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图册
1 .读如图,这一工程应兴建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
C.罗斯福新政期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仔细观察图片可知,这是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于罗斯福新政期间。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经济,导致美国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失业率剧增。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施了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的措施包括整顿金融、调整农业、复兴工业、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其中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如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既完善了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促进了就业,起到了以工代赈的作用,所以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 .如下图是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33年开始,美国的失业率呈下降趋势,出现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罗斯福就任总统 B.《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
C.自由放任政策的实行 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示可知,1929年到1933年美国失业率激增,从1933年开始,美国的失业率呈下降趋势,出现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罗斯福实行新政,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确立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调节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保障了劳工和消费者的权利,故B符合题意;罗斯福就任总统、自由放任政策的实行、《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3 .观察下图,造成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原因是
A.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朝鲜战争
D.越南战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急速下降,原因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故A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4 .如下图,漫画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展“大胆试验”受到人们赞扬的场景,这场实验是指
A.颁布《宅地法》,维护国家统一
B.实施新政,渡过经济危机
C.参加雅尔塔会议,战胜法西斯
D.建立北约组织,捍卫世界霸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开始实行罗斯福新政,采取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颁布《宅地法》,维护国家统一的是林肯;参加雅尔塔会议,战胜法西斯实在1945年;建立北约组织,捍卫世界霸权的总统是杜鲁门,时间实在1949年。所以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5 .图表为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导致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工业发展滞后苏联的原因( )
A.苏联模式弊端显现 B.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C.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D.二战的全面爆发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表格看出,1928年到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机器制造业跃居世界的第2、2、位,尤其是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结合所学可知促进排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这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片面发展重工业。而同时期1929年—1933年,西欧国家正在经历一场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给各国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所以西欧国家工业发展滞后苏联,C项符合题意。二战的全面爆发是1939年,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6 .下面是“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统计图”,图中进出口额变化说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显著特点是
A.范围广
B.失业率高
C.社会矛盾尖锐
D.破坏性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认识。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图中进出口额变化说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显著特点是破坏性大。因此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7 .下列图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这组图片说明了( )
A.国家主动承担起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任务
B.经济危机造成资本主义国家迷失社会发展方向
C.美国通过改革完全杜绝了产生经济大危机的社会根源
D.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建成高度发达的福利国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在公共工程方面以工代赈,解决了就业问题,还主动发放救资物资,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保障,维护了社会的稳定,题干图片描述了国家主动承担起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任务,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排除;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图片选择题的解题的方法,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图片的能力,抓住题干“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可知是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够运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8 .与如下图相关联的罗斯福新政措施是( )
A.实施工业复兴法
B.实行社会救济
C.调节农业生产
D.恢复银行信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在工业上实施《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企业的干预,凡是遵守《工业复兴法》的,可以悬挂蓝鹰的标志,所以对工业采取的措施也叫作蓝鹰运动。BCD项也属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与图片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蓝鹰运动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在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其核心是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
9 .下面图1和图2分别宣传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美国实施的经济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
A.体现了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 B.都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C.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都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图一“一五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依据图二“以工代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属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故C符合题意;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五年计划不能体现社会保障制度。排除A;罗斯福新政与发展重工业不符,排除B;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与罗斯福新政不符,排除D。故选C。
10 .某学生在“美国发展之路”的探究活动中,查阅了如图。与该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独立战争 B.南北战争 C.经济大危机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1932年,我要工作”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到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大量工人失业,故选C;美国独立战争是1775年—1783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美国南北战争是1861—1865年,排除B;D是1947年,排除。
11 .如图漫画《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B.美国南北战争结束
C.萨拉热窝事件发生 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美国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最严重,而胡佛政府继续自由放任,使危机进一步加深。民众对胡佛政府不满,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摆脱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一上台,就实行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符合题意;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A排除;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B排除;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C排除。故选择D。
12 .如图为1932年美国完全失业人数占工人总数的比重示意图。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 B.缩减农业产量
C.减少政府投资 D.兴办公共工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减少失业队伍,罗斯福新政期间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其主要作用是以工代赈,既减少了失业,又能刺激消费。故选D。
13 .有人将1928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一只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见下图)。下列选项与这场经济危机无关的是( )
A.危机涉及范围广,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为对付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C.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内容。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涉及范围广,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对付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难关。经济大危机破坏性强,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建立的,与经济大危机无关,所以答案选C。
14 .下图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所以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压缩农业种植面积,C项符合题意;而提高农业产量途径和扩大农业种植面积都不利于缓解危机,因为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生产过剩引起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新政中没有体现。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5 .下图是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交易所。有人做了这样一比喻:“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一个喷嚏,随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这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一个什么现象( )
A.经济危机的特点 B.美国金融业繁荣
C.纽约人富有 D.经济危机的蔓延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一个喷嚏,随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可知,此内容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蔓延。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经济危机的特点、美国金融业繁荣、纽约人富有,故ABC排除。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经济危机,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16 .下图是美国1920-1940年失业率的图表,其中导致1929-1933年失业人口激增的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美国的南北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
题干图表反映了1929-1933年美国失业人口激增,结合所学知识,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这场经济危机持续了4年的时间,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美国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失业人数急增,C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1918年结束,而美国利用世界大战的时机,大发战争财,不符合题意,A排除;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在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与美国的失业问题并没有直接关系,B排除;美国的南北战争于1861年爆发,1865年结束,战争的结果是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不符合题意,D排除。故选C。
17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从某一角度反映经济发展的趋势。观察下面的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柱状图,其中1933年美国失业率达到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工业革命的冲击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冷战政策的弊端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口增加。故选项A符合题意;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宣布实施新政,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过去资本主义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失业率有所下降。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开始,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8 .下图为罗斯福1933年驱使议会赶快行动起来的漫画。它意在说明( )
A.美国总统的权力加强 B.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
C.总统与国会矛盾尖锐 D.罗斯福新政效果显著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总统催促国会,说明总统的权力影响到了国会权力,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大危机后美国总统的权力开始有扩大的趋势,并一直延续,所以A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经济危机的破坏性,B排除;总统和国会整体是同一个目标的,C排除;1933年新政列刚开始实施,没有体现其成效,D排除。
19 .面对如图状况,罗斯福
A.调整农业政策 B.推行“以工代赈”
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示意图可以看出,1929年时,美国工业产量指数为100%,1932年下降至64%,可见经济大危机使美国工业产量下降。再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为改变这一现状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逐渐稳定了工业生产,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 .如下图所示标志,源于罗斯福政府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而发动的蓝鹰运动。这一运动体现了美国政府
A.延续自由放任政策 B.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C.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罗斯福政府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而发动的蓝鹰运动”和所学知识,罗斯福总统就任后,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即是新政中在工业方面的举措,加强了国家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因此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延续市场调节的自由放任政策,D正确,A排除;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已经建立资产阶级专政,B排除;经济大危机时期,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与美国罗斯福新政不符,C排除。故选D。
21 .下面两幅图分别反映了俄、美两国在不同时期面临的严重社会危机,两国解决危机的共同举措是
A.发动战争,摆脱危机 B.锐意改革,制度创新
C.进行革命,解放奴隶 D.寻找同盟,团结协作
【答案】B
【解析】
【详解】
1861年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促进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度过经济危机。二者的共同点是锐意改革、制度创新。故B符合题意;两国都不是发动战争摆脱危机,排除A;进行革命,解放奴隶不符合美国的措施,排除C;两国都没有寻找同盟,团结协作,排除D。故选B。
22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时期颁布的一项社会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 )
A.恢复工业生产 B.开展以工代赈 C.建立社会保障 D.保护劳工权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片反映的是失业保险,属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故C符合题意;材料的措施是要缓和社会矛盾,而不是恢复生产,排除A;以工代赈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排除B;保护劳工权利属于协调企业劳资关系,排除D。故选C。
23 .下面示意图反映出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关于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美国在一战中消耗了实力
B.美国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
C.苏联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
D.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
据图片信息“1929---1938年”可知,此时美国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经济衰落,而苏联由于实行计划经济,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故B正确;据所学可知,一战美国大发战争财,经济迅速发展,故A违背史实;据所学可知,1928年新经济政策基本停止,C说法错误;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是1917年,故D与题意无关。故选B。
24 .下图信息,罗斯福总统采取的“行动”是
A.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B.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C.推行“杜鲁门主义”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答案】D
【解析】
【详解】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仔细观察两张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总统采取的“行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符合题意;对外进行侵略扩张与材料内容无关,A排除;胡佛政府放任经济自由发展,B排除;杜鲁门推行“杜鲁门主义”,C排除。故选择D。
25 .为应对下图中的严峻形势,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
A.解放黑人奴隶,促进经济的发展 B.遏制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C.运用政府权力,干预经济的发展 D.采用高新技术成果,促进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运用政府权力,干预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解放黑人奴隶,是19世纪60年代,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是二战后,故排除B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二战后,故排除D项。故选C。
26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署给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鷹标志,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图漫画,此举表明作者的态度是
A.建议政府开拓海外市场 B.赞扬新政盘活美国经济
C.遣责罗斯福干涉自由经济 D.呼吁美国应建立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蓝鹰标志是在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给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的一种荣誉标识,而漫画作者却将蓝鹰标志抽象为纳粹的“卐”标志,表明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中对工业的规划和指导是对自由经济的干涉,就像纳粹的集权和专制一样,表达了作者对新政干涉自由经济的谴责,C选项正确;A、B、D在漫画中没有体现。
27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图示,空缺部分应该填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五四运动 D.经济大危机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罗斯福新政、卢沟桥事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至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并后来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面对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发动了侵华战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因此图示的空缺部分应该填写经济大危机。选项D符合题意;巴黎和会,是1919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确立了凡尔赛体系,A排除;华盛顿会议是为了调整英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由美国主导召开,会议确立了华盛顿体系,B排除;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引发了五四运动,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故选D。
28 .如图是一幅20世纪30年代美国宣传“新政”(NewDeal)的海报。与这场“新政”无关的措施是
A.整顿金融业 B.实行农业集体化 C.整顿工业 D.加强公共工程建设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巨大破坏,罗斯福上台之后进行新政。其主要内容有: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整顿农业,销毁过剩农产品;调整工加强对工业的调控;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美国逐步走出了危机。农业集体化是苏联采取的措施,所以B错误,符合题意;ACD选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择B。
29 .下图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此图可以说明从经济图看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A.美国国内生产情况 B.美国失业情况
C.美国股票涨跌情况 D.美国农产品价格情况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爆发时间,看表格发现这一时间段持续增长所以应是美国失业情况。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
3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29年-1938年期间,苏联通过“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其工业总产值取得了很大提升;而这一时期美国遭遇了经济大危机,工业总产值不断下降;但总体来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高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只有A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联系所学知识并提取图表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两个国家发展的时代特征进行分析。
31 .下图是1932年罗斯福与胡佛竞选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时两人的得票数比对。其中罗斯福以2 280万票击败胡佛,当选为总统。在罗斯福与胡佛竞选演说PK中,罗斯福最有可能的演说主张是( )
A.解除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
B.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D.政府将会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在竞选演说中提出“新政”的口号,就任总统后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有所上升,故D项符合题意;而面对1932年的经济危机,为解决经济危机的影响,胡佛、罗斯福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是胡佛的主张,但是没有缓解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32 .下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和美国政策调整的部分内容,二者的共同点包括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实行粮食税,与之前相比,税额降低了近 一半;向农民提供种子、农具和技术等;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兴办了许多公共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济工 作,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①改善人民生活 ②恢复发展经济 ③实施以工代赈 ④减少政府干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据此可知,二者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善人民生活,巩固了政权,因此,①②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以工代赈的措施,新经济政策没有这一项内容,因此,③不是二者的共同点,排除含有③的CD项;在农业政策上,二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因此,④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④的B项。故选A项。
33 .下边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下面与这一数据变化相关的罗斯福新政内容是
1930年 1940年
拖拉机 92万台 156.67万台
谷物联合收割机 6.1万台 19万台
玉米摘收机 5万台 11万台
A.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B.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C.农业集体化 D.推行“以工代赈”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可知与1930年相比,1940年美国农业机器产量有了较大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罗斯福新政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紧密相关A项正确;整顿财政金融和推行“以工代赈”与工业生产能力的恢复和发展没有直接关系,BD错误;农业集体化是苏联的政策,C错误。
34 .下表为罗斯福新政期间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时间 机构名称 主要任务 参与人数
1933年 民间资源保护队 种树、建水坝、森林防护等 约200万
1933年 田纳西管理局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 约350万
1936年 工程振兴局 兴建公路、体育馆、美术馆、医院等公共设施 约300万
A.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 B.建立救济机构,提供社会保障
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根除经济危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表格“参与人数”可知,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大量的民众找到了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兴建大量公共工程,已实现“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故A正确;建立救济机构,提供社会保障与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故B、C错误;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新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根除经济危机,故D错误。综上故选A。
35 .1920年经济学家提出了“裙摆理论”:女性的裙长可以反映经济的兴衰。即在经济繁荣时代,裙摆会越短;经济一旦衰退,裙摆则会变长。根据这一理论,你认为1930年美国最流行的裙摆设计应该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裙摆理论是指在经济的繁荣程度和女性的裙摆长度成反比例关系。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资本家销毀商品,生产受到破坏;经济危机造成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经济衰退严重。故1930年美国最流行的裙摆设计应该是裙摆会变长,故选项C符合题意;而ABD都是短裙摆,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