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4 11:5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图册
1 .历史课上,某小组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展开讨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两大对抗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故B符合题意;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指的是九一八事变,排除A;经济大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排除C;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排除D。故选B。
2 .下面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战争情况统计表
持续时间 参战国 死伤人数 新式装备
四年多 三十多个 三千多万 坦克

A.中国的抗日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苏冷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
分析图表,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到1918年,持续时间长达四年,参战国多,死伤人数多,经济损失严重,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破坏和人员伤亡,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此外依据图表中最为关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战场上出现了新式武器坦克,因此图表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战。故答案为B;ACD均与题干不符。故答案为B。
3 .地图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欧洲”。读图判断,该时期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B.冷战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D.20世纪末
【答案】A
【解析】
【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是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以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帝国中奥匈帝国说明是一战之前的形势图,一战后奥匈帝国分裂。故A符合题意;B是二战后形成,排除;C和D时间不符合,排除C和D。故选A。
4 .下列对表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 B.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
C.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D.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表中信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欧洲两大军事对抗组织的出现、德国的崛起、巴尔干危机埋下战争祸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C符合题意;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解读不全面,排除A;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最终引发一战,B理解不全面,排除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后,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排除D。故选C。
5 .据下图书目内容可知该书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目录(部分)
第一章 绪论:近因与基本原因
第三章 三国协约的成立
第四章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立
第十章 关于奥国最后通牒的准备工作

A.起源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战前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加剧了一战的爆发。图书的目录显然是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过程、结果和影响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和D。故选A。
6 .与下图直接相关的战役是
A.萨拉托加大捷 B.凡尔登战役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地图中“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可知,一战时期的三国同盟国是“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三国协约是“英国、法国、俄国”。所以地图是一战时期的欧洲地图,B是一战中著名的战役,故选B;A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战役,排除;C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候的战役,排除。
7 .与下图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1914-1918年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交战双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莫斯科保卫战 D.德国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是1914-1918年,交战双方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故选B;英国的殖民统治与萨拉热窝事件无关,排除A;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1949年德国分裂,排除CD。
【点睛】
8 .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是19世纪后半期“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它生动的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根源 B.进程 C.结果 D.导火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帝国主义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幅漫画是德国想要重新瓜分世界,获得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它生动的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故A正确;BCD错误。综上故选A。
9 .2009年7月25日,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帕奇去世,终年111岁。他在晚年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我不喜欢战争”“有时我晚上还会梦到战场,当时的惨状令我无法忘怀。”对哈里帕奇的话我们最全面的理解是( )
A.战争让人魂牵梦绕 B.巴黎和会严惩了德国
C.凡尔登战役是“绞肉机” D.战争是残酷的,要珍爱生命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是一位一战老兵对战争的反思,体现了一战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而对和平、对生命的感想由此兴起,因此可以理解为战争是残酷的,要珍爱生命,故选D项;魂牵梦绕形容对事物的万分思念,不符合老兵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A错误;老兵没有提到巴黎和会。与题目无关。B错误;凡尔登战役也没有出现在材料中。老兵是对一战整体性残酷的反思。C错误。
10 .下表是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统计数据,说明了这场战争( )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4年多 15亿 3000多万 3300多亿美元

A.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
C.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 D.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中的一战伤亡人数及经济损失情况来看,可知这场战争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B。
11 .如下图漫画题为《友谊链》,反映了20世纪某时期,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该漫画描绘的是( )
A.同盟国和协约国的正式形成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逐渐扩大
C.法西斯国家的对外侵略扩张 D.殖民地人民的英勇反抗斗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
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随后俄国、德国、法国、英国等过迅速加入战争,一战逐步扩大,B符合题意;A项漫画没有体现,排除;法西斯国家的对外侵略扩张是在二战时期,漫画没有涉及,C排除;殖民地人民的英勇反抗斗争在材料中没有涉及,D排除。故选择B。
12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A.法国大革命前的欧洲 B.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
C.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D.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战争将要爆发,这反映了一战爆发前欧洲的形势,故C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前的欧洲封建势力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德意两国结成钢铁同盟,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 .下图为爱尔兰画家乔治·摩罗创作于1918年11月20日的时政漫画《糟糕的日子过去了》。该漫画所表达的主旨是
A.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B.剖析冷战格局下人们的矛盾心理
C.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蕴含着严重的危机 D.揭示战争之后一定给人带来和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
据材料“创作于1918年11月20日的时政漫画《糟糕的日子过去了》”等信息可知,这是一战结束后人民对渴望和平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担忧,故A正确;冷战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B错误;材料未涉及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错误;据材料不仅体现了人们庆祝和平的局面到来,两位老人的愁容还体现了对未来战争的担忧,D错误。
14 .下面漫画揭示出(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剥夺
C.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 D.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
【答案】A
【解析】
【详解】
读漫画《沸点》中文字可知,这幅漫画创作于1912年处于一战前夕。英俄德国等国在巴尔干地区制造了麻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漫画反映了一战前背景。一战前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1912年和1913年,巴尔干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插手巴尔干地区的事务导致该地区有火药桶之称。A正确;欧洲优势地位被剥夺和巴黎和会的召开都是一战后的影响。BD错误;凡尔登战役发生在1916年,是德法之间的交战。C错误。综上故选A。
15 .下列举措与漫画主旨相符的一项是
A.协约国成立 B.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C.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D.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漫画图片“德皇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啃地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美三国,但后来居上,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1/10,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因此漫画反映了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选项B符合题意;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A不符合题意,可排除;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国家大权,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C不符合题意,可排除;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D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B。
16 .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用“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评论下图浸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该事件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C.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再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符合题意;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全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革命形势迅速趋于成熟。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与题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德国闪击波兰,波兰战役;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 .下图是20世纪初,德国报子上出现的一幅漫画,其内容为德国宣传要教训塞、俄、法、比、英各国。与该内容相符的事件是德国
A.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发动了二战后的“冷战” D.促进了欧洲共体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时间20世纪初,以及漫画内容为德国宣传要教训塞、俄、英各国,再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迫切要求获得政治、经济上的利益,重新瓜分世界,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矛盾激化,结果形成两天敌对的帝国主又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选择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为1939年,与题干20世纪初时间不匹配,故排除B;冷战为美苏发动,且时间不符合,排除C;欧共体建立于1961年,排除D。
18 .下图反映的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该事件是指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漫画中“塞尔维亚……必须从巴尔干抹掉”“德国皇帝: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等信息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发生于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该事件为德、奥匈帝国挑起一战提供了借口,成为一战的导火索,故选C;三国同盟形成的时间是1882年,故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三国协约形成的时间是1907年,故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一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长期不平衡导致的结果,其并不是一场突发事件,排除D。
19 .某历史学习论坛拟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源包,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资源 名称
论文 《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
视频 《凡尔登绞肉机》
图片 坦克、大炮、毒气弹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大军事对立集团——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出现,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6年,法国与德国之间进行了凡尔登战疫,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因为战争极其惨烈,这场战役也被称为凡尔登肉机。1916年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出动了数十辆新制坦克,从此坦克成为战争中重要装甲车辆。大炮、毒气弹也被运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故选项A符合题意;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反映为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运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大对立阵营是法西斯轴心国与世界性的反法西同盟,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及苏联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与材料不符,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0 .下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维导图,引发萨拉热窝事件的①所示的内容是( )
A.同盟国、协约国 B.轴心国、反法西斯联盟
C.北约、华约 D.东盟、欧盟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为瓜分世界矛盾日益尖锐,德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从而形成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因此,思维导图中①所示的内容是同盟国、协约国,故A项正确;1936年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形成轴心国侵略集团,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均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与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不符,排除B项;1949年成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1955年成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事集团,均与冷战有关,与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不符,排除C项;1967年东盟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均与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1 .下图所示,双方的对抗最终引发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朝鲜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科索沃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德意奥匈组成了三国同盟,英法俄组成了三国和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正确;BCD错误。综上故选A。
22 .下图为《全球通史》一个子母的小标题,该部分内容探究的是
1.经济上的竞争
2.殖民地的争夺
3.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
4.不可调和的民族主义愿望
5.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

A.欧洲殖民扩张的残酷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上的竞争指的是美国农业出口和工业崛起,使得各国开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矛盾;.殖民地的争夺指的是德意志帝国崛起,使得各国开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矛盾;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先后形成,为牟取霸权,他们进行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并到处制造战争危机、国际局势急剧恶化,使战争迫在眉睫;.不可调和的民族主义愿望指的是斯拉夫人的骚动,民族主义兴起,大国已经难以控制的危机;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指的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国内爆发了经济、政治危机,加速了战争的到来,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欧洲殖民扩张的残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与题干的内容无关,排除ACD;故选B。
23 .下列历史事件可以用来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1882年5月,德、奥、意签订了《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1892年,法俄两国缔结军事协定
1904年,英法签订《英法协约》
1907年,英俄签订《英俄协约》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根据材料可知题干历史事件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都可以用来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4 .下表反映的史实是
1890—1914年部分欧洲列强国防预算表(单位:百万英镑)
1890年 1910年 1914年
德国 28.8 64 110.8
奥匈 12.8 17.4 36.4
法国 37.4 52.4 57.4
英国 31.4 68 76.8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欧洲列强的扩军备战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
分析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欧洲列强国防预算从1890—1914年是急剧增加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后,欧洲列强积极扩军备战,最终一战于1914年爆发,故选项B符合题意;国防预算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关联不大,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德国跻身于世界强国在之列,但是与其它国家的国防预算关联不大,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表中的国家当时已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5 .下表是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一战爆发的原因,进行的探讨。据此可知,关于一战爆发原因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国外学者研究比国内学者可信 D.都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
据表格信息可知对于一战爆发的原因,不同的学者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也有利于对一战的爆发进行全面研究,故选B;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国外学者的研究不一定就比国内学者可信,排除C;这些研究内容有一定的道理,并不全是脱离实际的臆想,排除D。
26 .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够形象直观地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对下边地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为了争夺欧洲霸权
B.成员国社会性质的不同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根本区别
C.法德矛盾是当时欧洲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帝国主义试图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殖民地,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集团是帝国主义试图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为了争夺世界霸权,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成员国社会性质的相同,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英德矛盾是当时欧洲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
27 .下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凡尔赛体系下蕴含的矛盾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882年形成了德、意、奥三国同盟,1907年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符合题意;凡尔赛体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爆发,排除C;两极格局在二战后形成,排除D。故选A。
28 .依据题下图中的信息判断,该地图的标题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
C.苏联解体后的欧洲 D.欧盟成员国分布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
图片反映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们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三国协约由俄国、英国和法国组成。据此可知地图的标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A符合题意;BCD项图片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A。
29 .为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某历史领域的公众号推送了右侧专题资料包,由此判断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现了两大军事对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大战的导火线。1916年在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凡尔登战役因战争的残酷性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的索姆河大战中,英国率先投入坦克作战。故上述材料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排除B,A符合题意;材料与社会主义运动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排除D。故选A。
30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中,英国军事历史学家李德·哈特用五卷篇幅回顾了一战在各条战线上,以及海陆战场上的主要战役与关键性历史事件。关于一战,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D.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B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A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31 .下图是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被捕的画面。被捕的缘由是他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刺杀事件
A.导致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 B.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C.迫使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引发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下图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被捕的画面。被捕的缘由是他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B正确;ACD与题干事件无关,排除。故选B。
32 .下图是一幅反映某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表达( )
A.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B.殖民地半殖民地风起云涌的革命
C.一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D.世界性经济危机后的冲突与斗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涉及到的是欧洲大国之间的组团对抗,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形成的同盟国集团和英法俄形成的协约国对抗局面的形成,故选C;材料体现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和联盟,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33 .下表反映出,一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军需品生产量出现了明显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意大利转投协约国 B.美国加入战争 C.俄国退出战争 D.德国战败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协约国力量增大,所以出现表格里的变化,B符合题意;A项是一战一开始的,不符合题意;C项是协约国力量变小,不符合题意;德国战败是1918年,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4 .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就“世界著名战役”展开了讨论,他们所讨论的战役名称是
A.凡尔登战役 B.敦刻尔克大撤退
C.偷袭珍珠港 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同学们的讨论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70多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标志着德国的进攻能力已从顶峰跌落。因此,他们所讨论的战役名称是凡尔登战役,故选A项;英法敦刻尔克大撤退不是进行阵地战,排除B项;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与德、法无关,排除C项;苏军经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击败了德军,与法国无关,排除D项。
35 .对下面漫画解释正确的是( )
A.一战前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了挑战 B.英德俄结盟建立“三国协约”
C.一战前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在亚非 D.英国积极调停俄德的殖民争端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的时间“1885年”,以及漫画中的场景,可以看出,英国的殖民地正在被其它国家试图瓜分抢占,这反映出在一战前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了挑战,故A正确;“三国协约”没有德国,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瓜分世界”,排除C;材料看不出英国的调停,排除D。
(
1
)