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11:4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图册
1 .如图与下列哪-事件有关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北约和华约成立 D.非洲国家的独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地图展示的主要是欧洲,结合“1938年国界”、“1943”、“1944”、“苏联红军”、“斯大林格勒”等信息判断该图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相关,选项B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北约(1949年)和华约(1955年)成立时间与材料不符合,选项AC排除;地图主要展示的是欧洲,与选项D非洲国家地点不符,排除。
2 .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学习小组制作了如下表的专题资源包。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源 名称
论文 《绥靖政策的缘由及其影响》
视频 《偷袭珍珠港》
条约 《联合国家宣言》
图片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两极格局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表格中:《绥靖政策的缘由及其影响》《偷袭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会议三巨头》,结合课本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加速了二战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1月,苏、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根本保证;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二战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由此可知表格研究的主题与二战有关。C正确;ABD与表格内容无关,排除;故选C。
3 .下图是一学生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设计的知识结构图。图中①处应是( )
A.战争的爆发 B.战争的扩大 C.战争的转折 D.战争的结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英美在北非的胜利、中途岛海战,这是二战的转折点;《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是在战争发生转折时召开的会议;故材料体现了战争的转折,故C符合题意。德国进攻波兰是战争的爆发,苏德战争的爆发是战争的扩大,日本投降是战争的结束,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4 .下列史实能支持如图漫画寓意的是
①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②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③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④决定成立联合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英国、美国、苏联三国合作就意味着胜利,结合所学可知,慕尼黑会议的召开是由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参加,苏联没有参加,①错误;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是在英国、美国、苏联三大国家共同参与下完成,②正确;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1943年,英美苏三国首脑在伊朗召开了历史性的德黑兰会议并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③正确;1943年10月,苏联、中国、美国、英国四国共同签署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第一次向世界宣告要建立一个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因此决定成立联合国也是三国均参与,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
5 .如图是两次要战役及其特点。图中①②处应该是
A.①凡尔登战役 ②台儿庄战役 B.①索姆河战役 ②攻克柏林
C.①索姆河战役 ②珍珠港事件 D.①凡尔登战役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开始对德军展开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D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胜利,故A不符合题意;攻克柏林,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故B不符合题意;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示意图,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国代表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事结束,但是此时二战没有完全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结束,D符合题意;ABC项表述与史实相符,排除。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7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资料。对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A.德国突袭法国,法国兵败国降 B.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为反攻保存力量
C.不列颠之战,英军痛击德军 D.诺曼底登陆,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地图关键词“诺曼底”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1944年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8 .如图所示军事行动标志着
A.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苏联宣布对日本作战
D.日本无条件投降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所示军事行动是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B符合题意。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是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A不符合题意。苏联宣布对日本作战与图片“日本偷袭珍珠港”不符,C不符合题意。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9 .下图漫画名为《葬礼》,图中描绘的是博克、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等战败的德国高级将领,抬着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此漫画反映的战役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莫斯科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答案】C
【解析】
【详解】
据题干关键信息“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莫斯科保卫战之后。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按照预定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军兵分三路进攻苏联。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莫斯科包围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不可战胜”神话,C符合题意;ABD项与抬着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不符,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莫斯科保卫战以及影响。
10 .下图漫画描绘的是1945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场景。这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定不包括( )
A.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 B.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C.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内容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等,ABD是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德黑兰会议决定的,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1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①应为( )
A.莫斯科保卫战 B.柏林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开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最终以德国的彻底失败而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对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选项C符合题意,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柏林战役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阅读下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概念图,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2年到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②④错误。①③⑤均是对事件的正确陈述和评价,故均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 .下图为二战期间苏军攻克柏林时的场景,该场景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1942年 B.1943年 C.1944年 D.1945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攻克柏林。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苏军攻克柏林”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4月,苏联军队对柏林发动总攻。经过10多天的激战,苏军攻入柏林市中心,材料中的图片即是对当时场景的展现。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排除。故此题选D。
14 .如下图照片中,兴高采烈的伦敦人手中拿着报道德国投降消息的报纸庆祝胜利的场景。据此,该照片当摄于
A.1943年9月
B.1945年4月
C.1945年5月
D.1945年9月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兴高采烈的伦敦人手中拿着报道德国投降消息的报纸庆祝胜利的场景”可知反映了这场战争以德国的投降宣告结束。结合课本所学,英国和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敌对国。1945年4月苏联军队对柏林发动了总攻。希特勒自杀,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结束。英国等被德国侵略的国家获得了胜利。C项符合题意;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北非战场结束。排除A项;1945年9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排除D项;故选择C。
15 .下图反映的二战中军事行动是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会战
D.诺曼底登陆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图中的关键信息“1944年6月6日”及战舰规模可知,指的是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盟国武装力量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二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所以D项符合题意。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年12月7日;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0年;斯大林格勒会战发生在1942年7月-1943年2月,故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
16 .下图是小王同学搜集到的有关某次战争的信息,与该战争相关的是
A.有“绞肉机”之称
B.首次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主战场在苏联的斯大林格勒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战争是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德国集中重兵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奋勇抵抗,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符合题干要求;A是指凡尔登战役,B是指莫斯科战役,C是指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ABC都与斯大林格勒战役无关,故本题选D。
17 .历史漫画是一种特殊史料,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作者的主观喜恶。观察如图漫画《睁开眼睛》,迫使America“睁开眼睛”的是
A.德国闪击波兰
B.莫斯科保卫战
C.日军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漫画信息“法西斯标志、美国”,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被迫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故C符合题意;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与美国无关,故A不合题意;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国突袭苏联,与美国无关,故B不合题意;1944年,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的灭亡,与题干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8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二战欧洲战事结束 B.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C.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D.世界大战的残酷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盟军坦克驶过意大利的象征、日本投降仪式”,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和日本是法西斯,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国投降,代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故C符合题意;日本是亚洲国家而非欧洲国家,故A不符合题意;日本法西斯的灭亡,说法过于绝对,故B不符合题意;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 .下图是一幅宣传海报,上面有残破的美国国旗和相关文字。其中文字的意思是“记住12月7日!”,这一时间发生了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日本向盟军投降 D.苏军攻克柏林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故A符合题意;斯大林格勒战役与美国无关,排除B;日本向盟军投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苏军攻克柏林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A。
20 .美军第 75 游骑兵团(the 75th Ranger Regiment)是一支骁勇善战的特种 部队,继承了二次大战期间所赢得的荣誉与血统。下图为该部队官兵的臂章, 臂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GO YEARS OF‘LEADING THE WAY’”“WORLD WAY”,可知该图片内容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至1945年),从美国特种兵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说明美国军队和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合作,反映了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C项符合题意;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是1946-1949年,A项不合题意;二战期间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没有发动侵略战争,B项不合题意;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体现了中国和缅甸合作,但是与美国无关,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1 .20世界以来接连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世界的历史进程。将下列图片中与世界大战相关的史事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④②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
苏军攻克柏林是在1945年2月;凡尔登战役发生在1916年;雅尔塔会议召开于1945年4月;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②④③①,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
22 .如图为二战中盟军登陆艇准备抢滩登陆的情景。该战役
A.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神话 B.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D.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这是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是1944年6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的登陆作战,盟军以陆海空三军官兵总数达287万人的强大的攻势向德军发动了猛烈地进攻,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3 .如下图为1942年美国战争信息署制作的明信片,题为《THE UNITED NATIONS FIGHT FOR FREEDOM》(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其中的“各国联合”应指(  )
A.召开巴黎和会 B.建立国际联盟
C.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D.召开雅尔塔会议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1942年美国战争信息署制作的明信片,题为《THE UNITED NATIONS FIGHT FOR FREEDOM》(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其中的“各国联合”应指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中、美、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三国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耦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或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
24 .如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它为盟军在西欧展开大规模进攻,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起到了重大作用,这场战役是(  )
A.中途岛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珍珠港事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仔细观察图片可知,图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它为盟军在西欧展开大规模进攻,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起到了重大作用,这场战役是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它的行动代号是霸王计划。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使德军面临两线作战,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5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2年、1934年和1941年三次获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结合下图,推断他1941年获选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带领美国人民走出经济危机 B.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领导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D.创立了主要国际组织联合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罗斯福于1933年实施新政,逐渐带领美国人民走出经济危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创立主要国际组织联合国是在1945年;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罗斯福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故选B。
26 .下图是二战时期盟军的一幅宣传海报,其反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正义性 B.美英中苏盟军的强大
C.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 D.联合国发挥巨大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
海报下方的“united”是联合的意思。图中显示美国士兵、英国士兵和苏联士兵联合作战。由此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C正确;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错误;材料中没有中国旗帜,因此B错误;联合国成立于二战后,D错误。综上故选C。
27 .下图为英国漫画家悉德尼·乔治·施特鲁尼1945年9月3日所绘《新的旗帜》。对该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作者通过漫画告诫日本当政者,不要招惹英美西方强国
B.作者用枪管代替太阳光正是表达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讽刺
C.中间背着武士刀的士兵正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穷兵黩武
D.众多枪管就是众多力量,它们一起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1945年”可知此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时,日本面临全面的包围,因此不是告诫日本当政者不要招惹英美西方强国,故选A;枪管代替太阳光正是表达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讽刺,间背着武士刀的士兵正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穷兵黩武,间背着武士刀的士兵正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穷兵黩武,BCD理解正确,排除。故选A。
28 .下图史实
A.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B.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C.促成了美国对日本宣战 D.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投降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战役在伏尔加河一带展开,因此是指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后来改称伏尔加格勒(战时再次改名为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故A正确;诺曼底登陆战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错误;日本偷袭珍珠港,促成了美国对日本宣战,故C错误;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等,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投降,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错误;故选A。
29 .下面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
据原图改绘。原图发表于1942年9月29日美国某刊物
A.凡尔登战役结束 B.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
C.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 D.雅尔塔会议召开
【答案】B
【解析】
【详解】
1942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根据“苏联的冬天”、“我们一起战斗”可知背景应该是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故选B;凡尔登战役是在一战期间,盟军登陆诺曼底是在1944年,雅尔塔会议召开是在1945年,均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CD。
30 .漫画《伏尔加河上的磨坊》(如图)展示了这样一个场景,在标有“斯大林格勒”字样的磨坊中,希特勒正把成批的德军部队送入由苏联红军一手操纵的磨碾中。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A.导致苏联解体
B.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C.使协约国最终战胜同盟国
D.形成冷战对峙格局
【答案】B
【解析】
【详解】
漫画《伏尔加河上的磨坊》展示了这样一个场景,在标有“斯大林格勒”字样的磨坊中,希特勒正把成批的德军部队送入由苏联红军一手操纵的磨碾中。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B符合题意;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A不符合题意;协约国、同盟国是在一战期间的,C不符合题意;形成冷战对峙格局是在二战结束后,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1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它标志着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下列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战前,英法美等国姑息、退让、妥协、纵容政策助长了德意日侵略野心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抗战是同盟国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C.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对日本投降起了决定性作用
D.战争中联合国正式成立,挽救了人类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所以不可能在二战时期发挥作用。ABC项表述均正确,D项表述错误,故选D。
32 .下图漫画中,罗斯福和丘吉尔手中各拿着一根魔术棒,在庆祝一个1942年诞生的被称为“联合”的新生儿。这个“新生儿”是
A.《凡尔赛条约》
B.《波茨坦公告》
C.《开罗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1942年”、““联合”的新生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新生儿”是《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美、苏、中、英等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33 .王华同学以俄国(苏俄,苏联)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片,并对其所反映的史实进行了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A.图一:加强了沙皇专制权力,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图二:见证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成功,十月革命胜利
C.图三: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苏联出现农业集体化的浪潮 D.图四:标志着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11月7日,列宁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战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是彼得大帝改革,而不是图一的废除农奴制改革,排除;C项苏联出现农业集体化的浪潮是在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时期,而新经济政策与列宁有关,排除;D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日本签署投降书,不是苏军攻克柏林,排除。故选B。
34 .下列图片反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其共同主题是
A.德国逞凶——战争全面爆发 B.日本偷袭——太平洋战争爆发
C.同盟反攻——战争出现转机 D.德日投降——战争的最终胜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
1942年7月,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苏军大获全胜。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发生于1942年6月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对日本的一场重要战役。这是唯一一次航母战斗群对航母战斗群的战争。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一个著名战例;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德国与英军的一场战役。这场战争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三次战役均体现出盟军的反攻。故C符合题意;战争全面爆发是德国袭击波兰,排除A;太平洋战争爆发是珍珠港事件,排除B;三次战役没有体现出德国和日本的投降,排除D。故选C。
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原子弹研制和使用的进程
时间 事件
1942年夏天 美国在英国和加拿大的合作下,开始了一项代号为“曼哈顿计划”的研发原子弹的军事工程。
1945年7月16日 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试验成功。
1945的8月6日和9日 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

材料二 美国之所以在苏联即将参战前夕匆匆忙忙扔下两颗原子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在苏联参战之前结束太平洋战争,或抵消由于苏联参战造成的影响,阻止苏联在远东扩张势力,使美国在这一地区处于支配地位。
——白建才:《试论核武器在冷战发生、发展和结束中的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原子弹首次应用于哪场战争?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使用原子弹的目的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使用原子弹对当时美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
(2)在苏联参战之前结束太平洋战争、阻止苏联在远东扩张势力。
(3)美国使用原子弹,排斥苏联出兵,加速了日本投降,战后美国独占日本。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图表信息“1945的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原子弹首次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2)依据材料信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在苏联参战之前结束太平洋战争,或抵消由于苏联参战造成的影响,阻止苏联在远东扩张势力”可知,美国使用原子弹的目的是在苏联参战之前结束太平洋战争、阻止苏联在远东扩张势力。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使用原子弹,排斥苏联出兵,加速了日本投降,战后美国独占日本。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