故A不符合题意;266年,西晋建立,曹魏灭亡,故B不符合题意;316年,西晋灭亡,中国再次陷入分裂,故D不符合题意。263年,魏灭蜀;266年,西晋建立,曹魏灭亡;280年,西晋灭亡东吴,中国归于一统;故C符合题意。故选C。
13 .下图所示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其反映了
A.民族交融 B.江南开发 C.中外交往 D.权权分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当中的关键词为“汉人胡食,胡人牛耕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各民族之间在经济上的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日益频繁,民族之间相互交融,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江南地区开放、中外交往、权权分立,故排除BCD项。故选A。
14 .根据下图,找出两个结束国家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
秦 西汉 东汉 魏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蜀 西魏 北周
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A.秦和东汉 B.秦和西汉 C.东汉和西晋 D.秦和西晋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因此结束国家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有秦和西晋,故正确答案为D。西汉和东汉都是统一的王朝,但他们并没有结束国家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的统一,ABC均不合题意,故选D。
15 .如图为“晋归义氐王”金印,是当时的朝廷颁发给氐族首领的官印,其中的“晋”指的是西晋王朝。夺取曹魏政权建立西晋王朝的人物是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三国末期,曹魏的大将军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权倾一时的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C正确,AB排除;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但是由于八王之乱,西晋走向衰落,最后被匈奴人所灭,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D排除。故选C。
16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根据下图判断,280年属于
A.公元3世纪前期 B.公元3世纪后期 C.公元2世纪前期 D.公元2世纪后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纪年就是将耶稣诞生之年作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之前的时间称为公元前。每100年为1个世纪,每10年为一段,第几个10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故280年为公元3世纪80年代,属于公元3世纪晚期,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17 .每个王朝兴盛的原因总离不开“励精图治、与民休息”这些关键词,但是灭亡的原因各不相同。下图的“晋墓壁画”可以印证西晋王朝灭亡的哪一原因
A.皇族为争权夺利,内战不休,引发“八王之乱”
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C.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
D.皇帝暴病而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观察“晋墓壁画”,可看出西晋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印证了西晋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所以C正确。AB是西晋灭亡的原因,壁画不能体现。D不是西晋灭亡的原因。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分析能力。正确解读“晋墓壁画”获取西晋贵族生活豪华奢侈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8 .按顺序观察下列三幅图,反应了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 三国鼎立形势 西晋形势
A.分裂割据 B.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C.走向统一 D.战争不断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三国鼎立形势”“西晋形势”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使国家陷入分裂动荡之中,人民流离失所。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它主要控制北方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它主要控制西南地区。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主要控制东南地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示意图反映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走向统一,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示意图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19 .下图是西晋朝廷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章:“晋归义羌王”印。由此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西晋被少数民族所灭 B.西晋与少数民族关系紧张
C.西晋时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 D.西晋时少数民族迁到黄河流域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晋归义羌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羌是居住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西汉时期与汉朝廷时战时和,最后接受朝廷管辖,为附汉的羌民。东汉时期以后,羌人势力变强,到西晋末年至东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乘天下大乱,分起争雄,少数民族迁到黄河流域,部分羌族首领依然认为晋朝是正统,归附晋朝,这枚金印应是晋朝廷颁赐给归顺晋朝的羌王印绶,D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
20 .时空观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掌握历史发展的时序性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根据下图指出完成了全国短暂统一的是
A.西晋 B.十六国 C.北魏 D.北周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示结合所知可知,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为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故A项正确;BCD项都是处于分裂时期,排除BCD项;故选A。
21 .下图为我国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春秋、西晋 B.战国、东晋 C.秦、西晋 D.秦、东晋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结束春秋战国诸侯割据争霸的是秦朝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是西晋统一,C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属于东周时期,东晋在西晋之后,且不是统一王朝。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 .读图说史:读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北方人民的南迁,不仅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同时也改变了南方人的社会生活。因此解读正确的是D;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23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根据下列图片所代表的时期和地点,指出黄河流域
A.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
B.一直是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C.长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D.一直是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一带。属于黄河流域。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迁到黄河流域。五代十国也是分布在黄河流域一带。这说明黄河流域长期以来是我国政治中心。故A正确。南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了我国的经济中心,故排除B项。CD项本身说法错误,故排除CD项。故选A。
24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是(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西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朝代不是三国之后统一的朝代,不符合题意;故选C。
25 .下面示意图演示了西晋灭亡的原因。图中“ ”处应填的史实是
A.国人暴动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五胡内迁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故选C;国人暴动发生于西周时期,排除A;七国之乱发生于汉朝,排除B;五胡内迁是外患,而非内乱,排除D。
26 .某位同学为更好地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特绘制了下面的年代尺,图中①—⑤分别应该填写的是
A.魏、蜀、吴、西晋、东晋
B.魏、蜀、吴、东晋、西晋
C.吴、蜀、魏、西晋、东晋
D.蜀、魏、吴、东晋、西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建立蜀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65年,司马炎取代魏国,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完成国家统一;317年东晋建立。所以,①—⑤分别应该填写的是魏、蜀、吴、西晋、东晋。故选A。
27 .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学习历史知识。以下思维导图(见下图)中甲、乙两处应分别填写
A.八王之乱西晋衰落 B.尊王攘夷西晋灭亡
C.西晋衰落尊王攘夷 D.西晋灭亡八王之乱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封王掌握实权、西晋皇帝昏庸指向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王掌握实权、西晋皇帝昏庸导致了八王之乱,故甲处应填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后,西晋逐渐衰落,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导致人口大规模南迁,故乙处应填西晋衰落,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本题选A。
28 .下图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出现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局面逐渐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由题意可知,国家数目逐渐减少,显示国家统一趋势逐渐增强,由之前的东汉未年多方势力到三国鼎立再到最后的西晋一国,故D选项正确;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所以该选项说法正确,但题意侧重于表达的是国家统一趋势,故A选项错误;由题中的图可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只描述了中间的魏、蜀、吴三国局面,没有表现左右两边的情况,故B选项错误;由所学可知,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该选项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C错误;故选D。
29 .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演变图,其中指代西晋政权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历史在三国之后,西晋统一了三国政权,之后西晋灭亡进入东晋时期,故A符合题意;317年--420年的政权是东晋,故B不符合题意;十六国之后是北朝,故C不符合题意;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 .下边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古代民族交融 B.古代宗教传播
C.古代商业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片可知,胡人内迁和汉人南迁,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以及学做面食的汉族妇女都体现了民族之间的交融。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商业和经济,故排除BCD项。故选A。
31 .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主题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反映了当时政权的分立;东晋和前秦的并存反映了政权的分立;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北方民族融合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这次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综上所述,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符合四幅图片的主题。故D符合题意;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指的是远古居民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指的是夏商周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指的是秦汉时期。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2 .下图是西晋时期少数名族内迁形势的示意图,当时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
①匈奴
②满
③鲜卑
④羯
⑤氐
⑥羌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时,北方的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和鲜卑族內迁中原,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缩小。选项①③④⑤⑥符合题意;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选项②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①③④⑤⑥符合题意,故选A。
33 .以下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史 实 结 论
A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
B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频发 引发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 280年,西晋灭吴 结束分裂,完成国家统一
D 东晋在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完成国家统一。C正确;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没有联络到大月氏夹攻匈奴。A排除;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统治腐朽,导致农民起义频发,B排除;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D排除;故选C。
34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下列三国与西晋兴亡更替示意图表达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221年刘备建立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63年魏国灭掉蜀国;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西晋灭掉魏国和吴国,于280年统一全国,故D符合题意;ABC图示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
35 .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最终谁完成统一?
材料二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材料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晋武帝为何实行分封。结合材料三分析,晋惠帝在位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四
(3)从什么时候起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答案】(1)魏国;西晋司马炎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2)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局面: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3)东汉、魏晋时期。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材料一“三国实力比较表”可知,三国中的魏国无论在“户数”、“人口”、“兵力”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两国,因此三国中魏国有条件完成统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根据材料三可知,晋惠帝在位时期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主要的内迁民族有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